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分析我国九年级学生超重及肥胖情况,探讨影响学生肥胖的因素。  方法  从2016年中国教育追踪调查中选取符合条件的九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共5 967人。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特征学生超重/肥胖率差异,并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其肥胖的因素。  结果  九年级学生的超重及肥胖患病率为15.23%,男生和女生分别为18.55%和11.84%。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男生与女生的肥胖影响因素相差较大,男生主要为独生子女、寄宿、父母均肥胖、接受健康教育课程、有室内体育馆以及电子设备使用,而女生为寄宿、父母均肥胖以及体育运动。  结论  学校应通过合理安排寄宿生作息,根据男生、女生特点开设健康教育课程,同时结合家庭根据男生、女生行为特征控制学生电子设备使用以及摄入食物的营养均衡,对学生进行肥胖预防。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中学生健康素养和遭受欺凌的关联及其性别间的差异, 为改善青少年遭受欺凌提供依据。  方法  2017年11月至2018年1月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 在安徽省合肥市、辽宁省沈阳市、广东省阳江市和重庆市抽取18 900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研究对象的基本特征、健康素养水平和遭受欺凌情况, 比较不同特征中学生遭受欺凌检出率的差异, 并分析健康素养与遭受欺凌的关联及其性别间的差异。  结果  中学生遭受校园欺凌和网络欺凌的检出率分别为15.8%和9.1%。男生、初中生、家庭经济状况较差和亲密伙伴个数较少的学生遭受校园欺凌的检出率分别为28.0%, 18.8%, 23.3%和33.6%, 分别高于女生、高中、家庭经济状况良好和亲密伙伴个数较多的学生(χ2值分别为225.64, 148.07, 141.13, 143.49, P值均<0.01);男生、家庭经济状况较差和亲密伙伴个数较少的学生遭受网络欺凌的检出率分别为10.9%, 14.4%和20.1%, 分别高于女生、家庭经济状况良好和亲密伙伴个数较多的学生(χ2值分别为62.96, 112.82, 88.49, P值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 除体力活动维度外, 总体及各维度健康素养得分越低的学生越容易遭受校园欺凌和网络欺凌, 且在健康素养各水平组中, 男生均比女生易遭受欺凌(P值均<0.05)。  方法  中学生健康素养和遭受欺凌有关联且存在性别差异, 可通过提高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改善欺凌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张倩  梁羽汐  杨艳  周勇  马玲 《中国校医》2023,(5):316+401+399-400
目的 了解医学院校学生营养素养具备情况,为进一步开展营养健康教育和营养改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对泸州市某医学院校776名大学生进行线上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被调查者基本信息及由营养知识储备、知识理解、获取技能、应用技能、互动技能、评判技能6个领域构成的营养素养问题,对问卷结果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通过卡方检验探索营养素养具备率与学生基本人口学特征的关系。结果 医学院校学生总体营养素养平均得分为(155.26±21.31)分,调查对象的总体营养素养具备率为20.2%。营养素养三维度中,功能性营养素养得分率较高,为73.8%。功能性营养素养具备率方面,男生为30.3%,女生为23.0%,高年级学生为33.2%,低年级学生为22.7%,男生高于女生(χ2=5.161,P=0.023),高年级学生优于低年级学生(χ2=9.336,P=0.002);互动性营养素养具备率方面,高年级学生为30.6%,低年级为18.3%,高年级学生优于低年级学生(χ2=14.243,P<0.001);总营养素养具备率方面,男生为24.6...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上海市虹口区中小学生脊柱弯曲异常发生率及影响因素,为脊柱弯曲异常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虹口区7所学校1 884名小学四年级至高中三年级中小学生进行脊柱弯曲异常筛查和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  结果  虹口区中小学生脊柱弯曲异常检出率为7.2%,随着学段的升高,脊柱弯曲异常检出率升高,普通高中(15.7%)>职业高中(8.1%)>初中(3.4%)>小学(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24,P < 0.01);男生脊柱弯曲异常率为5.9%,女生为8.6%,女生高于男生(χ2=5.27,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影响脊柱弯曲异常发生的因素有学段、营养状况、每天户外活动时间(P值均<0.05)。  结论  脊柱弯曲异常是危害儿童青少年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需要学校、学生、家长的共同参与,加强筛查、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长沙市高校在校大学生健康素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优化高校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对2181份有效问卷(问卷回收率85.2%)分析,学校类别、年级、性别、专业和父亲受教育程度为影响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的独立因素,其表现为:随年级升高而降低(OR=1.14);一本院校高于二本、三本及专科院校(OR分别为0.50、0.60、0.77);女生高于男生(OR=0.77);医学专业高于非医学专业(OR=0.83);父亲受教育程度越高健康素养水平越高(0R分别为0.20、0.28、0.30、0.32)。结论 父母受教育程度对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健康素养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不同类别的院校应采取不同的策略开展健康教育,非重点院校与非医学院校(或非医学专业)尤其要加大健康教育力度;重点关注新生、高年级学生及男生健康素养状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河南省四至六年级小学生视力不良、配镜和屈光检查情况,为对学生视力采取精准干预措施和准确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河南省17个省辖市29 187名四至六年级学生进行远视力检查和问卷调查。  结果  四至六年级学生总视力不良检出率为63.6%,女生(69.0%)高于男生(59.0%),城区学生(65.3%)高于郊县学生(62.5%)(χ2值分别为312.6,23.6,P值均 < 0.01);重度视力不良检出率为28.5%;随着年级的升高,视力不良和重度视力不良检出率呈上升趋势(χ趋势2值分别为278.7,775.4,P值均 < 0.01)。13.2%的学生过去1年内没有做过视力检查;视力不良学生戴镜率为27.0%,单眼视力不良学生戴镜率为3.2%;46.8%的戴镜学生配镜前接受了散瞳验光。  结论  河南省四到六年级学生视力不良问题突出,需要加强视力监测和眼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银川市中学生的健康素养状况及影响因素,为提高本地区中学生的健康素养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2019年5月,以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银川市3个区的2 003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基本特征、健康素养状况和视屏状况等。  结果  银川市中学生中国青少年互动性健康素养问卷总得分为(101.3±17.5)分,健康素养水平高、中、低的比例分别为25.0%,51.2%和23.9%;中学生视屏时间过长的比例为52.5%;初中生、父亲或母亲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上、视屏时间正常的中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均高于对应组的学生(χ2值分别为49.90,14.59,16.53,46.73,P值均 < 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学段、年级、父亲或母亲文化程度、视屏时间过长是中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的影响因素(P值均 < 0.05)。  结论  银川市中学生健康素养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需要从学校、家庭和社会多层次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江西省农村地区初中生健康素养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护知信行的影响,为提升初中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对江西省农村地区的4 311名七至八年级学生健康素养及新冠肺炎疫情防护知识水平和行为进行调查;运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初中生健康素养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护知信行之间的关联。  结果  农村地区初中生健康素养高水平比例为18.21%(785名),中水平为56.92%(2 454名),低水平为24.87%(1 072名)。农村地区初中生新冠肺炎疫情防护知识知晓率较低(63.49%),防护态度积极率为74.25%,良好防护行为具备率为85.3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水平健康素养者新冠肺炎疫情防护知识知晓率(OR=4.85,95%CI=3.80~6.18)、防护态度积极率(OR=44.07,95%CI=24.57~79.05)、防护行为具备率(OR=25.99,95%CI=19.67~34.35)均高于低水平健康素养者(P值均 < 0.01)。  结论  江西省农村地区初中生健康素养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护知信行之间存在正向关联,为提升初中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藏族迁移学生营养、视力健康状况与兰州本地学生的差异,为学生营养干预及视力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用整群取样法,于2020年9—12月选取自甘南藏族自治州迁移至兰州新区1所全封闭寄宿制中学2 434名学生及兰州市七里河区3所非寄宿制中学的3 291名学生进行身体形态测量及视力检查,分析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藏族迁移学生与本地学生营养、视力不良、近视情况的差异。  结果  藏族迁移男、女生超重(2.8%,5.7%)、肥胖(11.0%,8.3%)比例均低于同性别本地学生(5.6%,8.3%;24.9%,20.9%)(χ超重2值分别为12.17,7.21;χ肥胖2值分别为81.33,91.34,P值均 < 0.05);藏族迁移男生营养不良比例(9.9%)高于本地男生(7.2%)(χ2=6.65,P < 0.05)。藏族迁移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低于本地学生(χ2=3.93,P < 0.05),近视检出率低于本地学生(χ2=975.82,P < 0.01);藏族迁移男生色盲色弱检出率高于本地男生(χ2=8.38,P < 0.05);藏族迁移女生色盲色弱检出率低于本地女生(χ2=8.08,P < 0.05)。藏族迁移男生轻、中度视力不良与轻、中、重度近视检出率均低于本地男生(χ2值分别为3.88,8.32,13.72,55.96,338.50,P值均 < 0.05)。藏族迁移女生轻、中、重度近视检出率均低于本地女生(χ2值分别为7.62,37.79,424.00,P值均 < 0.05)。  结论  藏族迁移学生超重肥胖率低于本地学生,应关注藏族男生营养摄入,减少营养不良;藏族迁移学生近视检出率较低,但初中组藏族学生重度视力不良检出率较本地学生高,应关注藏族初中阶段学生视力健康。  相似文献   

10.
赵萍  秦真真  汪娜  徐斐 《中国学校卫生》2021,42(11):1629-1632
  目的  了解南京市中小学生健康素养与健康相关生活质量之间的关联,为促进其健康素养水平及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提供参考。  方法  2018年5—6月,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多阶段随机整群抽取南京地区小学四至六年级、初中一至三年级和高中一至三年级的4 388名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儿童健康9维量表(CHU9D-CHN)测量学生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使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通过计算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在不同健康素养水平组间的均数差和95%CI分析健康素养与健康相关生活质量之间的关联。  结果  研究对象中健康素养水平具备率为85.8%,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平均得分为(0.78±0.17)分。在调整了相关的混杂因素和班级水平的聚集效应后,与不具备健康素养水平的学生相比,具备健康素养水平者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增加0.08(95%CI=0.06~0.10)。以学生性别、学校类别和居住地进行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在每一层的研究对象中,调整了相关的混杂因素和班级水平的聚集性后,与不具备健康素养水平的学生相比,具备健康素养水平者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显著增加。  结论  南京地区的小学生健康素养水平与健康相关生活质量之间存在正向关联。可通过健康素养促进提高学生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上海市医科女大学生异常子宫出血(AUB)现状及其出血模式构成,为女大学生月经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上海市某高校医学专业912名女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于2021年3月进行月经史及相关因素匿名问卷调查。结果 医科女大学生AUB检出率为39.9%,周期紊乱型和非周期紊乱型检出率分别为24.7%和15.2%。在AUB女大学生中,21.7%同时存在2种或3种月经异常症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睡眠质量较差/差的女大学生检出周期紊乱型AUB(OR=2.05)和非周期紊乱型AUB(OR=2.00)的风险均增加;低体质量指数(BMI)(OR=1.66)、体重时增时减(OR=1.76)与周期紊乱型AUB风险增加有关;经常失眠(OR=2.45)与非周期紊乱型AUB风险增加均有关(P值均<0.05)。结论 女大学生AUB常见,且存在多种出血模式共存的现象,周期紊乱型和非周期紊乱型AUB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睡眠质量可能是共同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江苏籍大一新生健康素养现况及影响因素,为开展青少年学生健康素养提升行动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于2017年10月—2018年10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江苏省20所高校15 602名江苏籍大一新生,使用标准健康素养问卷通过“江苏高校大一新生健康数据管理系统”线上调查,应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  结果  江苏籍大一新生健康素养水平为20.2%,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基本技能3个方面素养水平分别为23.0%,30.7%和31.5%;6类健康问题素养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安全与急救(72.8%)、科学健康观(58.7%)、传染病防治(28.5%)、健康信息(28.2%)、基本医疗(20.3%)和慢性病防治(15.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学校类型、家庭居住地、地区、是否独生子女、母亲文化程度、家庭结构是江苏籍大一新生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本科院校(OR=2.77,95%CI=2.47~3.11)、城市(OR=1.20,95%CI=1.07~1.34)、苏南地区(OR=1.10,95%CI=1.00~1.22)、独生子女(OR=1.13,95%CI=1.03~1.25)、母亲文化程度为专/本科及以上(OR=1.53,95%CI=1.30~1.79)以及父母健全家庭(OR=1.16,95%CI=1.00~1.34)的学生具有更高的健康素养水平。  结论  江苏籍大一新生健康素养水平一般,健康素养3个方面、6类问题的发展不均衡。健康素养是社会、家庭、个人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应针对重点问题加大健康促进力度,有效提升青少年学生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当代大学生对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及其抢救措施的认知现状,为SCD相关健康教育和促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滚雪球抽样方法,对暨南大学在校大学生进行在线问卷调查,进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描述和推断.结果 共获得777份有效问卷,调查对象中,非医学类专业学生630人,占81....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疫情下大学生在线学习期间的心理健康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于2020年6—7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安徽皖南地区医学与非医学高校各1所,对其中3 781名医学与非医学大学生进行抑郁-焦虑-压力量表(DASS-21)的网络问卷调查。  结果  医学院校大学生抑郁症状、焦虑症状和压力情绪检出率(30.03%,31.05%,14.50%)均低于非医学院校大学生(44.49%,46.22%,24.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1.49,88.26,63.08,P值均 < 0.05)。2所院校大学生线上学习期间抑郁症状和焦虑症状以中度为主(18.43%,20.68%),压力以轻度(9.41%)和中度(5.29%)为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非医学生、父母关系差、与父亲关系差、教师课前准备不充分、对线上教学不满意的大学生容易出现抑郁症状(OR值分别为1.84,1.28,1.63,1.75,1.24)、焦虑症状(OR值分别为1.79,1.22,1.65,1.77,1.19)和压力负性情绪(OR值分别为2.09,1.41,1.58,1.29,1.48);女生相比较男生更不容易出现抑郁症状(OR=0.82)和焦虑症状(OR=0.74);居住地在农村的大学生更容易出现焦虑症状(OR=1.27);高年级学生更容易感到压力的存在(P值均 < 0.05)。  结论  在线学习期间大学生抑郁症状、焦虑症状与压力负性情绪检出率较高。家庭和学校应及时关注大学生线上学习期间的心理健康,并针对不同特征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心理咨询。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上海市大学生在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初期和2021年底常态化防控阶段对疫情防控的认知、态度、行为变化及其相关因素,为做好大学生群体疫情防控和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回顾性横断面调查,采用自编问卷,在2021年11—12月面向上海市12所普通高等本专科学校,通过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上海市913名大学生进行线下调查,采用配对t检验及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研究。  结果  疫情发生初期大学生对于防控政策的了解度为(2.93±0.94)分,信息判断力为(3.10±0.89)分,对于疫情防控的满意度为(4.11±1.09)分,配合度为(4.31±0.96)分,传播意愿为(3.91±1.15)分;至2021年底,防控政策了解度为(2.95±0.98)分,信息判断力为(3.77±0.94)分,疫情防控满意度为(4.22±1.10)分,配合度为(4.36±0.99)分,传播意愿为(3.97±1.20)分,不同阶段大学生新冠肺炎疫情知信行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二分类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学科门类为社科类(OR=0.62)、理科类(OR=0.62),健康状况自评为较好(OR=0.62)、一般(OR=0.28)与大学生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认知、态度改变均呈负相关(P值均<0.05),“根据合理的健康信息改变健康行为”中选择“比较符合”(OR=3.31)与大学生对新冠疫情的认知、态度改变呈正相关(P<0.05)。上海大学生疫情防控相关健康素养普遍较高,测评“较高”(新冠肺炎疫情相关健康素养得分>80)者占79.4%,对新冠肺炎防护知识了解程度自评“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的学生占82.6%。  结论  上海大学生群体从新冠肺炎疫情初期至常态化防控阶段对疫情防控的知信行改变较高,新冠肺炎防控相关健康素养普遍较高;需针对不同特点开展更加精准有效的健康教育和传播,筑牢大学生群体疫情防控屏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高校网格化的健康教育模式在提升大学生健康素养中的应用效果,为促进学生健康生活方式与习惯养成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西安市西安交通大学2019级新生1 123名;干预组(578名)采用网格化健康教育模式,对照组(545名)保持常规健康教育模式.1个学期后,比较两组大学生健康素养情况.结果 ...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江西省农村地区初中生健康素养状况与不良饮食行为的关联,为探索改善学生不良饮食行为的矫正策略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对江西省农村地区50所中学4 311名七至八年级学生的健康素养及不良饮食行为进行问卷调查,运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初中生健康素养与不良饮食行为之间的关联。  结果  农村地区初中生健康素养水平具备率(≥58分)为18.21%。不良饮食行为发生率相对较高,其中三餐时间不固定的报告率最高,为62.33%,其次为经常喝含糖饮料(54.60%)、不经常喝奶制品(50.38%)、不每天吃早餐(36.23%)、不经常食用蔬果(19.53%)。低水平健康素养者三餐时间不固定(OR=1.35,95%CI=1.11~1.65)、不每天吃早餐(OR=1.23,95%CI=1.01~1.49)、不经常喝奶制品(OR=1.29,95%CI=1.07~1.55)、不经常食用蔬果(OR=1.45,95%CI=1.10~1.92)和经常喝含糖饮料(OR=1.39,95%CI=1.15~1.68)的风险均高于高水平健康素养者(P值均<0.05)。  结论  江西省农村地区初中生健康素养与不良饮食行为之间存在关联,学校、家庭、政府及有关部门可以通过提升初中生健康素养水平来矫正其不良饮食行为,以改善初中生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中学生健康素养与尝试吸烟行为的关联,为中学生控烟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17年6—11月选取中国东、中、西部5省(浙江、广东、江西、四川、贵州)1 066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集中学生健康素养与尝试吸烟行为情况。结果 中学生健康素养总得分为(13.49±1.87)分,生活在东部地区、农村地区、女生、监护人为父母和祖辈共同监护、独生子女、不吸烟、每周零花钱较少的学生健康素养得分较高(t/F=9.81,3.10,11.12,2.65,3.50,4.47,2.64,P值均<0.05)。尝试吸烟行为发生率为5.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西部地区、饮酒、健康素养水平较低与中学生尝试吸烟行为均呈正相关(OR值分别为2.75,3.54,21.62,2.50,P值均<0.05)。结论 低健康素养可作为中学生尝试吸烟行为的预测因子,应采取措施控制中学生尝试吸烟行为。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高校蒙古族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状况及其与抑郁焦虑的关联,为高校蒙古族学生保持心理健康及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2019年4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呼和浩特市5所高校选取8422名蒙古族大学生进行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SSI)及抑郁和焦虑状况的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关联分析.结果 蒙古族大学生NSS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