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比较改良大骨瓣减压术与常规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改良大骨瓣减压术组和常规去骨瓣减压术组,每组60例,比较两组术后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术后6个月随访进行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评定疗效:改良大骨瓣减压术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去骨瓣减压术组[58.33%(35/60)比36.67%(22/60),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去骨瓣减压术组[21.67%(13/60)比38.33%(23/60),P< 0.05].结论 改良大骨瓣减压术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中有良好的效果,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常规去骨瓣减压术,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陈哲 《现代保健》2012,(15):27-28
目的:探讨标准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8 年6 月-2011 年8 月收治的92 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其中48 例采用标准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44 例采用常规颞顶瓣开颅术治疗,回顾性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与术后并发症.结果:标准骨瓣组恢复良好率明显高于常规骨瓣组,中残与死亡率低于常规骨瓣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骨瓣组术后并发症12 例(25.0%),常规骨瓣组术后并发症23 例(52.3%),标准骨瓣组与常规骨瓣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可有效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与常规骨瓣开颅减压术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6月105例确诊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52例,采用常规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观察组53例,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综合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术后3个月恢复良好率62.26%,明显高于对照组4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12.83±4.0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08±4.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16.9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方面优于常规骨瓣开颅减压术,具有降低颅内压充分、术野开阔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值得对手术方法和远期效果继续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改良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患者54例,开展围术期护理,评价护理效果。结果 54例合并脑疝患者经过手术后,死亡1例,植物生存1例,重度残疾1例,轻度残疾2例,行气管切开31例,无肺部感染,49例患者经过治疗好转出院,治疗有效率为90.74%。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患者尽早进行改良大骨瓣减压术,是抢救患者生命、减少致死率的关键,围术期护理也至关重要,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是预防感染、减少并发症和致残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标准大骨瓣开颅术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照序贯法将7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标准大骨瓣开颅术组和常规开颅术组,每组38例.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标准大骨瓣开颅术组恢复良好者(良好+中残)25例(65.8%),明显高于常规开颅术组的14例(36.8%)(P<0.05).标准大骨瓣开颅术组的颅内压下降程度和速度优于常规开颅术组(P<0.05).标准大骨瓣开颅术组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开颅术组(P<0.05).结论 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大大降低了病死率,改善和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7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骨瓣开颅术,观察组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恢复良好率[67.57%(25/37)]明显高于对照组[51.35%(19/37)],并发症发生率[10.81%(4/37)]明显低于对照组[24.32%(9/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治疗,相比常规骨瓣开颅术,临床疗效好,并发症发生率低,显著改善了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临床医学工程》2019,(7):963-964
目的探讨去骨瓣减压术联合颞肌切除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4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73例。对照组采用去骨瓣减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去骨瓣减压术联合颞肌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的瞳孔恢复率、 NIHSS评分、 ADL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瞳孔恢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术后2周,观察组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 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59%,低于对照组的26.03%(P <0.05)。结论去骨瓣减压术联合颞肌切除术更有利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瞳孔恢复,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 (standardlargetraumecraniotomy)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3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 ,清除血肿和去骨瓣减压。结果  38例中 ,恢复良好 2 1例 ,中残6例 ,重残 3例 ,死亡 8例 ,与同期 34例行常规额颞顶骨瓣开颅组比较 ,疗效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适用于急性单侧幕上颅内血肿、脑挫裂伤以及单侧大脑半球肿胀 ,具有如下优点 :(1 )暴露广泛 ,术中急性脑膨出发生率低 ;(2 )减压充分 ,脑疝易于复位 ;(3)可增加术中硬脑膜修补的机会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12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8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与试验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骨瓣开颅术,试验组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比较两组术后疗效、并发症与术前术后颅内情况。结果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颅内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1、3、7d颅内压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效果十分显著,可降低患者颅内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疾病预后。  相似文献   

10.
杨伟山 《中国卫生产业》2012,(32):132+134-132,134
目的?探讨冲性颅脑损伤伴急性硬膜下血肿大骨瓣开颅减压术的改良效果.方法?本次实验对象选取2007年1月—2009年1月之间来该院治疗的100例冲性颅脑损伤伴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改良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和标准大骨瓣开颅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预后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情况,就实验数据对比两组患者的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本次实验结果表明,改良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冲性颅脑损伤伴急性硬膜下血肿,治疗效果优于传统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拟定早期康复护理方案应用于术后偏瘫肢体护理中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数字奇偶法分组后探究每组拟定的术后偏瘫肢体护理方案;比照组(50例):拟定传统常规护理干预方案展开;试验组(50例):拟定传统常规护理干预方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方案展开;就组间改良巴氏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分以及总并发症比例展开对比。结果护理前,试验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MBI评分同比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MBI评分明显高于比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总并发症比例(6.00%)明显低于比照组(5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于临床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后,利于MBI评分提升以及总并发症比例的降低,最终促进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疾病转归。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对颅脑术后严重脑水肿患者行临床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及其系统评价。方法随机选取本院于2016年1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48例颅脑术后严重脑水肿患者,并将其均分为常规组(n=24)和研究组(n=24)。其中予以常规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予以研究组患者强化护理,干预后评价两组患者GCS评分、HAMD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常规组相比,研究组护理后GCS评分及HAMD评分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颅脑术后严重脑水肿患者采取强化护理干预,可在改善患者GCS评分及HAMD评分的同时,使患者更满意护理服务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康珍  张瑞 《中国校医》2022,36(2):133-136
目的 探讨基于FMEA理论的干预模式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诊人院流程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59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施常规人院模式期间急诊收治的176例患者为对照组;实施FMEA理论指导下入院干预期间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83例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护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降低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某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2016年2月—2017年3月入院的患者为干预前组,2017年4月开始实施QCC活动,2017年4月—2018年5月的患者为干预后组。比较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病率、护理服务满意度及肺部感染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间。结果共调查重度颅脑损伤患者224例,其中干预前后各112例。干预后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病率(21.42%)低于干预前组(47.32%),干预后组肺部感染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6.45±1.65)d]短于干预前组[(13.02±2.46)d],干预后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82.14%)高于干预前(63.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QCC有助于降低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发病率,对促进患者恢复及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袁真 《中国校医》2022,36(3):202
目的 探讨强化疼痛护理干预对四肢创伤性骨损伤急诊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3月—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具有代表性的四肢创伤性骨损伤急诊手术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2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2例)实施强化疼痛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疼痛程度、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89,P=0.773);干预后,观察组VAS评分(3.21±0.56)分,低于对照组的(4.73±1.0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30,P=0.00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24%)高于对照组(7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22,P=0.013);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76%)低于对照组(2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26,P=0.024)。结论 强化疼痛护理干预能够减少四肢创伤性骨损伤急诊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减轻疼痛感,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尽早恢复。  相似文献   

16.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中双侧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在治疗中应用。方法:2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手术治疗中出现急性脑膨出,15例行一侧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单侧组),13例行双侧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双侧组),比较两组治疗和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发生脑积水和脑梗塞差异无显著性,但单侧组术后切口疝发生高于双侧组;术后3个月按GOS评分单侧组低于双侧组;术后两组生存状况比较,单侧组良好及中残率显著低于双侧组(P〈O.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手术治疗中出现急性脑膨出时可考虑双侧开颅去骨瓣减压术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并脑疝患者行大骨瓣减压小脑幕切开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11年2月-2012年2月38例重型颅脑损伤并脑疝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治疗组患者在常规的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的基础上进行小脑幕切开术,根据两组患者手术后6个月~1年GOS评分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死亡率、残疾率和恢复良好率。结果:治疗组的死亡率和残疾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恢复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并脑疝患者行大骨瓣减压小脑幕切开术能有效缓解脑疝所致的脑干继发性损伤,减少患者的死亡率和残疾率,能明显改善预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罗巧云 《中国校医》2019,33(5):372-373
目的 分析针对性护理干预在子宫肌瘤围手术期护理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择取本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就诊的78例子宫肌瘤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而实验组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的术后疼痛指数、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 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疼痛指数明显降低,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相较于常规护理,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减轻患者疼痛,因此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李果 《中国校医》2022,36(10):770
目的 探究肝癌切除术的术中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5月至2020年7月于本院行肝癌切除术的68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加强护理干预,对比2组干预前后心境状态及干预后护理满意度、术后并发症。结果 干预前,2组心境状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观察组紧张[(11.45±3.20)]、抑郁[(10.53±4.02)]、慌乱[(9.65±3.78)]、愤怒[(10.14±2.98)]、疲劳[(9.16±1.49)]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精力[(9.16±1.49)]、自尊感[(9.16±1.49)]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94、3.343、3.967、7.076、9.450、6.415、5.426,P<0.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06%,高于对照组的7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03,P=0.006);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88%,低于对照组的23.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66,P=0.097)。结论 加强肝癌切除术的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心境状态,并提高其护理满意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工作,对患者恢复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结肠癌患者9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45例给予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45例给予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工作,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包括术后恢复、情绪状态、并发症及护理满意情况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术后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各时间点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护理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89%,明显低于常规组的24.44%(P <0.05)。观察组总护理满意度为91.11%,明显高于常规组的64.44%(P <0.05)。结论对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工作,有利于患者康复,提高临床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状态,临床护理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