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利奈唑胺治疗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接诊的50例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患者的诊疗情况。按照用药方式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34例患者给予利奈唑胺进行1个月的治疗,对照组16例患者给予异烟肼进行1个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4. 12%)明显高于对照组(68. 75%),不良反应发生率(2. 94%)明显低于对照组(12. 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利奈唑胺可明显提高肺结核合并重度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良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联合应用利奈唑胺及酚妥拉明治疗对肺表面活性蛋白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河南省巩义市人民医院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老年重症肺炎患者86例,根据盲抽法将其分为2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利奈唑胺及酚妥拉明治疗,比较两组肺表面活性蛋白相关物质(SP) A-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 (IL-6)及IL-8水平、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SP-A、SP-B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TNF-α、CRP、IL-6及IL-8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30%)略高于对照组(4.6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联合应用利奈唑胺及酚妥拉明治疗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肺表面活性蛋白,调节炎症因子水平,利于患者转归。  相似文献   

3.
戚建霞 《大家健康》2016,(11):138-139
目的:探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不同输注持续时间治疗重症肺炎的价值。方法:收集近几年该院诊断为重症肺炎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不同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输注方法。对比(1)两组重症肺炎治疗疗效。(2)两组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使用后的血药浓度。结果:(1)研究组和对照组重症肺炎治疗疗效分别为96%、84%,比较有差异(P <0.05)。(2)两组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使用后0.25 h、0.5 h 的血药浓度比较无差异(P >0.05),两组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使用后1 h、2 h 的血药浓度比较有差异(P <0.05)。结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0.5/2 h,q6 h)延长输注时间治疗重症肺炎疗效肯定,血药浓度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长时程给药对重症肺炎患者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0月-2014年8月83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抽签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41例选择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常规30 min输注进行治疗,观察组42例选择亚胺培南西司他丁3 h输注进行治疗。均持续治疗10 d,对比两组患者重症监护时间、湿啰音基本消失时间及咳嗽基本消失时间,并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重症监护时间(118.50±1.02)h、湿啰音基本消失时间(9.67±1.23)h、咳嗽基本消失时间(8.67±1.16)h,均较对照组重症监护时间(134.62±2.11)h、湿啰音基本消失时间(12.96±2.01)h、咳嗽基本消失时间(11.72±1.56)h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85.71%,较对照组的56.10%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长时程给药能显著改善重症肺炎患者康复进程,提高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利奈唑胺注射液联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方便选取山西大医院2013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7例血液病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随机分为A(n=53)、B(n=54)两组,分别接受利奈唑胺联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盐酸万古霉素联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A、B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5.5%和72.2%(P>0.05),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77%和16.67%(P<0.05),A组有效病例退热时间为(1.8±0.3)d,与B组(3.5±0.8)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50,P<0.05).结论 与盐酸万古霉素联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静脉滴注治疗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比较,利奈唑胺联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与其临床疗效相似,但退热起效时间快,且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通过延长滴注时间治疗重症肺炎的疗效观察。方法:66例重症肺炎患者,按照随机抽样分为两组,每组33例。试验组给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1 g/2 h滴注,每8小时给药1次;对照组给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1/0.5h滴注,每8小时给药1次。两组均通过微泵泵入的方式控制滴注速度。两组均给予祛痰、生命支持及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平均住院时间。结果:(1)炎性指标的观察:试验组CRP由治疗前的(98.94±23.73)mg/L降至(8.31±4.66)mg/L,对照组由治疗前的(98.75±20.98)mg/L降至(21.85±11.80)mg/L。两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PCT由治疗前的(5.04±1.99)ng/ml降至(0.38±0.25)ng/ml;对照组由治疗前的(5.02±1.87)ng/ml降至(0.62±0.32)ng/ml。两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细菌清除率比较:试验组细菌清除率82.8%,对照组细菌清除率71.4%的清除率,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3)临床疗效比较:试验组有效率为84.8%,对照组有效率为67.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平均住院天数比较:试验组平均住院天数为(10.5±1.7)d,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12.2±1.9)d,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胺培南2 h滴注给药的方式对重症肺炎的疗效优于0.5 h滴注给药的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对重症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5月郑州人民医院ICU收治的114例重症肺炎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7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接受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观察组接受乌司他丁联合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均治疗10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后10 d动脉血氧分压(PaO_2)、氧合指数(OI)、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量表(APACHEⅡ)评分。结果治疗后10 d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8.95%(45/57)、92.98%(53/57),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0 d观察组患者PaO_2和OI水平高于对照组,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可有效提高重症肺炎疗效,改善患者血气指标,缓解病情。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联合山莨菪碱治疗难治性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难治性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静脉滴入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0.5g,每6小时1次,使用7天;实验组静脉输入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0.5g,每6小时1次,使用7天,每次输入结束30分钟后,静脉推注山莨菪碱1.0mg/kg,10分钟/次.用药7天后比较两组患者氧合指数(PaO2/FiO2)变化和脱离呼吸机辅助通气成功率.结果 对照组患者PaO2/FiO2由治疗前的226.7mmHg升至291.1mmHg;成功脱离呼吸机辅助通气13例,脱机成功率43.3%.实验组PaO2/FiO2由治疗前的230.5mmHg升至355.6mmHg;成功脱离呼吸机辅助通气21例,脱机成功率70%.实验组PaO2/FiO2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脱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联合山莨菪碱治疗难治性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应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分析利奈唑胺对老年重症肺炎的疗效.方法 6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1例,男17例,女14例;对照组31例,男16例,女15例.治疗组采用利奈唑胺静脉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万古霉素治疗.疗程结束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77.42%(24/31),对照组有效率51.61%(16/31)(P<0.05),且治疗组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9.68%/25.81%)(P<0.05).结论 利奈唑胺在临床上的有效率明显高于万古霉素,且其副反应较轻微,处于患者可耐受范围内,可作为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治疗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0.
11.
12.
童银 《当代医学》2021,27(19):54-56
目的 分析重症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本院收治的68例重症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分层随机法分为参照组和病例组,各3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参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病例组在参照组基础上采用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总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病例组患者总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无创序贯机械通气通气治疗可有效促进病情康复,缩减通气时间,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朱满意  韦正祥 《浙江医学》2017,39(13):1080-1083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86例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3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吸氧、抗感染、辅助通气、解痉等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予以CBP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7d后分别测定外周血相关炎性因子水平和动脉血气指标、APACHEⅡ评分,判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3、7d后,研究组患者TNF-α、IL-6、IL-8、C反应蛋白(CRP)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治疗3、7d后,研究组PaO2、氧合指数(PaO2/FiO2)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aCO2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治疗7d后,研究组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重症肺炎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CBP治疗可明显降低患者体内的炎性因子水平,明显改善肺部氧合功能,降低APACHEII评分,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癌合并肺栓塞的临床预后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1月至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肺癌合并肺栓塞患者57例(肺癌+PE组)和单纯肺癌患者57例(单纯肺癌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并通过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价患者的临床预后。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症、病理类型、TNM分期、中心静脉穿刺置管、D-二聚体与肺癌合并肺塞栓具有相关性(P<0.05)。对单因素分析中的显著性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理类型、TNM分期、D-二聚体是肺癌合并肺栓塞的相关危险因素(OR=4.223、2.357、2.957)。肺癌+PE组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40.35%、24.56%、15.79%;单纯肺癌组则分别为59.65%、40.35%、26.32%。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肺癌+PE组、单纯肺癌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9.4个月、21.5个月,Log-rank检验显示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308,P=0.021)。结论肺癌合并肺栓塞患者的临床预后明显低于单纯肺癌患者,其独立危险因素主要包括腺癌、高TNM分期及高D-二聚体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结合抗结核药物治疗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将本组126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分为对照组(n=63)和观察组(n=63);对照组给予降血糖治疗及抗结核药物降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服用莫西沙星;两组治疗均以3个月为一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65%)高于对照组(7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痰菌检测转阴率(94.59%)高于对照组(7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与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情况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莫西沙星结合抗结核药物治疗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疗效显著,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亚胺培南和帕尼培南用于重症肺炎初始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将96例直入ICU的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亚胺培南组(51例)和帕尼培南组(45例)进行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细菌清除率。结果亚胺培南和帕尼培南用于初始治疗重症肺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4.3%和66.7%,细菌清除率分别为69.2%和59.3%。结论亚胺培南和帕尼培南用于重症肺炎初始治疗疗效确切,且亚胺培南略优于帕尼培南。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2):28-30+38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合并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 年1月至2020 年1 月在我院治疗的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合并脓毒性休克患者90 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 例。对照组予对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糖皮质激素(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比较两组实验室指标、临床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CRP、LAC、PCT 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CRP、LAC、PCT 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体温控制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机械通气时间、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合并脓毒性休克患者效果良好,可降低CRP、LAC、PCT 水平,缩短体温控制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合并与不合并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的耐多药肺结核(multi-drug resistance tuberculosis, MDR-TB)患者临床特点及治疗结局进行比较,提高临床医生对耐药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认识。方法 以西安市胸科医院322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合并糖尿病(DM+)组60例(18.6%);不合并糖尿病(DM-)组262例(81.4%)。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合并肝病、既往治疗史、影像学病灶累计肺野数(<3或≥3)、有无空洞、耐药特征、治疗结局、不良反应等临床资料。结果 DM+组男性占91.7%,高于DM-组70.2%,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DM+组平均年龄(48.6±11.8)岁高于DM-组(34.3±14.8)岁,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DM+组BMI高于DM-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DM+组出现空洞的概率高于DM-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DM+组合并肺外结核的概率高于DM-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两组在初复治、影像学病灶累积肺野数(<3或≥3)、是否合并肝病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对氟喹诺酮(Fluoroquinolones, FQs)、阿米卡星(Amikacin, Am)[卷曲霉素Capreomycin, Cm)]、FQs+ Am(Cm)耐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局单因素分析提示年龄、性别、初复治、病灶累计肺野数等因素对预后有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及病灶累计肺野数与治疗结局密切相关(P<0.05)。DM-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9.2%(85/217);DM+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6.6%(30/53),DM+组发生不良反应率更高,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DM+组3个月痰菌阴转率80.0%(32/40),DM-组阴转率85.6%(149/174),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5)。结论 DM+患者以中老年男性为主,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相对较大,要根据患者体重给与足量结核药以避免出现血药浓度降低引起治疗效果不佳。DM+患者更容易出现影像学肺部空洞,肺外结核病增多情况,在临床上要警惕随时出现大咯血可能,注意周身多器官结核的排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抗结核同时给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6年9月至2008年9月在我院接受抗结核药物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4例,按照肺部结核病灶情况、肝功能损害程度和乙肝病毒定量指标,以同等病情匹配的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7例,应用异烟肼、利福喷汀、吡嗪酰胺、链霉素或乙胺丁醇及常规保肝药物,同时给予阿德福韦酯10mg口服,每日1次,疗程8个月。对照组47例应用与治疗组同样的抗结核及保肝药物,治疗8个月。评价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肝功能、HBVDNA水平、痰菌转阴及肺部病灶吸收情况,采用U和x。检验对数据做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肝损伤加重者3例(占6.4%),对照组18例(占47.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症状出现率、HBVDNA转阴率、HBVDNA下降率、痰菌转阴率及肺部病灶吸收率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分别为6.4%与47.3%、51.1%与0.0%、48.9%与2.6%、87.2%与39.5%及95.7%与50.0%(P〈0.05)。治疗前后两组肾功能检测均正常,治疗过程中或治疗结束时未发现HBV变异耐药病例。未发现使用阿德福韦酯有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阿德福韦酯可以减少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肺结核患者应用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肝损伤,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20.
董燕  陈俊文  王业亚  阳俊  聂美玲  胡克 《西部医学》2019,31(9):1426-1431
【摘要】 目的 探讨吡非尼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肺纤维化的临床疗效及对肺功能、抗肺纤维化及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襄阳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10月~2017年9月收治的96例COPD并发肺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吡非尼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肺功能、抗肺纤维化、炎症因子指标、生命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抗肺纤维化指标转化生长因子β(TGF β1)、还原型烟酰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4(NOX4)、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白介素 8(IL-8)、肿瘤坏死因子(TNF α)、白介素 18(IL-18)水平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FVC、FEV1、FEV1/FVC水平上升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呼吸症状、活动受限、疾病影响、SGRQ总分较治疗前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呼吸症状、活动受限、疾病影响、SGRQ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吡非尼酮治疗COPD并发肺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抗肺纤维化及降低炎症指标,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