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局部亚低温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细胞凋亡、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2月—2018年12月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神经内科治疗ACI患者104例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52例。对照组予阿托伐他汀钙、拜阿司匹林等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局部亚低温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2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及神经功能、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斑块面积、斑块稳定性指标、细胞凋亡相关分子、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92.30%vs.76.92%,χ~2=4.704,P=0.033)。治疗后14 d,观察组NHI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ADL评分则明显高于对照组(t/P=3.784/0.000、5.347/0.000);IMT、颈动脉斑块面积明显低于对照组(t/P=8.004/0.000、8.579/0.000);斑块稳定性指标MMP-2、Lox-1、Cat K及凋亡相关分子sFas、sFas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Bcl-2高于对照组(t/P=13.734/0.000、6.594/0.000、9.364/0.000、8.934/0.000、7.204/0.000,5.694/0.000);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亚低温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ACI疗效确切,可有效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血塞通注射液联合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ACI)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120例ACI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60例,给予对照组口服丁苯酞治疗,每天3次,每次0.2 g;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上,进行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血塞通0.4 g,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观察两组患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情况、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SOD(40.12±8.06 MU/L)优于对照组(35.21±7.16 MU/L),MDA(1.03±0.25 nmol/L)小于对照组(2.60±0.39 n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情况(5.02±4.30)%小于对照组(13.55±5.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88.33%(53/60)优于对照组66.66%(40/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塞通注射液联合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有利于预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细胞凋亡因子水平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1月—2019年11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研究组加用丁苯酞联合治疗,疗程2周。比较两组血液流变学、脑细胞凋亡因子水平、神经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后血浆黏度(PSV)、全血高切黏度(HSV)、可溶性凋亡相关因子配体(sFasL)、可溶性凋亡相关因子(sFas)水平低于对照组,细胞淋巴瘤-2蛋白(Bcl-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32%)与对照组(4.8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调节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与脑细胞凋亡因子水平,缓解病情,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分水岭脑梗死(CWI)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阐明丁苯酞对CWI患者的药理作用机制。方法选取78例CW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脑梗死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100 mL,bid静脉滴注,2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疗效评价、双侧大脑中动脉(MCA)的峰流速(Vp)、平均流速(Vm)及差值(DVp、DVm)等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为(4.12±1.23)分,对照组NIHSS评分为(6.36±2.0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痊愈率为34.2%,显效率为34.2%,好转率为26.3%,对照组患者治疗痊愈率为30.0%,显效率为27.5%,好转率为2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Vp为(71.93±6.02)cm/s,Vm为(36.72±2.86)cm/s,DVp为(17.92±2.41)cm/s,DVm为(9.01±1.78)cm/s,对照组患者治疗后Vp为(62.19±5.18)cm/s,Vm为(33.02±2.37)cm/s,DVp为(26.13±2.29)cm/s,DVm为(14.98±1.98)cm/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能够纠正CWI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异常,改善CWI患者症状,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丹红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2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6例。给予患者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组)和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于治疗前及治疗15d后评定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和血生化指标,并进行临床疗效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87.0%,对照组患者6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rthel指数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各自比较均差异显著(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比较差异显著(P<0.01);两组患者血生化指标无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丹红治疗老年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明显、高效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聚集性的影响及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2008年12月~2009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94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香丹注射液和阿司匹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注射液,对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均有所下降,但与治疗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血小板下降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基本痊愈的比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提高,无变化的比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为治疗脑梗死的有效药物,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丁苯酞注射液辅助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44例老年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2例。对照组予以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丁苯酞注射液辅助治疗。两组均持续用药2周,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神经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辅助治疗老年ACI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李鑫  贺博 《中外医疗》2022,41(1):84-87
目的 探讨丁苯酞注射液在分水岭脑梗死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及对认知水平的影响.方法 便利选取2019年1—12月该院收治的98例分水岭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对两组疗效、治疗前后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进行分析对比,比较两...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脑梗死疗效及对内皮功能影响。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丁苯钛氯化钠注射液100毫升,日一次静点,对照组用0.9%盐水+胞二磷胆碱1.0,日一次静点,治疗14天,两组常规抑制血小板、降颅压、控制血糖及调脂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4天的EF-Ⅰ,NO,TXA2,VEGF和CRP水平较入院次日明显得到改善,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14d的NO和EF-Ⅰ水平明显较对照组的高,而TXA2、VEGF和CRP的水平则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显著,对内皮功能影响较小,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缺血预适应对脑梗死患者疗效及其对血清凋亡相关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襄阳市中心医院/湖北省文理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脑梗死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梗死前是否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分为缺血预适应(IPC)组和非缺血预适应(NIPC)组,检测2组患者血清中可溶性凋亡相关因子(sFas)及其配体(sFasL)、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相关性凋亡诱导配体(sTRAIL)、骨保护素(OPG)和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PG)水平;检测血浆黏度及红细胞压积;测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BI评分。结果与NIPC组比较,IPC治疗后sFas、sTRAIL、OPG、FPG、TG、LDL-C、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和NIHSS评分显著降低(t=20. 568、11.068、18. 484、7. 794、6. 580、4. 541、10.117、6. 556、3. 943,P均<0. 01),sFasL、HDL-C和BI评分升高(t=9.441、7. 068、3. 708,P均<0.01)。结论缺血预适应可以有效降低脑梗死患者血清凋亡相关因子水平,并降低缺血对脑神经的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探讨其对病人血清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急性脑梗死病人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2组病人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每次100 mL,每天2次,持续10~14 d....  相似文献   

13.
刘敬梅 《当代医学》2021,27(7):65-67
目的 探究醒脑静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比容(HC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00例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醒脑静注射液.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CRP...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对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 年1 月—2017 年12 月 在浙江新安国际医院治疗的82 例ACI 患者,按照住院顺序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41 例。对照组使用依 达拉奉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丁苯酞注射液。两组疗程均为2 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 后神经功能及血清hs-CRP 和NSE 的变化。结果 联合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7.56% VS 87.80%) (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6、12、24、48 及72 h 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 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①不同时间点的NIHSS 评分有差别(F =13.246,P =0.000);②两组间的 NIHSS 评分有差别(F =22.331,P =0.000),联合组NIHSS 评分较对照组低;③两组NIHSS 评分变化趋势 有差别(F =16.371,P =0.000)。联合组治疗前后血清hs-CRP、NSE 水平变化差值高于对照组(P <0.05)。 结论 在依达拉奉基础上,联合运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ACI 的效果更佳,能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有效控制机 体的炎症反应,且不会对患者造成不适,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丹参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研究。方法:360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18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100 mg/次,1次/d;研究组在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基础上再给予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d,每两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两周。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内皮素(ET)、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变化含量、血清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升高(P<0.05)。治疗两周时,与入院时相比,研究组血浆Hcy、ET和NSE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血浆SOD活性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血浆Hcy、ET、NSE及SOD水平降低更明显,血浆SOD活性增加更显著。治疗两周,与入院时和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全血浆黏度、全血黏度、红细胞比积、红细胞聚集指数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两周与入院时相比,两组血清IL-6、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血清中IL-6、TNF-α水平均明显较低(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应用丹参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可以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下调炎症因子IL-6、TNF-α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改善,适宜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6.
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细胞因子TNF-α、IL-1和IL-6的影响。方法按随机对照原则将60例发病72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40mL加入到250mLO.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1次/d,两组疗程均为14d。测定治疗前后CSS评分,以及血清TNF-α、IL-1和IL-6含量。结果治疗14d后两组CSS评分、血中TNF-α、IL-1和IL-6均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下降更为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缸注射液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很好的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可能与其抑制细胞因子TNF-α、IL-1和IL-6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探讨依达拉奉注射液的脑保护作用。方法: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5例脑梗死患者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过程中血清中NSE浓度,记录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定临床疗效。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第3d时,治疗组患者血液中NSE浓度即明显下降,低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亦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21d时依达拉奉组神经功能改善的总有效率为62.86%,常规治疗组为34.29%。结论:依达拉奉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元有保护作用,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18.
车景华 《当代医学》2022,28(3):164-167
目的 探讨拜阿司匹林联合丁苯酞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60例脑梗死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拜阿司匹林联合丁苯酞治疗,对照组单独采用拜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20 d后神经功能、凝血功能、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治疗过程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