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眼睑纵隔木村氏病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星丽  黎功 《肿瘤学杂志》2010,16(12):989-990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48岁,因双上眼睑间断性肿胀10年入院。患者2000年5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侧上眼睑肿胀,当地医院诊断为"眼睑炎性增生",服用强的松后症状缓解,但停药后,症状反复出现。2001年右侧腮腺出现肿胀,伴瘙痒,服用强的松后肿胀消退,停药后症状又出现。2004年10月,患者活动后即出现干咳,伴喘憋,就诊当地医院,CT示右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  相似文献   

2.
Kimura‘s病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例报告 例1.男性,45岁.因左耳前肿块2年,于1994年11月9日入院.患者2年前发现左耳前肿块,近2个月来明显增大,除耳前皮肤偶有瘙痒外,无其他不适感.曾有嗜酸性细胞增多症病史.10余年前曾因右耳后肿块而行手术切除.病理检查示:嗜酸性细胞聚集.体检:左耳屏前肿块4 cm×3 cm,其表面皮肤色泽正常,质稍软,边界不清,可移动,无压痛.右耳后肿块2cm×2 cm,质地中等.右上颈部亦可触及大小为1 cm×1 cm的淋巴结.无其他阳性体征.因诊断不明,在局麻下行肿块切除术,术中见肿块与腮腺及周围组织无明显界限,即行左腮腺浅叶及肿块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左腮腺良性淋巴上皮病变.免疫组化检查结果:淋巴样细胞显示LCA、UCHL1、DPD4阳性,淋巴滤泡套区L26阳性,结合HE切片诊断为Kimura's病.  相似文献   

3.
1 病例报告例 1.男性 ,45岁。因左耳前肿块 2年 ,于 1994年 11月 9日入院。患者 2年前发现左耳前肿块 ,近 2个月来明显增大 ,除耳前皮肤偶有瘙痒外 ,无其他不适感。曾有嗜酸性细胞增多症病史。 10余年前曾因右耳后肿块而行手术切除。病理检查示 :嗜酸性细胞聚集。体检 :左耳屏前肿块 4cm× 3cm ,其表面皮肤色泽正常 ,质稍软 ,边界不清 ,可移动 ,无压痛。右耳后肿块 2cm× 2cm ,质地中等。右上颈部亦可触及大小为 1cm× 1cm的淋巴结。无其他阳性体征。因诊断不明 ,在局麻下行肿块切除术 ,术中见肿块与腮腺及周围组织无明显界限 …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8例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细胞学图象,结果中具有诊断意义的是可见大量及中量嗜酸性白细胞,散在分布于炎性涂片背景中。并注意与慢性淋巴结炎,何杰金氏病、米枯力兹病相鉴别,以免误诊。  相似文献   

5.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的发病特点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的临床病理特点,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对15例嗜酸性淋巴肉芽肿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病理及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嗜酸性淋巴肉芽肿患者中青壮年男性多见(男:女=6.5:1),平均发病年龄为34.5岁;面颈部为好发部位,最多见于腮腺区(33.3%);53.3%的患者伴皮肤瘙痒或色素沉着,66.7%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细胞增高(EC>0.05×109/L);组织病理表现为肉芽肿背景上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和淋巴组织增生,可有淋巴滤泡及生发中心形成,纤维母细胞及毛细血管增生明显.腺泡及肌肉组织萎缩.临床上嗜酸性淋巴肉芽肿易误诊为慢性淋巴结炎、腮腺肿瘤、神经纤维瘤及颈部转移癌等,误诊率为86.7%.放射治疗可获得满意效果,对病变范围局限的病例可采用手术切除.结论:颌面部无明显压痛的软组织包块伴皮肤瘙痒和色素沉着,外周血嗜酸性细胞增高,应首先考虑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的可能,放射治疗可作为嗜酸性淋巴肉芽肿治疗首选,推荐剂量为30~40Gy.对孤立的、病变范围局限的病例也可采用手术切除,术后需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6.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ELG)又称金氏病或木村病(KD),是一种临床比较罕见,多发于颌面部皮下组织和淋巴结的肉芽肿性病变,本文通过一例患者三年多的诊治过程,就该病例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ELG)又称金氏病或木村病(KD),是一种临床比较罕见,多发于颌面部皮下组织和淋巴结的肉芽肿性病变,本文通过一例患者三年多的诊治过程,就该病例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血管淋巴样增生,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 免疫组织化学  相似文献   

9.
放射治疗嗜酸性淋巴肉芽肿19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放射治疗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的疗效,探讨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分析19例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案及效果。结果17例嗜酸性淋巴肉芽肿于放射治疗后肿块完全消失,2例于放疗后半年肿块消失,1例放疗后5年原位复发,再程治疗后完全消失,随访2月~20年,均无病生存。结论放射疗法是治疗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的有效方法,推荐治疗剂量为30~40Gy/3~4周。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分析Kimura’s病的放疗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71~1998年放疗的7例病人,使用低能X线、电子线或高能X线治疗,剂量10~40Gy。结果剂量低于20Gy者均复发,照射10Gy者病变基本无变化,而剂量高于20Gy者肿块基本消失.剂量高于30Gy者,疗毕即消,全部病人存活。结论本文研究表明,放疗对Kimura’s病疗效很好.剂量应为20~30Gy,放疗可做为Kimura’s病的首选治疗。  相似文献   

12.
肝癌是全球主要的癌症相关致死原因之一。由于其预后差,肝癌的治疗仍然是困扰医学界的难题。因此,阐明肝癌分子机制,发现新的治疗靶点至关重要。焦亡是一种新发现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其相关信号通路在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是潜在的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本文综述焦亡研究现状及其关键因子含NLR家族pyrin域蛋白3(NLR family pyrin domain containing 3,NLRP3)、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和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等在肝癌细胞增殖、转移、诊断和预后中的作用及干预研究进展,以期为肝癌的研究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隐匿性乳腺癌是一种罕见的特殊类型乳腺癌,临床上以腋窝淋巴结肿块为首发症状,而乳房肿块难以通过触诊诊断的一种疾病。一直以来,隐匿性乳腺癌的病例较少,临床诊断困难。腋窝淋巴结穿刺后病理检查结合免疫组化及影像学检查,可提高该病的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14.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虽然近年来其发病率及死亡率有所下降,但仍对我国居民健康存在严重威胁。一直以来胃癌的治疗方法以手术治疗、化疗为主,虽可使晚期胃癌患者的生存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其临床疗效仍有一定的局限性。肿瘤免疫治疗是通过人工干预,激发和调动自身的免疫机制,从而清除与杀伤体内的肿瘤细胞。虽然该治疗方式仍处于探索阶段,但已取得的积极成果让免疫治疗在胃癌治疗的应用中获得了一定的地位。寻找合理有效的免疫治疗方法是未来胃癌治疗的主要研究方向。本文就胃癌的免疫治疗以及免疫治疗联合化疗的临床研究进展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儿童骨嗜酸性肉芽肿(eosinophilic granuloma,EG)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01月至2021年06月我院小儿骨科33例骨EG患者,分为单病灶受累和多病灶受累两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特征、治疗和转归情况,采用Kaplan-Meier方法估计全组及两组的无事件生存率,并用对数秩检验(log-rank检验)进行两组比较。结果:男性25例(76%),女性8例(24%),诊断时的中位年龄2.1岁(0.2岁~7岁)。主诉多为骨局部肿块、疼痛、功能受限。其中四肢受累最多,其次为脊柱、骨盆、颅骨。单病灶组21例,其中12例行局部病灶切除手术治疗,有或没有使用局部类固醇;7例行手术及术后全身化疗,有或没有使用局部类固醇;2例行活检后全身化疗。多病灶组3例行手术联合全身化疗,9例行活检后全身化疗。单病灶组1例复发,多病灶组5例进展,两组均无患儿死亡。单病灶组较多病灶组EFS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中位随访时间7.3年(0.8年~17.5年)。结论:骨EG风险较低,无明显生命威胁,预后较好。单病灶受累较多病灶受累者的复发或进展较少、手术效果好、治愈率高;多病灶受累者化疗效果较好,进行积极的治疗并坚持长期随访可减少并发症的产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17.
近年来,研究证明曲妥珠单抗可以显著改善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factor receptor 2,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生存预后,但由于其价格高昂,使患者选择受限。曲妥珠单抗生物仿制药的诞生有望节约成本、增加药物可及性,近年来已得到迅速发展。YL-1401O(Ogivri)、CT-P6(Herzuma)、SB3(Ontruzant)、PF-05280014(Trazimera)和ABP980(Kanjinti),它们现已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用于HER-2阳性乳腺癌;我国HLX02已被欧洲药品管理局(The 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EMA)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ational Medical Products Administration,NMPA)批准上市。本文就近几年曲妥珠单抗生物仿制药在HER-2阳性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HER-2阳性乳腺癌的靶向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前列腺癌是常见的男性泌尿系恶性肿瘤之一,而骨转移是前列腺癌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骨转移后出现严重的骨痛、病理性骨折、神经压迫等各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更决定患者的生存时间。目前关于前列腺癌骨转移治疗的文献较多,但还没有宏观上分析各种治疗方法的应用时机,未形成一个大家都认同的标准化治疗方案。本文就通过前列腺癌骨转移的分类来制定治疗方案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周睿  朱婧  张涛 《现代肿瘤医学》2019,(21):3902-3905
鼻咽癌是一种发生于鼻咽部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以我国南方及东南亚地区最为常见。研究证实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与鼻咽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且EB病毒DNA(Epstein-Barr virus DNA,EBV-DNA)定量水平在鼻咽癌疾病进程、治疗及转归的过程中均会发生相应的规律性改变。因此,EBV-DNA检测在鼻咽癌筛查、早期诊断、个体化治疗及预后评估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价值。本文就EBV-DNA检测在鼻咽癌中的应用价值及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透明血管型Castleman 病的CT 及MRI 影像表现,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透明血管型Castleman 病的CT 及MRI 资料,总结其特征。结果:左锁骨上窝1 例,纵隔1例,肠系膜1 例,肝胃间隙1例,4例临床类型均为局限型,4例病理分型均为透明血管型。 CT表现为椭圆形软组织肿块,平扫与肌肉相比呈等密度,动态增强4例肿块动脉期明显强化,静脉期及延时期均表现为持续强化。MRI 检查T1WI 病灶呈等信号,T2WI 呈高信号,增强表现与CT 近似。结论: 透明血管型Castleman 病有一定的CT和MRI影像学特征,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需病理性确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