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34例头颈部肿瘤手术后缺损修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辉  边聪  陆伟 《肿瘤学杂志》2003,9(1):13-15
目的:分析4种皮瓣修复头颈部缺损的效果、功能、并发症和供区创伤的大小,以为不同的缺损选择不同的皮瓣。方法:134例头颈部肿瘤患者,均行联合根治术加胸大肌肌皮瓣、颈阔肌肌皮瓣、额瓣、前臂皮瓣修复。结果:胸大肌皮瓣全部存活96例,部分坏死21例,坏死≥1/25例,全部坏死2例,颈阔肌皮瓣全部存活2例,部分坏死1例,全部坏死1例,4例额瓣和2例前臂皮瓣全部存活。结论:口腔及颈部大面积缺损需要胸大肌肌皮瓣修复,对需要洞穿修复的,尤其是女性,应尽量避免用胸大肌折叠瓣,可用复合瓣。对一般的口腔缺损用前臂皮瓣修复最为合适。  相似文献   

2.
目的:胸大肌皮瓣是头颈部术后缺损常用的修复皮瓣,但由于它的臃肿常导致术后较高的并发症发生。本文将介绍我院采用胸大肌皮瓣去脂、原位皮片植皮在鼻咽癌放疗后颈部复发术后皮肤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对2007年1月-2012年1月就诊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8例鼻咽癌根治性放疗后颈部复发侵犯颈部皮肤及皮下组织患者,采用胸大肌皮瓣去脂、原位皮片植皮修复颈部大面积皮肤及皮下组织缺损。常规取胸大肌皮瓣,切除皮瓣的皮肤及皮下脂肪,从切除的皮肤中获取表皮和真皮层植皮在胸大肌上,打包7天。结果:皮瓣大小6cm×9cm-6cm×15cm,常规测量切除的皮下脂肪厚度,平均15.13mm(n=8)。所有皮瓣及移植皮片均存活良好,所有患者对术后供区、受区外观满意。结论:本方法简便易行,创伤小,成活率高,改善胸大肌皮瓣臃肿的同时修复了颈部皮肤缺损,不仅能恢复功能,还有较好的外形。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颈阔肌肌皮瓣在口底恶性肿瘤切除术后口底组织缺损即刻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例口底恶性肿瘤切除后遗留的口底组织缺损行颈阔肌肌皮瓣修复,其中6例口底鳞癌患者修复与颈淋巴清除术同期进行,1例同时行下颌骨矩形方块切除,3例为舌下腺腺样囊性癌患者行口底局部扩大切除术。结果:9例颈阔肌肌皮瓣全部成活;3例在肌皮瓣尖端与舌腹部黏膜组织间出现裂开,长2.0~3.0cm,给予清创重新缝合后愈合;3例皮瓣远端少许淤血,未影响愈合。术后6个月复查,所有患者皮瓣收缩不明显,所修复的口底形态及舌体活动功能良好。结论:颈阔肌肌皮瓣血供丰富、解剖恒定可靠、邻近口腔、制作方便、简单快捷和成功率高,是修复口底组织缺损的一种安全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胸大肌肌皮瓣在晚期头颈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应用胸大肌肌皮瓣一期修复晚期头颈肿瘤术后缺损262例(其中折叠瓣17例修复口内外穿通性缺损,20例胸大肌肌膜瓣修复口内缺损,5例胸大肌皮瓣联合游离植皮修复咽瘘,5例胸大肌肌皮瓣联合游离皮瓣双瓣修复颌面部洞穿性缺损)。舌再造62例,修复口咽53例,修复口底41例,修复口颊24例,修复颈部31例,修复下咽缺损22例,修复腮腺区缺损29例。结果262例肌皮瓣252例全部成活,8例皮瓣部分坏死肌瓣成活,2例肌皮瓣完全坏死,总的成活率为99.2%(260/262)。术后随访1~10年,所有患者术后进食、吞咽功能恢复良好,语言功能大多恢复良好。结论胸大肌肌皮瓣血供可靠,组织量丰富,且应用较灵活,可制作成肌皮瓣或肌瓣,对于晚期头颈肿瘤术后缺损是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5.
胸大肌肌皮瓣在晚期头颈肿瘤术后组织缺损重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ong M  Chen WK  Guo ZM  Li QL 《癌症》2008,27(1):58-61
背景与目的:晚期头颈肿瘤外科治疗时,留下的完全或者不完全的组织缺损,是目前头颈外科的一个难点。胸大肌肌皮瓣在头颈肿瘤术后组织缺损重建中仍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胸大肌肌皮瓣在头颈缺损重建中的适应指征,提高胸大肌肌皮瓣修复的成功率。方法: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004年1月至2007年1月间共22例行胸大肌肌皮瓣重建头颈肿瘤术后缺损患者,其中颈部大面积皮肤缺损8例,口咽缺损4例,舌缺损5例,口底缺损3例,下咽缺损2例;13例患者采用血管蒂穿行锁骨下,9例经锁骨上转移至颈部;重建的最大面积为15cm×12cm,最小面积为8cm×5cm。结果:无手术死亡病例,1例出现皮瓣坏死,1例出现部分皮瓣坏死,皮瓣重建成功率为95.5%;手术后并发症伤口积血1例,口底瘘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9.1%(2/22)。结论:胸大肌肌皮瓣是头颈肿瘤术后组织缺损重建的良好供区皮瓣,是颈部大面积皮肤缺损重建的首选皮瓣;血管蒂穿行锁骨下可以增加胸大肌肌皮瓣的修复半径,且有利于保护血管蒂不受压迫。  相似文献   

6.
1986年以来我科应用胸大肌肌皮瓣重建各种头颈部癌切除后造成的缺损共21例,包括喉及下咽癌11例,腮腺癌4例,扁桃体癌2例,口底癌、颈部肉瘤、眼睑癌及喉癌术后颌下区转移各1例。皮瓣最大者22×5cm,21例中皮瓣全部成活20例,坏死1例,术后1~28个月未见肿瘤复发。胸大肌肌皮瓣成功的关键在于保护好胸肩峰动脉的胸肌支,操作当中切勿过分牵拉,移植后要避免使血管受压迫。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修复骶会阴区各种原因造成的难以愈合的组织缺损创面的方法。方法28例患者因骶会阴部位肿瘤切除手术、褥创、外伤、电烧伤、放射损伤造成骶会阴部久治不愈的创面和复杂的组织缺损,在全身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用皮瓣、肌皮瓣、大网膜等移植修复。结果28例皮瓣肌皮瓣均成活良好,无一例坏死。2例患者在住院治疗后期因肿瘤复发转移死亡。其余26例中有11例创面一期愈合,占全部病例的39.3%;6例又做了1次、2例做了2次扩创缝合手术后创面愈合;6例形成慢性小创面或窦道经较长时间换药愈合,1例慢性窦道和直肠残段相通难以愈合。结论皮瓣肌皮瓣以及大网膜移植可以有效治愈骶会阴部位难治性创面。  相似文献   

8.
胸大肌肌皮瓣自问世以来 ,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并收到良好的效果。但是 ,标准术式仍有一定缺点 ,如术后出现同侧胸大肌功能障碍 ,同侧上胸部皮肤遭到破坏 ,蒂部体积较大以至蒂部的长度变短 ,颈部臃肿。而保存胸大肌功能的岛状肌肌皮瓣的术式克服了这些缺点 ,使皮瓣更加完善。我科1999年起采用此方法修复头颈部恶性肿瘤术后的组织缺损共 9例 ,取得满意效果。材料和方法一 研究对象 本组 9例中男性 7例 ,女性 2例 ,年龄40— 72岁 ;舌根癌 2例 ,口底癌 1例 ,腮腺癌 1例 ,鼻咽癌放疗后颈部转移累及皮肤 4例 ,喉癌颈部转移 1例。岛状肌肌皮瓣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头颈癌放疗后因肿瘤复发进行挽救性手术,带蒂胸大肌肌皮瓣修复手术切除后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和价值。方法:7例头颈部恶性肿瘤进行了根治性放疗后局部复发或颈淋巴结转移,通过手术切除病灶,颈淋巴结清扫,同侧带蒂胸大肌肌皮瓣移植修复软组织缺损创面。结果:7例移植的带蒂胸大肌肌皮瓣全部成活,有2例出现切口裂开,愈合困难。结论:在头颈癌放疗后手术中,带蒂胸大肌肌皮瓣移植是修复手术切除后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与目的:带蒂胸大肌皮瓣因为具有多种优点一直是头颈部组织缺损修复应用的经典组织瓣。当今,随着显微技术普及和提高,游离组织瓣逐步取代了带蒂组织瓣。然而,临床上并非所有病例均适宜接受游离组织瓣修复手术,邻近带蒂组织瓣更安全可靠。拟通过改进胸大肌皮瓣的制备及修复方法,探讨改良带蒂胸大肌皮瓣在修复头颈部晚期恶性肿瘤术后复杂缺损时的应用。方法:在皮瓣设计方案及制备方法等多方面改进胸大肌皮瓣,修复头颈部晚期恶性肿瘤术后复杂缺损患者51例。结果:51例改良胸大肌皮瓣全部存活,缺损区修复后外形和供区外形情况满意,缺损区功能得到良好的恢复,供区术后功能损伤最小化。结论:胸大肌皮瓣在设计及制备方法等多方面的改良,提高了对头颈部恶性肿瘤术后复杂缺损修复的范围及修复的距离,减少皮瓣坏死的概率,术后供区和受区外形、功能效果满意,目前仍然是头颈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的重要修复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1.
郭良  王可敬  赵坚强  梁忠  陈超 《中国肿瘤》2005,14(3):202-204
[目的]探讨胸大肌肌皮瓣在咽喉晚期肿瘤术后一期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996年6月到2004年6月55例咽喉晚期肿瘤根治术后一期应用胸大肌肌皮瓣修复的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其中舌根癌19例、扁桃体癌10例、喉咽癌9例、喉癌9例、鼻咽癌8例.术前放疗21例,术后放疗25例.胸大肌肌皮瓣修复咽喉部黏膜及黏膜下软组织缺损40例,修复颈部皮肤缺损15例.[结果]55例胸大肌肌皮瓣均一期修复完成.1例肌皮瓣皮肤完全坏死失败,3例肌皮瓣远端皮肤少许坏死重新清创缝合,修复成功率为98.2%(54/55).40例修复咽喉部黏膜缺损病人有3例进食轻度呛咳,1例进食吞咽不畅外均恢复吞咽功能,除全喉切除病人外均基本恢复语言功能.15例修复颈部皮肤缺损病人切口均愈合.3、5年存活率舌根癌为4/8,2/5;扁桃体癌为3/6,2/4;喉咽癌为2/4,1/3;喉癌为2/3,1/2;鼻咽癌为2/4,1/3.[结论]胸大肌肌皮瓣血供可靠,组织容量大,在咽喉部晚期肿瘤手术中应用可以提高存活率及病人术后生存质量,成功率高,是一期修复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12.
秦涛  周顶斌  缪爱林 《现代肿瘤医学》2007,15(12):1764-1766
目的:探讨头颈癌放疗后因肿瘤复发进行挽救性手术,带蒂胸大肌肌皮瓣修复手术切除后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和价值。方法:7例头颈部恶性肿瘤进行了根治性放疗后局部复发或颈淋巴结转移,通过手术切除病灶,颈淋巴结清扫,同侧带蒂胸大肌肌皮瓣移植修复软组织缺损创面。结果:7例移植的带蒂胸大肌肌皮瓣全部成活,有2例出现切口裂开,愈合困难。结论:在头颈癌放疗后手术中,带蒂胸大肌肌皮瓣移植是修复手术切除后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A good reconstruction should not only be functionally and aesthetically sound at the recipient site but also cause least possible cosmetic aberration of the donor site. The pectoralis major myocutaneous (PMMC) flap continues to be one of the most commonly used flap for head and neck reconstruction in this part of the world. Conventionally, once the skin paddle over the pectoralis major muscle is marked, a line is drawn joining the outer edge of the skin flap extending to the apex of the anterior axillary skin fold or midclavicular point to expose the underlying pectoralis major muscle and harvest the flap. We intend to suggest a novel technique, in which the pectoralis major muscle is exposed by raising the skin around the skin paddle incision alone without making any further extension.  相似文献   

14.
胸大肌肌皮瓣在头颈部肿瘤术后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可敬  郭良 《实用癌症杂志》2003,18(1):83-84,91
目的 总结胸大肌肌皮瓣在头颈部肿瘤术后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 1992年10月至2001年12月,对80例头颈肿瘤患者应用81块胸大肌肌皮瓣进行一期组织修复。结果 全组肌皮瓣完全存活71块。2块肌皮瓣皮肤完全坏死。8块肌皮瓣皮肤远端轻度坏死。结论 胸大肌肌皮瓣血供可靠,修复操作简单,用途广泛,能满足头颈部肿瘤术后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解决颌面部恶性肿瘤根治性切除术后所致的颌面洞穿性缺损的修复问题,以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方法1990~1998年用瓦合式胸大肌肌皮瓣带蒂移转修复颌面部洞穿性缺损14例.分别为口颊癌12例、牙龈癌2例,肿瘤根治术后形成洞穿性缺损.将胸大肌肌皮瓣折叠形成瓦合瓣,一部分肌皮瓣做口腔衬里,一部分肌皮瓣修复面部缺损,手术一次性完成.结果14例瓦合式胸大肌肌皮瓣全部成活,成功率为100%,术后随访1~3年,颌面部外形及功能改善良好,被修复区不显臃肿.结论颌面洞穿性缺损即刻修复是可行的,瓦合式胸大肌肌皮瓣是较好的修复材料,成功率高,临床上应用可取得功能和外形同时修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头颈部肿瘤患者在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olume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VMAT)期间的解剖结构体积改变及剂量学变化。方法:选取8例头颈部鳞癌患者(口咽癌7例,喉癌1例),利用每日锥形束CT(CBCT)分析患者的靶区及腮腺体积随放疗时间的变化规律,并在放疗第10次和第22次再次进行定位CT扫描及计划设计,比较原计划与2次二程放疗计划中靶区、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变化。结果:所有患者的靶区及双侧腮腺体积随放疗的进行均呈缩小趋势,且双侧腮腺缩小较为明显。至放疗结束时,GTV和CTV体积退缩比率分别为 15.91%、11.58%;左右腮腺的退缩比率分别为29.72%、26.97%,P均<0.05。在2次二程放疗计划中靶区的D2、D98与脊髓、脑干的D1和原计划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左右腮腺照射剂量与放疗前相比均有所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颈部肿瘤患者在VMAT期间靶区和腮腺体积均会显著缩小,放疗中期有必要设计二程放疗计划。采用离线自适应性放疗技术可提高靶区照射的准确性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腮腺的受照剂量。  相似文献   

17.
Patients with large advanced tumors of the head and neck that are resectable may be reconstructed by using the combination of an ipsilateral pectoralis major myocutaneous flap and an ipsilateral deltopectoral flap. Preoperative planning is necessary. The PM flap must be elevated and care taken not to interfere with the internal mammary perforating arteries. The lateral chest incision must be made low enough to provide adequate skin and soft tissue in the DP flap. These two flaps provide adequate tissue with a reliable blood supply to reconstruct these large defec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