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咪达唑仑术前滴鼻在小儿斜疝手术基础麻醉中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将60例13岁拟行疝气手术的小儿随机分为3组。麻醉方法均为基础麻醉诱导患儿入睡,抱入手术室后实施不插管全凭吸入麻醉,术中辅助局麻,手术时间均在1 h以内。麻醉诱导前30 min,A组给予右美托咪定1μg/kg+咪达唑仑0.2 mg/kg滴鼻,B组以右美托咪定1μg/kg滴鼻,C组以咪达唑仑0.2 mg/kg滴鼻。观察并记录患儿的入睡时间、入室后Ramsay镇静评分、诱导时对麻醉面罩的接受程度、苏醒时间、苏醒期躁动评分。结果:A组入睡时间(12.31±3.21)min明显小于B组(23.55±3.72)min和C组(19.23±3.32)min(P<0.05)。A组镇静满意率和面罩接受率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同C组比较,A组和B组躁动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苏醒时间无差异(P>0.05)。结论:在小儿麻醉前给予右美托咪定1μg/kg+咪达唑仑0.2 mg/kg滴鼻可以产生良好的镇静效果,缩短吸入诱导时间,预防苏醒期躁动,并且不延长患儿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滴鼻联合艾司氯胺酮麻醉对腹腔镜疝手术患儿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在焦作市妇幼保健院行腹腔镜疝手术治疗的80例腹股沟疝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艾司氯胺酮滴鼻,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右美托咪定,而后两组均进行实施全身麻醉。比较两组麻醉苏醒后15 min、6 h、12 h的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比较两组拔管、苏醒及麻醉复苏室停留时间;于麻醉苏醒后15 min时比较两组患儿躁动发生情况[采用苏醒期躁动评分表(PAED)评估]。结果 麻醉苏醒后15 min、6 h、12 h,两组VAS评分均有所升高,但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各时点VAS评分均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及麻醉复苏室停留时间均较短(P<0.05);麻醉苏醒后15 min时,观察组患儿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滴鼻、艾司氯胺酮麻醉二者联用可提高腹腔镜疝手术患儿镇痛效果,缩短拔管、苏醒及麻醉复苏室停留时间,减少患儿苏醒期躁动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氯胺酮用于小儿眼科手术的安全性及麻醉效果。方法选择90例2~7岁行眼科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 A组使用氯胺酮联合右美托咪定麻醉,B组使用氯胺酮联合咪唑安定麻醉,C组单纯使用氯胺酮麻醉。记录麻醉前(T0)、肌注氯胺酮后5 min(T1)、手术开始时(T2)、手术开始后5 min(T3)、手术开始后15 min(T4)及手术结束时(T5)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 HR)、血氧饱和度( SpO2),并记录三组患儿氯胺酮总用量及术中不良反应,观察术后苏醒时间、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结果 A组与C组比较, T1、T3、T5的SBP和T5的DB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A组HR在T5时点与B、C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A、B两组氯胺酮总用量和术中不良反应发生例数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A、B两组苏醒时间、苏醒期躁动发生例数均少于C组,而A组明显优于B组( 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氯胺酮用于小儿眼科手术麻醉是安全的,且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不良反应少,术后苏醒时间短,苏醒期躁动发生例数减少。  相似文献   

4.
《皖南医学院学报》2020,(4):368-371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预防老年患者食管癌手术全麻苏醒期躁动及寒战的作用。方法:80例ASAⅠ~Ⅲ级择期行全麻食管癌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D组患者麻醉诱导插管前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4μg/kg(泵注时间为15 min),然后以0.1μg/(kg·h)的速度持续静脉输注至手术结束前40 min,C组患者以相同的方式予以生理盐水。按照设定的时间记录患者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指标,观察两组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停留时间以及患者苏醒期的躁动行为、寒战情况和拔管时Ramesay镇静评分。结果:与C组比较,D组苏醒期躁动与寒战发生率减少(P<0.01),D组拔管时间略长于C组(P<0.01),但D组患者PACU停留时间短于C组患者(P<0.05),Ramesay镇静评分也稍高于C组(P<0.01)。与C组比较,D组术中麻醉镇痛药物瑞芬太尼的使用量减少(P<0.05)。D组患者HR和MAP在插管即刻(T3)均低于C组患者(P<0.01)。结论:右美托咪定可以有效预防老年患者全麻食管癌手术苏醒期躁动及寒战,并缩短患者PACU停留时间,改善患者麻醉苏醒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镇静药物复合氯胺酮对小儿进行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6例患儿随机均分为A、B、C三组,A组,氯胺酮复合咪达唑仑对患儿进行麻醉;B组,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对患儿进行麻醉;C组患儿仅采用氯胺酮实施麻醉,比较三组麻醉效果。结果 A组患儿实施麻醉诱导后,患儿自身心率、平均动脉压降低幅度高于C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患儿血氧饱和度和C组患儿血氧饱和度相比较,注射药物后降低较明显(P<0.05)。C组患儿麻醉后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均较麻醉前增加(P<0.05)。A组、B组患儿恶心呕吐、术后躁动发生率低于C组(P<0.05);B组患儿术后清醒时间短于A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胺酮复合其他镇静药物麻醉效果要优于单纯氯胺酮麻醉,同时可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的麻醉诱导方法对婴幼儿术后苏醒情况的影响.方法:60例择期手术的小儿,随机分为异氟醚吸入诱导组(A组)和氯胺酮肌注诱导组(B组),比较诱导情况和苏醒情况.结果:A组诱导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短于B组(P<0.05);而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A组高于B组(P<0.05);恶心和呕吐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氟醚吸入诱导比氯胺酮肌注诱导更有利于患儿术后的苏醒,但同时要注意预防苏醒期躁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林立荣 《吉林医学》2015,(10):1992-1993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曲马多、舒芬太尼三种药物预防小儿门诊短小手术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小儿外科门诊手术800例,随机分4组,全部采用氯胺酮-丙泊酚静脉复合全身麻醉。A组:术毕时不给任何预防性用药,作为对照组;B组:静脉滴注咪达唑仑0.1mg/kg;C组:静脉滴注曲马多1mg/kg;D组:静脉滴注舒芬太尼0.5μg/kg。统计苏醒期轻、中、重躁动例数和总发生率。结果:A组患者躁动发生率高,躁动重度占55.2%;B、C组患者轻、中、重度躁动发生率、总发生率均低于A组(P<0.01);D组重度躁动发生率和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前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咪达唑仑、曲马多、舒芬太尼三种药物能明显降低小儿门诊短小手术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其中舒芬太尼组最低,强效镇痛药物预防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氟比洛芬酯和地佐辛对腹腔镜手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90例,ASAⅠ或Ⅱ级,男46例,女44例,年龄18~62岁,体重46~70 kg,随机均分为氟比洛芬酯组(A组),地佐辛组(B组)和对照组(C组)。采用咪达唑仑0.05 mg/kg、依托咪酯0.3 mg/kg、罗库溴胺0.8 mg/kg、舒芬太尼0.4μg/kg诱导后,术中恒速输注丙泊酚4~6 mg/(kg·h),瑞芬太尼0.1~0.2μg/(kg·min)维持麻醉。手术结束前30 min,患者随机静脉滴注氟比洛芬酯1 mg/kg(A组)或地佐辛0.1 mg/kg(B组),C组不用镇痛药物。记录手术时间、苏醒时间、麻醉后恢复室停留时间;记录躁动发生情况、持续时间,于患者苏醒后即刻(T0)、拔管即刻(T1)、拔管后15 min记录HR、MAP、Sp O2并进行SAS评分。结果:与C组比较,A组和B组T0~T2时HR明显减慢,MAP和SAS评分明显降低,躁动例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和地佐辛均能有效减少全身麻醉下腹腔镜手术后躁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异位妊娠腹腔镜手术患者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D1、D2、D3组和C组各30例。D1、D2、D3组在麻醉诱导时分别予右美托咪定微量泵入0.2μg/(kg·h)、0.5μg/(kg·h)、0.8μg/(kg·h)至关气腹,C组同期泵入生理盐水。比较麻醉相关指标和不良反应。结果:D3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清醒拔管时间、定向恢复时间均大于D1、D2、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D1、D2、C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2、D3组拔管呛咳反应及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低于D1、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2、D3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麻醉诱导开始至关气腹时微量泵注0.5μg/(kg·h)的右美托咪定可降低异位妊娠腹腔镜手术患者拔管呛咳反应及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不延长术后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10.
项国联 《北京医学》2018,(6):527-531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单独或联合心理干预措施对七氟烷麻醉下小儿术前焦虑及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小儿眼科短小手术的患儿60例,年龄2~6岁,随机分为A组(单纯Dex 1μg/kg滴鼻)、B组(单纯Dex 2 μg/kg滴鼻)、C组(Dex 1 μg/kg滴鼻+心理干预)、D组(Dex 2 μg/kg滴鼻+心理干预),每组15例.采用七氟烷吸入诱导和维持麻醉,置入喉罩辅助通气.所有患儿均在术前等候区经鼻滴注盐酸右美托咪定,同时为C、D组患儿提供手机观看动画片或手持玩具.分别于滴鼻前、进入手术室前和诱导前采用改良耶鲁围术期焦虑量表(modified Yale perioperative anxiety scale,mYPAS)评估患儿的焦虑水平.记录术前mYPAS量表评分、术后躁动评分,围术期平均动脉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苏醒时间,记录术后呕吐、呛咳、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果 4组患儿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苏醒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4组mYPAS量表评分均较滴鼻前降低(P<0.05),但诱导前评分升高(P<0.05).组间mYPAS量表评分比较,B、D组分别低于A、C组(P<0.05),C、D组分别低于A、B组(P<0.05).D组发生躁动例数少于A组(P<0.05),D组躁动评分低于其他3组(P<0.05).4组患儿均未观察到术后呕吐、呛咳、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家长满意度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儿入室前经鼻滴注盐酸右美托咪定可减少小儿术前焦虑评分及术后躁动评分,2 μg/kg Dex较1μg/kg Dex效果更好,联合应用心理干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陈晓艳  徐子龙 《黑龙江医学》2006,30(12):918-919
目的比较异丙酚复合氯胺酮、利多卡因静脉麻醉与氯胺酮静脉麻醉用于小儿小手术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患儿50例,随机分为两组:氯胺酮组(K组)和异丙酚复合氯胺酮、利多卡因组(C组),每组25例。麻醉诱导:K组给予氯胺酮2.0 mg/kg;C组给予异丙酚、氯胺酮、利多卡因混合液(异丙酚60 mg、氯胺酮100 mg、利多卡因40 mg配制成总量10 mL的混合液,简称PKL)0.2 mL/kg,均在1 min内匀速静注。麻醉维持:K组用氯胺酮2.0~4.0 mg/(kg.h)微量泵恒速输注,C组用PKL混合液0.2~0.4mL/(kg.h)微量泵恒速输注,根据手术刺激增减药物剂量。术中保留自主呼吸,面罩给氧,术毕停用药。结果K组麻醉后MAP和HR较麻醉前升高(P<0.05);C组麻醉后MAP和HR变化不显著(P>0.05);两组SPO2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清醒时间C组明显快于K组(P<0.05),术后躁动及恶心、呕吐发生率C组明显低于K组(P<0.05)。结论异丙酚复合氯胺酮、利多卡因静脉麻醉较氯胺酮静脉麻醉更平稳,术后清醒快,更适合小儿短小手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右旋美托咪啶(Dex)复合瑞芬太尼用于颈部硬膜外阻滞甲亢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将60例择期行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F组)、瑞芬太尼组(R组)和右旋美托咪啶复合瑞芬太尼组(D组),均先行颈部硬膜外阻滞麻醉。手术开始时,F组静脉缓注咪唑安定0.5 mg/kg+芬太尼0.1 mg;R组静脉缓注咪唑安定0.5 mg/kg+瑞芬太尼0.12~0.05μg/(kg.min)-1;D组先静脉缓注右旋美托咪啶0.5μg/kg,然后同时持续输注右旋美托咪啶0.2μg/(kg.h)-1+瑞芬太尼0.05μg/(kg.min)-1,术后止血结束即停止输注。记录3组在手术前(T0)、手术开始后5 min(T1)、游离甲状腺上下极时(T2)和术毕(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结果:在手术刺激最强的T2时间点,R组和D组VAS评分及MAP、HR均明显低于F组(P<0.01,P<0.05),Ramsay镇静评分明显高于F组(P<0.05),但R组、D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右旋美托咪啶复合瑞芬太尼用于颈部硬膜外阻滞行甲亢手术可取得良好的镇痛镇静效果,既维持了呼吸、循环稳定,又减少了手术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3.
皮名芳  陈春  林雷  王顶鸣  唐万英  侯俊 《西部医学》2013,(11):1694-1695,1698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啶在麻醉恢复室中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对预防全麻患者术后苏醒拔管期躁动、寒战、恶心、呕吐发生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全麻下行腹腔及盆腔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50例.A组在苏醒拔管前静脉缓慢输注右美托咪啶0.5μg/kg,输注时间>10分钟;B组输注等量生理盐水,比较两组全麻术后苏醒拔管期躁动、寒战、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及各时段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情况.结果 A组苏醒期躁动、寒战、恶心明显少于B组(P<0.05);且拔管时、拔管后2、5min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也明显低于B组(P<0.05),但与拔管前的MAP、HR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B组拔管时、拔管后2、5min的MAP、HR与拔管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各时段血氧饱和度(SpO2)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右美托咪啶可有效预防全麻苏醒期躁动、寒战、恶心等不良反应,并能维持苏醒拔管期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亚麻醉剂量氯胺酮与右美托咪定对老年骨科全麻患者早期术后认知功
能障碍(POCD)的影响,并阐明其相关机制。方法:选择年龄60岁以上择期行骨科手术的全麻
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氯胺酮组、右美托咪定组、氯胺酮+右美托咪定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
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麻醉前,氯胺酮组患者给予0.5 mg/kg
氯胺酮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组患者首先经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1 μg/kg,随后
以0.5 μg/kg/h的速度输注至术毕前30 min;氯胺酮+右美托咪定组患者同时静脉输
注氯胺酮和右美托咪定;对照组患者静脉输注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前1 d及术后1、7 d使用简易智能精神
状态检查量表(MMSE)进行评分,记录POCD发病率;并分别于麻醉前、手术结束、术后24 h
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右美托咪定组患
者清醒睁眼至拔管时间(T2)明显延长(P<0.05)。各组患者术后1和7 d POCD发病率,对照组为26.7%、13.3%,氯胺酮组为6.7%、0%,右美托咪定组为20.0%、10.0%,氯胺酮+右美托咪定组为13.3%、3.3%;与对照组比较,氯胺酮组患者术后1和7 d POCD发病
率明显降低(P<0.05),右美托咪定组及氯胺酮+右美托咪定组术后1和7 d POCD发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血清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单独应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可以减少骨科全麻患者术后早期POCD的发病率,右美托咪定或氯胺酮与右美托咪定复合应用不能降低术后早期POCD的发病率,且POCD的发生与炎症反应无关。  相似文献   

15.
熊其强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11):1649-1651
目的:研究氯胺酮与异丙酚静脉麻醉用于异位妊娠腹腔镜治疗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月间入院治疗的84例异位妊娠患者,针对不同麻醉方法分为两组。A组在气腹前3min静脉注射异丙酚1mg/kg、氯胺酮0.5mg/kg作麻醉诱导,用微量泵静脉输入异丙酚-氯胺酮混合液,以异丙酚0.5mg/(kg·h)、氯胺酮1mg/(kg·h)维持麻醉。B组在气腹前3min静脉注射异丙酚1.5mg/kg作麻醉诱导,用微量泵静脉输人异丙酚8~10mg/(kg·h)维持麻醉[2,3]。结果:A组的药物用量优于B组(P<0.05),两组在麻醉平面固定后5min、气腹后10min、气腹后30min、放气后10min等时段BP、HR、SpO2、PETCO2的变化均在正常范围内,且两组PETCO2与气腹前相比均升高(P均<0.05)。结论:氯胺酮与异丙酚静脉麻醉用于异位妊娠腹腔镜治疗的安全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全凭静脉麻醉下应用右美托咪啶和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后老年骨科患者
术后谵妄的发生情况,阐明右美托咪啶和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对老年骨科全麻患者术后谵妄发生
率的影响。 方法: 选择全凭静脉麻醉下择期行骨科手术患者120例,ASA分级Ⅰ~Ⅲ级,年龄
>60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氯胺酮组、右美托咪啶组及氯
胺酮+右美托咪啶组(均n=30)。麻醉前,氯胺酮组给予氯胺酮0.5 mg?kg-1静脉注
射;右美托咪啶组给予右美托咪啶1 μg/kg静脉注射,随后以0.5 μg/kg/h-1的速
度输注右美托咪啶至术毕前30 min;氯胺酮+右美托咪啶组给予氯胺酮0.5 mg?kg 静脉注射和右美托咪啶1
μg/kg 静脉注射,随后以0.5 μg/kg/h的速度输注右美托咪啶至术毕前30 min;对照组静脉
输注等量的生理盐水。于麻醉前、手术结束后、术后24 h分别采集静脉血,采用双抗体夹心
ELISA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根据谵妄评定法(CAM),分别于术后1 h、
1 d及3 d 3个时间点评定患者是否发生谵妄,并对各组患者清醒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4
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共有13例患者发生谵妄:氯胺酮组8例(26.7% ),右美
托咪啶组2 例(6.7%),对照组3例(10%),氯胺酮+右美托咪啶组患者均未发生谵妄。与对照组
比较,氯胺酮组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显著增加(P<0.05);与氯胺酮组比较,氯胺酮+右
美托咪啶组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各组患者血清IL-6水平比较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右美托咪啶组患者睁眼至拔管时间显著延长
(P<0.05)。结论: 全麻术中右美托咪啶与氯胺酮合用能减轻氯胺酮对患者的影响,减少术后谵妄的发生,其机制与炎症反应无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盐酸右美托咪定用于全身麻醉患者围拔管期时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全身麻醉术后 患者90例,随即分成3组(n=30):盐酸右美托咪定组(DEX组)、盐酸咪达唑仑组(MID组)、对照组(C组)。术前10 min停 用所有麻醉药,同时DEX组首先给予负荷剂量盐酸右美托咪定1 μg/(kg.h),静脉泵入10 min,继以0.3 μg/(kg.h)的速度 持续泵入至术后20 min;MID组首先60 s内静脉给予盐酸咪达唑仑0.5 mg/kg,继以0.04 mg/(kg.h)的速度持续泵入至术 后20 min;C组无干预措施。记录术后唤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拔管时、拔管后10 min、拔管后1 h患者Ramsay评分、 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及自主呼吸的情况;观察患者术后寒战、恶心、呕吐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DEX 组不影响唤醒及拔管,MID组有苏醒延迟(P<0.05);与C组相比,DEX组与MID组均可获得良好镇静,Ramsay评分控 制在2~4分;DEX组与MID组的心率、血压平稳,而MID组对呼吸有明显抑制(P<0.05);DEX组明显减少术后寒战、恶 心、呕吐的发生。结论:盐酸右美托咪定应用于全身麻醉围拔管期,不影响唤醒及拔管时间,能够抑制异常的血压 升高及心率增快,而且减少躁动、寒战、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从而改善麻醉后的复苏。  相似文献   

18.
陈正斌 《中外医疗》2014,(24):21-22
目的对右美托咪定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疗效展开深入分析。方法从2012年1月—2014年1月中选取需择期手术的270例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患儿人数均为90例,A组90例患者给予咪唑安定静注后给予氯胺酮静注;b组患者给予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静脉注射;C组患者给予右美托咪定复合氯胺酮静脉注射。对比3组患者各方面情况。结果 C组患儿行右美托咪定复合氯胺酮静脉注射麻醉后,总有效率、治疗前后各指标、不良反应等各方面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术前通过行右美托咪定复合氯胺酮静脉注射麻醉麻醉的方法不仅能够让患儿在整个手术中的生命体征平稳,还具有术中无疼痛,术后清醒快,舒适、不良反应较少的特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喉罩应用于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下行颅骨修补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行择期颅骨修补术患者20例。麻醉诱导为缓慢静注丙泊酚2 mg/kg,瑞芬太尼1μg/kg。诱导后3~5 min后待患者意识消失、无明显对抗时置入喉罩,保留自主呼吸。麻醉维持为丙泊酚5 mg/(kg.h),瑞芬太尼0.1μg/(kg.h)。手术开始时,由手术者采用0.5%利多卡因在手术区域行局部浸润麻醉。严密观察并记录患者心率(HR)、血压(B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的变化及术毕患者苏醒时间。结果:20例患者麻醉效果均满意。麻醉期间各时间点HR、BP、SpO2及RR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毕至患者OAA/S评分≥4分的时间为(7.53±2.56)min。麻醉期间4例患者出现一过性呼吸抑制(SpO2<93%),无低血压,无恶心、呕吐,无心动过缓。1例女性患者术毕苏醒后烦躁。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加局麻配合使用喉罩应用于颅骨修补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联合右美托咪定对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氧化应激及S100β蛋白(S100β)、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 方法 选取择期行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对照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切皮时泵注乌司他丁2 000 U/kg,随后以1 000 U/(kg·h)的剂量静脉泵注至术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输注右美托咪定,切皮时泵注右美托咪定1μg/kg,随后以0.5μg/(kg·h)的剂量静脉泵注至术毕前30 min。分别于诱导前(T0)、切皮前(T1)、切硬膜后(T2)、术毕(T3)、术后24 h (T4)检测2组患者颈内静脉球部血清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S100β和NSE水平,并进行比较。 结果 2组患者T2、T3、T4时氧化应激指标SOD水平均较T0时明显降低(P<0.05),T2、T3、T4时MDA水平均较T0时明显升高(P<0.05),但对照组SOD下降及MDA升高更显著(P<0.05);2组T2、T3、T4时S100β、NSE水平均较T0时明显升高(P<0.05),但对照组S100β、NSE水平升高更显著(P<0.05)。 结论 乌司他丁联合右美托咪定可明显减轻幕上肿瘤切除术对患者SOD活性的抑制,减少MDA水平,减轻氧化应激损伤,同时对于S100β、NSE水平的升高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增强脑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