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通过宏基因组学方法结合Pacbio SMRT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中口腔健康和罹患龋齿者的唾液微生物菌群的组成及其差异。方法:收集42名ASD儿童唾液样本,其中无龋组22名,高龋组20名,提取DNA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利用PacBio SMRT高通量测序技术对16S rRNA全长进行测序,进行口腔菌群结构和组成的分析比较。结果:两组间唾液菌群结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高龋组的菌落结构更为相似和保守(P<0.05)。在种水平上,无龋组高表达有伯杰氏杆菌、南锡普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三个健康相关微生物(P<0.05),高龋组高表达有变形链球菌、口普氏菌、浑浊戴阿利斯特杆菌、具核梭杆菌四个龋病相关微生物(P<0.05)。结论:ASD儿童的龋齿唾液菌群有整体菌群结构和特定物种组成的改变,为ASD儿童的龋齿预防和诊断提供新策略。  相似文献   

2.
人体口腔微生物组群与牙菌斑生物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牙菌斑是由多种微生物组成的生物膜结构,口腔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影响牙菌斑生物膜的性质、形成、毒力,以及微生物在生物膜结构中的定位和定植。生物膜内细菌之间存在的信号传导对生物膜的形成及其毒力具有影响。本文重点介绍人体口腔微生物组群与牙菌斑生物膜关系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共聚是不同属(种)微生物表面分子间的特异性识别,在口腔微生物定植于宿主以及菌斑生物膜形成和成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与龋病、牙周病等口腔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笔者就近期口腔微生物共聚的关系、相关性生物分子及研究方法三方面作一综述,旨在揭示其共聚的特征及本质,为有效控制菌斑及防治口腔疾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共聚是不同属(种)微生物表面分子间的特异性识别。在口腔微生物定植于宿主以及菌斑生物膜形成和成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与龋病、牙周病等口腔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笔者就近期口腔微生物共聚的关系、相关性生物分子及研究方法三方面作一综述,旨在揭示其共聚的特征及本质,为有效控制菌斑及防治口腔疾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具核梭杆菌是口腔中含量最高的梭杆菌,可成为早期和晚期定植的微生物的连接桥梁,以共生菌的形式存在,也可成为致病菌参与口腔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核梭杆菌与口腔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可影响微生物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进而决定口腔的健康状态.粘附是最直接的相互作用方式,也是微生物进入生物膜和侵袭宿主细胞的第一步.本文就具核梭杆菌与口腔常...  相似文献   

6.
口腔微生物群落是指定植于人体口腔的微生物集合,多以生物膜形式行使微生物生理学功能。当微生物群落与宿主间生态关系失衡时,可诱发多种口腔感染性疾病,包括龋病、牙髓根尖周病、牙周病、智齿冠周炎、颌骨骨髓炎等,严重危害口腔健康。更为重要的是,口腔微生物群落与口腔肿瘤、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心血管疾病及早产等系统性疾病紧密相关,口腔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可作为口腔及全身健康预警的重要标记。随着“人类微生物组计划”及其他微生物宏基因组学相关项目的开展,人们对口腔微生物群落的认识不断深入,已获得了海量大数据信息。在“后微生物组计划”时代如何有效地将微生物群落大数据转化为具有实际运用价值的临床诊疗手段,进而为患者提供有效的个体化医疗服务将是推动口腔疾病乃至全身疾病“精准医疗”的重大前沿问题。本文拟从常见口腔及相关系统性疾病微生物群落研究进展入手,阐述口腔微生物群落信息在疾病发生、发展及预后预警中的作用,提出建立基于口腔微生物群落疾病预警系统的必要性,为实现口腔疾病及相关系统性疾病的个性化诊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人类微生物组计划使人们对口腔微生物的认识更加深入。口腔微生物不仅在龋病、牙周病、口腔癌等口腔疾病的病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还与其他全身系统疾病关系密切。口腔微生物与消化系统疾病间存在紧密的相关性,可以促进结直肠癌的发生和发展。本文对口腔微生物与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口腔微生物在消化系统疾病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口腔微生物作用于消化系统多脏器的途径进行综述,为口腔微生物与全身系统疾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苟册  贾小玥  李雨庆  杨燃  邹静 《口腔医学》2021,41(9):834-838,850
噬菌体是特异性感染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病毒,是人类口腔生态系统中具有特异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口腔微生物群落、牙菌斑和咽峡部微生物群落中均匀分布有多种噬菌体,与细菌群落相互作用,维持着口腔微生态系统的稳定.许多研究显示,噬菌体与口腔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并且在相关口腔疾病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噬菌体在口腔微生物群落中的分布特点及其在口腔疾病发生发展和治疗的作用和机制进行综述,旨在为相关口腔疾病的发病机制及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苟册  贾小玥  李雨庆  杨燃  邹静 《口腔医学》2021,41(9):834-838,850
噬菌体是特异性感染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病毒,是人类口腔生态系统中具有特异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口腔微生物群落、牙菌斑和咽峡部微生物群落中均匀分布有多种噬菌体,与细菌群落相互作用,维持着口腔微生态系统的稳定.许多研究显示,噬菌体与口腔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并且在相关口腔疾病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噬菌体在口腔微生物群落中的分布特点及其在口腔疾病发生发展和治疗的作用和机制进行综述,旨在为相关口腔疾病的发病机制及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仵楠  赵今 《口腔医学研究》2012,28(10):1080-1082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从人体口腔环境中检出的共生微生物超过700种[1].龋病是口腔常见疾病,龋洞中的微生物都是以牙菌斑生物膜的形式定植在龋洞中.革兰阳性球菌和杆菌在龋洞中的检出率很高,其中变形链球菌是龋的优势菌,另外也检出多种革兰阴性球菌和杆菌,甚至还有一定数量的真菌,其中白色念珠菌占优势,如在儿童,成年人及老年人的龋齿中自色念珠菌的检出率都很高,而在近十年的研究中发现龋齿损害部有时并没有变形链球菌的存在.因此对于白色念珠菌与龋齿其他致龋菌的相关性研究越来越受到医学研究者的关注,成为目前研究牙菌斑粘附及信号传导的新热点.  相似文献   

11.
口腔菌斑生物膜作为多种细菌生存、代谢的基础,使口腔细菌难以被清除。随着抗生素滥用造成的耐药菌群出现,菌斑生物膜相关口腔疾病的防治难度进一步增加。尽管目前在研究生物膜形成、破坏有关机制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可用于临床的有效治疗方案仍较缺乏。金属纳米酶具有纳米粒子的物理特性及类似天然酶的催化活性。金属纳米酶的纳米级尺寸提供了更大的比表面积,在发挥类酶作用产生大量活性氧的同时促进活性氧快速扩散到活性催化位点,增强纳米酶的抗氧化特性;同时金属纳米酶易通过电化学还原法、溶剂热合成法、微波辅助合成法等方法制取,且具有产生高浓度的羟基自由基、催化牙菌斑生物膜降解、氧化应激裂解葡聚糖抑制生物膜形成、释放金属离子杀灭细菌的潜力,有望成为防治口腔菌斑生物膜相关口腔疾病的新选择。金属纳米酶可通过口服、静脉注射、呼吸等方式进入生物体,但可能引发肺毒性、肝脏毒性、神经毒性等潜在毒性效应。在复杂的生物环境下,金属纳米酶毒性的发生可能涉及多重机制,其作用机制和安全性评价有待深入研究。本文拟从金属纳米酶的特性、抗菌机制、生物毒性及其在菌斑生物膜相关口腔疾病防治中的应用等多个方面阐述金属纳米酶的研究进展,为口腔疾病的防...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糖尿病儿童的口腔健康状况并据此提出相关管理措施。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口腔科收治的47例3~6岁糖尿病儿童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60名同年龄段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分别调查其口腔健康状况,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儿童龋齿、牙龈炎、牙周疾病等的患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儿童,且其牙周指数亦显著高于对照组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儿童的饮食习惯、运动水平、每天刷牙次数及家长对糖尿病与口腔疾病关系的知晓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家长是否有对自己孩子定期进行口腔健康检查的习惯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糖尿病与其口腔健康水平具有一定相关性,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是防止糖尿病儿童口腔疾病进展并改善其口腔健康的基础保障,而积极的口腔疾病治疗同样对糖尿病儿童的糖尿病病情控制有益。  相似文献   

13.
口腔微生物组在人类健康和疾病状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癌症患者体内复杂的微生物群落特征,微生物和癌症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微生物参与癌症发生、预防和治疗的可能机制等引起了广泛关注。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菌群失调通过多种途径导致癌症易感性。因此,本文主要通过回顾口腔微生物群对消化系统癌症(包括食管癌、胃癌、胰腺癌和结肠直肠癌)的影响,为口腔菌群与消化系统癌症关系的进一步研究以及口腔微生物与全身系统疾病的进一步探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低龄儿童龋(ECC)是一种早期累及幼儿上颌乳前牙的严重龋损,预防其发生发展是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龋病预防的重要工作。致龋菌在ECC发生中起主要作用,其中变异链球菌是ECC重要的致病菌,研究主要集中在该类微生物的定植、传播和基因型;放线菌和乳杆菌是ECC儿童口腔的优势菌群,白色假丝酵母菌和双歧杆菌在儿童口腔的定植...  相似文献   

15.
人类微生物组计划I期已经结束,作为该项目子项目之一的口腔微生物组项目,已经获得了海量的测序数据。本文综述了口腔微生物组(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古细菌)的组成及多样性;通过分析患有特定疾病如龋病、牙周病、伞身系统性疾病志愿者的VI腔微生物组成,解析口腔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与疾病之间的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16.
口腔中定植着丰富的微生物群落,其在牙周炎发生发展过程中有重要作用。目前关于微生物群落如何介导疾病的发生发展尚不清晰。随着宏基因组研究的兴起,提出了一种新的牙周炎发病机制——微生物协同作用和生态失调(polymicrobial synergy and dysbiosis,PSD)模型。微生物群落作为一个整体在牙周炎发生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基于口腔菌群16S核糖体RNA (rRNA)数据的龋病菌群分析与诊断模型的构建及优化。方法检索NCBI、MG-RAST、EMBL-EBI、QIITA等微生物组公开数据库,收集全球范围内人类口腔微生物组的相关研究中所涉及的微生物组数据。通过口腔微生物组搜索引擎(MSE)将龋病测试数据集中的样本(1 703例)与健康样本(20 540例)进行比对,得到微生物组新颖指数(MNS)并基于该指数构建龋病诊断模型。最后使用非参数多元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宿主因素对口腔菌群MNS的影响大小,通过控制相关因素优化模型,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模型效果。结果 1)相比于健康样本,龋病样本的微生物多样性降低且菌群结构变异增大;2) ROC曲线对龋病测试数据集进行评估,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7;3)分析表明龋病状态、国家、年龄、龋失补指数(DMFT)及取样位点这5类宿主因素对微生物组MNS有显著影响(P=0.001);4)控制相关宿主因素后的优化诊断模型在中国儿童高龋、中龋、低龋以及混合牙菌斑样本数据集AUC达到0.87、0.74、0.74和0.75。结论 基于口腔菌群龋病...  相似文献   

18.
低龄儿童龋(ECC)的发生发展不仅仅是某几种特定致龋菌作用的结果,而是与整个口腔微生物群落的变化有关。在健康的生理状况下,口腔微生物群与宿主间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共同维系宿主的健康;若这种平衡若遭到破坏,口腔内某些健康的微生物将转变成致病微生物,导致龋病、牙周病和黏膜病等口腔感染性疾病。个体与个体之间,同一个体唾液和牙菌斑之间,微生物种群明显不同。无龋儿童的细菌多样性和复杂性高于重症低龄龋(SECC)儿童,而SECC儿童在龋发生前微生物多样性呈下降趋势,即龋病可能与微生物多样性降低相关。ECC儿童在治疗前后,其微生物群落构成会发生明显改变。益生菌可抑制致龋菌的活性,降低患龋率。了解口腔微生物菌群组的结构和组成,建立不同患龋风险儿童的微生物图谱,控制与管理儿童口腔微生态,ECC的防治将会呈现出一片曙光。  相似文献   

19.
广西南宁3~5岁儿童龋病患病情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龋齿作为儿童最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影响着儿童的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现将笔者于2002~2003年对南宁3~5岁儿童龋病调查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生物膜是黏附在固体表面,包裹在自身产生的胞外多聚基质中的细菌群体。生物膜的形成和发展包括细菌的黏附、繁殖和分散。附着于某表面的生物膜将其中的细菌释放、分散到周围环境以传播到新的位置形成新的群落即生物膜的分散。生物膜分散是生物膜生长发展周期中一个重要的阶段,起到重要的传播作用。对许多致病菌而言,生物膜的分散能使生物膜的细菌转化为浮游状态,促进感染的扩散。生物膜的形成能提高细菌对抗微生物剂及宿主防御反应的抵抗力。在口腔中,口腔微生物能附着于口腔组织及修复体表面形成生物膜。人类龋病、牙周病是口腔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它们的发生与生物膜密切相关。生物膜分散机制是近年的研究热点,促进生物膜分散的新制剂可能成为攻克生物膜感染又一靶点。分散物质的临床意义和可能的临床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本文对口腔中能促进生物膜分散的分散物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