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霍乱毒素(cholera toxin,CT)联合弓形虫排泄-分泌抗原(excreted-secreted antigens,ESA)滴鼻免疫小鼠的佐剂效应,探索CT作为鼻黏膜佐剂的适宜剂量。方法 5~6周龄BALB/c小鼠6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分别以0、0.5、1.0、1.5或2.0μg CT联合ESA 20μg滴鼻免疫小鼠,间隔2周进行加强免疫,共2次。末次免疫后30 d,眼静脉丛采血并颈椎脱臼处死小鼠,用ELISA法检测血清IgG和粪便sIgA水平。分离脾、Peyer’s patch(PP)、肠系膜淋巴结(MLN)淋巴细胞。结果 1.5和2.0μg CT组小鼠健康状况下降、存活率降低。免疫后30 d,小鼠粪便sIgA水平随CT剂量的增加而升高,1.0、1.5和2.0μg CT组小鼠粪便sIgA水平显著高于无佐剂组(P0.05),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联合ESA鼻内免疫小鼠后MLN、PP和脾淋巴细胞数显著高于无佐剂组(P0.05),并均呈现一定的剂量效应,但较高剂量组(1.0、1.5和2.0μg)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0μg CT联合ESA鼻内免疫小鼠可诱导较高水平的黏膜和系统免疫应答,且对小鼠的健康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
刚地弓形虫排泄-分泌抗原鼻内免疫小鼠诱导的免疫应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刚地弓形虫排泄-分泌抗原(ESA)鼻内免疫小鼠后对不同黏膜部位和系统的免疫效应。方法 用Vero细胞培养刚地弓形虫,提取ESA抗原;将5—6周龄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实验组分别用培养5、7、9、11和14d提取的ESA20μg/只鼻内免疫小鼠2次,间隔为2周;对照组用无攻虫的细胞培养上清液滴鼻。观察小鼠健康和死亡情况,记录体重。在末次免疫后第3周处死小鼠,分别分离派伊尔结(PP)、脾淋巴细胞、肠上皮内淋巴细胞(IEL)、肠系膜淋巴结淋巴细胞(MLNL),并加以计数。收集粪便和眶血样本,ELISA检测粪内sIgA水平及血清IgG特异抗体。结果 实验期间小鼠健康状况良好,对照组和实验组小鼠体重均不同程度增加;末次免疫后第3周,实验组粪便sIgA、血清IgG、PP细胞、脾淋巴细胞、MLNL、IEL的数量均高于对照组,14d组(P〈0.01)的抗体滴度和各淋巴细胞计数最高。结论 用刚地弓形虫速殖子与Vero细胞共培养5—14d提取的ESA鼻内免疫小鼠均可诱导黏膜及系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共培养第14天提取的ESA免疫效果优于其他时间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弓形虫感染小鼠腹水中分离的排泄-分泌抗原(excreted/secreted antigens,ESA)鼻内免疫小鼠对不同粘膜部位和系统的免疫效应。方法将5~6周龄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实验组分别用从感染弓形虫后24、48、72 h小鼠腹水中提取的ESA 20μg/只鼻内免疫小鼠2次,间隔2周;对照组用20μl/只PBS滴鼻。观察小鼠健康和死亡情况,记录体重。末次免疫后第3周处死小鼠,计数PP(Peyer’s patches)个数;分离PP淋巴细胞、脾淋巴细胞、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intraepithelial lymphocyte,IEL)及肠系膜淋巴结细胞(mesenteric lymph node lympho-cyte,MLNL)并计数。眼眶采血和收集直肠内粪便,ELISA检测血清特异性IgG水平及粪便sIgA。结果72 h ESA组小鼠免疫后健康状况较差,体重逐渐降低,死亡4只;其他组小鼠体重仍呈增高趋势。各实验组小鼠IEL、MLNL、脾淋巴细胞以及PP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72 h和48 h ESA组高于24 h ESA组(P〈0.01)。免疫后第3周,各实验组小鼠血清IgG、粪便sIg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72 h和48 h ESA组高于24 h ESA组(P〈0.01)。结论感染后不同时间提取的腹水弓形虫ESA鼻内免疫小鼠均可诱导不同粘膜部位及系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48 h ESA的免疫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弓形虫速殖子排泄-分泌抗原(excreted/secreted antigen,ESA)和可溶性速殖子抗原(soluble tachyzoite antigen,STAg)鼻内免疫小鼠的免疫原性。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用PBS 20μl/只、体外排泄-分泌抗原(excreted/secreted antigenin vitro,ESAv)、腹腔排泄-分泌抗原(excreted/secreted antigen in mice,ESAm)和STAg各20μg/只鼻内免疫2次,间隔14 d。分别于末次免疫后14 d和44 d每组处死8只小鼠,计数肠上皮内淋巴细胞(intestinal intraepithelial lymphocytes,iIEL)和脾淋巴细胞,ELISA法检测血清IgG和小肠冲洗液sIgA抗体水平。结果实验期间,ESAm组小鼠于二次免疫后状态欠佳,其他各组小鼠健康状况良好。末次免疫后14 d,各抗原组脾淋巴细胞及iIEL均增殖活跃,细胞数与PBS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至免疫后44 d,两种ESA组脾淋巴细胞及iIEL数与PBS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各抗原组血清IgG水平在免疫后14 d和44 d均明显增高,与PB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免疫后14 d肠液sIgA水平ESAv、ES-Am和STAg组与PB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ESAm和STAg组与ESAv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种ESA组在免疫后44 d与PBS组比较差异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Av、ESAm和STAg鼻内免疫均可诱导粘膜及系统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有较强的免疫原性。但ESAm可能对机体有毒副作用,不适宜直接鼻内免疫。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刚地弓形虫速殖子排泄-分泌抗原(excreted/secreted antigen,ESA)和可溶性速殖子抗原(soluble tachyzoite antigen,STAg)鼻内免疫小鼠的免疫原性.方法 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分别用PBS 20μl/只、ESA和STAg各20μg/只鼻内...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弓形虫复合黏膜疫苗鼻内免疫小鼠诱导的肠黏膜和系统免疫应答及其抗弓形虫感染作用。方法 BALB/c小鼠52只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6只),免疫组小鼠用弓形虫复合黏膜疫苗(每毫升含可溶性速殖子抗原1 mg, 霍乱毒素50 μg) 20 μl/只滴鼻免疫2次,间隔2周;对照组用等剂量PBS滴鼻。末次免疫后14 d,各组处死6只,摘眼球取血(0.5~1 ml);取直肠内粪便(4~5粒),ELISA测定血清IgG和粪IgA抗体;分别计数脾组织、派伊尔集合淋巴结(PP)和肠上皮淋巴细胞(IEL),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各组织中CD4+、CD8+ T细胞亚群水平。用RH株弓形虫速殖子(4×104个/只)灌胃攻击感染各组其余小鼠,30 d后颈椎脱位处死,计数肝、脑组织速殖子虫荷。 结果 免疫后14 d,免疫组小鼠血清IgG和粪IgA抗体水平(分别为0.224和0.371),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0.041和0.037)(P<0.05),脾、PP和IEL中T淋巴细胞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生(P<0.01),其中脾、PP中CD4+、CD8+ T淋巴细胞增殖显著(P<0.05),IEL中以CD8+ T细胞为主,增殖显著(P<0.01),CD4+/CD8+ 比值降低(P<0.05)。攻击后30 d,免疫组小鼠存活率(85.0%)显著高于对照组(45.0%)(P<0.05)。免疫组肝、脑组织速殖子数比对照组分别减少86.3%、8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弓形虫复合黏膜疫苗鼻内免疫小鼠,能有效诱导黏膜和系统免疫应答,小鼠存活率显著提高,肝、脑组织虫荷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弓形虫排泄-分泌抗原(ESA)含糖组分对小鼠CD4+CD25+Foxp3+Treg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刀豆蛋白A(ConA)琼脂糖凝胶亲和层析技术提取ESA中的含糖组分,经硫酸-苯酚法测定提取物糖含量,并采用BCA法进行蛋白定量测定。将20只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对各组小鼠腹腔注射ESA、ConA结合ESA、ConA未结合ESA、完全RPMI-1640和甘露糖各100μl。4d后处死,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脾脏CD4+CD25+Foxp3+Treg细胞占脾细胞的比例。结果采用ConA琼脂糖凝胶亲和层析法成功提取弓形虫ESA中含糖成分。与对照组相比(RPMI-1640组和甘露糖组),ESA、ConA结合ESA、ConA未结合ESA注射组小鼠的CD4+CD25+Foxp3+Treg细胞占脾细胞的比例均明显下降(P均0.01)。结论弓形虫ESA中含糖组分和蛋白组分均能引起小鼠CD4+CD25+Foxp3+Treg细胞占脾细胞的比例下降。  相似文献   

8.
目的动态观察弓形虫可溶性速殖子抗原(soluble tachyzoite antigen,STAg)滴鼻和皮下免疫小鼠诱导的黏膜免疫和系统免疫应答。方法6周龄BALB/c小鼠90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以20μg STAg滴鼻或皮下注射免疫小鼠2次,间隔2周,对照组不做处理。末次免疫后1、2、3、4和5周,每组随机处死6只小鼠。ELISA法测定小肠冲洗液sI-gA和血清IgG,分离并计数小肠上皮内淋巴细胞(intraepithelial lymphocyte,IEL)和脾淋巴细胞。结果对照组小鼠小肠冲洗液sIgA水平和IEL数及血清IgG水平和脾淋巴细胞数均维持在较低水平。滴鼻免疫组小鼠小肠冲洗液sIgA水平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sIgA=10.074,FIEL=14.747,P0.01),其中第5周sIgA水平、第2~5周IEL数量与皮下免疫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sIgA=7.862,FIEL=9.807,P0.05)。皮下免疫组小鼠血清IgG水平和脾淋巴细胞数均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gG=8.207,F脾细胞=11.209,P0.05),第5周脾淋巴细胞数与滴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826,P0.05)。结论20μg STAg滴鼻免疫小鼠诱导的黏膜免疫应答水平优于同剂量的皮下免疫,同时也诱导了较高水平的系统免疫应答。皮下免疫可诱导较高水平的系统免疫应答,但其诱导的黏膜免疫应答较弱。  相似文献   

9.
弓形虫排泄/分泌抗原(ESA)是虫体在黏附、侵入宿主细胞及在纳虫泡中寄生过程中分泌、排泄的抗原物质。近期的研究主要通过体外培养法获取ESA,并对其进行分子生物学及免疫学特性研究。ESA中的多种成分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可诱导细胞及体液免疫应答并产生抗弓形虫感染的保护作用。研究ESA的免疫保护作用对揭示弓形虫带虫免疫及免疫逃避机制有重要意义,对弓形虫病的诊断及免疫预防、疫苗候选抗原的制备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弓形虫可溶性抗原(STAg)和γ干扰素(IFN-γ)联合鼻内免疫对小鼠的保护作用及IFN-γ作为佐剂鼻内免疫抗弓形虫感染的最佳剂量。方法将5~6周龄BALB/c小鼠7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4只,分别用20μgSTAg、20μgSTAg 250UIFNγ-、20μgSTAg 500UIFNγ-、20μgSTAg 1000UIFN-γ和20μgSTAg 2000UIFN-γ鼻内免疫小鼠2次,间隔14d,末次免疫后第10天,用RH株弓形虫速殖子4×104个/只灌胃攻击,逐日观察小鼠健康存活情况。攻击后第29天处死全部小鼠,分离计数脑、肝组织速殖子;计数肠系膜淋巴结(MLN)和脾T淋巴细胞。结果随着佐剂IFN-γ剂量的增加,小鼠存活率有升高趋势,1000UIFN-γ剂量组小鼠存活率最高达93%;肝、脑速殖子数呈下降的趋势,其中STAg 1000UIFN-γ、STAg 2000UIFN-γ组显著低于STAg组;MLN和脾T淋巴细胞发生了增殖性应答,其中STAg 1000UIFNγ-、STAg 2000UIFN-γ组MLN细胞显著高于STAg组。结论STAg 1000UIFNγ-、STAg 2000UIFN-γ鼻内免疫明显优于其它小剂量佐剂及单独抗原免疫,能有效诱导黏膜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可溶性速殖子抗原(soluble tachyzoite antigen,STAg)和霍乱毒素(choleratoxin,CT)佐剂制备的弓形虫复合粘膜疫苗滴鼻免疫小鼠,观察肠粘膜诱导部位Peyer’s patches(PP)的细胞免疫应答及持续时间,探讨其免疫机制。方法BALB/c小鼠96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以STAg(20μg/只)为抗原,CT(1/μg/只)为佐剂滴鼻免疫,对照组PBS滴鼻。滴鼻2次(间隔2周)后,每组6只小鼠分别于第1、2、3、4、6、8、10、12周处死。计数PP个数,制备PP淋巴细胞悬液,计数并涂片;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CD4^+、CD8^+T细胞亚群。结果实验期间两组小鼠PP数目均无明显变化;实验组免疫后PP淋巴细胞数量明显增生,第2周达高峰,第1、2、3周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以CD4^+T细胞增生为主,第1周~第8周高于对照组(P〈0.01),CD8^+T细胞第1周~第4周显著增高(P〈0.01),CD4^+/CD8^+比值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弓形虫复合粘膜疫苗滴鼻免疫BALB/c小鼠可有效诱导肠PP部位持续性的免疫应答,从而激活肠粘膜效应部位淋巴细胞的抗弓形虫感染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属专性细胞内寄生性原虫,人群感染极为普遍,全球约20亿人感染,2001—2004年中国人群血清阳性率高达7.88%。弓形虫感染在免疫缺陷、免疫抑制者可引起严重病变,孕期感染可经胎盘垂直传播致先天性弓形虫病。研制安全、有效、价廉的疫苗防治弓形虫感染乃当务之急。机体95%以上的感染发生在黏膜部位,皮下、肌肉接种疫苗不能有效诱导黏膜部位的免疫应答,只有从黏膜部位进行疫苗接种,才能有效预防黏膜感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速殖子超声裂解物(TSo)和IFN-γ鼻内免疫小鼠经口感染弓形虫速殖子后,脾T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方法将6~7周龄BALB/c小鼠10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25只。分别用10μlPBS、20μgTSo、500UIFN-γ和20μgTSo 500UIFN-γ鼻内免疫小鼠2次,间隔2周。末次免疫后第10天,用RH株弓形虫速殖子4×104个/只灌胃攻击。分别于攻击后第7、10、13、16、19天处死小鼠,制备脾淋巴细胞悬液并涂片,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脾CD4 、CD8 T细胞亚群。结果攻击后第16、19天TSo IFN-γ组脾CD4 T细胞比率较第10天升高(P<0.05);脾CD8 T细胞第10、13、16、19天呈现较高水平;CD4 /CD8 比值第10、13天出现倒置。结论TSo联合IFN-γ鼻内免疫小鼠可激发系统免疫反应,提高其细胞免疫应答水平,增强脾CD8 T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抵抗弓形虫感染。鼻黏膜免疫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免疫接种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弓形虫可溶性速殖子抗原(soluble tachyzoite antigen,STAg)联合IFN-γ佐剂滴鼻免疫BALB/c小鼠后不同黏膜部位抗体水平及其持续时间,为黏膜疫苗研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84只5~6周龄BALB/c小鼠随机分为免疫组和对照组,每组42只。免疫组以STAg(20μg/只)为抗原加IFN-γ(1 000 U/只)为佐剂滴鼻免疫,对照组以PBS 20μl滴鼻。共滴鼻2次,间隔2周。首次免疫后第0、2、4、6、8、10、12周每组处死6只小鼠,ELISA法测定鼻咽、肺和小肠冲洗液sIgA、IgG水平。结果小鼠用弓形虫STAg联合IFN-γ首次免疫后鼻咽冲洗液sIgA和IgG水平均增高,其中第2、4、6、8周sIg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第2、4、6周IgG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首次免疫后第6、8周小鼠肺冲洗液sIg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第4、6、8周IgG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首次免疫后第2、4、6周小肠冲洗液sIg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第2、4、6、8周IgG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免疫后不同黏膜部位抗体均以sIgA为主,且以肠道冲洗液最高。结论 STAg联合IFN-γ佐剂滴鼻免疫BALB/c小鼠可诱导鼻咽、肺和小肠黏膜部位产生高水平sIgA和IgG抗体应答,并可持续6~8周。表明滴鼻免疫是弓形虫疫苗的适宜接种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蜂胶、IFN-γ佐剂以及两种佐剂混合鼻内免疫辅助STAg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应答的水平,探讨两种佐剂联合应用的免疫效果。方法将5~6周龄雌性BALB/c小鼠60只随机分为4组:20μg STAg组,20μg STAg+40μg蜂胶组,20μg STAg+1 000 U IFN-γ组和20μg STAg+40μg蜂胶+1 000 U IFN-γ组。将抗原和佐剂溶于20μl PBS中,双侧鼻孔(10μl/鼻孔)滴鼻免疫。免疫2次,间隔14 d,末次免疫后第10 d用RH株弓形虫速殖子4×104个/只灌胃攻击。逐日观察小鼠存活情况。攻击后第43 d处死全部存活小鼠,免疫细胞化学(ICC)法检测小鼠PP结、IEL和脾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与STAg组相比,各佐剂组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有升高的趋势,其中IFN-γ、蜂胶+IFN-γ佐剂组小鼠PP结CD4+、CD8+T淋巴细胞,IEL、脾CD8+T淋巴细胞数显著高于STAg组,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倒置。结论在抗弓形虫感染中,IFN-γ的佐剂作用优于蜂胶,有效激发机体细胞免疫应答,可用作鼻内免疫抗弓形虫感染的粘膜佐剂。IFN-γ+蜂胶佐剂鼻内免疫效果优于单独蜂胶、IFN-γ佐剂,应用联合佐剂是抗弓形虫感染免疫的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弓形虫排泄分泌抗原(ESA)对B16F10黑素瘤小鼠CD4+CD25+Foxp3+T细胞和NK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影响,观察ESA对肿瘤生长的作用。方法将传代培养的B16F10黑素瘤细胞接种于C57BL/6小鼠右腋窝皮下,建立荷瘤动物模型。采用ESA腹腔注射进行干预,将实验小鼠分为4组:PBS组、B16F10组、PBS+ESA组、B16F10+ESA组,分别于ESA干预后2、4、6d取脾,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脾脏CD4+CD25+Foxp3+T细胞和NK细胞占脾细胞的比例;WST-8法检测各组小鼠CD4+CD25+T细胞对CD4+CD25-T细胞增殖的抑制功能;LDH法检测NK细胞杀伤B16F10功能;观测荷瘤鼠肿瘤体积动态变化。结果 ESA干预4、6d后,荷瘤鼠脾脏CD4+CD25+Foxp3+T细胞占脾细胞的比例分别为(1.65±0.18)%和(1.56±0.17)%,与荷瘤对照组[分别为(2.47±0.10)%和(2.82±0.1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ESA干预可使CD4+CD25+T细胞对CD4+CD25-T细胞的抑制功能下降。抑制作用以干预后4、6d较明显,抑制率分别为50.03%和50.00%,低于荷瘤对照组的75.03%和78.14%(P均〈0.05);荷瘤鼠脾脏NK细胞占脾细胞的比例[(3.58±0.07)%]在ESA干预后6d显著高于荷瘤对照组的(2.61±0.13)%(P〈0.05)。同时NK细胞杀伤B16F10细胞功能也增强,不同效靶细胞比(5∶1、10∶1、20∶1)下分别为26.51%、35.25%、60.19%,明显高于荷瘤对照组的16.81%、24.63%、45.62%(P均〈0.05);ESA干预后,瘤体出现延缓生长,平均出瘤时间较对照组延迟6d,实验终点荷瘤第35天ESA干预组瘤体体积[(6208.34±443.64)mm3]明显小于荷瘤对照组[(9027.46±1362.01)mm3](P〈0.05)。结论弓形虫ESA可通过下调荷瘤鼠CD4+CD25+Foxp3+T细胞比例并抑制其功能和上调NK细胞比例并增强其杀伤功能,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