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吡贝地尔治疗帕金森病运动波动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吡贝地尔( 泰舒达) 治疗帕金森病运动波动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50 例帕金森病运动波动患者治疗前后为自身对照的研究方法,在原治疗基础上每日加用吡贝地尔100 ~150 mg ,连续观察8 周。临床疗效按帕金森病改良 Webster 10 大症状评分法为观察指标。结果 吡贝地尔对运动波动的剂末现象、开关现象和痛性痉挛的有效比例分别为19/24 、9/22 和3/4 ,总有效率为62 % 。不良反应以恶心呕吐多见。结论 吡贝地尔治疗帕金森病运动波动疗效肯定,口服吗叮啉可使不良反应减轻或缓解。  相似文献   

2.
硫酸镁治疗左旋多巴所致运动波动临床观察(附3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硫酸镁对左旋多巴 (LD)治疗帕金森病致运动波动的临床疗效。方法 测定有运动波动的 31例帕金森病患者血镁 ,并在原治疗基础上每日加用 2 5 %硫酸镁 1 0mL连续静滴 1 4天 ,观察运动波动变化及与用药前血镁水平的关系。结果 本组硫酸镁治疗前低血镁 (0 8mmol/L以下 ) 1 1例 ,血镁 0 8~ 1 0mmol/L 1 4例 ;用镁首疗程后显效 1 8例、有效 6例 ,总有效率 77% ;治疗前低镁者均显效或有效 ,血镁0 8~1 0mmol/L者多数 (1 1 / 1 4 )获效。结论 左旋多巴所致运动波动患者存在血镁偏低倾向 ,用镁可缓解大多数血镁偏低患者的运动波动。  相似文献   

3.
帕金森病患者通常伴随多种非运动症状,随病程进展,大部分非运动症状可以呈现类似运动波动的变化,称之为非运动症状波动。非运动症状波动发生频率较高,是影响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原因,临床诊治过程中应受到重视。文中从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表现、危险因素、发生机制、临床干预等方面对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波动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非运动症状波动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剂末现象问卷(WOQ-19)评价121例原发性PD患者的运动症状波动和非运动症状波动,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WOQ-19的每一项症状进行量化。采集患者的一般信息及服药情况,同时采用统一PD评定量表Ⅲ(UPDRSⅢ)和Hoehn-Yahr量表(H-Y分级)评价患者运动功能及对进行病程分级。结果 121例PD患者中,114例(94.2%)有非运动症状,其中44例(38.6%)有非运动症状波动。非运动症状中,焦虑、情绪低落/思维迟钝、情绪变化的发生率较高。在非运动症状波动中,焦虑、情绪变化、多汗、情绪低落/思维迟钝的症状波动发生率较高。神经精神性症状波动发生率(42.3%)显著高于自主神经性症状(27.9%)与感觉性症状(23.4%)(均P0.05)。患者焦虑、情绪变化、情绪低落/思维迟钝、多汗、疼痛、酸痛、麻木、腹部不适感的VAS评分在服药后明显降低(均P0.05)。非运动症状波动患者病程、服药年限、H-Y分级、UPDRSⅢ开期及关期评分、复方左旋多巴剂量及左旋多巴等效剂量均显著高于无波动患者(均P0.05)。兼有运动症状、非运动症状波动患者UPDRSⅢ关期评分及左旋多巴等效剂量均明显高于单纯运动症状波动患者(均P0.05)。结论 PD患者非运动症状波动发生率约40%,神经精神性非运动症状波动更频繁。非运动症状波动与病程及服药年限长,H-Y分级、UPDRSⅢ评分及左旋多巴等效剂量高,同时兼有运动症状波动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帕金森病(PD)疼痛与非疼痛患者运动症状及运动并发症的差异,分析其与PD疼痛的关系.方法 收集自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的47例原发性PD患者,另招募20名健康对照者,根据国王帕金森病疼痛量表(KPPS)将PD患者分为疼痛组26例和非疼痛组21例.利用帕金森动力图系统评价各组...  相似文献   

6.
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特点与处理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帕金森病(PD)的非运动症状(NMS)包括神经精神、自主神经等方面的一系列复杂症状,随着运动症状的有效控制,PD的NMS显得更加突出。认识这些NMS将我们对PD的认识带入了新的阶段,准确诊断NMS并及早干预,对改善PD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目前国内外对PD的NMS认识现状和处理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新剂型美多巴治疗长期左旋多巴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新剂型美多巴(HBS,DM)治疗已有“长期左旋多巴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冲锋 。方法 由帕金林病(PD)专病门诊中选择有长期左旋多巴综合征患者12例,按不同症状预宣言安,门诊观察。以改良WebSter计分法评估疗效。结果 有效5例,无效或恶化者7例,结论 新剂型美多地本组部分患者有效。病程长者疗效差,邮更多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美多巴(Madopar)新剂型能否解决长期左旋多巴类药物治疗帕金森病人出现的症状波动等问题。方法 利用Madopar缓释剂(Madopar HBS)和Madopar“快”(DM )对一组长期应用Madopar 标准片而出现症状波动的帕金森病人进行了治疗观察。结果 DM 的作用很快,在0.5h 内达到高峰,能很快缓解晨僵和下午“关”症状;M adopar HBS的作用明显长于普通片,使剂末现象和症状波动减轻。经过新剂型治疗后,多数病人原有的症状波动改善,Webster 评分明显下降。两种新剂型的主要副作用有:短时间的胃肠道反应和头晕等表现。结论 在长期Madopar 治疗后出现症状波动的病人,可以配合Madopar新剂型治疗。  相似文献   

9.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中老年人以运动障碍为特点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随着全球人口的老龄化,PD患病人群不断上升,目前已成为危害中老年生活和健康的重要社会和医学问题。左旋多巴一直是PD药物治疗的金标准,患者在接受左旋多巴治疗的2~5年间其运动症状可得到有效控制和改善,但约70%~80%的患者于  相似文献   

10.
应用帕金宁控释剂(sinemetCR)治疗帕金森病伴有运动波动患者46例,进行了双盲、随机、对照的前瞻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帕金宁控释剂的每日剂量较帕金宁普通片(sinemet)增加26.0%,每日用药次数减少33.3%。服用帕金宁控释剂后帕金森病的症状和体征有改善,对运动波动特别是剂末现象和开关现象有效,有效率分别为94.4%和90.5%。早晨服用帕金宁控释剂后,由于缓释关系较帕金宁普通片起效慢,故建议早晨加服帕金宁普通片。帕金宁控释剂的副作用与帕金宁普通片相似,同时与剂量大小有关。认为帕金宁控释剂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帕金森病伴有运动波动的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非运动症状(Non-motor symptom, NMS)的发生率、严重程度、持续时间、治疗情况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2014年1月~2016年4月对139例PD患者和87例健康成人(对照组)运用非运动症状评分(Non-Motor Symptoms Scale,NMSS)调查NMS,运用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问卷39项(39-item Parkinson’s Disease Questionnaire,PDQ-39)评估生活质量,运用Hoehn& Yahr(H-Y)分级评定PD患者运动症状的严重程度,并记录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和治疗情况,分析P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 98.6%的PD患者存在NMS,平均NMSS总分[(61.46±41.92),(0~208)]。在PD患者中发生率超过50%的NMS依次如下:夜尿、便秘、不宁腿、性欲下降、性功能障碍、失眠、乏力; 平均NMSS≥3分的NMS依次如下:便秘、性欲下降、性功能障碍、乏力、失眠、不宁腿、尿频、夜尿; 平均持续时间≥2年的NMS依次如下:便秘、性欲改变、夜尿、勃起障碍、快速动眼睡眠行为异常(REM Sleep Behavior Disorder Questionnaire,RBD)、嗅觉障碍。PD患者中通便药、安眠药、抗抑郁药和排尿困难药的使用率分别为47.8%(43/90)、19.7%(13/66)、2.7%(2/74)、2.6%(2/76)。PD患者中通便药使用率显著多于正常人群(P<0.0001),2组安眠药使用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736),对照组无人使用改善情绪和排尿困难的药物。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发现,调查时年龄、H-Y分级和NMS总分是PD患者日常生活质量的预测因素。结论 NMS几乎见于每例PD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嗅觉障碍和RBD等NMS可用于辅助PD早期诊断,NMS降低PD患者的生活质量,需要加强对NMS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随着疾病进展至中晚期后,PD并发症的出现使其治疗变得非常困难.近年来国际上对于中晚期PD的治疗和管理有了更多新的循证医学证据.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和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组织有关专家...  相似文献   

13.
帕金森病(parkinsondiseasePD)诊断目前主要依据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抗PD药物的治疗反应。帕金森病临床诊断标准敏感性高,但特异性不超过75%。若能对亚临床期或临床早期帕金森病进行鉴别则对帕金森患者早期神经保护治疗,延缓疾病发展提供了可能。而对其运动功能的检测是其中主要的物理检测方法。对帕金森病早期诊断及药物治疗反应的评估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帕金森病(PD)非运动症状的发生和分布情况及其与多种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 对68例原发性PD患者使用统一PD评分量表(uPDRs)、PD非运动症状30问卷量表(the PD NMS questionnaire,NMSQuest)、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简易智能量表(MMsE)进行评分,并对非运动症状进行评估。结果 所有PD患者各个时期病程均有非运动症状的出现,平均每个PD患者出现9项左右不同的非运动症状,并且非运动症状的发生与PD疾病的进展相关,与Hoehn and yahr(H-Y)分级呈正相关(P<0.01),与UPDRsⅢ运动评分呈正相关(P<0.01),且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与ADL评分呈负相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PD发病类型和左旋多巴每日治疗量无关(P>0.05)。结论 非运动症状的发生在PD中很普遍,各项发生率随PD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病程进展的情况变化,NMS发生数与PD的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需要全面认识和及时干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运动症状以及非运动症状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94例PD患者以及90名健康对照者,利用ELISA法检测PD患者及健康对照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并记录PD患者的年龄、多巴丝肼片剂量,并对所有PD患者行帕金森病评价量表第三部分评分(UPDRSⅢ)、Hoehn-Yahr分期、ADL、Webster、疲劳严重度量表(FSS)、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自主神经功能量表(SCOPA-AUT)、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结果 PD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为(8.2士2.6)mg/L,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的(17.5±7.1)mg/L,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2,P<0.01).脂联素水平与PD患者的UPDRSⅢ评分、H-Y分期、Webster评分、ADL评分及PSQI评分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71,-0.82,-0.77,-0.64,-0.69;P< 0.05).结论 PD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且与PD患者的运动症状及非运动症状均有关.  相似文献   

16.
帕金森病(PD)是一种以运动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常单侧起病,不同侧别的运动症状在疾病发展速度、非运动症状类型和治疗反应等方面存在差异。本文现围绕PD运动症状偏侧化的临床特点、潜在机制、影像表现及治疗差异等内容综述如下,以期为PD临床诊疗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7.
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展的神经变性疾病,包括运动症状与非运动症状。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帕金森病及延缓其进展的方法,仅仅能够对运动症状(包括震颤、肢体僵硬和行动迟缓等)进行对症处理,而对非运动症状尚缺乏可靠而有效的治疗方法。太极拳运动在治疗帕金森病运动与非运动症状中显示出一定的疗效。本文旨在对太极拳运动治疗帕金森病运动症状与非运动症状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非运动症状在PD患者中相当普遍,其主要包括睡眠障碍、神经精神异常、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感觉障碍等.非运动症状贯穿于PD的整个病程,甚至在运动症状出现之前很久就已经存在,是影响和改变PD患者生存质量和预后的一个关键性因素,但目前其被临床认识得却很不充分.本文总结近年来PD非运动症状的基础研究、流行病学研究以及临床相关研究的最新文献,从病理生理机制、各常见症状的表现和治疗方案等方面对PD非运动症状进行探讨,以期为PD非运动症状的临床诊治提供一些思路和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定量分析帕金森病患者眼球扫视运动的特点,为评价帕金森病患者的眼球扫视功能提供依据,探讨扫视运动与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 通过眼震电图对55例正常人和58例帕金森病患者进行扫视试验检查,比较两组间扫视速度、潜伏期和准确度的差异.根据Hoehn-Yahr(H-Y)分级将PD组受试者分为重症和轻症两个亚组,比较两组间扫视运动的差异.对5例PD患者进行临床和扫视试验的随访,比较随访前后扫视运动的变化.结果 同对照组比较,PD组受试者扫视运动速度减慢,潜伏期延长,准确度下降,部分角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轻症亚组比较,重症亚组扫视速度减慢,潜伏期延长,准确度下降.5例随访受试者随访过程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扫视速度减慢,潜伏期延长,准确度下降.结论 PD患者扫视运动存在异常,随着疾病的进展,扫视运动异常呈现不断加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PD患者运动皮质兴奋性影响的持续效应。方法:对38例PD患者,予0.5Hz rTMS刺激其主要受累肢体对侧的M1Hand(20×80,100%RMT),连续7d。于首次干预前及末次干预后20min、1周及1个月分别评价其临床运动功能和运动诱发电位。结果:低频rTMS干预后,PD患者UPDRS Ⅲ、僵直、运动迟缓评分、计时运动试验及CSP均存在显著时间效应(P<0.001)。结论:低频rTMS可改善PD患者运动迟缓症状,其对运动功能的影响可持续到刺激停止后1个月,与运动皮质兴奋性的改变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