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成肌调节因子MyoD和Myf-5在人体失神经骨骼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人体骨骼肌失神经支配后成肌调节因子MyoD和Myf 5蛋白的表达变化 ,了解骨骼肌的再生状态。方法 2 0例不同时间人体失神经骨骼肌与 3例正常骨骼肌标本 ,HE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肌卫星细胞形态变化 ;抗MyoD和Myf 5多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ABC法 ) ,统计阳性染色细胞核数。 结果 抗MyoD和Myf 5抗体阳性染色细胞核数在人体骨骼肌失神经 1~ 2月时的肌卫星细胞中最多 ;3个月后急剧下降 ,并维持在一低水平 ;1年后几乎无表达。结论 人体骨骼肌失神经支配后早期肌卫星细胞通过MyoD和 (或 )Myf 5途径激活、开始增殖分化并被耗竭 相似文献
2.
大鼠肌卫星细胞移植失神经骨骼肌的形态学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大鼠肌卫星细胞移植能否延缓失神经骨骼肌萎缩.方法 将16只成年Wistar大鼠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均切断大鼠右后肢胫神经,建立腓肠肌失神经动物模型.实验组:将体外培养的同种异体肌卫星细胞悬液0.2 mL缓慢注射到失神经腓肠肌内、外侧头中;对照组:则缓慢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于相同部位.术后第4周,采用肌湿重、肌纤维横截面积形态学观测的方法,检测失神经骨骼肌的萎缩变化情况.结果 成功地对成年大鼠肌卫星细胞进行了分离、纯化、鉴定、培养和移植.发现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失神经腓肠肌湿重残存率(由手术侧与自身健侧的肌湿重测定值之比得出):实验组为0.48±0.050,对照组为0.33±0.059,二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腓肠肌纤维横截面积残存率(由手术侧与自身健侧的肌纤维横截面积测定值之比得出):实验组为0.58±0.011,对照组为0.50±0.018,二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本实验表明将肌卫星细胞异体移植到失神经骨骼肌内可明显延缓骨骼肌的萎缩进程,为再生神经到达靶器官提供较多的时间,进而为解决再生神经延伸到靶器官前,靶器官已发生不可逆性萎缩,严重制约再生神经效果的临床难题提供一个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3.
4.
失神经支配骨骼肌的萎缩是神经修复术后功能恢复欠佳的主要原因 ,目前尚无满意的疗法。研究证明 ,运动神经元与其效应器 -骨骼肌之间存在着相互的营养联系。运动神经元如与靶组织失去联系 ,则可能发生营养障碍甚至退变死亡 ;骨骼肌组织如失去神经支配 ,则会因失去神经营养而发生萎缩、变性和纤维化。为此 ,我们设计将胚胎脊髓细胞移植至大鼠失神经支配骨骼肌内 ,以观察其存活情况及其对失神经骨骼肌有否营养作用 ,为失神经肌萎缩的防治打下基础。1 材料与方法1.1 胚胎脊髓运动神经元的分离与制备 :按照汪华侨等 (1999)提供的方法进行胚胎… 相似文献
5.
目的切断新西兰大白兔腓肠肌神经后,观察肌内神经、肌梭、运动终板带、肌湿重等的变化,探讨其规律。方法将25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对照组(5只)和神经切断组(20只)。术后2,4,8,12,16周,称肌湿重后用S 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法染色肌内神经;用乙酰胆碱脂酶整肌染色法染肌运动终板;用HE染色法染肌梭。结果①失神经2周肌湿重为正常的65%,两组比较P〈0.05,肌内神经染色变浅,运动终板带及断面切片上显示数目正常,肌梭形态及梭内肌纤维无改变;②4周肌湿重为正常的53.2%,运动终板带变模糊,数目与正常比较无差别,肌内神经三级分支消失,肌梭数量正常,部分肌梭出现变形;③8周肌肉大量纤维化,湿重为正常的43.97%,运动终板带不连续,数目减少为正常76.2%,两组比较P〈0.05,肌内神经二、三级均无染色,仅留有鞘管样结构,肌梭大部分变形,数量为正常的81%,与正常组比较P〈0.05;④12周肌湿重为正常的42%,与8周相比P〉0.05,运动终板更加分散,形态不规则,数目为正常的54.4%,肌内仅一级神经有部分淡染,肌梭仅为正常的50%。⑤16周肌湿重为正常的41.6%,与12周相比P〉0.05,运动终板无聚合态,一级神经淡染存在,肌梭为正常的48.6%,与12周相比P〉0.05。结论新西兰大白兔腓肠肌失神经支配后,肌湿重、肌内神经、运动终板、肌梭变化有一定规律性,肌萎缩发生最早。 相似文献
6.
肌筋膜和骨骼肌的疼痛——肌筋膜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肌筋膜综合征(Myofascial syndrome,MS)可因全身各处的肌肉及筋膜疼痛而致劳动能力丧失,它是人体疼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据1989年Romanoff等调查报告的统计表明,占美国疼痛门诊病人的30%。过去的命名比较混乱,如肌纤维组织炎,类风湿性肌炎,急、慢性肌劳损或痉挛,其特征为触痛和疼痛的部位均在骨骼肌和筋膜鞘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异丙肾上腺素对失神经骨骼肌萎缩机制的防治情况。方法选取60只wista大鼠,制作成标准的腓肠肌失神经支配、右侧坐骨神经离断模型,随机分成观察组30只和对照组30只,应用Western Bloting和RT-PCR检测不同时间段蛋白质、mRNA、MuRF、1NF-JB的表达水平。结果两组在肌湿重维持率、NF-JBP65、MuRF1等方面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异丙肾上腺素在抑制NF-JB/MuRF1通路中成效显著,能够达到防治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9.
骨形成蛋白2及骨形成蛋白4在牙胚发育中的时空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牙齿发育初期和后期起调节作用的一些信号分子中,骨形成蛋白是与骨和牙齿形成相关的生长因子,作为形态生成信号在牙齿发育不同时期调控上皮与间充质间相互作用。牙胚发育过程中,BMP-2、BMP-4在牙胚发育各个时期的表达提示其在牙胚发育中的作用。研究表明,BMP-2、BMP-4作为上皮-间充质相互作用的继发调节信号参与牙齿发育,BMP-2参与调控牙乳头细胞分化形成成牙本质细胞;BMP-4与多种细胞因子相互作用参与调控牙型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寻找观察骨骼肌小动脉形态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墨汁灌注,石蜡切片HE染色及血管铸型结合扫描电镜三种手段观察了大鼠比目鱼肌小动脉,并对它们的效果及优缺点进行了比较。结果:墨汁灌注法能清楚地显示整块比目鱼肌内的小动脉网;石蜡切片HE染色法能清楚地观察到血管壁断面的结构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的变化;血管铸型结合扫描电镜可观察到骨骼肌内小动脉网的立体构建。结论:上述三种方法在显示骨骼肌小动脉方面各有优缺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一号方熏洗对大鼠失神经支配骨骼肌神经生长因子(NGF)与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120只,随机取90只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熏洗一号方组、丹参组、模型组各30只,另30只作空白对照组。分别在造模后第7天、14天和21天各处死10只,股直肌肌腹组织块取材,观察失神经支配后骨骼肌结构与NGF、bF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1)NGF表达:术后第7天:熏洗一号方组,NGF表达明显成于其它各组;术后第14天:熏洗一号方组,NGF表达明显成于其它各组,丹参组NGF表达显示;术后第21天:熏洗一号方组,丹参组纤维组织未见染色。(2)bFGF表达:术后第7天:熏洗一号方组和丹参组成纤维细胞染色阳性,模型组高达阳性。术后第14天:熏洗一号方组、丹参组表达明显,术后第21天:熏洗一号方组表达明显优于其它各组。结论失神经支配骨骼肌损伤的修复与NGF和bFGF的变化有关,骨骼肌失去神经生长因子(NGF)的营养发生萎缩,bFGF能促进运动神经纤维的再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对失神经大鼠腓肠肌MAFbx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延缓失神经腓肠肌萎缩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雌性Wistar大鼠72只,随机分为3组:假失神经组(A)24只,失神经组(B)24只,人参皂苷治疗组?24只。于造模2、7、14、28d后,用Realtime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各组大鼠右侧腓肠肌MAFbx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失神经组MAFbx表达在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假失神经组(P〈0.01),且在失神经2d达到峰值,而缓慢下降,失神经28d基本降至正常水平;人参皂苷组与失神经组各时间点相比,MAFbx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人参皂苷能通过减少MAFbx的表达而延缓失神经肌萎缩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人体失神经支配骨骼肌1Na,K-ATP酶、Ca-ATP酶及糖原的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失神经支配人体骨骼肌酶和糖原改变。方法 16例不同时间人体失神经骨骼肌与 3例正常骨骼肌标本 ,用组织化学方法测定Na,K ATP酶和Ca ATP酶含量 ,电镜和PAS染色观察糖原分布改变并测定糖原含量。结果 人体骨骼肌随失神经支配时间延长 ,Na ,K ATP酶和糖原含量呈进行性下降趋势 ;而Ca ATP酶在失神经 2个月内下降约 1/ 3,3个月后一直维持在正常值的 30 %~ 4 0 %。PAS染色显示人体骨骼肌失神经后出现PAS染色阴性细胞 ,其数量在 3~ 6个月时达到高峰 ,随后逐渐下降 ;在PAS染色切片中 ,居中肌细胞核主要在阴性肌纤维中出现。结论 Ca ATP酶活性变化规律说明失神经支配后肌肉收缩的生理基础长期存在 ,PAS染色阴性细胞可作为反映人体骨骼肌失神经支配后肌再生状态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4.
Summary: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ciliary neurotrophic factor (CNTF) on denervated skeletal muscle atrophy and to find a new approach to ameliorate atrophy of denervated muscle, a model was estab lished by cutting the right sciatic nerve in 36 Wistar mice, with the left side serving as control. Then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randomly. CNTF (1 U/ml) 0. 1 ml was injected into the right tib-ial muscle every day in experimental group, and saline was used into another group for comparison.The muscle wet weight, muscle total protein, Ca2 , physiological response and morphology were an alyzed on the 7th, 14th and 28th day after operation.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compared to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muscle wet weight, total protein, Ca2 , muscle fiber cross section area in CNTF group (P< 0. 05). CNTF could ameliorate the decrease of tetanic tension (PO), post-tetanic twitch potentiation (PTP), and the prolonged muscle relaxation time (RT)caused by denervation (P<0. 05). The motor end-plate areas 7 days and 14 days after denervation was similar (P>0. 05), but significantly larger 28 days after the denervation (P<0.05).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CNTF exerts myotrophic effects by attenuating the morphological and functional changes associated with denervation of rat muscles and has protective effects on denervated muscle and motor end plate. 相似文献
15.
建立大鼠失神经支配骨骼肌萎缩模型适宜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建立大鼠失神经支配骨骼肌萎缩动物模型的适宜方法。方法:选取雄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两组,无菌条件下,分别切断左后肢坐骨神经和左后肢胫神经。术后观察动物的生活状态,并于术后1、2、4、8周分别测定手术侧与健侧腓肠肌的肌湿重、肌纤维横截面。结果:术后动物全部存活,但切断坐骨神经组有3只动物手术侧肢体远端出现皮肤溃疡。切断坐骨神经或胫神经2周后,大鼠肌湿重、肌纤维横截面积的测定值,手术侧与健侧相比较即出现显著性差异,术后4周内肌萎缩进程较快,随后趋缓。结论:建立失神经支配骨骼肌萎缩的动物模型,两种方法比较,切断坐骨神经对动物损害较大,建议采用切断胫神经这种方法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电损伤骨骼肌细胞内钙离子分布变化及其意义.方法:36只兔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制作成兔胫前单束肌高压电损伤精细模型.分别在电击后2、8、24、48、72 h和5 d每组随机抽取3只兔,取A区段肌组织标本,采用电镜细胞化学胞内Ca2 原位沉淀法检测亚细胞Ca2 分布,同时行HE染色观察其形态学变化.结果:电击后胞浆、线粒体内出现钙颗粒并渐增多,而肌浆网钙颗粒则减少、消失,这种Ca2 紊乱在伤后24~48 h达到高峰.之后钙颗粒开始减少,但至伤后第5天仍存在.对照组钙颗粒仅见于肌浆网.HE染色显示肌组织呈进行性坏死,这种病理改变与亚细胞Ca2 分布变化相一致.结论:骨骼肌高压电损伤后发生亚细胞Ca2 分布紊乱,胞浆和线粒体存在持续钙超载.它可能是电损伤骨骼肌进行性坏死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蔡俊玮;李雪锋;徐焱成;黄成虎 《郧阳医学院学报》2013,(4):291-294,272
目的:探讨高糖对人骨骼肌细胞株(HSkMCs)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SkMCs细胞株,将细胞分别以5.55 mmol/L,11.10 mmol/L,22.20 mmol/L葡糖糖培养48 h,检测mfn2mRNA表达及细胞凋亡情况。RT-PCR法测定基因表达,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以5.55 mmol/L葡萄糖组培养48 h为基础对照,11.10 mmol/L组mfn2表达较对照组下降12.3%(P<0.05);22.20 mmol/L组mfn2表达较对照组降低47.3%(P<0.05);对照组细胞凋亡率为(1.80±0.57)%,11.10 mmol/L葡萄糖组细胞凋亡率为(13.23±1.47)%,22.20 mmol/L葡萄糖组细胞凋亡率为(24.03±3.05)%,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高糖可诱导HSkMCs细胞mfn2 mRNA表达下调,增加其凋亡。 相似文献
18.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骨骼肌定向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裸鼠损伤腿部向骨骼肌定向分化。方法 在裸鼠腿部注入无水酒精造成肌肉损伤,取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荧光染料Dil标记后注入损伤处,术后6d及12d取损伤部肌肉进行形态观察和免疫荧光标记。结果 在术后6d可见Dil标记细胞向骨骼肌分化,Myoglobin阳性表达。术后12d后可见新生骨骼肌出现典型横纹,细胞核MyoD1阳性表达。结论 在裸鼠损伤肌肉的微环境中,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向骨骼肌定向分化,并伴有Myoglobin及MyoD1阳性表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