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帕瑞昔布钠复合丙泊酚麻醉对人工流产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无痛人工流产孕妇60例,ASAⅠ~Ⅱ级.分为帕瑞昔布钠+丙泊酚组(P组)、芬太尼+丙泊酚组(F组)、丙泊酚对照组(D组),每组20例.观察三组生命体征变化、药物起效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丙泊酚用量、清醒后1、10、30 min及2h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P组、D组麻醉后血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的变化小于F组(P<0.05);P组、F组的丙泊酚总用量少于D组(P<0.05);P、F组清醒后的各时点AS疼痛评分小于D组(P<0.05).结论 人工流产中应用帕瑞昔布钠复合丙泊酚麻醉,镇痛效果确切,并发症少,可减少丙泊酚用量,提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徐瑾  王保国  刘超  黄铮  王双燕 《天津医药》2011,39(3):218-220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对神经外科开颅术中七氟烷呼气末浓度和麻醉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方法,选择择期行神经外科全麻开颅手术的患者137例,随机分为帕瑞昔布组(P组,n=72)和对照组(C组,n=65)。芬太尼-丙泊酚-维库溴铵麻醉诱导插管。手术开始前10min,P组和C组分别静注帕瑞昔布40mg(10mL)或生理盐水10mL。切皮前,头皮浸润0.5%罗哌卡因20mL。调节七氟烷吸入药浓度,维持平均动脉压(MAP)在基础值的-20%~10%。记录术中七氟烷吸入和呼气末浓度,术中及麻醉恢复期各时间点的MAP和心率(HR)、术中总入液量、总出液量、出血量及尿量,观察术后呼之睁眼、指令运动、定向力恢复的时间以及麻醉恢复期不良反应。结果:2组患者的七氟烷呼气末浓度在锯骨、剪硬膜、颅内操作时差异较大(均P<0.01)。从停止吸入麻醉到睁眼、指令运动、定向力恢复的时间P组较C组缩短(均P<0.01)。P组高血压、寒战的发生率低于C组(P<0.05或P<0.01)。结论:术前静注帕瑞昔布40mg能够显著减少术中七氟烷呼气末浓度,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缩短麻醉恢复时间,减少恢复期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前体药物帕瑞昔布及其产物伐地昔布的浓度。方法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柱(150 mm×4.6 mm,5μm),柱温30℃,流动相为乙腈-水-磷酸(57∶43∶0.01,V/V/V),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40 nm;内标为塞来昔布。结果帕瑞昔布的线性方程为Y=0.017 8X-0.022 9(r2=0.999 9),线性范围为1~100 mg.L-1。伐地昔布回归方程为Y=0.315 2X-0.005 1,(r2=0.999 8),线性范围为0.05~5 mg.L-1。帕瑞昔布和伐地昔布日内及日间RSD均小于15%,回收率均大于85%。结论本方法灵敏度高、专一性好、操作简单,可同时检测血浆中帕瑞昔布和伐地昔布,能满足药动学研究需要。  相似文献   

4.
5.
方韬  顾磊  卢照德 《中国药业》2013,22(7):24-26
目的研究帕瑞昔布钠对老年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导尿管刺激征的影响。方法将60例65~80岁男性全身麻醉患者随机分为帕瑞昔布钠组(P组)和哌替啶组(D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在手术结束前分别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和哌替啶50 mg,记录患者苏醒期间血压、心率、清醒程度、躁动以及导尿管刺激反应等。结果拔管时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均较术前基础值明显增高,P组心率、血压增高的程度均低于D组(P<0.05)。D组患者清醒程度较差,达到3级以上清醒程度者远低于P组(P<0.05)。P组患者苏醒后导尿管刺激反应和躁动要明显轻于哌替啶组(P<0.01)。结论帕瑞昔布钠能抑制导尿管刺激征,改善苏醒期躁动,并稳定血流动力学,从而提高了老年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联合地塞米松对全麻苏醒期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全身麻醉下行择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四组:帕瑞昔布钠组(P组)、地塞米松组(D组)、帕瑞昔布钠联合地塞米松组(C组)、生理盐水组(N组)。观察并记录四组患者:①麻醉前(T0)、拔管时(T1)、拔管后5min(T2)、拔管后10min(T3)四个时点四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②拔管后反应:镇痛及舒适度情况(疼痛评分(PS)、躁动评分(RS)、镇静评分(RSS)、全麻后身体舒适度评分(BCS))。结果①各时点MAP与HR比较:①组间比较:T1、T2时点,P组、D组及C组MAP、HR均低于N组(P〈0.01),其中,C组与P组、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3时点P组、D组及C组MAP、HR均低于N组(P〈0.01)。②组内比较:各组MAP、HR均在T1时点最高,T2、T3时点有所下降;D组在T1,T2时点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T1时点MAP、HR高于其余时间点(P〈0.05);P组、N组四个时点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四组患者拔管后反应比较:P组、C组疼痛评分(PS)、躁动评分(RS)明显低于D组和N组(P〈0.05);镇静评分(RSS)、全麻后身体舒适度评分(BCS)明显高于D组和N组(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及地塞米松均可减轻全麻患者拔管期间的心血管反应,两者联合应用作用效果优于单独使用帕瑞昔布钠或地塞米松。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联合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A)不同给药方式在开腹术后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择期开腹手术患者75例,随机分为单次给药组(S组)、多次给药组(M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5例。S组于手术结束前30 min静注帕瑞昔布钠40 mg,术后12 h、24 h静注生理盐水10 ml;M组在相应时间给予帕瑞昔布钠40 mg;C组在相应时间给予生理盐水,术后所有患者接受PCA治疗。观察术后6 h、12 h、24 h、48 h的VAS评分,0~12 h、12~24 h、24~48 h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和芬太尼用量、首次排气、排便时间、Ramsay评分、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术后各时点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组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和芬太尼总消耗量显著低于S组和C组(P<0.05);胃肠功能恢复时间M组早于S组和C组(P<0.05);三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腹手术术后采用帕瑞昔布钠多次给药联合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镇痛效果明确,芬太尼消耗量降低,胃肠功能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帕瑞昔布联合右颈交感神经干离断(TCST)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方法制备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制模成功后,采用右TCST治疗和(或)给予帕瑞昔布8 mg·kg~(-1)·d~(-1)治疗。于建模处置4wk后行右颈总动脉插管测定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舒张末期压(LVEDP)、左心室收缩压上升最大速率(+dp/dt_(max))和左心室收缩压下降最大速率(-dp/dt_(max));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血栓素A_2(TXA_2)和前列腺素I_2(PGI_2)的浓度;体视学三维形态定量分析左室重构,测定左室心肌细胞体积密度Vv、心肌组织总体积Vt、心肌细胞总体积Vc。结果心肌梗死制模后各组LVSP、±dp/dt_(max)明显降低,而LVEDP升高(均P<0.01),PGI_2、PGI_2/TXA_2显著降低、TXA_2增加(P<0.01),Vv、Vt、Vc均明显升高(P<0.01);右TCST或帕瑞昔布治疗后LVSP及±dp/dt_(max)升高(P<0.01或P<0.05)而LVEDP降低,PGI_2、PGI_2/TXA_2显著增加而TXA_2降低,Vv、Vt、Vc均降低(P<0.01);右TCST联用帕瑞昔布后心功能改善更显著,Vv、Vt、Vc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帕瑞昔布与右TCST单用及合用均能显著提高心肌舒缩功能,调节PGI_2与TXA_2的相对平衡,延缓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的左室重构过程,但两者合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9.
<正>全身麻醉苏醒拔管期由于麻醉的减浅和患者疼痛感觉的恢复,加之气管导管、吸痰等对气管的刺激可反射性引起呛咳、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尤其是颅脑手术患者易引起颅内再次出血,可使邻近脑组织受压、移位、缺氧、脑水肿,严重影响预后。因此,如何维持神经外科患者全麻术后恢复期循环  相似文献   

10.
杨素梅  高建宏 《天津医药》2011,39(8):758-759
近年来,超前镇痛在临床上得到了研究和应用,但其有效性仍存在争议。帕瑞昔布钠作为第1种注射用选择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已用于术后镇痛。本研究通过观察帕瑞昔布超前镇痛对开腹子宫切除术后自控静脉镇痛效果的影响,探讨帕瑞昔布作为超前镇痛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刘栋  罗勇  覃宝全  霍少冰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6):93+95-93,95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对颅脑手术全麻苏醒期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本院47例ASAⅠ~Ⅱ级颅内肿瘤行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4例患者手术结束前30min采用帕瑞昔布钠40mg注射,对照组23例患者注射0.9%NaCl溶液,对两组患者手术结束前30min(T1)、手术结束时(T2)、气管导管拨管时(T3)的MAP、HR及两组患者T2、T3时的IL-6、Cor、Glu水平进行记录及对比。结果治疗组于T2和T3两个时点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躁动出现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追加镇静药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IL-6、Cor及Glu水平在T2和T3两个时点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能明显抑制颅脑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帕瑞昔布预处理对大鼠急性痛的影响。方法 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8组,每组9只,其中C1,P1,N1,R1组用于累积疼痛评分法检测、C2,P2,N2,R2组用于热板实验法检测。造模前30min,P1、P2组经尾静脉注射帕瑞昔布溶液8mg.kg-1,C1、C2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造模后30min,R1、R2组注射帕瑞昔布溶液8mg.kg-1,N1、N2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术前1d和术后6h对各组进行累积疼痛评分(CPS)及热板实验中后肢回缩时间(PWL)统计来观察不同时间窗内使用帕瑞昔布对大鼠急性痛的影响。结果与同对比的生理盐水组比较,帕瑞昔布组的CPS较低,PWL较高。P1组的CPS低于R1组,P2组的PWL高于R2组。结论帕瑞昔布能明显减轻急性疼痛,而疼痛刺激前使用帕瑞昔布的镇痛效果优于刺激后使用。  相似文献   

13.
丁娴  陈肖 《江苏医药》2012,38(24):3023-3024
氯胺酮广泛用于小儿各个领域的麻醉,它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特别适合小儿短小手术的麻醉.但氯胺酮麻醉后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不良反应,除恶心、呕吐等外,其最突出的特点是在麻醉苏醒期内肢体不自主运动较常见[1],具有发生意外伤害的潜在危险.帕瑞昔布钠(parecoxib sodium)是高选择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药,具有良好镇静作用.我们应用帕瑞昔布钠预防小儿氯胺酮全麻苏醒期躁动,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正>帕瑞昔布钠是高选择性的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的前体,可静脉给药和肌肉注射,并迅速转化成具有强效镇痛作用的伐地昔布,并已证明可减少手术患者对阿片类麻醉剂的需要。目前的研究中多将帕瑞昔布钠与吗啡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帕瑞昔布对全麻患者术后躁动的影响。方法 64例择期行腹部手术的男性患者,术中均留置导尿管,术毕均予经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IA),随机分为帕瑞昔布组(A组,n=31)和对照组(B组,n=33)。麻醉诱导前20min分别静注帕瑞昔布40mg和等量生理盐水。疼痛和导尿管相关膀胱刺激症(CRBD)是常见的术后躁动的原因。测定两组患者复苏期的VAS评分,观察有无CRBD的发生。结果两组患者的VAS评分:A组为(2.00±1.07),低于B组(4.33±1.14),(P<0.01)。A组CRBD的发生率低于B组(P<0.01)。结论麻醉诱导前20min静注帕瑞昔布40mg能有效减少全麻患者术后躁动,且减少CRBD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查显忠  夏晓琼  王炎 《安徽医药》2013,34(4):463-464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对胃癌根治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行胃癌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帕瑞昔布钠组(P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各30例。两组麻醉方法都选择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全麻诱导前20 min分别静脉推注帕瑞昔布钠40 mg和等容量生理盐水,观察比较苏醒期两组患者苏醒时间、RS躁动评分、VRS疼痛评分、引起躁动的原因以及不良反应(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结果 P组、C组苏醒时间分别为(11.5±2.3)min和(10.8±2.5)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躁动和疼痛例数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引起躁动的原因是疼痛,没有出现导尿管和气管导管刺激引起的躁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诱导前20 min静脉推注帕瑞昔布钠40 mg既能发挥超前镇痛作用,又能积极发挥抗炎作用,有效预防和减少苏醒期躁动,不延长苏醒时间,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明显提高患者苏醒期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张元  夏中元  周显琎 《中国医药》2014,(12):1775-1779
目的 系统分析帕瑞昔布钠预防成人腹腔镜手术麻醉苏醒期躁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检索PubMed、EBSCO、Springer、Ovi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 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查找帕瑞昔布钠预防成人腹腔镜手术麻醉苏醒期躁动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采用RevMan 5.2.7软件对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及恶心呕吐等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文献9篇,共计患者580例.其中帕瑞昔布钠组(在麻醉前、麻醉中或麻醉后给予帕瑞昔布钠)300例,对照组(在麻醉前、麻醉中或麻醉后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28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帕瑞昔布钠组腹腔镜手术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更低[相对危险度(RR)=0.23,95%置信区间:0.15 ~ 0.34],苏醒期躁动评分更低(加权均数差=-0.85,95%置信区间:-1.12~-0.57),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更低(RR=0.34,95%置信区间:0.15~0.78),镇痛需求更少(RR=0.09,95%置信区间:0.02 ~0.44).结论 本研究表明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能有效预防成人腹腔镜手术麻醉苏醒期躁动,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帕瑞昔布钠切皮前镇痛对肿瘤外科患者术后吗啡镇痛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肿瘤外科手术患者40例,年龄45~74岁,ASAⅠ~Ⅱ级,随机分为2组(n=20):切皮前镇痛组(Pre组)和对照组。静脉注射咪达唑仑、丙泊酚、芬太尼、维库溴铵麻醉诱导,吸入七氟烷,间断给予芬太尼或维库溴铵维持麻醉。Pre组切皮前15 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术毕两组患者均采用吗啡患者自控镇痛(PCA)。记录术后2、4、8、12、24 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首次PCA时间、术后24 h吗啡用量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切皮前镇痛组术后各时点VAS评分明显降低,首次PCA时间延长,术后24 h吗啡用量减少(P<0.05),不良反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40mg切皮前给药,可以提高肿瘤外科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减少吗啡用量,有利于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19.
贺昌林 《海峡药学》2011,23(3):75-78
目的探讨雷米芬太尼麻醉后苏醒期躁动的预防方案。方法 90例ASAⅠ或Ⅱ级的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帕瑞昔布40mg组(A组),舒芬太尼0.1μg.kg-1(B组)舒芬太尼0.3μg.kg-1(C组),每组30例。术毕前30min缓慢静脉输入。观察各组的HR、MAP、SpO2、PETCO2、躁动评分(RS)、Ramsay镇静评分(RSS)、意识状态评分(OAAS)。观察时点:术毕前30min给药时(T1)、给药后10min(T2)、30min(术毕停药)(T3)、拔管前(T4)、拔管时(T5)、拔管后10min(T6)、30min(T7)。以及T4、T5时血浆皮质醇、血糖,全麻后身体舒适度评分(BCS)、拔管时间(术毕到拔管)、病人静脉自控镇痛(PCIA)用量和副作用。结果 RS:T4~T7时B组分值高于A、C组(P〈0.05)。RSS:C组在T4~T6时分值高于A、B组(P〈0.05)。OAAS:T4~T6时A、B组高于C(P〈0.05)。BCS:B组分值低于A、C组(P〈0.05).与T4比较B组T5时皮质醇和血糖的升高值高于A、C组(P〈0.05)。A、B组的无明显副作用,C组的主要副作用为呼吸抑制和尿潴留。结论静注帕瑞昔布40mg预防雷米芬太尼全麻醉后苏醒期躁动最佳,苏醒质量高,副作用少,术后镇痛药的用量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麻醉前静脉注射(iv)帕瑞昔布(PAR)对阑尾切除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级、急诊行阑尾切除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帕瑞昔布组(PAR组)及生理盐水安慰剂组(PLA组),每组40例。PAR组给予PAR 40 mg iv,PLA组给予生理盐水5 mL iv,15 min后行腰硬联合麻醉。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即刻、4 h、12 h、24 h疼痛VAS评分,术后首次要求iv哌替啶镇痛的人数、时间及次数,以及术后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果①PAR组患者术后即刻、4 h、12 h、24 h疼痛VAS评分均明显低于PL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PAR组患者术后首次需iv哌替啶的时间明显晚于PL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R组中需要iv哌替啶的患者人数明显少于PL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AR组患者iv哌替啶次数明显少于PL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前iv PAR 40 mg能有效抑制阑尾切除术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具有一定超前镇痛效应,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