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目的】分析甲状腺滤泡癌和滤泡性腺瘤的超声声像图特点,总结各声像图特征对两者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对61例经病理证实的滤泡性腺瘤和滤泡癌的患者的术前甲状腺超声声像图特点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包括每个结节的大小、回声、边界、晕环、有无液化或钙化、结节是否有海绵状改变,CDFI血流信号模式及颈部是否存在可疑淋巴结,运用独立样本和卡方检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分别是结节的液化程度、实质部分回声均匀度、晕环的完整性和血流模式(P=0.022、0.003、0.000和0.011)。滤泡癌和滤泡性腺瘤的大小、回声、边界、边缘、钙化模式、颈部是否有可疑淋巴结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结节不发生液化、实质部分回声不均匀、晕环的厚薄不均,完整性差和周边-中心杂乱血流是甲状腺滤泡癌区别于滤泡性腺瘤的超声声像图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高细胞亚型甲状腺乳头状癌(TC-PTC)临床病理学特征,并研究高细胞亚型PTC蛋白质谱,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与鉴定高细胞亚型甲状腺乳头状癌差异表达蛋白,寻找TC-PTC潜在生物标志物。方法 收集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期间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6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术后标本,经病理诊断确诊,TC-PTC17例,经典型甲状腺乳头状癌(CPTC)50例,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同时收集其中17例TC-PTC,15例CPTC新鲜手术切除标本,另收集15例良性甲状腺结节(BTN)新鲜标本,应用蛋白质非标记定量技术(label-free)结合液相色谱与串联质谱技术(LC-MS/MS),鉴定和筛选高细胞亚型甲状腺乳头状癌差异表达蛋白,GO及KEGG分析差异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及富集的信号通路。结果 TC-PTC组更易出现多发病灶、侵犯甲状腺被膜及淋巴结转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C-PTC组具有更大的肿瘤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共分离和鉴定肽段数34 294个,蛋白质总数4 739个。与CPTC组及BTN组相比,TC-PTC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甲状腺滤泡型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分析17例甲状腺滤泡型乳头状癌的临床特征、病理学形态、免疫表型,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滤泡型乳头状癌表现为甲状腺结节.17例中部分有完整包膜,部分无包膜或局部有包膜.镜下肿瘤细胞构成滤泡结构,滤泡不规则,不见乳头状结构.细胞核大,轮廓不规则,毛玻璃样核可见,核沟、核内包涵体可见.免疫组化可以表达CK19、Galectin-3、HBME-1.结论 滤泡型乳头状癌是甲状腺乳头状癌中一个亚型,主要构成滤泡结构,不见乳头形成.可被分为包裹亚型与浸润亚型.与甲状腺滤泡性腺瘤及滤泡癌鉴别有一定困难,正确认识其细胞核特征并结合免疫组化表现,可以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甲状腺乳头状癌(thyroid papillary carcinoma)是甲状腺癌中最常见的一种,甲状腺乳头状癌生长缓慢,但仍属致命性疾病,病变大多局限于颈部,治疗以手术为主.首次治疗恰当,可提高治愈率.由于甲状腺乳头状癌恶性程度低,肿块生长慢,多无不适.病史可数月至数年,甚至长达数十年.本文将对甲状腺乳头状癌各亚型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并对各项研究指标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超声声像图特征,以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经病理证实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超声声像图。结果 83例乳头状甲状腺癌患者共95个肿瘤病灶,其超声声像图表现有以下特征:病灶多呈实质低回声、边界不清(无包膜)、形态欠规则、纵横比>1、病灶内微钙化、高阻血流频谱、伴颈部淋巴结转移等。结论掌握甲状腺乳头状癌超声声像图特征,可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以减少漏诊及误诊。  相似文献   

7.
8例甲状腺滤泡型乳头状癌术中病理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玉文 《中原医刊》2007,34(3):88-89
目的 探讨甲状腺滤泡型乳头状癌术中冰冻快速病理诊断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甲状腺滤泡型乳头状癌病变大体、冰冻切片、细胞学印片特点并加以总结。结果8例患者中有6例被误诊为良性改变或延迟诊断,2例诊为本病。结论掌握本病的冰冻切片组织学特点,并结合大体标本所见及细胞学印片,可有效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8.
张国南 《海南医学》2012,23(14):104-106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超声声像图特征,提高超声诊断PTC的临床符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2例PTC患者临床资料,观察其超声检查声像图特征,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32例患者表现为低回声实性结节29例(90.63%),19例(59.38%)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界欠清晰;24例(75.00%)不伴周边晕环;6例(18.75%)伴有周边晕环;29例实性结节中17例(58.62%)在结节内可见砂粒样微钙化,3例(10.34%)呈囊性表现囊内有实性突起,回声不均匀,存在散在的砂粒样微钙化;27例(93.10%)肿块内部有明显彩色血流表现;15例(51.72%)颈部肿大淋巴结内部出现囊性病变,超声检查确诊PTC为30例,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3.75%。结论超声检查有助于PTC的诊断和鉴别,是目前PTC诊断的一种较佳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徐松  李海 《实用全科医学》2009,7(12):1344-1344,1370
目的探讨31例甲状腺癌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2008年5年间病理科诊断明确的甲状腺滤泡癌的病理组织学特点及免疫组化结果。结果甲状腺滤泡癌是由各种不同分化程度的滤泡构成的肿瘤,癌细胞核致密深染,常有包膜及血管浸润。免疫组化标记结果:本组31例TG、TTF-1、CD34(血管)均阳性,13例CK19阳性,13例HMBE-1阳性,7例P53阳性,8例PCNA阳性,Calcitonin均阴性。结论甲状腺滤泡癌的诊断肯定有包膜浸润、血管侵犯或甲状腺外的转移的证据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病理诊断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4年10月在该病理科进行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病理诊断的13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可分为八个亚型,137例患者中,弥漫硬化型乳头状癌49例,占35.8%,弥漫滤泡型乳头状癌41例,占29.9%,高柱状细胞乳头状癌17例,占12.4%,小梁状乳头状癌7例,占5.1%,去分化型乳头状癌5例,占3.6%?,嗜酸细胞型乳头状癌8例,占5.8%,包膜型乳头状癌7例,占5.1%,微小型乳头状癌3例,占2.2%。镜下可见乳头分枝多,癌细胞分化程度不一,核染色质少,无核仁。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是甲状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预后较好,及早进行病理诊断分析,可以大大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合并桥本甲状腺炎(HT)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43例PTC合并HT病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仅诊断为PTC病人45例(对照组),比较2组病人的临床及病理特点.结果:观察组病人出现甲状腺肿大以及颈部压迫症状较对照组病人明显增多(P<0.01);2组病人甲状腺肿块、颈部疼痛、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等症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女性、年龄≤44岁病人所占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病人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癌肿类型、癌灶数、预后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与单纯PTC相比,PTC合并HT以颈部肿大或颈部压迫症状较多见,中青年及女性病人发病率高,淋巴结转移少,临床分期早,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滤泡型甲状腺乳头状癌(FVPTC)和经典型甲状腺乳头状癌(C-PTC)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及病理基础。方法收集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5年6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0例FVPTC和51例C-PTC的超声影像资料,回顾性分析两组结节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并结合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C-PTC组患者术前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5.2%,明显高于FVPTC组的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VPTC组与C-PTC组相比,形态规则(47.5%)、边界清晰(60.0%)、等回声(52.5%)、无钙化(52.5%)、有声晕(60.0%)、周边为主型血流(42.5%)及无淋巴结累计(70.0%)在FVPTC组中更常见。形态不规则(51.0%)、边界不清晰(64.7%)、纵横比为≥1(39.2%)、极低回声(41.2%)、微小钙化(49.0%)、无晕(96.1%)、中央为主型血流(54.9%)及淋巴结累计(43.1%)在C-PTC组中更常见。以上特征FVPTC组与C-PTC组结节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C-PTC相比,FVPTC有更多良性的超声特征,超声可疑恶性特征的缺乏不能排除FVPTC,需对结节结合多个声像图特征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Ⅲ、Ⅳ、Ⅵ区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14日-2013年4月22日我院普外三区18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行Ⅲ、Ⅳ区(同组)及Ⅵ区双侧淋巴结清扫后淋巴结转移情况。185例术前均行超声检查,按照颈部淋巴结阳性(A组)和阴性(B组)分组。每组再按超声所报肿瘤最大长径分为A1、B1≤0.5em,A2〉0.5cm、B2≤1.0em,A3、B3〉1.0em三组。每组再按淋巴结Ⅲ、Ⅳ区及Ⅵ区分为A11、A12、B11、B12,A21、A22、B21、B22、A31、A32、B31、B32。分别对A11与B11、A12与B12、A21与B21、A22与B22、A31与B31、A32与B32的术后淋巴结转移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组83例,B组102例;A1:21例;A2:28例;A3:34例;B1:27例;B2:23例;B3:52例。A11阳性6例,A12阳性8例;A21阳性9例,A22阳性8例;A31阳性18例,A32阳性23例;B11阳性1例,B12阳性2例;B21阳性1例,B22阳性11例;B31阳性23例,B32阳性39例。A11与B11、A12与B12、A21与B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论术前超声诊断颈淋巴结是否为阳性,甲状腺乳头状癌颈淋巴结转移均可发生。当甲状腺肿瘤最大长径≤0.5cm时,超声可对Ⅲ、Ⅳ区及Ⅵ区淋巴结阳性者做出转移诊断;当甲状腺肿瘤最大长径〉0.5cm且≤1.0cm时,超声可对Ⅵ区淋巴结阳性者做出转移诊断;当甲状腺肿瘤最大长径〉1.0cm时,超声对Ⅲ、Ⅳ区及Ⅵ区淋巴结转移诊断不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CNA、VEGF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等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30例甲状腺滤泡状腺瘤和30例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中PCNA、VEGF表达。结果PCNA、VEGF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率显著高于甲状腺滤泡状腺瘤及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P〈0.01)。且两者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表达率呈正相关。结论PCNA、VEGF表达可作为甲状腺癌的协助诊断指标,对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学特征与体质量指数(BMI)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5月-2016年7月收治行手术治疗并且术后病理回报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1 131例患者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多因素方法比较不同BMI指数的患者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超体质量组和肥胖组较体质量正常组的性别、年龄、侵出包膜、肿瘤直径、TNM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超体质量组较正常体质量组III、IV期肿瘤发生风险升高(OR=1.955,P<0.001)。肥胖组较正常体质量组肿瘤侵出包膜风险(OR=1.951,P=0.005)和T2/3/4期比例升高(OR=2.280,P<0.001)。结论:BMI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侵袭性有关,超体质量组的甲状腺乳头状癌III、IV期肿瘤和肥胖组肿瘤侵出包膜发生风险升高。  相似文献   

16.
乳头状肾癌的临床与病理分析(附24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乳头状肾癌的诊治水平和对此类型肾癌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乳头状肾癌的临床资料。24例均行根治性肾切除术,其中2例为腹腔镜肾切除术。结果:术后病理证实均为乳头状肾癌。采用2002年AJCC肾癌TNM病理分期:pT1N0M0 11例,pT2N0M0 7例,pT3N0M0 3例(其中pT3aN0M0 1例,pT3bN0M0 2例),pTN2M0 3例,病理分级:G1 14例,G2 7例,G3 3例。16例获随访,随访5~35个月,平均21个月,1例死于心脏病,1例死于脑血管意外,1例局部复发,13例无瘤生存。结论:乳头状肾癌是一种具有特殊形态和表现的少见肾癌类型,肾根治性切除术是治疗乳头状肾癌的首选方法,与其他类型肾细胞癌相比,乳头状肾癌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宫颈癌组织中热休克因子1(heat-shock factor 1,HSF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09年11月至2013年12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直接行手术治疗的FIGO分期为ⅠA~ⅡA期的宫颈癌病例,检测并分析癌组织中HSF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 free survival,PFS)的相关性.结果 癌组织中HSF1表达强度与癌细胞肌层浸润深度呈显著正相关(P=0.02);在高级别病变、脉管癌栓阳性及淋巴结阳性患者组织中HSF1表达高于低级别病变、无脉管癌栓及淋巴结转移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45、0.80、0.13).HSF1表达的高、低对早期宫颈癌的PFS没有显著影响(P=0.33),但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Atlas,TCGA)数据库中320例宫颈癌患者的基因数据分析显示:HSF1基因表达越强,患者的预后越差(P=0.02).结论 癌组织中HSF1高强度表达与宫颈癌进展程度直接相关,并可能直接影响生存.  相似文献   

18.
超声造影对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意义。方法对2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通过时间-强度曲线(TIC)进行分析,比较肿块及周围正常腺体及不同结节间造影剂到达时间(AT),达峰时间(TTP),峰值强度(PI)参数的差别。结果22例肿瘤与临近甲状腺实质比较均呈高增强;18例表现为结节早于周围实质开始增强及消退,2例同进同出,2例同进慢出。结论超声造影技术可以为鉴别甲状腺乳头状癌提供更多有效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乳腺包膜内乳头状癌和乳腺导管原位癌的超声图像和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乳腺包膜内乳头状癌和12例乳腺导管原位癌患者的资料,所有病例术前超声检查结果资料完整.采用HE染色观察肿瘤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以及p53、Ki67、p63、CerbB-2蛋白的表达.结果 超声图像观察显示:乳腺包膜内乳头状癌组织形态不规则,边缘毛糙,内部回声为混合性回声,无回声区中见强回声,呈乳头状突起,后方回声增强,未见钙化灶,可见血流信号;乳腺导管原位癌组织中可见导管扩张或扩张的导管内见低回声,形态不规则,边缘毛糙,后方回声未增强,可见钙化灶和血流信号.HE染色后显微镜下显示:乳腺包膜内乳头状癌组织中可见纤细的纤维血管轴心,衬覆的肿瘤上皮细胞核为低或中等级别,外裹纤维囊;乳腺导管原位癌组织中可见上皮细胞呈肿瘤性增生和异型,其中乳头型乳腺导管原位癌组织中可见纤细的纤维血管轴心,无纤维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乳腺包膜内乳头状癌组织的上皮细胞中ER和PR均呈强阳性表达,p53、Ki67和CerbB-2均呈阴性或弱阳性表达,乳头内和病变周围肌上皮细胞中p63均呈阴性表达;乳腺导管原位癌的乳头内肌上皮细胞中p63呈阴性表达,而病变周围肌上皮细胞中p63呈阳性表达.结论 超声图像和病理学独特表现为乳腺包膜内乳头状癌和乳腺导管原位癌的诊断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形态上类似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甲状腺高分化滤泡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的鉴别方法。方法对5例原误诊为结节性甲状腺肿,后出现骨、脑等远处转移的甲状腺高分化癌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sion方法检测CD44v6、nm23、Ki-67、Galectin-3、HBME-1和CK19的表达,以结节性甲状腺肿为对照。结果 5例甲状腺高分化滤泡癌在病理形态上类似结节性甲状腺肿,以巨滤泡结节状生长方式为主,少区细胞核有不确定的乳头状核的改变,无明显包膜或血管浸润;临床上无明显有诊断意义的病史。上述免疫组化指标在癌中均有不同程度表达,而在结节性甲状腺肿中几乎不表达,具有鉴别意义。结论形态上类似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甲状腺高分化滤泡癌容易误诊,而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能够较好地区分甲状腺高分化滤泡癌与结节性甲状腺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