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老年突发性聋患者血脂、血流变学特点及其发病的相关性,为中老年突聋患者的治疗及预防提供参考。方法检测88例中老年突发性聋患者及82例同期入院的非突聋中老年患者外周血的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脂(triacylglycerol,TA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载体蛋白-A(Apo-A)、载体蛋白-B(Apo-B)、载体蛋白-A与载体蛋白-B的比值(Apo-A/Apo-B)。血流变学指标全血粘度低切(切变率10 s-1)、全血粘度中切(切变率50 s-1)、全血粘度高切(切变率150 s-1)、血浆粘度(mPa.s)、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统计分析两组指标之间的差异性。结果突聋组血液中TG、TC、LDC-C及FIB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听阈曲线为低频及全频下降型更为明显,而高频下降型组仅TC高于对照组。突聋组中血浆粘度、全血粘度低切、中切及高切、红细胞聚集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老年突聋患者血脂代谢异常及血流变学改变可能是其发病相关风险因素,降脂治疗对于治疗及预防中老年突聋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血脂对突发性聋预后的影响,以便为临床上采取合适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析晨起空腹的63例高频和全频下降型突聋患者静脉血中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甘油三脂(TG)、血清总胆固醇(TC)、载脂蛋白β(Apo-β)、载脂蛋白a(Apo-A)的水平,分析血脂各指标与听力恢复的关系。结果听力下降程度及不同听力下降频率的突发性聋患者之间血脂各个指标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听力恢复的程度与血脂各指标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TG、TC水平与疗效相关(P<0.05),其余各指标与疗效关系不明显(P>0.05)。结论血脂对突发性聋预后可能有一定的影响,是否有需要专门的降脂治疗,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全频下降型突发性聋患者预后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收治的78例全频下降型突发性聋患者,分为治疗有效和无效两组。比较血液学检验相关参数的差异。分别采用Logistic回归和ROC曲线分析上述参数对于全频下降型突发性聋预后的影响及预测价值。结果 全频下降型突发性聋治疗有效组纤维蛋白原和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低于治疗无效组(P 分别为0.001和0.02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只有纤维蛋白原水平能显著影响其预后(P =0.032)。而且,纤维蛋白原水平对全频下降型突发性聋有显著的预测价值(P =0.001),预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4%和60.0%。结论 血清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全频下降型突发性聋的预后有明显相关性,可作为评估其预后的临床应用指标。  相似文献   

4.
突发性聋患者血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血脂与突发性聋(突聋)发病的相关性,为血脂某些指标较高的人群提供预防措施,降低突聋发病率。 方法 检测68例突聋患者(突聋组)及同期住院的80例非突聋患者(对照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载脂蛋白a(Apo-A)和载脂蛋白β(Apo-β)的水平,统计分析两组间各血脂指标的差异。 结果 突聋组与对照组间甘油三酯(T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听力学曲线及不同听力下降程度的患者之间血脂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血脂中TG升高与突发性聋的发病有一定的关系,控制TG对预防突聋的发生可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脂水平对突发性聋发病的可能影响。方法以77例突发性聋(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SHL)患者(突聋组,左耳35例,右耳23例,双耳19例)和2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应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两组对象血清总胆固醇(cholesterol,CHOL)、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比较两组结果。结果突聋组CHOL、TG及LDL-C高于对照组(P<0.05),HDL-C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耳组、右耳组和双耳组CHOL、TG高于对照组(P<0.05),左耳组、右耳组和双耳组HDL-C、LDL-C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耳组、右耳组和双耳组的CHOL、TG、HDL-C及LDL-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数SSHL患者存在血脂异常,血脂紊乱可能增加SSHL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24例双侧突发性聋临床资料分析,探讨血脂与双侧突发性聋听力损失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4例(48耳)双侧突聋与同期239例单侧突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突发性聋听力损失程度及预后恢复的关系。结果双侧突聋患者的治愈率为0,总有效率为12.5%。双侧突聋患者的听力下降程度与TG升高水平有正相关性(P=0.021)。血脂水平和突聋的听力曲线无相关性;无效组患者TG平均水平较有效组患者更高(P=0.032),无效组患者LDL-C平均水平较有效组患者更高(P=0.041)。在单侧突聋组,TC平均水平在治愈组最低,在无效组、有效组、显效组明显升高(P=0.018);LDL-C平均水平在治愈组、显效组明显低于有效组及无效组(P=0.035)。结论双侧突聋的预后更差;TG与双侧突聋患者听力下降程度呈正相关性,TG、LDL-C与双侧突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呈负相关性。TC与单侧突聋患者听力下降程度呈正相关性,LDL-C与单侧突聋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呈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突发性聋患者小脑下前动脉(anterior inferior cerebellar artery,AICA)、基底动脉(basal artery,BA)与血脂水平的关系。方法 收集突发性聋86例为观察组,健康对照者123例为正常对照组,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CHO)、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C)、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C)及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水平,磁共振成像检查AICA和BA,比较突发性聋患者AICA、BA与血脂水平关系。结果 正常对照组AICA、BA及血清HDL-C水平均高于观察组,血清CHO、LDL-C、TG均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ICA、BA及血清HDL-C随突发性聋病情加重而逐渐递减,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极重度组;血清CHO和LDL-C随突发性聋病情加重而逐渐递增,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极重度组;血清TG随突发性聋病情加重而逐渐递增,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极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突发性聋患者AICA、BA与血清CHO、LDL-C、TG呈负相关,与血清HDL-C呈正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突发性聋患者AICA、BA与血脂密切相关,随病情变化升高或降低,为突发性聋的病情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比较溶栓治疗全频型突发性聋患者前后凝血功能的变化和疗效,探讨全频型突发性聋的疗效预测指标。方法对64例于2017至2018年间在我科治疗的全频型突发性聋患者的凝血功能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纯音听阈变化将其分为有效组(n=33)与无效组(n=31),比较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bg水平显著降低、TT显著延长、APTT显著缩短(P<0.05)。有效组治疗前后的Fbg水平均低于无效组(P<0.05),且有效组治疗前TT水平高于无效组(P<0.05)。回归分析示高龄、右侧发病、较低的TT值是全频型突发性聋预后的危险因素。线性回归提示治疗前Fbg水平与听力提高负相关,治疗前后Fbg变化值与治疗后听力值负相关。结论全频型突发性聋预后与年龄、发病侧别、凝血功能指标相关,溶栓治疗全频型突发性聋能显著改善凝血功能状态,Fbg可作为全频型突发性聋预后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免疫指标、抗凝蛋白及血液流变学参数在突发性耳聋患者中变化及与疗效预后关系。方法以2018年1月~2020年12月236例突发性耳聋住院患者为突聋组(包括双侧组48例、单侧组188例)、同期12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突聋组与对照组免疫指标(补体C3、C4)水平、抗凝蛋白(蛋白C、蛋白S、抗凝血酶Ⅲ活性及血液流变学(血浆粘度、全血高切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参数,并分析上述指标与平均听阈关系;患者根据疗效分为有效组160例、无效组76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影响疗效预后因素。结果 突聋双侧组、单侧组补体C3、C4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且双侧组补体C3、C4均较单侧组下降(P<0.05);突聋双侧组、单侧组PC、PS活性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且双侧组PC、PS活性均较单侧组下降(P<0.05);突聋双侧组、单侧组血浆粘度、全血高切粘度、RCAI、FIB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但双侧组与单侧组上述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突聋患者血浆粘度与平均听阈呈正相关(P<0.05),补体C3、C4、PC活性均与平均听阈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双侧发病、平均听阈71~90 dB HL、全聋型、补体C3下降、PC活性下降、血浆粘度升高是患者无效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突发性耳聋患者存在免疫、抗凝及血液流变学异常,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及疗效预后有一定关系,其中补体C3下降、PC活性下降、血浆粘度升高是患者无效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鼓室置管灌注甲泼尼龙治疗突发性聋的听力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因常规治疗疗效欠佳行鼓室置管灌注甲泼尼龙的87例(87耳)突发性聋患者的听力疗效,均为单耳发病,其中全聋型67例,平坦型16例,低中频下降型2例,中高频下降型2例。发病至鼓室灌注的时间≤15天(A组)、16~30天(B组)和≥31天(C组)组分别为33、33和21例。结果 87例中总有效率为34.48%(30/87),A、B、C三组有效率分别66.67%(22/33),21.21%(7/33)和4.76%(1/21);三组平均PTA改善分别为18.53±13.54、5.92±15.18和3.69±7.00dB,A组疗效优于B组和C组(P<0.01)。不同听阈曲线类型突聋患者的有效率和PTA改善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效的30例中,1例为低中频下降型,其余29例均为全频听力下降(全聋型或平坦型),灌注前后0.25、0.5、1、2、4和8kHz平均听阈改善分别为35.17±18.15、35.38±15.90、31.28±19.74、21.31±17.34、14.97±16.00和13.80±16.35dB,低中频(0.25、0.5和1kHz)的听阈改善程度优于中高频(2、4和8kHz)(P<0.01)。结论常规治疗疗效不佳的突发性聋患者,尽早鼓室置管灌注甲泼尼龙可能会获得更好的听力恢复,且低中频的听力恢复效果优于中高频。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单侧低中频下降型突发性聋的相关因素对预后的影响。方法由20052013年入院的单侧低中频下降型突发性聋109例,均给以改善微循环加激素静点及其他对症治疗。患者按照性别、发病年龄、病程、听力损失程度、高频听力是否损伤、伴有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因素分组,分析各因素与疗效(有效,无效)的相关性。先行单因素分析,可能影响疗效的因素再行logistic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在此次研究中,单侧低中频下降型突发性聋总有效率为73.4%(80/109),治愈率71.6%(78/109)。无效率为26.6%(29/109),患者性别、病程、听力损失程度、高频听力是否损伤、高脂血症,血粘稠度对疗效无明显影响;发病年龄和伴有糖尿病对疗效产生影响。结论年龄大于50岁、空腹血糖≥7.0mmol的单侧低中频下降型突发性聋患者疗效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鼓室内与静脉注射激素治疗突发性聋的疗效。方法 121例单耳突发性聋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分为治疗组(60例,地塞米松3~5mg鼓室内注射,1次/天,连续7d)和对照组(61例,地塞米松10mg/d静脉滴注,持续3~5d),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4及8w行纯音听阈测试,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有效率;并分别比较两组低频下降型、高频下降型及全频下降型患者之间治疗后气导听力提高值及3型之间总体听力提高值。结果 (1)治疗后1周治疗组痊愈11例,显效15例,有效20例,总有效率76.7%(46/60);对照组痊愈9例,显效16例,有效18例,总有效率71.67%(43/60),两组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w及8w,两组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8w治疗组低频下降型及高频下降型突聋患者听力提高值分别为26.35±4.77及17.04±9.60dB,对照组分别为20.60±3.60及14.08±7.43dB,治疗组疗效较对照组更优(P<0.05)。(3)两组合计治疗后低频下降型突发性聋患者听力提高值(23.48±4.52dB)明显优于高频下降型(15.39±8.97dB)及全频下降型(10.73±7.11dB)(P<0.01)。结论连续1周每日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聋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对于低频及高频下降型突发性聋患者,其较静脉给药疗效更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降糖防聋胶囊对2型糖尿病伴耳聋患者血脂和纤维蛋白原的影响.方法 41例(52耳)2型糖尿病伴耳聋患者为治疗组,应用降糖防聋胶囊进行治疗48天,并检测治疗前后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和纤维蛋白原(Fb)水平,比较其变化.另设33例健康人为对照组,作为血液检测指标的正常对照.结果 应用降糖防聋胶囊治疗后,治疗组TC、TG和Fb水平均显著下降(P<0.005~0.001).结论 降糖防聋胶囊能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伴耳聋患者的血TC、TG、Fb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突发性聋患者发病之间的关系及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56例诊断明确、发病在3 d以内的突发性聋患者,根据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分为2组:血浆蛋白原升高组(纤维蛋白原>3.5 g/L,36耳)和血浆蛋白原正常组(纤维蛋白原≤3.5 g/L,20耳),比较两组应用巴曲酶溶栓治疗后的效果。结果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组患者急诊溶栓后有效率为80.56%(29/36),纤维蛋白原水平正常组患者急诊溶栓治疗有效率为25.00%(4/16),纤维蛋白原升高组疗效明显高于纤维蛋白原正常组(P<0.05)。结论伴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的突发性聋患者在发病3天内可采用降纤溶栓治疗,且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突发性聋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15年2月期间诊治的124例单侧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治疗组59例,对照组65例,根据不同的听阈曲线,两组患者又进一步分为低中频下降型、中高频下降型、平坦型、全聋型4个亚组.对照组依据不同听力曲线类型给予相应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辅予鼠神经生长因子肌肉注射,疗程均为10天,比较两组及各亚组间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4.41%(38/5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4.62%(29/6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x2=4.877,P=0.032<0.05).治疗组低中频下降型、中高频下降型、平坦型、全聋型患者的有效率分别为82.35%、42.1%、72.27%、66.67%,对照组分别为61.11%、28.57%、50%、41.67%,两组间各听力曲线亚组间的疗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933、0.803、1.326、1.510,均为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突发性聋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对各型听阈曲线的突发性聋均有效,无不良反应,是一种治疗突发性聋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6.
降纤治疗全频型突发性聋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降纤治疗全频型突发性聋的临床疗效。方法 44例(44耳)全频型突发性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23例,23耳)与对照组(21例,21耳),对照组患者给予金钠多、敏使朗改善内耳微循环及糖皮质激素等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东菱迪芙。两组治疗前后均进行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及纯音听阈检查,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5天治疗组血浆纤维蛋白原分别为2.88&#177;0.45、0.97&#177;0.42、1.29&#177;0.45g/L,而对照组分别为2.83&#177;0.69、2.82&#177;0.44、2.90&#177;0.49g/L,治疗组治疗后3、5天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同期水平(P〈0.01和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6%,明显高于对照组(66.6%)(P〈0.05)。结论早期降纤治疗全频型突发性聋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银杏叶提取物、长春西汀及激素在突发性耳聋中的治疗效果,了解鼠神经生长因子在突发性耳聋中疗效,探讨治疗突发性耳聋更加有效的方法。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于我科住院救治的患者84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鼠神经生长因子+银杏叶提取物、长春西汀及激素)及对照组(银杏叶提取物、长春西汀及激素)2组,每组42例,每组按低中频下降、中高频下降及平坦与全聋各分为三小组,对照组行银杏叶提取物、长春西汀及激素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受损频率听力体力提高幅度及并发耳鸣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 1.实验组治疗的有效率80.95%,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64.28%,χ2=6.323,P=0.028,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实验组突聋患者听力提高幅值(23.87±15.50)d B高于对照组(15.48±13.84)d B,见表2;说明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银杏叶提取物、长春西汀及激素在各型突发性耳聋中均有疗效;且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银杏叶提取物、长春西汀及激素听力提高幅度高于银杏叶提取物、长春西汀及激素,说明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突聋的有效性。2.实验组及对照组组间比较低中频听力下降听力提高值均优于中高频下降及平坦及全聋,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中高频下降与平坦及全聋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低中频下降听力提高效果优于中高频及平坦与全聋型。实验组听力提高幅度高于对照组,说明鼠神经生长因子可以增加突聋治疗的有效性。见表3;3中高频听力下降伴耳鸣发生率最高94%,平坦及全聋伴耳鸣次之73%,低中频听力下降伴耳鸣发生率最低40%,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各型听力下降伴耳鸣实验组的有效率76%明显高于对照组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金纳多注射液、长春西汀及激素对突发性耳聋伴耳鸣疗效显著,鼠神经生长因子可以增加治疗突聋伴耳鸣的有效率。组间比较见表4。结论 1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银杏叶提取物、长春西汀及激素在各型突发性耳聋中均有疗效;且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银杏叶提取物、长春西汀及激素在突发性耳聋听力提高幅度上高于单纯银杏叶提取物、长春西汀及激素,说明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有效性。2通过组间比较说明低中频下降听力提高效果优于中高频及平坦与全聋型。实验组听力提高幅度高于对照组,说明鼠神经生长因子可以增加突聋治疗的有效性。见表3;3说明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金纳多注射液、长春西汀及激素对突发性耳聋伴耳鸣疗效显著,鼠神经生长因子可以增加治疗突聋伴耳鸣的有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激素联合银杏叶提取物及巴曲酶治疗全频听力下降型突发性聋的规律。方法收集江苏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近三年来收治的全频听力下降型突聋患者的治疗资料,归纳激素联合银杏叶提取物及巴曲酶治疗患者的规律。结果使用指南推荐疗法的全频听力下降型突聋患者的总有效率为46.88%,平坦下降型治疗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全聋型;伴有眩晕的突聋患者纤维蛋白原显著低于非眩晕患者,且治疗有效率低于非眩晕患者。结论全聋及伴有眩晕的患者治疗效果较差,纤维蛋白原与治疗预后的相关性可能受到多种复杂因素的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抗焦虑药辅助治疗对伴焦虑状态突发性聋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入院24小时内独立完成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 scale,SAS)评分大于50分且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分大于17分的突发性聋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其中低中频下降型26例,中高频下降型18例,平坦型20例,全聋型14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组,每组各39例。两组均接受改善循环、营养神经及鼓室灌注地塞米松治疗,其中A组加用抗焦虑药物氯硝西泮口服,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A、B两组低中频听力下降型患者有效率分别为92.31%(12/13)、76.92%(10/13),中高频听力下降型患者有效率分别为66.67%(6/9)、44.44%(4/9),平坦型患者有效率分别为80.0%(8/10)、60.0%(6/10),全聋型患者有效疗有效率分别为71.43%(5/7)、57.14%(4/7),A组总有效率(79.49%)高于B组(6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焦虑药辅助治疗可提高伴焦虑状态突发性聋患者的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金纳多联合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聋的疗效,并探讨突发性聋的相关发病因素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诊断并治疗的150例突发性聋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并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1、150例患者发病构成比调查中:女性、中年人、脑力劳动者、很少运动者、一般紧张者、单耳发病者构成比最大。2、治疗疗效为治愈49例,显效30例,有效27例,无效53例,总有效率为62.72%。3、在各因素与突发性聋疗效分析中,纯音听阈图(治疗前听力损失程度和听力曲线类型)、伴随眩晕、发病至就诊时间与突发性聋的疗效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上述因素影响突发性聋的疗效。而发病耳侧、伴发高血压、伴发糖尿病、白细胞数值、发病时情况、伴随耳鸣、年龄段与突发性聋的疗效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构成比调查:突发性聋患者中多为中年人以及年轻人多发,并脑力工作者为主。诱发因素中,精神压力大、劳累、睡眠质量差的更易患突发性聋。2.在疗效分析中,①金纳多联合高压氧治疗低频陡降型听力曲线类型的突发性聋患者疗效较好,对于高频下降型、全聋型听力曲线类型的患者疗效较差。②听力分型曲线图、发病至就诊时间是影响突发性聋疗效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