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蒋晨阳  鲁端 《心电学杂志》1999,18(3):149-150,156
为探索T电轴的正常范围及其临床意义,分析60例正常人、31例左束支传导阻滞、26例右束支传导阻滞、29例左心室肥大、18例左束文传导阻滞伴左心室肥大、33例右心室肥大和14例右束支传导阻滞伴右心室肥大患者的心电图T电轴.其结果分别为42.9°±21.9°、141.8°±70.7°、48.0°±31.2°、145.2°±58.6°、36.5°±38.0°、41.8°±22.5°和41.1°±22.0°,其中左束支传导阻滞和左束支传导阻滞伴左心室肥大与正常人T电轴范围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而其余各组与正常人T电轴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提示60例正常人T电轴范围0°~±86°可作为正常T电轴的参考值,左束支传导阻滞是引起T电轴异常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有QRS终末向量改变的预激综合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到一例间歇性Mahaim型预激综合征,因旁束邻近动脉圆锥,在预激发作时引起QRS终末向量改变(Ⅰ、Ⅱ、Ⅴ6导联的终末S波和aVR导联的终末r波皆消失)。作者认为凡旁束位于正常心室最晚除极区域的预激综合征,都有可能引起QRS终末向量改变。  相似文献   

3.
预激综合征的体表心电图与旁路的相关关系有多篇报道。回顾分析手术治愈病例各种诊断标准的诊断准确率各有所不同 ,特别是右前、右中、右后间隔及右后侧壁旁路定位常不易鉴别。我们根据手术及射频消融术的结果 ,寻找 12导联心电图对右间隔及右后侧壁旁路定位鉴别诊断标准。一、资料与方法资料选自 1989年 1月~ 1997年 12月、全部经手术及射频消融术治愈的预激综合征患者 43例。男 10例 ,女 33例 ,年龄 14~ 6 3(32 5± 12 1)岁 ,均无器质性心脏病。体表心电图分析项目 :(1)Δ波 40ms时方向 ,在基线以上Δ波为正( ) ,反之为负 (- ) ;(2 …  相似文献   

4.
目的 回顾分析预激综合征 (WPW )合并心房颤动 (Af)的心电图特征 ,探讨其鉴别诊断。方法 分析 19例WPW合并Af的室率、f波、R R间距变化 ,QRS波形 ,以及心电轴等表现。结果  19例室率为 16 0~ 2 30次 /min ,平均 180次 /min ;当心室率 >180次 /min时 ,全部导联见不到f波 ;R R间距的变动范围为 0 18~ 0 76s;QRS波绝大多数表现为完全预激图形 ,在心室率 <180次 /min时为完全预激、典型预激及正常QRS波的不同组合。无 1例电轴处于无人区。结论 WPW合并Af的心电图特征是 :快速的室率 ;f波少见 ,仅在长间距偶见 ;R R间距绝对不等 ,出现最长R R间距大于最短R R间距的 2倍 ;QRS波表现为完全预激、典型预激及正常QRS波的不同组合。Brugada等对于室上性过速伴差异性传导与室速程序鉴别方法 ,对于WPW并Af的心电图诊断 ,应用时有可能造成误诊  相似文献   

5.
分析85例房室旁路有前传功能的预激征用食管心房调搏诱发正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结果,发现诱发室上速的最重要因素是旁路不应期长于房室结不应期。基础心率的变化及静注阿托品,在部分病人可改变此二者的关系而增加诱发率。旁路不应期的长短、部位及预激的分型均无明显的影响。旁路逆向不应期过长或无逆传功能,是不能诱发室上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心房与心室之间的异常传导通路是预激综合征(W-P-W综合征)的病理基础,临床常可引起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本文介绍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切割异常传导通路以根治预激综合征的方法及疗效。  相似文献   

7.
8.
预激综合征体表心电图的旁路定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14例预激综合征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经射频消蚀术治愈。回顾性分析体表心电图各导联定位特征。左侧旁路偏前及偏后者的aVL和I导的δ波依次由负向(-)变正向(+)。左前及侧位者aVL导的δ波全部为一。Ⅱ、Ⅲ、aVF导的δ波则在偏前者为+,偏后者为-。心前导联全部δ波为+。主波在V1导中91.3%朝上,移行带在V1或其右侧导联,无1例在V2及其左侧导联。右侧旁路位者aVL和I导的δ波都是+,Ⅱ、Ⅲ、aV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性,25岁。心悸、胸闷、黑矇反复发作3年,每次发作持续时间为30min-2h。拟诊:阵发性心动过速。于1991年6月28日作食管心房调搏检查。起搏前心电图为窦性心律,74次/min.P-R 间期0.15s,QRS0.08s,形态正常。分级递增调搏(图1):调搏心率110次/min(S_1S_1545ms),S-R 从0.20s 逐渐延长至0.23s,QRS 从0.08s 逐渐增宽到0.20s,V_1导联呈现不完全左束支传导阻滞(ILBBB)至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图形,CLBBB 房室1:1传导连续出现3次后,宽QRS 型心动过速发作,频率182次/min,节律整齐。  相似文献   

10.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时,心房激动的顺序对预激综合征患者房室旁道的定位非常重要。本文通过比较经右胸壁记录的右房电位和经食管记录的左房电位,大致能将游离壁旁路和间隔旁路区分开来。本组无创性房室旁路定位诊断均经心内电生理检查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11.
预激综合征合并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患者男性,48岁。因频繁发作晕厥伴抽搐3天入院。5年前因低热、关节痛在外院诊断为“结缔组织病”。入院时心电图(图1A)示:QRS波群呈一致性宽大畸形。病人活动时出现阿_斯综合征,发作时描记Ⅱ导联连续记录(图1B)示:P波频率120次/min,完全不能下传心室,同时伴有心室停搏,每次长达30~40s,QRS波群无预激波,R1_R2间期约17.2s,R2_R3间期约6.8s,R2、R3形态相似,为左束支传导阻滞型,其逸搏激动源于右心室;R1、4、5、6为右束支传导阻滞型,R4,5,6间期1.6s,其逸搏激动源于左心室…  相似文献   

12.
持续性的完全性预激综合征多由于正常的房室传导系统已受到破坏,心房的活动全部通过异常通道下传。这时的异常通道替代了正常房室传导途径,前者发挥了“救命性”的作用。异常通道一旦也发生传导障碍,即可产生“完全性的”  相似文献   

13.
典型预激综合征的显性旁路(AP)体表定位的诊断方法较多[1~3],但是这些方法在不同程度存在着准确性及精确度不够高且诊断方法复杂的局限性。临床上采用体表心电图特征,可将AP定位到较准确的范围内,为射频消融(RFCA)提供参考。资料为1989年1月至1...  相似文献   

14.
预激综合征多发性房室旁路的电生理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5.
本文回顾性地分析了60 例预激合并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成功的病例,通过分析体表标准12 导联心电图,寻找通过心电图定位旁路的规律,得出结论:V1 的QRS主波方向朝上提示左侧旁路,朝下提示右侧旁路;胸导移行区位于V1 、V2 之间要多考虑是右侧旁路;Ⅰ、avL 对右侧旁路的定位无意义,avL的δ40 负向提示左前及左侧旁路,正向提示左后间隔旁路;Ⅲ、avF的δ40 正向提示旁路在前,负向提示旁路在后;间隔部旁路单凭心电图判断比较困难,当怀疑是间隔部旁路时,大头导管应仔细标测  相似文献   

16.
17.
提道 1例预激综合征中室性早搏对其后房室传导和QRS波形影响的 4种心电图表现 :①早搏代偿间歇完全 ;②早搏呈间位 ,其后第 1个窦性下传的“δ”波明显加大 ;③早搏呈间位 ,其后第 1个窦性P波下传 ,PR间期明显延长 ,“δ”波消失 ;④除具有③表现外 ,第 2个窦性P波下传 ,PR间期正常 ,“δ”波消失。探讨了产生上述心电图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预激综合征伴发的快慢综合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预激综合征伴发的快慢综合征已有相当数量的文献分析和报告预激综合征患者发生的猝死,认为猝死的主要危险与旁束不应期的特点有关。一般认为,房室结不应期随前一个心动周期的缩短而延长,即心率越快,房室结不应期越长可以防止过快的室上性激动传到心室,称为房室结的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预激综合征对QRS中间向量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选经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治愈的显性预激综合征得129例,根据旁路部位分9组;左前壁(LA)、左侧壁(LL)、左后壁(LP)、右前壁(RA)、右侧壁(RL)、右后壁(RP)、右前间隔(RAS)、右中间隔(RMS)、左后间隔(RPS),对比分析射频消融术前、后心电图.结果①与消融旁路后心电图对比,129例显性预激综合征均影响中间向量.②中间向量变化与旁路位置有关:aVL(和Ⅰ)导联,aVF(和Ⅱ、Ⅲ)导联及V1导联中间向量改变与旁路部位有明显关系.③预激综合征影响QRS电轴:LA、LL旁路出现心电轴右移(P<0.01);LP、RL、RP、RMS及RPS旁路出现心电轴左移(右中间隔P<0.05,余P<0.01);RA、RAS旁路术前、术后心电轴无显著差异(P>0.05).④预激综合征影响横面移行区:LA、LL、LP和RP、RPS及RMS旁路常使横面移行区右(前)移.⑤中间向量改变与预激向量有关:aVLⅠ、Ⅱ、aVF、Ⅲ、V1导联QRS波群中间向量的变化与预激向量方向基本一致(P<0.01).结论显性预激综合征影响QRS波群初始向量同时,影响中间向量,且中间向量改变与δ波方向基本相同;观察中间向量的改变将有助δ波不明显的预激综合征的诊断和定位.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42岁。持续性上腹钝痛2h于1997年6月11日入院。体检:BP18/11kPa(135/82mmHg),神志清。心率92次/min,心律规整,心音低钝,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肺呼吸音清。入院时心电图(附图A)示V_1、V_2导联QRS波群呈QS型,V_3、V_4导联QRS波群呈QR型,V_1—V_4导联ST段弓背向上型抬高,为急性前间壁、前壁心肌梗死图形。血清心肌酶:CK、CK-MB、LPH及HDBH明显升高。入院后给予静脉溶栓、抗凝及扩张冠状动脉等治疗,病情稳定。7月14日二维超声心动描记术示:室间隔近心尖处厚7mm,回声增强,收缩时向右心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