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东海鱼类异尖线虫感染调查及其幼虫对青芥辣的耐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我国东海各种鱼类自然感染异尖线虫情况,并评价青芥辣杀伤异尖线虫幼虫的效果。方法对东海辅获的海鱼进行解剖,并检查异尖线虫幼虫的感染情况,同时将调味品青芥辣配制成1g、2g、3g/ml的浓度,分别采用自然浸杀法和加盖浸杀法杀异尖线虫幼虫。结果共解剖海鱼和软体动物23种311尾,发现135尾有异尖线虫幼虫感染,总感染率为43.41%,有些鱼种异尖线虫幼虫感染率高达100%。经用不同浓度青芥辣液不同的方法杀异尖线虫幼虫,结果自然浸杀法在不同的浓度下作用55min,幼虫死亡率均达100%,以异尖线虫幼虫死亡率和作用时间作Pearsoh相关分析,显示不同浓度组青芥辣液杀异尖线虫幼虫与作用时间之间均有相关关系存在;加盖浸杀法在不同的浓度下作用45min,幼虫死亡率达100%。结论东海鱼类有较高的异尖线虫幼虫感染率;调味品青芥辣液在一定的浓度和作用时间下对异尖线虫幼虫具有较强的抑制和杀死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丹东市部分市售海鱼异尖线虫第Ⅲ期幼虫的感染情况,分析不同海鱼品种感染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采样方法,在丹东市各大农贸市场随机采集海鱼样本,参照《2018年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中异尖线虫检验标准操作程序规定,运用直接解剖法检测异尖线虫。解剖镜检,按顺序查找鱼体内脏以及腹腔内壁、肌肉内部异尖线虫第Ⅲ 期幼虫,分离鉴别。结果 采集海鱼样本14种50份193尾,样本检出率为26.00%,鱼种检出率为50.00%,总检出率为18.13%;感染最严重的是鲅鱼,其次为梭鱼;平均感染强度为3.20 条/ 尾。小黄花鱼、带鱼、鲅鱼、梭鱼、偏口鱼、雅片鱼以及鲭鱼7 类鱼存在异尖线虫感染,其感染强度由大到小为:梭鱼>小黄花鱼>带鱼=鲅鱼>鲭鱼>雅片鱼>偏口鱼,感染强度分别为:8.00 、3.20、2.00、2.00、1.80、1.33、1.25条/ 尾。其余7类海鱼均未检出异尖线虫。结论 丹东市部分市售海鱼存在异尖线虫第Ⅲ 期幼虫的感染,鱼种感染多样化,应加强饮食健康教育宣传,杜绝异尖线虫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异尖线虫幼虫在大鼠体内移行及病理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异尖线虫幼虫在大鼠体内移行径路 ,并进行病理学研究 .[方法 ]禁食 12h后 ,每只大鼠经口感染 10条虫体 ,感染后分别剖检 1,2只 ,后记录虫体状态、移行部位 ,病灶组织用 10 0 g/L福尔马林固定 ,苏木素和伊红染色 .[结果 ]异尖线虫幼虫在两组大鼠体内移行过程很类似 ,感染 1~ 5h虫体主要钻入胃壁 ,随食糜达肠腔 ,6h后开始侵入肠壁 ,继之进入腹腔 ,4 8h后侵入数减少 .两组大鼠末梢血象在感染 1d后嗜酸性粒细胞数稍增高 ,而占白细胞总数的百分比稍下降 ,7d后嗜酸性粒细胞数及百分比明显升高 .初次感染 2h后虫体周围出现少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17h后浸润显著 ,在虫体头及食道周围出现放射状均质性嗜伊红物 ,72h后形成局灶性小脓肿 ,虫体脱皮 ,中肠细胞开始变性 .再感染 7h后虫体周围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明显 ,虫体头及食道周围出现放射状均质性嗜伊红物 ,4 8h后形成蜂窝织炎 ,虫体开始脱皮及中肠细胞变性 .[结论 ]再感染组较初感染组宿主炎症反应剧烈 ,时间早 . 相似文献
4.
5.
调查自海洋回游于图们江的日本七鳃鳗感染异尖线虫蚴情况,结果本次剖检的210尾中感染异尖线虫蚴者35尾(16.67%),感染强度1~4条。雌性47尾中22尾感染(46.81%),雄性163尾中58尾(35.58%)感染,雌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可能与雌性溯河回游及入江产卵需频繁索饵积累营养有关,寄生部位以肌肉最多(54.17%),再依次为生殖腺、腹腔、肠壁、肝脏等。对日本七鳃鳗异尖线虫蚴调查在国内外为首次。图们江为异尖线虫的新分布区,日本七鳃鳗为异尖线虫的一种新中间宿主。提出了北太平洋为异尖线虫病自然疫源地,异尖线虫病为海洋自然疫源疾病。 相似文献
6.
人兽共患异尖线虫蚴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实验研究结果,异尖线虫蚴存活时间在不同浓度盐水中96h以上,38%,60%白酒中48.2 h,30%醋精中3h,大蒜原汁中6h,酱油原液中96h,辣椒浸液中214h,各种混合调味料中95h,在-5~-18℃气温下冷冻120h,-13~-18℃的冷库或冰箱中72h全部死亡。从进口的冻鱼中仍发现活异尖线虫蚴。 相似文献
7.
8.
图们江夏型大麻哈鱼异尖线虫蚴感染情况初步调查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报道图们江溯河鱼夏型大麻哈鱼异尖线虫蚴感染情况。剖检9尾中,4尾感染异尖线虫Ⅰ型三期幼虫,1尾感染半尾科吸虫。对异尖线虫蚴进行了测量。推测许多与海相通的河流可能存在异尖线虫病的次生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各种调味品、抗蠕虫药物及中药对异尖线虫幼虫的影响。[方法]观察异尖线虫幼虫在各种调味品、抗蠕虫药物及中药中的存活时间。[结果和结论]异尖线虫幼虫在60mL/L米醋和酱油中分别平均存活105h和11h,在380mL/L和500mL/L白酒中分别存活30min和24min;蒜原汁、姜原汁和150g/L紫兰液的杀虫效果分别优于150g/L的大料、花椒、茴香、辣椒液、韭菜汁和混合液;50g/L的延胡索液杀虫效果分别优于50g/L的双花、蛇床子、槟榔、茜草、麻黄、黄柏、细辛和黄连液;6.25g/L的复方甲苯咪唑杀虫效果优于12.50g/L,18.75g/L的复方甲苯咪唑的杀虫效果,这可能与低浓度复方甲苯咪唑中盐酸左旋咪唑的中和并水解甲苯唑的作用在较高浓度时明显减弱、进入虫体的药物反而增多有关,6.25g/L的复方甲苯咪唑杀虫效果也优于5g/L甲苯咪唑和20g/L丙硫咪唑。同样含5g/L甲苯咪唑的复方剂优于单方剂,这可能与药物的晶型有关。 相似文献
10.
11.
深圳市华支睾吸虫感染现状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目的 了解深圳市淡水鱼及人群华支睾吸虫的感染现状,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深圳市肝吸虫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抽检深圳市各区水产品15个品种257份样品,用消化法筛查淡水鱼华支睾吸虫囊蚴;收集3088份人群血清标本,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描速流行病学分析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淡水鱼样品中检出含华支睾吸虫囊蚴45份,检出率为17.50%。在所抽检的15个品种中检出率较高的鱼种依次为鲩鱼40.74%、鲮鱼26.O%、鲤鱼22.5%、大头鱼22.85%、生鱼16.6%、非洲鲫鱼14.5%;深圳5个区淡水鱼的感染率由高到低是龙岗、宝安、南山、罗湖和福田,分别为26.0%、17.9%、15.0%、14.0%和14.0%;检测3088份血清标本,特异性抗体阳性标本105份,总阳性率3.40%;男性阳性率为3.26%,女性为3.93%;20-29岁、30,39岁、40-49岁与50-81岁各年龄段人群的阳性率分别1.16%、2.44%、4.75%和7.67%。结论 深圳市淡水鱼中华支睾吸虫的感染情况严重,尤其是鲩鱼的感染率较高;人群血清抗体阳性率有随年龄增高而上升的趋势,总阳性率与广东省平均感染水平相比较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使用DNA条形码鉴定方法对两名儿童从尿道排出的不明昆虫幼虫进行鉴定,解决未知昆虫幼虫无法利用传统形态学鉴定方法进行鉴定的难题,为主诊医生后期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家长收集并送检的患儿从尿道排出的不明活体昆虫幼虫为材料,先进行图像采集和形态学描述,然后取部分昆虫幼虫组织提取基因组DNA,利用多细胞无脊椎动物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I(COI)的通用引物进行DNA扩增,PCR产物直接从两端测序,DNA测序结果以MEGA6软件验证图谱确定为有效序列后,经拼接、去除通用引物序列,最终得到658 bp的COI基因片段碱基序列。上传数据与GenBank和BOLD数据库中的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建立系统发育树。结果 序列测定结果与GenBank和BOLD中公布的白斑蛾蚋(Clogmia albipunctata)的COI序列相似性为100%。选取GenBank中与目的片段核苷酸序列比较所得相似性较高的7种物种序列,以红头丽蝇为外群,构建NJ树,发现昆虫幼虫的序列以及GenBank中的白斑蛾蚋聚为一类,毛蠓科的全部物种聚成一支,置信度高达100%。结论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判断这两名儿童...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汕头地区高危人群中性传播疾病(STD)的流行情况,为 STD 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对汕头地区宾馆、酒吧、发廊、按摩浴足室从事商业性性服务的539例女性高危人群进行专项检查,并进行多项性病病原体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感染人数为408例,感染率为75.7%。感染例数及感染率分别为解脲脲原体239例(44.3%)、尖锐湿疣110例(20.4%)、梅毒89例(16.5%)、霉菌性阴道炎83例(15.4%)、衣原体69例(12.8%)、淋病54例(10.0%),检出 HIV 感染者2例。结论:汕头地区高危人群中 STD 感染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应该对此类人群加强管理,尤其是对其加强 STD 监测,并采取有效措施干预。 相似文献
14.
双相磷酸钙材料是骨重建手术中替代材料的“金标准”,其制备方法多为人工合成,但人工合成方法制备工序复杂、孔径分布不可控、成本较高,同时生物活性较低。研究发现海洋鱼骨作为一种天然骨来源也可用于制备双相磷酸钙材料,其来源广泛、制备方法简单、β-磷酸三钙含量高,并保留了天然的微观孔隙结构,是一种潜在的骨替代支架材料。本文从制备方法和材料表征方面综述了海洋鱼骨来源制备双相磷酸钙材料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东海微生物中6种环二肽类天然活性物质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艾峰 许强芝 杨妤 刘小宇 施晓琼 宋志刚 焦炳华 AI Feng XU Qiang-zhi YANG Yu LIU Xiao-yu SHI Xiao-qiong SONG Zhi-gang JIAO Bing-hua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6,27(1):22-24
目的:从海洋微生物中寻找天然活性物质.方法:利用稻瘟霉作为菌株筛选模型,对筛选出来的活性菌株F8712发酵液的醋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化合物分离;通过1HNMR、13CNMR和ESI-MS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和讨论:鉴定了6个环二肽类化合物,它们分别为环[Ala-Leu](Ⅰ),环[Ala-Ile](Ⅱ),环[Val-Pro](Ⅲ),环[Leu-Pro](Ⅳ),环[Ile-Pro](Ⅴ)和环[Leu-Val](Ⅵ).这些环二肽都没有抗稻瘟霉活性,化合物Ⅴ对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m)具有较强的抑制能力,其MIC为0.07 μg/ml.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从中国东海微生物样品中分离筛选活性细菌菌株,并对活性菌株32-11-2-2进行鉴定.方法:采用无限稀释和平板划线法分离微生物样品,利用稻瘟霉模型进行活性筛选;并对其中的活性菌株32-11-2-2的形态、培养特征以及生理生化特征进行研究,使用16S rDNA序列分析的方法对菌株32-11-2-2进行了分类鉴定.结果:分离得到421株细菌,包括活性菌株54株,其中活性菌株32-11-2-2是一株弱嗜盐菌,具有陆地芽孢杆菌的形态特点,能产生胞外淀粉酶、过氧化氢酶,液化明胶、石蕊牛奶反应阳性,16S rDNA序列分析该菌株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同源性达到98%以上.结论:活性菌株32-11-2-2是一株适应了海洋环境的枯草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