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切除侵犯中颅窝的咽旁颢下区巨大肿瘤安全而彻底的手术进路。利用颢部切口可充分暴露中颅窝底和颢下窝以及颌下进路显露咽旁区解剖的特点,联合进路切除2例咽旁颢下区巨大肿瘤。2例侵犯中颅窝底的咽旁颢下区肿瘤顺利切除,患者术中组织损伤、出血量相对较少,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颞部-颌下联合进路适合于侵犯中颅窝底的咽旁颢下区肿瘤的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2.
杜玉霞 《医学争鸣》2005,26(18):1687-1687
1临床资料例1男,43岁.右侧咽腔、软腭、咽后、下颌角内侧有结节状硬性肿物,发病1 a后就诊,活动度良好,影响呼吸和吞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咽旁颞下区巨大良性肿瘤的手术径路。方法17例巨大咽旁颞下区良性肿瘤患者均采用手术切除,其中采用颈侧入路手术4例,上颌骨外旋入路3例(其中1例联合翼点双入路切除颅内肿瘤),鼻侧切入路2例,面中部翻揭入路1例,经鼻鼻内镜切除7例。结果17例患者咽旁颞下区肿瘤均完全切除,术后随访9~51个月无复发。术后出现腭瘘1例,误咽、吞咽困难1例,进行功能训练3个月后无改善而行喉全切除;溢泪1例,经鼻腔泪囊造孔术后治愈。结论手术是治疗咽旁颞下区巨大良性肿瘤安全和有效手段。手术方式的选择取决于肿瘤的性质、部位和血供。  相似文献   

4.
报告9例咽旁颞下区肿瘤的手术摘除,采用外途径入路2例;下途径入路5例;后外途径入路2例。术后3—5年随访,2例肿瘤复发再次手术,2例遗留永久性面神经瘫痪。本文着重介绍该区肿瘤摘除的手术入路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5.
刘隆跃  刘海  周天明  严达忠 《四川医学》2000,21(10):933-934
咽旁颞下区肿瘤常需手术摘除。由于该区解剖较复杂 ,手术时不易暴露 ,因此正确选择手术入路 ,暴露及保护重要神经、大血管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现将作者手术治疗的 11例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文 11例中男性 10例 ,女性 1例 ,年龄 14~ 58岁。恶性肿瘤 3例 (耵聍腺 1例 ,恶性神经鞘瘤 1例 ,腮腺混合瘤恶变 1例 ) ,良性肿瘤 8例 (腮腺混合瘤 2例 ,神经源性肿瘤 4例 ,造釉细胞瘤 1例 ,间叶瘤 1例 )。 6例术前进行了 CT或颈动脉造影检查 ,1例术前进行了 MRI检查 ,肿瘤均未侵入颅内 ,颈内动脉穿过肿瘤 1例 ,被推压于肿瘤后外…  相似文献   

6.
咽旁颞下区位于颈面部深层 ,上达颅底 ,下至舌骨水平 ,内侧为咽侧壁 ,外侧为下颌骨升支、颧弓、腮腺和上颈部 ;因其位置深 ,有诸多神经血管通过 ,给诊断、手术带来一定困难。现将我科 1 980 - 2 0 0 0年收治 1 8例来源于该区和侵及该区肿瘤治疗情况作一总结。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 8例中 ,男 9例 ,女 9例 ;年龄 7~ 5 8(平均36 )岁。病程最短半个月 ,最长 1 6年 ,平均 3.2年 ;突向咽旁、软腭部 9例 ,突向颈上部、腮腺区 7例 ;肿块最大 1 0cm× 8cm ,最小 3cm× 3cm ,平均 6 .7cm× 5 .1cm ;张口受限 4例 ,疼痛 2例 ,眼睑下垂、颈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咽旁颞下区穿刺活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用自动活检枪行经皮穿刺活检术4例。结果4例均得到定性诊断,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咽旁颞下区经皮穿刺活检术成功率和诊断符合率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1 临床资料患者男 ,32岁。因体检检查时发现咽部肿块半个月来本院就诊。体检 :咽后壁偏左明显隆起 ,上至左侧鼻咽顶 ,下至食道入口处 ,表面光滑 ,无充血、糜烂 ,颈部未触及肿大淋巴结。CT检查示咽后壁偏左侧 ,上至鼻咽 ,下近食道入口处有一包块、密度均匀 ,有包膜。结合病史、体检、CT检查 ,术前拟诊为咽部巨大肿块 ,考虑脊索瘤、神经纤维瘤及脑膜瘤可能。后行手术治疗 ,因肿块巨大经口进路视野小 ,不能完全切除 ,采用颈侧进路。术前行常规气管切开 ,建立呼吸通道。患者采用全麻。颈侧切口取左下颌角下缘 2cm至甲状软骨左上角处 ,作一斜…  相似文献   

9.
10.
咽旁区解剖区域隐蔽深在,解剖结构复杂,发生在该区的肿瘤早期不易被发现,诊断困难。临床多表现为颈部或咽侧包块,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吞咽、呼吸或语言功能障碍。CT或MRI能清楚显示肿块的大小、形态、位置、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及继发改变;超选择性颈动脉造影能揭示肿瘤与血管系统的关系。手术难度和危险性大。本组肿瘤经不同径路手术切除,本研究就我们近年来收治的4例咽旁腮腺区及颅底肿瘤患者的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咽旁间隙肿瘤(3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对临床少见的咽旁间隙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对收治的33例咽旁间隙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良性肿瘤29例,除1例神经胶质瘤患儿出院随访外,均治愈。恶性肿瘤4例,1例放弃治疗,2个月后死亡。2例恶性多形性腺瘤,治愈。1例恶性非嗜铬性副神经节瘤患者目前带瘤生存,身体状况良好。术后并发口角偏斜3例,腮腺瘘1例,周围性面瘫1例,声嘶1例,Homer氏综合征1例,张口受限2例。结论咽旁间隙肿瘤中,以多形性腺瘤最多,其次为神经鞘瘤。CT,MRI能清楚显示肿块的大小,形态,位置及与周围重要结构关系。颈侧切开为其主要手术径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颅底及近颅底肿瘤的手术入路及治疗方法,并评价其手术效果.[方法] 应用经颌下及颧弓入路对 11例颅底及近颅底肿瘤进行了手术治疗.术后随访 1~ 3.5年.总结分析了 3种不同的手术径路与方法、适应症以及治疗效果. [结果] 采用 3种不同的手术入路使侵及颅底的几类肿瘤都能获得足够的暴露,术野清楚、操作方便,均能清晰完整地摘除瘤体.本组病例随访时间为 1~ 3.5年,所有病例均健在,至今未出现颅脑症状和神经损伤以及肿瘤复发.[结论] 颅底及近颅底肿瘤根据其所在部位、性质及瘤体大小采用适当的入路可获得足够的显露,并达到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完整而安全切除累及颅底区域肿瘤的两种手术径路。方法 对4例颅底肿瘤根据侵及区域不同,采用不同的手术径路,其中3例采用经一侧上颌骨翻转入路,1例采用经一侧腮腺颞下窝入路。结果 所有病例的颅底肿瘤均被安全而完整地切除,涉及的颅底区域包括颞下窝,翼腭窝,鼻咽部及咽旁间隙。病变包括纤维血管瘤,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高分化平滑肌肉瘤及高分化鳞癌。结论 上颌骨掀翻入路是治疗中颅底或侧颅底,尤其是同时累及两个解剖区域以上病变时一种较好的选择。对于侧后颅底病变伴张口受限,面神经受侵犯者,经腮腺颞下窝入路是极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肠道类癌的临床及病理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1980~2000年32例胃肠道类癌的临床资料和31例患者1~5年的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包括阑尾类癌10例,结肠类癌8例,直肠类癌7例,胃类癌4例,小肠类癌2例,十二指肠类癌1例.32例胃肠道类癌中,良性类癌25例,恶性类癌7例.8例患者术前经内镜活检证实,4例出现恶性类癌综合征.在平均29个月的随访中,7例患者死于转移.[结论]胃肠道类癌大小、有无浸润及远处转移是判断胃肠道类癌良恶性的主要依据.胃肠道类癌的良、恶性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手术治疗为其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颅底肿瘤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颅底肿瘤的手术技巧和适应证。方法 分别经眶上、翼点、眉间、颞下和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颅底肿瘤18例,内窥镜辅助的显微外科技术切除颅底肿瘤4例。结果 肿瘤全切除13例,次全切除6例,大部分切除3例,无锁孔入路相关严重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结论 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颅底肿瘤具有创伤小、脑牵拉损伤轻、术后恢复快的优点,适合于病灶范围相对局限的颅底肿瘤。  相似文献   

16.
报告8例肌锥内肿瘤摘除术,采用筋膜囊入路,离断三条直肌的方法摘除肿瘤。术前均经CT准确定位,切断三条直肌使术野相对较大,软组织损伤较小,可以食指或小指探查触知肿瘤,以保证肿瘤完整切除。术后视力及眼肌的功能均无明显损伤,避免了颜面疤痕存留;经较长时间随访,其中3例已随访5年,均未见眼前节组织缺血表现,仅一例有外展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 46例鼻咽血管纤维瘤手术所采用的各种进路,以提高治疗水平.[方法]用各种手术进路切除鼻咽血管纤维瘤 46例,其中经腭进路 28例,鼻侧切开进路 12例,改良 Biller's切口联合腭进路 1例,颅面联合进路 2例,鼻内窥镜进路 3例.[结果] 46例鼻咽血管纤维瘤均顺利切除.平均出血量 712 mL,复发 7例.[结论]根据肿瘤的大小及范围,采用合适的手术进路,能充分暴露肿瘤,有利于手术操作,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在神经内镜、鼻内镜辅助下前颅底沟通性肿瘤的手术切除方法。方法采用神经内镜、鼻内镜辅助下颅面联合入路对12例鼻腔、鼻窦-颅沟通性肿瘤及5例鼻-眶-颅沟通性肿瘤行手术切除,对颅底缺损区同期行带蒂额肌帽状腱膜裂层颅骨瓣修复。结果 17例肿瘤全切14例(82.3%),次全切除2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均未发生脑脊液漏和颅内感染。其中良性肿瘤8例,至今全部存活;恶性肿瘤9例;2年生存17例,3年生存14例。结论采用神经内镜、鼻内镜辅助下颅面联合入路,进行前颅底沟通性肿瘤切除,辅以带蒂额肌帽状腱膜裂层颅骨瓣修复颅底缺损区,肿瘤切除安全彻底、方便可靠,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相关的鼻窦前颅底区域应用解剖学,为鼻内窥镜前颅底手术提供解剖学参考。方法10具(20侧)成人湿尸头标本按照Messerklinger术式开放前后组筛窦,暴露并磨开前颅底,并对涉及的结构进行鼻内窥镜解剖学观察、测量和拍照。选15例临床垂体腺瘤患者头颅CT导航数据导航下进行该入路相关的骨性结构测量。结果鼻小柱基点及基线与各解剖结构的平均距离和夹角分别为:筛前动脉58mm±4.0mm,52.0°±5.5°;筛后动脉65.8mm±3.5mm,41.5°±3.5°筛板中部53.4mm±3.6mm,50.0°±4.5°;蝶筛交界处68.2mm±5.5mm,38.5°±3.5°;视神经管颅口76.4mm±3.3mm,33.5°±5.5;两侧眶内侧壁之间距离22.4mm±4.5mm;两侧视神经管颅口之间的距离17.3mm±2.4mm;额窦口与鞍结节之间的距离40.3mm±3.6mm。结论内窥镜下经鼻筛窦入路可以完全在内窥镜下比较容易到达前颅底区域,能够很好地暴露两侧眶内侧壁之间前达额窦口和后达蝶鞍的前颅底区域,能够充分显露和切除前颅底肿瘤。  相似文献   

20.
陈意红 《皖南医学院学报》1999,18(4):271-272,275
对143 例食管癌进行分组治疗对比,术前加速放疗组68 例,术前行加速放疗,2 周内照射总量40Gy,放疗后2~4 周行食管癌根治术。单纯手术组75 例。手术切除率:术前放疗组95-6% (65/68) ,单纯手术组94-7% (71/75) 。1 年、3 年生存率:术前加速放疗组为77-9% 和61-8% ,而单纯手术组为65-3% 和38-7% ,吻合口瘘发生率:术前放疗组6-2% ,单纯手术组7% ,结果表明术前加速放疗不影响手术切除也不增加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