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安徽南陵凤丹皮最佳采收期的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安徽南陵凤丹皮最佳采收期,为牡丹皮GAP基地建设提供依据。方法分别与2003年3~12月份采集移栽后1~7年生的凤丹药材(每份样品采集15株去木心后干燥)粉碎药材过20目筛,取本品粗粉0.2 g,精密称定,用水蒸气蒸馏,得样品在274 nm测紫外吸收度,计算丹皮酚含量。结果不同采收期凤丹皮的平均产量以8月份为最高,达1 329.4 g/15株;五年生的凤丹皮丹皮酚平均含量最高,达2.97(。结论4~5年生8-11月份为安徽南陵凤丹皮最佳采收期。建议安徽南陵凤丹皮的最佳采收期定为移栽后4年生者9~10月份。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测定不同生长年限、不同采收期丹皮中丹皮酚含量,揭示丹皮中丹皮酚的积累规律,提示丹皮的最佳采收期。方法:依据中国药典2005版方法即水蒸气蒸馏法,752N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吸收度,计算牡丹皮中丹皮酚的含量。结果:样品中丹皮酚含量随生长年限而呈递增变化,5年达一顶峰,3—4年无明显差别;3—6月、11—12月采收样品丹皮酚含量较高。结论:生长3~4年,花期或初冬采收牡丹皮丹皮酚含量较高,可能是牡丹皮的最佳采收期。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同地同株凤丹皮中不同部位的丹皮酚和芍药苷含量差异。方法:采用Waters VP-ODS-C1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丹皮酚含量测定流动相甲醇-水(55∶45),检测波长274 nm,柱温35℃,流速1.0mL·min-1;芍药苷含量测定流动相乙腈-0.1%H3PO4(20∶80),检测波长230 nm,柱温35℃,流速1.0 mL·min-1。结果:丹皮酚在1.073~5.365μg,芍药苷在0.593~2.965μg均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9,0.999 1,平均回收率丹皮酚为99.96%(RSD 0.72%),芍药苷为99.03%(RSD 0.49%)。结论:在选定的同株凤丹皮最细部位的丹皮酚和芍药苷含量均高于最粗部位及中等部位。  相似文献   

4.
目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铜陵不同土壤生长的同年生凤丹皮中丹皮酚和芍药苷的含量,并比较其质量差异。方法:采用Waters VP-ODS-C18色谱柱(150 mm×4.6 mm,5 μm);丹皮酚含量测定流动相:甲醇-水(60∶40),检测波长:274 nm,柱温:30 ℃,流速1.0 mL·min-1;芍药苷含量测定流动相:乙腈-0.1%H3PO4(20∶80),检测波长:230 nm,柱温:30 ℃,流速:1.0 mL·min-1。结果:丹皮酚在1.073~5.365 μg,芍药苷在0.593~2.965 μg均呈良好线性关系,r分别为0.999 9,0.999 1,丹皮酚平均回收率为99.96%(RSD=0.72%),芍药苷平均回收率为99.03%(RSD=0.49%)。结论:选定的3种土壤生长的凤丹皮的丹皮酚和芍药苷含量均是金沙土>稻田土>马钢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安徽凤丹皮的适宜采收时期,以及加工方法.方法:根据文献中对丹皮有效成分的研究.结果每年的4-5月或9月采收栽培3-5年的牡丹根皮.讨论:对丹皮的活性有效成分以及加工工艺还需进一步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优选凤丹皮最佳乙醇回流提取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选择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以凤丹皮中6个活性成分(氧化芍药苷、儿茶素、芍药苷、苯甲酰氧化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丹皮酚)的含量及浸膏率作为指标,进行综合评分。结果凤丹皮的最佳乙醇回流提取工艺为10倍量90%的乙醇,每次提取60 min,提取2次。结论采用多指标综合评分法考察凤丹皮乙醇回流提取工艺,指标全面,方法客观,对于规范凤丹皮的提取工艺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药材》2019,(3)
目的:分析凤丹皮中丹皮酚类和芍药苷类成分含量的经时变化特征,丰富凤丹皮品质评价的科学内涵。方法:通过对凤丹根次生木质部的生长轮显微鉴定,获取不同生长年限的凤丹皮。采用HPLC法测定凤丹皮中丹皮酚类和芍药苷类成分的含量,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选择258、230、270 nm。结果:建立并验证了同时测定凤丹皮中丹皮酚、丹皮酚新苷、丹皮酚原苷、芍药苷、氧化芍药苷和苯甲酰芍药苷含量的HPLC法,上述6种成分在其定量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0),平均加样回收率98.62%~101.89%,RSD均4.0%。丹皮酚类(除丹皮酚新苷)及芍药苷类成分质量分数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丹皮酚类成分相对含量随生长年限逐步增加,至第4年趋于稳定;5年生凤丹皮中丹皮酚类成分含量是芍药苷类成分的2.09倍。结论:丹皮酚新苷是多年生凤丹皮中丹皮酚类成分的主要存在形式。丹皮酚新苷的质量分数、丹皮酚类与芍药苷类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可作为多年生凤丹皮品质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8.
不同炮制工艺丹皮炭中黄酮类成分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牡丹皮炮制过程中黄酮类成分的动态变化,探讨丹皮炭的炮制机制.方法:取生丹皮及经不同炒炭工艺制得的丹皮炭,加乙醇50 mL超声30 min 2次,再经聚酰胺柱纯化后采用HPLC,在360 nm波长处,流动相甲醇-0.5‰三氟乙酸水溶液梯度条件下,测定槲皮素、山柰素、异鼠李素等黄酮类成分的含量.结果:丹皮炭中3种黄酮类成分含量随炒制时间的延长而降低,随炒制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结论:不同炮制条件对丹皮炭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影响较大,总体变化趋势是高温长时间导致黄酮类成分含量降低,为进一步研究丹皮炭的止血机制和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综合提取制备丹皮内丹皮多糖、丹皮酚、丹皮总苷三种活性成分。方法:丹皮破碎后,水提醇沉,冻干后得丹皮多糖。剩余药渣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丹皮酚。蒸馏所剩残渣有机溶剂法提取丹皮总苷。结果:依次提取出三种活性物质,其中丹皮多糖得率1.27%,丹皮酚得率为1.76%,丹皮总苷得率为3.92%。结论:该提取方法切实可行,丹皮内各活性物质均得到较完全分离,为大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韩小燕  刘政安  王亮生 《中药材》2008,31(3):327-331
目的测定我国牡丹野生种及主要药用栽培品种的丹皮酚、芍药苷含量,为丹皮产业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HPLC法检测芍药苷、丹皮酚含量,多重比较不同资源药效成分含量差异.结果(1)野生牡丹的丹皮酚、芍药苷含量范围分别为0.10%~0.61%,2.22%~5.57%;(2)栽培品种的丹皮酚、芍药苷含量范围分别为0.33%~1.43%,1.60%~2.85%.(3)北京昌平相同地块不同品种的丹皮酚、芍药苷含量范围分别为0.27%~0.75%,1.87%~3.96%;(4)不同地块同一品种的丹皮酚含量范围为0.34%~1.10%,芍药苷含量差异不大.结论野生种药效成分含量并不高于栽培品种,目前栽培的药用品种间差异显著,'建始粉'的丹皮酚含量较高,丹皮生产时应注意品种和适宜栽培地区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牡丹皮炒炭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牡丹皮炒炭前后有变化的成分进行初步的定性定量研究。结果:没食子酸和5-羟甲基糠醛含量随炒制时间和炒制温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当增加一定程度后开始降低;黄酮类成分槲皮素、山奈素、异鼠李素等含量下降。结论:通过分析牡丹皮炒炭前后各种化学成分的变化,为进一步研究丹皮炭的止血机制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的分析方法研究赤芍-牡丹皮经典药对治疗中风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基于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药物与疾病数据库(Drug Bank)、赤芍-牡丹皮的疾病与化学成分靶点网络则分别由治疗靶标数据库(TTD)建立,而它的药效成分与靶点网络主要运用Cytoscape 3.7.0软件构建而成,并同时进行了网络拓补分析; 至于核心靶点对基因本体(GO)的功能富集则主要运用DAVID数据库完成,同时也对百科全书KEGG(基因组)通路的功能富集进行了研究。结果:网络拓补分析结果表明,最核心的药效成分可能为槲皮素、山奈酚、鞣花酸、黄芩苷,最核心的GO功能有活性氧代谢过程、脂多糖、核受体活性、细胞因子受体结合、细胞膜微区、囊腔作用等; 最核心的作用通路有VERF通路、Toll样受体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NF)通路、白细胞介素-17(IL-17)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13K-Akt)通路等。结论:本文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对赤芍-牡丹皮药对干预中风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发现,赤芍-牡丹皮药对可能是通过VERF通路、Toll样受体通路、TNF通路、IL-17信号通路、P13K-Akt等通路协同作用发挥治疗缓解中风功效,上述预测结果可为赤芍-牡丹皮药对在中风治疗的药理作用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对《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中含牡丹皮的35个制剂的质量控制进行了分析,发现只有11个制剂的含量测定指标选择了牡丹皮中的丹皮酚,其余制剂以其他成分作为测定指标,或者没有测定指标。通过对含牡丹皮制剂含量测定现状、含量测定指标选择、丹皮酚含量测定方法选择等方面进行探讨,为《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的修订提供了一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确定头花蓼GAP种植基地药材的最佳采收时间及初加工方法,以指导头花蓼药材的采收加工。 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对不同采收期、不同初加工方法GAP种植基地的头花蓼药材中槲皮素、槲皮苷、没食子酸、水溶性浸出物含量进行测定,并运用主成分分析对测定结果进行综合质量评价对比研究。 结果: 8月下旬采集的药材综合评分值为2.093 0,阴干的药材综合评分值为1.723 1,包含了头花蓼药材中槲皮素、槲皮苷等4种指标成分的最佳综合信息,可确定头花蓼GAP种植基地药材最佳采收时间应在8月下旬,最佳初加工方法应为阴干。 结论: 不同生长发育期采集的头花蓼中指标成分积累具有一定的规律,初加工方法对头花蓼药材质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运用1H-NMR代谢组学方法研究正常人服用牡丹皮炭前后的血清代谢组变化及探讨牡丹皮炭的临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磁共振技术对人体的血清进行测试分析,应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PLS-DA)研究比较正常人服用牡丹皮炭前后血清之间的代谢谱差异。结果服用牡丹皮炭后,血清中变化最明显的为葡萄糖含量下降,乳酸和糖蛋白含量升高。结论正常人服用牡丹皮炭前后的血清在1H-NMR中出现的特征峰有明显差异,为医学临床检验和临床应用前期研究提供了一个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牡丹皮生品和炭品饮片吸附力的测定,探讨丹皮炭的止血机理。方法:利用饮片对色素亚甲基蓝的吸附情况,以分光光度法测定牡丹皮生品和炭品饮片吸附力的大小。结果:线性范围为0.02097—0.10485mg(r=0.9992),加样回收率为100.24%,RSD为2.85%(n=6),饮片吸附力的大小,丹皮炭大于牡丹皮生品。结论:牡丹皮炒炭后炭素含量的增加可能是丹皮炭具有止血作用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牡丹皮不同采收期质量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多成分含量为指标,研究牡丹皮不同采收期质量变化规律,确定牡丹皮药材的最佳采收期。方法:通过采集安徽亳州地区不同采收月份、不同生长年限的牡丹皮药材,测定其浸出物、没食子酸、儿茶素、氧化芍药苷、芍药苷、苯甲酸、丹皮酚和苯甲酰芍药苷的含量,采用灰色关联度法综合评价不同采收期的牡丹皮药材质量。结果:不同采收期牡丹皮的有效成分和浸出物含量存在差异,以6年生所含的含量最高,而同一年份中以8月-10月所含的含量较高,产量较大。结论:亳州牡丹皮的适宜采收年限为移栽后的5-6年,以6年采收最佳,最佳采收月份为8-10月份。  相似文献   

18.
不同采收期皱皮木瓜质量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考察不同采收期皱皮木瓜外观特征与内在多元药效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探讨皱皮木瓜药材的最佳采收期。方法:观察不同采收期皱皮木瓜果实外观特征包括表面颜色、长度、直径及质量变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等对内在绿原酸、齐墩果酸、熊果酸、鞣质及总有机酸含量进行测定,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不同采收期皱皮木瓜果实外观特征及内在多元药效物质的含量呈现动态变化,综合评价显示,8月下旬采收的样品综合评价指数最高。结论:综合分析认为8月中下旬为皱皮木瓜药材最佳采收期,此时果实表示颜色由绿色变为绿黄色。该研究可为皱皮木瓜药材采收、质量评价等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不同采收期大花罗布麻叶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不同采收期大花罗布麻叶中总黄酮的含量并评价出最佳采收期。 方法: 采用超声法提取大花罗布麻叶中的总黄酮,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于508 nm下测定。 结果: 芦丁在22.78~113.88 mg ·L-1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87%,RSD为1.03%(n=9);大花罗布麻叶不同采收期的测定结果为: 4~5月份相对较低,6~9月份稳步增长,10月份相对9月份有所降低。 结论: 本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评价大花罗布麻叶的最佳采收期,为该药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江苏省东海县金银花药材基地不同采收期金银花中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动态变化规律,确定金银花药材的最佳采收期。方法:采用2010 年版《中国药典》金银花含量测定方法测定绿原酸、木犀草苷含量,结合液相指纹图谱技术和干花收率等指标考察金银花药材三青期、二白期、大白期、银花期及金花期的质量。结果:不同花期金银花中绿原酸、木犀草苷含量存在明显变化,干花质量与产量也存在明显变化。结论:江苏省东海县药材基地金银花最佳采收期为二白期与大白期,与地道产地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