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市钩端螺旋体病 (简称钩体病 ) ,1997年发病 86例 ,发病率 3 6 4/10万 ,病例数占全省总病例数的 5 0 %。为摸清我市钩体病菌群 ,了解鼠间带毒情况 ,按照衢州市钩体病防治规划及 1998年监测计划 ,1998年在我市的龙游、常山、江山等县 (市 )开展了监测工作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钩端螺旋体病赫氏反应预防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霉素是治疗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的有效药物之一,但其首剂治疗后的赫氏反应(JHR)发生率颇高,可使病情加重,转型及影响预后。如何防止JHR的发生,已成为钩体病治疗中的一个重要临床问题。目前普遍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预防JHR的发生,但因剂量及用...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钩端螺旋体菌苗接种率调查和管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钩端螺旋体病是一种以鼠、猪、牛和蛙为主要传染源的急性自然疫源性疾病。接种钩端螺旋体菌苗(简称钩体菌苗)是预防钩体病的有效措施,据我省调查,未接种菌苗者发病率是接种者的5.5倍。近年来我们加强了对全省钩体菌苗接种率的检查,现将1991~1996年我省钩体菌苗接种率调查情况总结如下。材料和方法一、钩体菌苗:由卫生部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5毫升/支,按规定方法运输、保存和供应。有三种型号:浙甲型(含黄疽出血群和流感伤寒群各50%)、浙乙型(黄疽出血群和波摩那群各50%)和浙丁型(含黄疽出血群和七日热群各50%)。二、苗苗接种对象和时间:近三年年均发病>3例的疫区乡镇、年龄15~50岁的农业人口;每年4月下旬开始,要求在流行高峰前1月即5月底前完成接种。 相似文献
4.
5.
6.
一、钩端螺旋体病的早期发现和研究[15]我国汤泽光(1937年报告)在广州一个多鼠的监狱中观察到了3例Weil病(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经豚鼠动物试验,肝脏组织切片涂银染色,其中1例发现了典型的钩端螺旋体。1939年钟惠澜报告,观察2例脑膜炎症状的钩体病患者,该病人的血清对犬型钩体呈阳性反应。广东省卫生防疫站叶惠芬(1954)从病人分离出钩体。1955年10月在钟惠澜、魏曦、聂第楷带领下,率先在广东省新会、江门和中山地区进行了人、畜和小型啮齿动物钩体病的调查,结果证实了该地区存在钩体自然疫源地。1952年,在浙江省临海县从病人组织切… 相似文献
7.
1955年本病列入法定传染病。1955~1993年全国累计报告2424057例,平均发病率为7.0834/10万,死亡24637例,平均病死率为1.02%。全国有26个省(市)自治区(不包括台湾省)均有本病报道。90年代初钩端螺旋体病疫情相对稳定,常有局部爆发流行,并存在潜在流行因素。我国疫区分布广泛,钩端螺旋体病主要分布在北纬25°~35°,东经100°~120°之间,也是长江流域的一些省份。 相似文献
8.
一起钩端螺旋体病流行调查报告张田周,王建方,任留才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在水网地区发生较多,在豫西极少见到流行的报告,作者在偃师市工作期间,曾参与了一起该病流行的调查,现整理报告如下:1疫区概况:该次流行区位于偃师南部丘陵地区,以寇店乡、李家村发...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 196 4年至 1999年江苏省共报告钩端螺旋体 (简称钩体 )病人 12 330例。70年代发病较高 ,80年代后期维持于低发病率水平 ,近几年全省发病均低于 6例。为探索其发病特征 ,现对全省196 4年~ 1999年钩体疫情及监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1 材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 疫情报告由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疫情室提供 ;监测点资料由各监测点历年资料汇总。1.2 方法 对疫情资料作流行病学分析 ,人群及病原监测按监测方案进行。2 结果2 .1 流行强度(1)发病率 :在 196 4年~ 1999年的 36年中 ,累计发病 12 330例 ,平均发病率 0 .6 4/10万 ,最高年份… 相似文献
10.
钩端螺旋体病 (钩体病 )是江西省的常见传染病之一 ,发病遍及全省山区、丘陵、平原及湖滨地区 ,流行菌型分属 12个群、2 4个血清型。 1998年 ,江西遭受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涝灾害 ,钩体病为全省灾期、灾后重点防治的传染病。为探讨钩体病的流行规律 ,更有效地控制钩体病的发生及流行 ,将我省 1994~ 1998年钩体病流行情况分析如下。1 资料来源 :全省各地区疫情报告统计资料。2 结果分析 :(1)流行强度 :1994~ 1998年全省共发病 13 2 2 4例 ,年发病率 4 96 /10万~ 9 0 7/10万 ,死亡 2 90人 ,死亡率 0 12 /10万~ 0 48/10万。1998年发病 3 70… 相似文献
11.
在无钩端螺旋体的区域内,抽查3个被洪水淹没点,从96人血清中,检出19个钩端螺旋体抗体阳性者,感染率为19.79%,3个点分别为14.28%、22.58%、23.33%。其血清几何平均滴度为1:155.65±2.08,菌群分别为黄疸出血群、秋季热群和波摩拉群。提示洪水泛滥打破自然生态链后,可引发新的自然疫源区。 相似文献
12.
湖北省1990~1992年钩端螺旋体病监测结果表明,流行地区分布广泛,病人以青壮年农民为主,8月至10月为流行高峰。宿主动物种类较多,出现优势鼠种变更现象。鼠、猪和牛的带菌率分别为14.10%、11.67%和5.00%,流行菌群以黄胆出血群,波摩那群和犬群为主。流行前期健康人群平均抗体阳性率为38.74%。目前,虽然我省钩端螺旋体病的发病率处于较低水平,但应防患于未然,加强监测与防制。 相似文献
13.
14.
涪陵地区钩端螺旋体病地理流行病学研究四川省涪陵地区卫生防疫站(邮编:648000)李优良,谢忠,王光地为研究本地区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的地理流行病学特点,于1974~1982年对9县1市进行了调查。兹报告如下:方法和材料一、研究方法:按海拔高度... 相似文献
15.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在我省80年代后流行基本得到了控制。1990年雨水较多,莒县境区内涝较重。雨后发生了钩体病暴发。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1 流行情况1.1 地区分布本次暴发主要发生在青峰岭水库周围4个乡的29个村,其中以位于水库中游东侧的棋山乡为最重(村民在水中抢收庄稼时间较长),西侧的安庄乡和上游的天宝乡次之(村民接触水时间较短),下游的洛河乡最轻。共发病888人,死亡4人(表1)。 相似文献
16.
钩端螺旋体病的血清学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志安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2000,(4)
钩端螺旋体病是一种世界范围的人畜共患病,血清学试验是其重要的诊断方法之一,聚合酶链反应的应用加速了其分子水平的研究。为适应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国情,一些简便、快速、价廉的血清学诊断方法应运而生,或在原有基础上加以改进。本文就目前开展的钩端螺旋体病血清学诊断方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在我省流行范围广泛,发病人数多,流行菌群、疫源地分布及传染源构成均较复杂,是我省主要传染病之一[‘j,近年来该病在我省的流行概况介绍于下。一、人间疫情监测工.流行概况:我省从1956年首次确诊钩体病后,疫区不断扩大,疫情上升,流行呈波浪形。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初在闽南沿海平原地区发生多起特大洪水型钩体病流行,以1972~1973年发病率最高,达10/10万~16/10万,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初疫情明显下降,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疫情又有所回升,主要是闽西、闽北山地稻田型及雨水型流行。近几年疫情趋于稳… 相似文献
18.
钩端螺旋体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是全世界范围内流行的人兽共患病,也是洪涝灾区重点监控的传染病之一.2007年6月,我国多个省市遭受暴雨洪灾,钩体病一旦爆发,将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此文就钩体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及预防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正>衢州市是浙江省钩端螺旋体病的主要疫区之一,为了解和掌握本市钩端螺旋体病疫情特征以及菌群分布情况,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1997年起,开展了监测工作,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钩端螺旋体病的奇特反应现象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北京102206)林涛,时曼华江西省上高县卫生防疫站龙健在钩体病人血清中测得的针对异型菌的抗体滴度高于同型菌抗体滴度的现象,叫奇特反应(1~3),国内对此已有报道(4).在1992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