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经肾活检的165例肾病综合征(NS)患者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系膜增殖性肾炎为NS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占39.4%;其次为膜增殖性肾炎,占17.5%。病理类型与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疗效关系密切。微小病变型肾病疗效最好,其次为系膜增殖性肾炎,膜增殖性肾炎及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疗效差。NS Ⅰ型疗效优于NSⅡ型,P<0.02。系膜增殖性肾炎病理损伤轻者疗效优于损伤重者,P<0.05。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对泼尼松治疗不效应和频繁复发的小儿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及病理所见。其病理改变类型如下:系膜增殖性肾炎14例、微小病变3例、膜增殖性肾炎3例、膜性肾病2例、毛细血管内增殖性肾炎1例、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1例。其中系膜增殖性肾炎占58.3%。对不效应者延长泼尼松隔日用药时间可能使其中部分病例缓解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病综合征(NS)是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及高度水肿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免疫异常为NS的重要病因之一,以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为主.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NS)包括微小病变及系膜增生性肾炎中的激素依赖或抵抗型,膜性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及系膜毛细血管增生性肾炎中的激素抵抗型.  相似文献   

4.
临床所谓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Chronic Glomorulonephrits)是指肾炎症状,如蛋白尿、血尿、管型尿、水肿及高血压等迁延不愈超过1年以上或伴有肾功能减退音。在病理分类上包括系膜增殖性肾炎、膜性肾病、膜增殖性肾炎、局灶性肾小球硬化等。根据资料统计,在我国一般以系膜增殖性肾炎最多见,其次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相似文献   

5.
[病因和发病机制] 凡能引起肾小球疾病者几乎均可产生肾病综合征,临床上 一般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先天性三大类. (一)病因 1.原发性原发于肾脏本身的肾小球疾病,急性肾炎、 急进性肾炎、慢性肾炎、肾小球肾病都可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发 生肾病综合征.病理上以微小病变、系膜增殖性肾炎、膜性肾 病、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等为 多见.  相似文献   

6.
肾病综合征     
一、血白蛋白水平是肾病综合征的病情“晴雨表” 肾病综合征是一组以大量蛋白尿(〉3.5g/d)和血白蛋白减少(〈30g/L)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该病可见于原发性或继发性肾小球病变。前者按肾脏病理学区分,包括膜性肾病、微小病变、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及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江西省儿童单纯性血尿的病理类型.方法 对159例单纯性血尿的患儿进行肾组织活检,并行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和免疫荧光检查.结果 单纯性血尿肾脏病理类型最常见的依次为轻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69例(43.4%)、IgA肾病36例(22.6%)和局灶节段性肾小球肾炎24例(15.1%),其次为轻微病变17例(10.7%)、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4例(2.5%)、微小病变1例(0.6%)、膜性肾病1例(0.6%)、新月体肾炎1例(0.6%)、膜增殖性肾炎1例(0.6%)和IgM肾病1例(0.6%).结论 单纯性血尿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轻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其次是IgA肾病及局灶阶段性肾小球肾炎.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由多种疾病组成,主要包括:微小病变肾病(MCD)、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膜性肾病(MN)、IgA肾病、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等。不同疾病类型的治疗方案和治疗反应差异很大,对单纯使用糖皮质激素(以下简称激素)疗效最好的是MCD和轻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成人患者大约80%可以完全缓解.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血SIL—2R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BA-ELISA法测定54例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SIL-2R水平。其中14例为系膜增生性肾炎,20例为IgA肾病,另20例为局灶节段性硬化。结果表明:系膜增生性肾炎组和IgA肾病组患者SIL-2R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局灶节段性硬化肾炎组,SIL-2R的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提示局灶节段性硬化肾炎缺乏免疫发病机理的参与。  相似文献   

10.
应用小剂量环孢霉素A(CsA)口服治疗小儿难治性肾病综合征 15例。结果总有效率达 80 % ,平均起效时间 15天。对微小病变及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疗效显著 ,对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膜性增殖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亦有一定疗效 ,未出现肝肾毒性表现。提示小剂量CsA治疗小儿难治性肾病综合征近期疗效好 ,副作用小 ,患儿耐受良好。适用于使用其它免疫抑制剂疗效差或患儿不能耐受、副作用大的病例  相似文献   

11.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耿兴花  孙珉丹 《吉林医学》2009,30(15):1702-1704
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HBV—GN)是除外狼疮性肾炎等其他继发性因素,肾组织中找到乙型肝炎病毒抗原,直接或间接诱发的肾损害。常见临床表现与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相似,以蛋白尿为主症,甚至可出现肾病综合征表现。后期可出现肾功能减退,最终进展到尿毒症期。其病理类型多样化表现,最常见的是膜性肾小球肾炎,其次是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局灶节段性系膜增生或局灶节段硬化性肾小球肾炎及IgA肾病等。随着对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的深入研究,如何更好的抗病毒治疗及减少肾脏损害为目前研究之重点,尤其是基因学研究的进展,应用基因诊断及治疗可能将成为趋势。本文就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发生的机理以及由此做出的具体治疗进行阐述,并将最新进展做系统综述。  相似文献   

12.
应用小剂量环孢霉素A(CsA)口服治疗小儿难治性肾病综合征15例。结果总有效率达80%,平均起效时间15天。对微小病变及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疗效小球肾炎疗效显著,对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膜性增殖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亦有一定疗效,未出现肝肾毒性表现。提示小剂量CsA治疗小儿难治性肾病综合征近期疗效好副作用小,患儿耐受良好。适用于使其它免疫抑制剂儿关戒患儿不能耐受、副作用的病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尿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水平检测在儿童肾小球肾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28例增殖性肾炎(系膜毛细血管性肾炎2例、IgA肾病9例、紫癜性肾炎12例、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5例)、24例非增殖性肾炎(微小病变18例、膜性肾病1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5例)、15例健康对照组儿童血清和尿液MIF水平,进行比较并分析其与24h尿蛋白的关系。结果:增殖性肾炎组尿液MIF水平显著高于非增殖性肾炎组及对照组(均P〈0.01),非增殖性肾炎组尿MIF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三组血MIF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增殖性肾炎组患儿中,肾病蛋白尿组尿MIF高于蛋白尿组(P〈0.05),两组血MIF水平差异无显著性。24h尿蛋白与尿MIF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血MIF无相关性(P〉0.05)。结论:MIF表达上调可能是儿童增殖性肾炎肾损害的重要机制之一,尿液MIF水平检测在监测肾脏损害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101例IgA肾病的临床与病理的分析来观察IgA肾病的临床病理特点与其内在联系。方法经皮肾穿刺活检获取IgA肾病患者的病理结果,并将临床表现及病理结果进行分类分型,同时获取IgA肾病的病理资料,并进行分组讨论。结果IgA肾病的临床表现以无症状性血尿/尿检异常及慢性肾小球肾炎为常见分别占35例(34.7%)和32例(31.7%),其次为肾病综合症26例(25.7%),其中成人IgA肾病临床表现以慢性肾炎为主伴有肾功能不全,有急进性肾炎的表现,而青少年IgA肾病以无症状性血尿/尿检异常为主不伴有肾功能不全且无急进性肾炎的表现。病理类型以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最常见,成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青少年,而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局灶节段硬化性肾小球肾炎、新月体肾炎及硬化性肾炎较青少年多见。慢性肾小球肾炎、无病状血尿/尿检异常和肾病综合症主要表现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其次为局灶节段性硬化。IgA肾病以轻系膜增生为主,成人的重度系膜增生、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肾小球硬化大于20%、球囊粘连、新月体形成、肾缺血改变、血管葱皮样改变、肾间质小管慢性化的比率均高于青少年。结论成人IgA肾病临床表现较青少年严重,病理类型比青少年差,病理特点显示预后较青少年差,但仍有少部分的青少年IgA肾病存在慢性化表现,提示预后较差,建议早期行肾活检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肾小动脉增厚在IgA肾病中的意义.方法 将78例IgA肾病患者分为观察组(伴有肾小动脉增厚)和对照组(不伴有肾小动脉增厚),并分析其临床及病理特点.结果 观察组的肾功能不全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病理类型表现为局灶增生硬化性肾小球肾炎及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观察组的病理特点表现为系膜中度增生、肾小球节段硬化、肾小球硬化≥20%、肾缺血改变、新月体形成、血管洋葱皮样改变、球囊粘连、肾间质纤维化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肾小动脉硬化在肾功能不全的发病中占重要地位,参与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及局灶节段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及形成,与IgA肾病的预后呈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李艳伟  夏天 《医学综述》2009,15(16):2497-2499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是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频繁复发、激素依赖和耐药病例的总称。其病理类型多数为系膜毛细血管性肾炎、膜性肾病、局灶节段性硬化性肾炎,由于该病本身存在血液高凝状态、脂质代谢紊乱及免疫力低下,激素使用耐药,且多数已加用免疫抑制剂但疗效不理想,同时免疫抑制剂又使免疫力进一步降低且易引起骨髓抑制及肝肾功能损害,属于目前临床治疗最为棘手和预后差的病种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45例肾病综合征(NS)患者的病理改变及临床经过,探讨NS的预后。方法:45例NS患者均作肾穿刺活检。分别做普通光镜及免疫荧光检查。据其病理类型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法,判断疗效,并追踪观察。结果:原发性NS系膜增生(MePGN)有效率80%。局灶增生性(FPGN)50%;在慢性肾小球肾炎(CGN)MePGN有效率80%。局灶节段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FSGS)有效率50%;狼疮性肾炎(LN)MePGN有效率100%;新月体肾炎(CreGN)有效率33.3%。结论:轻、中度MePGN、Ⅰ期膜性肾病(MN)、FPGN的疗效及预后较好;重度MePGN、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PGN)、FSGS、Ⅱ期MN疗效及预后较差,骁悉(MMF)可改善其预后。CreGN虽为细胞新月体时。若肾小管、间质慢性病变较重。预后亦差。  相似文献   

18.
慢性原发性肾小球肾炎(Chronic Primary Glomerulonephritis,CPGN)是临床上慢性原发性肾炎是一种常见病,起病隐袭,病程迁延,伴有不同程度蛋白尿、血尿、高血压和进行性肾功能减退等症状,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疾病(ESRD)的常见原因之一。本文按照病理类型进行分类,分为微小病变肾病、膜性肾病、系膜増生性肾小球肾炎、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局灶节段硬化性肾小球肾炎,分别对其发病机制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9.
江建中 《安庆医学》2000,21(4):203-203
<正>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是指激素耐药、激素依赖或频繁复发型,病理类型大多为局灶节段性肾小球肾炎、膜性肾病、膜增殖性肾炎、系膜增殖型及部分微小病变型肾病(MCNS)。近年来,难治性肾病在预测以及治疗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现综述如下。 1.发病机理目前研究认为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可能与T细胞功能紊乱,部分与肾内免疫复合物沉积有关。频繁复发型肾病患儿由于IgG_1和IgG_2显著降低,尤其是IgG_2的减低,使体内抗病毒和细菌的抗体不足,致肾  相似文献   

20.
对12例病毒性肝病肾活检及37例肝硬化尸检肾病变,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结果:1.肾活检中:急性乙型黄痘性肝炎的肾脏病变为系膜增生性肾炎;其余的乙型肝炎肾脏病变,分别为膜增殖性肾炎、局灶性节段性硬化性/增生性肾炎及膜性肾炎;肝硬化的肾脏病变为系膜增生性肾炎。2.肝硬化尸检的肾脏主要病变为肝硬化性肾小球硬化,病变较轻,主要是基质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