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韦廷求 《微创医学》2012,7(2):128-130
目的 观察重症脑室出血采用微创铸型侧与非铸型脑室穿刺引流联合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的临床效果,探讨侧脑室穿刺引流与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脑室出血的有效性.方法 脑室出血患者194例,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进行内科治疗的基础上结合非铸型侧脑室穿刺引流术(A组)、非铸型侧脑室穿刺术加腰穿脑脊液置换(B组)、铸型侧脑室穿刺引流术加腰穿脑脊液置换(C组),观察三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微创穿刺脑室引流及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重症脑室出血,脑室积血清除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缩短(P<0.05);铸型侧对比非铸型脑室穿刺,脑室积血清除时间明显缩短(P<0.05),亦明显降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病残率.结论 微创侧脑室穿刺引流加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重型脑室出血是一种有效的方法,铸型侧脑室穿刺疗效比非铸型侧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双侧脑室穿刺引流与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重型脑脑室出血的有效性.方法 重型脑室出血患者72例,随机分为A、B、C 3组,分别进行内科治疗结合单侧脑室穿刺引流术(A组)、内科治疗结合双侧脑室穿刺引流术(B组)与内科治疗结合双侧脑室穿刺引流术加腰穿脑脊液置换(C组).结果 C组脑室积血清除时间明显比A、B组缩短(P<0.05),且病死率低.结论 双侧脑室穿刺引流加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重型脑室出血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李春 《西部医学》2009,21(11):1880-1882
目的观察微创侧脑室穿刺引流联合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重型脑室出血的疗效。方法54例重型脑室出血患者随机分组,28例单侧或双侧侧脑室引流治疗者作为对照组,26例单侧或双侧侧脑室引流联合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者作为治疗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效果和治疗后3个月随访Barthel指数。结果两组疗效相近,而治疗组在脑室出血清除时间、生活能力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微创侧脑室穿刺引流联合腰穿脑脊液置换是治疗重型脑室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莫学靓 《中国医疗前沿》2012,(21):47+4-47,4
目的观察和探讨侧脑室引流联合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脑室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患有脑室出血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选用腰穿脑脊液置换联合侧脑室引流治疗脑室出血,观察组患者选用单纯的侧脑室引流换治疗脑室出血,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脑室内积血清除时间。结果治疗组脑室内积血清除的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时间短,总有效率93.33%也高于对照组的6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侧脑室引流联合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脑室出血疗效显著,优于侧脑室引流治疗脑室出血,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侧脑室穿刺引流联合腰大池穿刺持续引流脑脊液方法和单纯侧脑室外引流治疗脑室出血的疗效.方法 66例脑室出血患者分别采用侧脑室外引流加尿激酶灌注联合腰大池穿刺持续引流脑脊液方法(A组,34例),侧脑室穿刺外引流加尿激酶灌注治疗(B组,32例),比较2组的存活率、死亡率和脑积水发生率.结果 A组死亡4例(11.76%),B组死亡11例(34.38%),2者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半年,A组中无交通性脑积水,B组则为5例.结论 侧脑室外引流联合腰大池穿刺持续引流治疗脑室出血的疗效优于单纯侧脑室外引流.  相似文献   

6.
刘建军 《中外医疗》2013,(24):20-22
目的研究侧脑室穿刺并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净化脑脊液治疗脑室铸型出血的疗效。方法对60例脑室铸型出血患者进行侧脑室穿刺并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净化脑脊液治疗(联合治疗组)及单纯脑室穿刺引流治疗(单纯脑室引流组)的随机对照研究,以比较两种疗法治疗患者的死亡率、头痛消失时间、脑膜刺激征消失时间、意识障碍消失时间及交通性脑积水的发生率。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死亡率、头痛消失时间、脑膜刺激征消失时间、意识障碍消失时间及交通性脑积水的发生率均与单纯脑室引流组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侧脑室穿刺并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净化脑脊液治疗脑室铸型出血简单易行,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微创脑室外引流结合脑脊液置换术治疗重度脑室出血的疗效。方法 将54例重症脑室出血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单纯双侧侧脑室前角微创穿刺,尿激酶冲洗引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腰穿脑脊液置换术每日1次,直至脑室中血肿清除,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总有效率、死亡率、脑室出血清除时间、生活能力评分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将脑脊液置换术与微创双侧侧脑室外引流相结合用于重度脑室出血患者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且优于单纯的微创双侧侧外引流。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应用YL-1型针侧脑室穿刺及腰椎穿刺术持续外引流系统治疗脑室铸型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确诊为脑室铸型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治疗组(B组)两组,每组各20例,A组予单纯的微创YL-1型针侧脑室穿刺引流术,术后给予尿激酶液化血肿,脑脊液置换治疗等治疗,B组予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腰穿持续外引流系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清除脑室内积血的时间快慢,探讨YL-1型针侧脑室穿刺及腰穿持续外引流系统治疗脑室铸型出血的作用机制。结果:3 d内脑室积血清除率对照组(A组)为0例(0.0%),治疗组(B组)为6例(30%);7 d后脑室积血清除率对照组(A组)14例(70%),治疗组(B组)1例(5.0%)。死亡率A组为7例(35%),B组为3例(15%)。术后6个月GOS比较,对照组(A组)及治疗组(B组)(疗效良好)分别为6例(30%)、12例(60%)。结论:该方法可以明显降低中重型脑室铸型出血患者的死亡率,迅速清除脑室系统及蛛网膜下腔的积血,加快脑脊液循环正常化,提高生存患者的生活质量,该方法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重症脑室出血采用微创穿刺脑室引流及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与采用内科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主要以甘露醇脱水、补液等综合治疗为主,治疗组除与对照组采用相同的内科治疗外,同时于发病4~72小时内根据头颅CT显示出血情况,选择穿刺方式、部位、穿刺针的长度,予侧脑室穿刺或血肿穿刺,术后第2天腰穿脑脊液置换。观察两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微创穿刺脑室引流及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重症脑室出血的总有效率达72.5%,死亡率为20.0%,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达47.5%,死亡率为42.5%;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亦明显降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病残率。结论微创穿刺脑室引流及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重症脑室出血适用于各级医院对脑室出血的治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双测脑外引流加腰大池灌注尿激酶治疗重症脑室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经CT确诊的病历.入院后即刻行双侧脑室锥颅置管,灌注尿激酶引流。随后分为两组:A组38例,24小时后引腰大池穿刺灌注尿激酶;B组34例,24小时后仅做腰大池穿刺脑脊液置换。结果A组脑室积血全清除时间较B组短(P〈0.05).死亡率、术后脑继发梗塞、脑积水发生率较B组低(P〈0.01)。结论腰大池灌注尿激酶治疗重症脑室积血疗效优于单纯采用腰大池脑脊液置换术。  相似文献   

11.
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和川芎嗪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难治性心衰34例,并与西药治疗的30例相对照。结果表明:治疗组显效11例,有效19例,无效4例;对照组显效3例,有效17例,无效10例。治疗后在血液动力学、流变学方面,治疗组绝大多数指标均得到显著或极显著改善(P<0.05~0.01),对照组各项指标几无明显改善(P>0.05)。  相似文献   

12.
对湖北产四种商品细辛的性状及显微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将其主要区别点列表说明。为湖北地区细辛的生产,销售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阻抗心动图在临床及麻醉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阻抗心动图具有无创伤、简单、安全、重复性好、能连续观察等特点,为临床提供了新的心功能监测方法。本文简述了它的基本原理、波形的意义及在临床和麻醉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①目的研究荞麦花叶总黄酮(TFBFL)对小鼠抗急性应激反应的能力。②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及TFBFL高、低剂量组。TFBFL组按40mg/(kg·d)和20mg/kg·d),灌胃给药7天,正常对照组灌胃等容量的去离子水。未次给药2小时,采用负重游泳法,观察游泳时间;常压耐缺氧和耐低温法,观察小鼠存活时间。③结果TFBFL能延长小鼠负重游泳时间,缺氧存活时闾及提高耐寒能力,TFBFL高剂量作用更为显著。④结论TFBFL具有明显的抗疲劳、耐缺氧、耐低温作用,可增加小鼠应激反应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①目的探讨氯沙坦对大鼠颈动脉损伤后平滑肌细胞凋亡和相关基因Fas抗原与Fas配体的影响及其对临床预防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可行性。②方法将42只雄性W istar大鼠,随机分为氯沙坦实验组(n=21)及对照组(n=21),实验动物均行左侧颈总动脉球囊剥脱损伤内皮模型,术后于不同时间段取损伤段血管,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及计算机图像分析;Tunnel标记法检测平滑肌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法测定Fas抗原及其配体在血管壁中的表达。③结果对照组于术后第7、14天损伤血管壁面积增加,相同时间段内两组比较,结果氯沙坦实验组管壁增生程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术后第7、14天氯沙坦实验组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管壁中Fas抗原、Fas配体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④结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可以通过Fas系统调节损伤段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凋亡而抑制新生内膜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某化工总厂的劳动卫生学调查,探讨了铅对工人健康的危害及其浓度与危害之间的关系。发现作业场所铅尘浓度最高达44.37mg/m~3。超过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886.4倍。平均超标率为84.21%。34名工人尿铅均值为0.116mg/L,超标率为61.76%。铅中毒检出率为22.22%。铅吸收检出率为8.33%。结果表明:(1)尿铅含量与接触空气铅浓度高低有关。铅作业工令越长,铅中毒检出率越高。(2)慢性铅吸入对血压影响不明显。(3)该厂铅危害是比较严重的,在县以下工厂企业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我院1963年至1983年所收治的344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病因及死因进行分析。病例选择系按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拟定的标准进行。但本组包括肾前及肾后病因在内。344例中肾前性7例(2%),死亡5例,病死率为71.43%;肾性331例(96.2%),死亡60例,病死率为18.1%;肾后性5例(1.5%),原因不明者1例(0.3%),后二者无死亡。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原发病以流行性出血热居首位(占68.9%),与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报告一致,但百分率却高于前者,此与嘉陵江流域系黑线姬鼠的自然分布区有关。鱼苦胆中毒居次位,共53例(15.4%)。败血症等感染居第三位共23例(6.7%),但为本组的主要死因之一。本文着重讨论了败血症等感染性休克时引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机理和近代观点,并总结经验教训。本组结果显示死亡病例中大多数死于少尿期,故强调早期透析和预防性透析对改善预后和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意义。如无血透条件则腹膜透析操作易于掌握、安全有效,无绝对禁忌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揭阳县1981-1990年死于胃癌共3991人,累计人口数13233148人,年平均死亡率30.15/10万,中国人口标化死亡率29.55/10万;世界人口标化死亡率39.82/10万。10年中男性死亡数2894人,年平均死亡率42.15/10万,中国人口标化死亡率49.74/10万,世界人口标化死亡率67.32/10万。女性年平均死亡率17.22/10万,中国人口标化死亡率14.17/10万,世界人口标化死亡率19.32/10万,男多于女,比例2.4:1,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死亡多为农民,占91.0%;死亡的地区分布,平原高于丘陵地带。  相似文献   

19.
羊心室肌细胞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光学显微镜下观测了常规制作的羊心室组织标本中,33个心室肌细胞的各种形态学参量。应用模糊聚类分析对所观察的心肌细胞进行了软分类。作者认为,目前将心室肌分为:束细胞、兼性心肌,准工作心肌和终末工作心肌细胞四类更为适宜。对形态学观察及数学分析结果的生理学意义作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20.
①目的 探讨孕妇巨细胞病毒(CMV)不同感染形式对母婴免疫状态的影响.②方法 对门诊产前检查的孕妇行CMV血清IgG和IgM筛查,对IgG(+)和/或IgM(+)者分娩前采集孕妇静脉血,检测CMV IgM抗体.根据检测结果分为原发感染组、复发感染组和对照组.各组新生儿出生后采集脐静脉血,检测CMV IgM抗体.各组孕妇及新生儿检测免疫学指标IL-2、IFN-γ和IL-4.③结果 原发感染组孕妇与对照组相比IL-2、IL-4显著降低(P<0.05);原发感染组新生儿与对照组相比IL-2水平显著降低;垂直传播组新生儿IL-2、IFN-γ和IL-4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④结论 孕妇CMV原发感染可降低其机体的免疫力;新生儿先天感染及其母亲原发感染CMV可使其免疫状态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