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2 毫秒
1.
老年患者膀胱造瘘术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尿潴留、尿道不能通过尿管、或膀胱切开术后,都有可能造成暂时性或永久性膀胱瘘.本文通过护理50例行膀胱造瘘的老年患者,对造瘘管的观察、症状及产生原因、处理方法等予以总结,并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50例,均为男性.年龄71~83岁.其中,急性尿潴留13例(前列腺增生7例、神经性膀胱功能障碍4例、尿道结石2例),膀胱切开术后37例. 2 膀胱造瘘的观察与护理 2.1 尿液观察及膀胱冲洗 膀胱造瘘术后,为防止膀胱内出血积聚产生并发症,可采用膀胱持续冲洗,常用0.9%的生理盐水,冲洗方法自尿管输入,膀胱造瘘管引出,对无尿管者可在膀胱造瘘管连接三通,一端输入,一端引出.速度为每8~10ml/min,对出血多者可酌情处理,必要时应用止血药.42例术后血尿膀胱冲洗者中39例24~72h后尿液变清,3例仍有出血者改用冰盐水和0.1%低浓度去甲肾上腺素盐水,2~3d后尿液变清.  相似文献   

2.
黄自能  王晋忠 《重庆医学》2000,29(6):524-525
本院 1990年 3月~ 1999年 12月对 396例良性前列腺增生采用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 ,术中腺窝采用 10 %福尔马林湿纱布压迫止血 ,膀胱内放置备用冲洗管 ,引流液基本转清后拔出尿道内气囊尿管用备用冲洗管冲洗观察 ,对术中止血、减少术后出血和感染效果明显 ,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本组病例 396例 ,年龄 5 9~ 87岁 ,平均 6 3 5岁 ,前列腺增生Ⅰ~Ⅱ0 12 7例 ,Ⅱ~Ⅲ0 增生 2 6 9例 ,病程 3个月~ 8年 ,平均2年 8个月 ,198例因急性尿潴留而置管膀胱引流 ,2 3例因急性尿潴留行耻骨上膀胱造瘘术 ,本组病例全部采用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家庭模式定期膀胱冲洗与护理对保持永久性膀胱造瘘的可行性和临床意义。方法:对16例永久性膀胱造瘘患者在出院时进行示教演习教育,指导患者家属实施膀胱闭式冲洗方法,并进行实际操作训练,掌握冲洗方法和相关并发症的预防措施。结果:随访18个月至4年。16例患者家属均掌握了膀胱冲洗方法及相关护理知识,并实现了每周1次家庭模式定期膀胱冲洗。16例患者膀胱造瘘管通畅,未出现造瘘管尿盐沉积和造瘘管堵塞,2例发生膀胱痉挛,3例出现膀胱炎,经指导冲洗液加温和药物治疗后膀胱痉挛消失,膀胱炎痊愈,平均更换造瘘管时间88d。结论:实施家庭模式定期膀胱冲洗护理,对预防造瘘管堵塞、延长更换造瘘管时间有重要临床意义,对减轻家庭负担和患者痛苦有很好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4.
陈昌达 《四川医学》2000,21(5):435-436
我院泌尿科近1年对4例前列腺增生手术病人,采用气囊尿管压迫前列腺窝,早期拔除造瘘管,均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4例病人中,年龄65~75岁。1例继发急性肾功不全,经改善后恢复,另1例伴有高血压、偏瘫。4例病人,均在前列腺摘除,腺窝常规止血后,经尿道放置三腔气囊尿管,气囊放于前列腺窝内,注水15~20ml,耻骨上安置膀胱造瘘管1根,术后24小时内,缓慢冲洗膀胱,引流液均清亮,无肉眼血尿,术后1天,气囊减压(抽出液体5~10ml),观察引流液颜色无加深,术后3~4天,重新将气囊尿管放于膀胱,拔除膀胱造瘘管,造瘘口均顺利闭合,无漏尿现…  相似文献   

5.
我院为5例长期带造瘘管,多次试验夹管仍不能从尿道通畅排尿的患者,施行前列腺联合部切开术和闭瘘术。恢复了病人正常排尿,随访1年以上,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 5例病员年龄65~73岁,平均68岁。膀胱造瘘后带管时间为12~50个月,平均30个月。全部患者均为在家不定期自行换管。其中1例造瘘3年,近1年未换管,导管周围形成4×3×3cm 大小之结石,导管完全堵塞,尿液自导管周围溢出。入院后均行抗炎治疗。以1:5000呋喃西林溶液冲洗膀胱。每例均经夹管3次以上,每次1~12小时不等。完全不能自尿道排尿的2例,尿呈点滴状流出的2例,断续呈细线状排出的1例。造瘘管通畅、尿色基本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尿液引流方法引起菌尿症的机率。方法 通过对留置尿管持续引流 (A)组、留置尿管后膀胱冲洗 (B)组、膀胱造瘘持续引流 (C)组和膀胱造瘘后膀胱冲洗 (D)组患者尿液在即刻、第 3、7、1 0、1 4天分别取样行细菌培养。结果 A、B、C、D组置管后 7天菌尿发生率分别为 35 %、45 %、1 0 %和 1 5 %。A组与B组 ,C组与D组相比较 ,均无显著性差异 ,(A +B)组和 (C +D)组比较 ,(C +D)组菌尿发生率明显低于 (A +B)组 (P <0 .0 5 )。结论 留置引流管期间膀胱冲洗并不能降低菌尿的发生率 ,膀胱造瘘较留置尿管引流尿液菌尿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7.
小儿先天性尿道下裂在泌尿外科较常见,在尿道修复或成型手术时均需尿液暂时改道而行膀脱造疾,以促使局部切口愈合[1]。并在尿道球部留置支架管,避免吻合口的狭窄,随时滴入抗生素预防感染。现通过161例尿道下裂术后的小儿护理,对遗倭管、尿道支架的观察,症状表现及产生原因、处理方法等予以总结,并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61例均为男性。年龄15~14岁,以2~7岁最多。术后均留置尿道支架管,5~7d拔尿道支架管,12~14d拨膀胱造瘘管。2膀胱造瘘管的观察及护理2.1保持造级管通畅:带管期间161间例患儿中有36例出现膀胱造瘘管引流不畅…  相似文献   

8.
前列腺增生术后膀胱收缩功能恢复2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淑贤 《南通医学院学报》2004,24(1):110-110,114
前列腺增生常因突发急性尿潴留未能及时处理 ,使膀胱过度充盈 ,致使膀胱过度伸长而逐渐失去了张力和调节能力。以往患者要先留置尿管或膀胱造瘘管 ,待膀胱肌功能恢复后方行前列腺手术治疗。但长期留置导尿管易引起尿路感染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我科筛选出无张力性膀胱 2 3例 (其反射性无抑制性收缩压 >40 cm H2 O) ,即刻行前列腺摘除手术 ,术前积极进行肛提肌训练 ,术后经膀胱造瘘管定时注入冷生理盐水刺激膀胱收缩 ,疗效满意。现报告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男性前列腺增生 2 3例 ,年龄 5 7~79岁。入院前均有急性尿…  相似文献   

9.
用北京高忆公司研制的钛镍记忆合金网状支架治疗前列腺增生症 11例。其中 8例一次成功 ,但均在术前或术中行膀胱造瘘 ,并在术后 3~ 10天拔管 ,自行排尿通畅 ;2例因支架放置不当行二次放置 ,效果满意 ;1例术前未行膀胱造瘘 ,支架放置后发生急性尿潴留行膀胱造瘘 ,术后 8天自行排尿拔造瘘管。随访 4~ 13个月 ,均自行排尿通畅 ,5例最大尿流率从零增加到 9.2 3ml/ s。本方法安全、有效 ,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甘祥芝 《中外医疗》2010,29(8):28-29
目的分析应用不同尿液引流方法引起菌尿的机率。方法对①留置导尿管持续引流组30例、②留置尿管膀胱冲洗组30例、③膀胱造瘘管持续引流组30例、④膀胱造瘘管膀胱冲洗组30例的患者尿液在即时、2d、5d、7d、10d、14d进行取尿样后进行细菌培养。结果①组与②组,③组与④组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①+②)组和(③+④)组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后者比前者效果明显。结论留置引流管应用膀胱冲洗法不能明显降低菌尿的发生,膀胱造瘘管比留置导尿管效果好,菌尿发生率低。合理的护理可有效降低菌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膀胱造瘘管与长期留置尿管在治疗前列腺增生患者尿潴留中的优劣.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仅适于保守治疗前列腺增生尿潴留患者共165例,最终纳入147例进行分析.按照治疗措施,将患者随机分为膀胱造瘘组(n=73)与留置尿管组(n=74),观察两组患者发生膀胱痉挛、尿路感染、肉眼血尿、瘢痕出血、尿道狭窄、漏尿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膀胱造瘘组与留置尿管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造瘘组漏尿的发生率高于留置尿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膀胱造瘘相比,患者更易于接受留置尿管,对生活影响也更小,具有一定的优势,故前列腺增生并发尿潴留患者在无法耐受手术且仅适于保守治疗的情况下,首先建议长期留置尿管.  相似文献   

12.
黄自能  王晋忠 《重庆医学》2001,30(4):331-331,290
良性前列腺增生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已有100余年历史,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高速发展和临床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已使其安全性和治疗效果大大提高,但术后并发症仍时有发生.本文就我院1990年3月~2000年3月10年间,对423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施行耻骨上膀胱前列腺切除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作一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423例,年龄58~86岁,平均62.5岁.前列腺增生Ⅰ°~Ⅱ°132例,Ⅱ°~Ⅲ°391例;病程3个月~9年,平均2年6个月.213例因急性尿潴留而置管膀胱引流,其中36例术前曾行膀胱穿刺造瘘或耻骨上膀胱造瘘术,残余尿50~1 800ml.本组病例全部采用耻骨上膀胱前列腺切除术,手术时间最长3h~5min,最短45min,平均1h30min.切除标本最重350g,最轻19g,平均42.5g.术中标本取出后,腺窝采用10%福尔马林湿纱布填塞压迫止血,输尿管间棘或膀胱颈后唇肥厚者则常规楔形切除,5、6、7三点处用可吸收线"8”字贯穿缝扎止血.术毕前尿道置入双腔气囊尿管,水囊放在腺窝内,注入生理盐水量与切除标本体积大致相同,耻骨上膀胱造瘘的同时在其侧旁同时置入一约8号尿管直径大小管道一并从伤口侧旁引出,作备用膀胱冲洗管,术后冲洗液基本转清后拔出置入尿管内的双腔气囊尿管启用备用冲洗管进行观察性冲洗.  相似文献   

13.
我院1981年1月至1989年10月共做的176例病人中,有10例造瘘口未能Ⅰ期愈合,现将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总结如下.我们防治方法如下:①用羊肠线做间断或荷包缝合膀胱造瘘管口周围,然后充盈膀胱观察无漏尿即可;拔除造瘘管后即用凡士林纱条填塞造瘘口2~3天;②造瘘口尽量靠近膀胱底部,放置造瘘管与膀胱壁呈45°角向上髓道式引出腹壁,这样拔管后便于愈合和填塞;③试行闭管,定时放尿,使膀胱充盈、待每次排尿量大于100ml 时方可拔除造瘘管,这样可避免拔除造瘘管后膀胱过度充盈所造成的造瘘口漏尿而引起的造瘘口期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三通管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并探讨护理体会。方法: 94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成2组,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时,对照组48例膀胱造瘘后直接接膀胱造瘘管,观察组46例行膀胱造瘘后接三通管引流冲洗液。记录2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引流管堵塞次数,计算出血量。结果: 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90 min,引流管堵塞1次,平均出血量46 ml;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110 min,造瘘管堵塞96次,平均出血量466 ml,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三通管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中引流效果满意,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5.
<正> 耻骨上膀胱造瘘术是泌尿外科基本手术之一,普遍应用于下尿路手术后或急慢性尿潴留病人。一些病人需永久造瘘,定期更换造瘘管。近两年我科遇到5例造瘘管不能拔出者,现报告如下。三例因前列腺增生并慢性尿潴留在外院行膀胱造瘘术,均因未按时更换造瘘管直至造瘘管堵塞转来我院就诊。检查发现造瘘管橡胶已老化变软,其中一例稍牵拉蘑菇断入膀胱腔,立即以直止血钳顺管壁深入,夹持蘑茹头后同时用力拉出造瘘管。  相似文献   

16.
李会霞 《实用新医学》2007,8(8):730-732
目的探讨永久性膀胱造瘘病人住院期间护理干预对其出院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将2003年3月至2006年2月在我科行膀胱造瘘术或更换造瘘管的病人4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前者按护理常规给予护理,后者则采取全面的护理干预。通过家庭访视、发放自设问卷、采集患者复查的客观资料来收集患者生活质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护理干预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在情绪与社交、自行正确更换引流袋且位置正确、造瘘口自我护理、尿管定时开放、每月按时更换尿管方面显著好于对照组(P〈0.01);在卫生状况、带管活动、知晓每日饮水量及意义、尿液性状、造瘘口及周围皮肤情况、尿管通畅无脱出及对支持系统满意方面,实验组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永久性膀胱造瘘病人出院前进行护理干预,可提高其日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膀胱冲洗液辅以地塞米松对宫颈癌术后预防尿潴留的影响。方法将68例宫颈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除了给予常规的专科护理外均在术后第3天给予定时开放尿管、膀胱冲洗,观察组术后第7天在膀胱冲洗液中上加入了地塞米松10mg进行膀胱冲洗,观察两组术后10天拔尿管经2~3次自然排尿后残余尿量、尿潴留的发生情况。结果拔尿管后观察组自然排尿34例,残余尿量<100ml31例,尿潴留3例再置管率8.8%;对照组自然排尿34例,残余尿量<100ml20例,尿潴留14例,再置管率41.2%;两组患者在残余尿量、尿潴留的发生率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膀胱冲洗液辅以地塞米松能有效地促进宫颈癌术后膀胱功能的恢复,降低尿潴留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我院自1982年以来收治前列腺增生症采用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65例,术后继发性出血8例,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年龄60~82岁,病程3~9年,均有排尿困难、尿潴留病史,其中3例曾做过膀胱造瘘术,手术采用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均置Fokey氏尿管和膀胱造瘘管,术后行膀胱持续冲洗。继发性出血发生在术后当天者2例,4~14天者6例,均表现为突发鲜红色血尿,持续不断,Fokey氏管或(和)膀胱造瘘管堵塞,冲洗不畅,其中4例膀胱内有大血凝块。出血量(血凝块)100~500ml,均输血300~…  相似文献   

19.
2010年2月,患者因患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导致尿潴留,行膀胱造瘘术,术后经过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85岁,有糖尿病史20余年,因并发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逐渐加重,于2010年2月5日行膀胱造瘘术.术后5天出院,需长期留置造瘘管.  相似文献   

20.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620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TURP)近年来已成为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主要方法 ,它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的优点 ,我科自 1990年以来采用TURP治疗前列腺增生症 6 2 0例 ,疗效满意 ,现将其术前、术后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 6 2 0例 ,年龄 5 1- 88岁 ,平均 6 8 5岁 ,其中伴尿潴留 96例 ,耻骨上膀胱造瘘 2 4例 ,6 2 0例均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 ,用olympusF2 4电切镜切除增生前列腺 ,切除后电凝止血 ,术毕留置F2 2 三腔气囊尿管 ,并常规用NS或NS5 0 0ml +庆大霉素 8万u+麻黄素 30mg持续膀胱冲洗 ,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