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随着静脉输液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输液微粒污染的危害也日渐严重,因而加强静脉输液微粒在临床护理中的预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1护理操作引起输液微粒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输液包装和输液器具方面。输液过程中需要不断地经通气管路向溶液中引入空气以产生压力,空气中的灰尘、微生物很容易造成药液的污染;天然胶塞存在易老化、气密性差、针刺时易掉屑、长期与药液直接接触后在药液的浸泡下可能发生化学污染或微粒脱落等缺点,  相似文献   

2.
静脉输液微粒污染的防治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静脉输液是临床的基本治疗方法,如果药液中不溶解的微粒通过输液途径进入人体,其危害性严重而持久。我国1990年的药典规定,每毫升输液剂中直径〉10μm的不溶微粒不能超过20个,直径〉25μm的不溶微粒不能超过2个。输液剂中的微粒来源有橡胶塞屑、炭粒、碳酸钙、氧化锌、粘土、纸屑、纤维素、玻璃屑、细菌、药物微晶等。微粒进入人体,其危害包括形成肺肉芽肿、血栓、静脉炎、热源样反应等,为此,临床进行了大量有关静脉输液微粒的研究,现将有关问题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护士每天的日常工作。药液中存在的微粒造成血管栓塞,引起局部供血不足,导致水肿和炎症,形成肉芽肿,给患者带来的危害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造成输液微粒的原因有药物纯度、配伍不当、空气污染、配液操作不规范、输液器具不合格等多种因素,其中空气污染有直接因果关系。但是,对于输液微粒而言,往往强调生产过程中,配制输液环境空气净化的洁净级别,  相似文献   

4.
药液中存在的不溶性微粒通过静脉输液或静脉注射会导致急性反应或潜在危险,其危害是严重而持久的[1]。日常输液中,输液管末端安置的过滤器可以有效过滤药液中存在的不溶性微粒。但是,临床麻醉过程中大量药物是经过安装在输液器和留置针中间的三通直接推注进入体内,这部分药液是未经过滤过的,其中的不溶性微粒带来的危害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着重阐述在临床麻醉用药中使用过滤式静脉留置针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窦丽丽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23):3519-3519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为了保证输液的安全,一定要加强输液微粒的控制。中国药典2000年版规定[1],静脉滴注用注射液中不溶性微粒,每1ml中含10μm以上的微粒不得超过20粒,含25μm以上的微粒不得超过2粒。1输液微粒来源1.1药品和输液器生产工艺中带来的如生产制作工艺不完善,水、空气、原材料的污染等,使异物与微粒混入。1.2药物配置、配伍中带来的如药物不当配伍形成的结晶性微粒,切割安瓿时产生的玻璃碎屑被负压吸入药液内,输液器穿刺胶盖带来的橡胶微粒等。1.3环境因素输液环境中的空气流动,会使尘埃、纤维和细菌,通过进气管进…  相似文献   

6.
在临床治疗中,由于加药过程不规范引起的输液反应时有发生,如热源样反应、血栓及静脉炎等,这些不仅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身心痛楚,甚至可对生命构成威胁,输液反应的发生多是由于配置药液过程中微粒的污染所引起,如何在配置药液过程中减少微粒的污染,最大程度的安全输液,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成立帮助人们解决了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7.
静脉输液常规操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中最常用的给药方法之一,其特点是能大剂量持续性给药。可是,静脉输液操作方法不当,会出现输液反应、静脉炎等。这不仅会增加病人的痛苦,同时也会影响治疗。本文现就输液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谈几点意见。1防止异物入药异物微粒随药液侵入组织后,能直接或间接阻塞毛细血管,引起肉芽肿和静脉炎。药物配液操作方法正确与否以及环境条件的好坏是造成污染微粒的主要因素与途径,也是造成输液反应和静脉炎的主要诱因。在配制药物时,由于液体高压灭菌后瓶内形成一定的负压,拔塞时空气急剧进入瓶内与液体接触,此时如…  相似文献   

8.
赵芙兰  刘志明 《河北医学》2000,6(10):952-953
静脉用药是临床主要的治疗措施 ,包括静脉推注和静脉输液。关于微粒污染已有报道 ,但其所致的潜在危害及与护理操作的关系尚未得到广大护理人员的认识和重视。本文将对微粒污染的观察与认识浅述如下 :1 微粒污染来源静脉用药中的微粒来源有橡胶塞、炭粒、碳酸钙、氧化锌、粘土、纸屑、纤维素、玻璃屑、金属屑、细菌、药物微晶等 [1] 。在输液治疗中微粒的来源除了大输液过程和包装容器的两大因素外 ,护理人员的操作过程也有很多环节造成大量微粒污染。这一危害已引起世界性关注 ,为防止输液微粒对患者的危害 ,国外输液管道终末亚微粒微孔过…  相似文献   

9.
张素菊  孙凌 《新疆医学》2003,33(6):104-106
输液微粒是指输入液体中含有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其直径一般为1~15μm,大的直径可达50~300μm。输液微粒污染指在输液过程中输液微粒随液体进入人体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过程。对于静脉输液微粒污染问题是一个需要严格控制的问题。我国1990年的药典规定,每毫升输液剂中直径>10μm的不溶微粒不能超过20个,直径>25μm的不溶微粒不能超过2个。输液微粒来源有橡胶塞屑、炭粒、碳酸钙、氧化锌、粘土、纸屑、纤维素、玻璃屑、细菌、药物微晶等。微粒对机体的危害包括血管栓塞,肉芽肿、过敏反应、癌反应、热原反应、静脉炎、血小板减少等。笔者将同行们关于静脉输液微粒污染的成因与对策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输液微粒形成原因输液微粒的形成主要与输液器具、配液操作和空气环境污染有直接关系。输液器生产工艺:如药物生产过程中带来的碳黑颗粒,输液器包装带来的塑料颗粒等。输液操作不当:①输液器穿刺胶塞和加药针头使用不当造成的橡胶微粒;②切割玻璃安瓿时产生的玻璃碎屑被负压吸入药液内;③药物配伍不当形成的结晶性微粒等。空气环境污染:主要与空气洁净度、物品消毒管理不严,陪护探视人员过多造成空气流动,会使尘埃、纤维和细菌通过排气管进入药液。避免输液微粒的有效措施(1)使用正规厂家的药品、输液器及液体,药品和输液液体胶塞最好用新橡…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现代医学护理学的发展,临床上微粒污染的问题越来越被医学界重视。微粒是医源性损伤的一种潜在的危险因素,临床上所指的微粒是“非经肠道药物(主要指静脉用药)中存在的多种并非故意加入的、可运动的、不溶性的外源性物质,包括玻璃屑、橡皮屑、纤维屑、塑料屑、滑石粉、某些微生物的残片、芽孢及某些药物结晶等,统称为微粒”。我国药典对药液中微粒有严格的要求和标准,对生产药液过程中的微粒的控制是有明确规定的,但这其中不包括临床操作及护士加药等环节中所造成的微粒污染。因此,应引起广大医务人员的足够重视。1微粒污染的来源1.1环…  相似文献   

12.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在实践中发现,溶解粉剂药物操作繁琐,易造成输液微粒,药液污染等不良后果。针对这一问题,笔在传统的一次性输液器基础上进行了改进,使改进后的输液器具有溶解药物、抽吸回血的功能。现将“新型多功能输液器”(以下简称输液器)的制作方法及使用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药液微粒的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许多学者的关注,其主要来源为生产药液的原材料、安瓿切割与消毒不当、抽吸药液、加药过程、注射器使用、静脉穿刺、空气污染、联合用药及药物配伍不当、输液器过滤等污染,阐述对人体的危害及通过采用严把药液质量关、严格操作规程、提高穿刺技术、减少联合用药、净化环境空气、安装输液终端滤器等一系列的控制对策加以预防。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输液微粒产生的原因,探索减少微粒产生的方法。方法:从液体和药物的质量、安瓿切割与消毒方法、药物配伍和加药方法、输液操作过程等方面对微粒来源进行分析。结果:导致产生输液微粒的主要因素是药液质量、环境、输液器具及操作方法等。结论:为预防微粒污染,提高输液质量,必须把好药物关、器具关、操作技术关和环境空气净化等各个环节,使进入人体的微粒降低到最低限度,以减少对机体的损害,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李翠玲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5):460-461
目的分析引起临床输液微粒污染的各种相关因素,制订预防措施,以达到预防或减少输液中微粒污染的目标。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结合临床工作经验,分析影响输液微粒污染的各种影响因素。结果临床使用过程引起输液微粒污染的影响因素主要有:药物因素、操作因素、输液器具、环境及空气微粒污染等。针对引起输液微粒污染的各种途径,制订微粒污染的预防措施。结论静脉输液微粒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是引起临床输液反应的主要原因,同时也可引起血管栓塞、静脉炎、过敏反应,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输液在使用过程中不溶性微粒超标的原因。方法 对A药厂生产的甲硝唑注射液和右旋糖酐40葡萄糖注射液、B药厂生产的葡萄糖注射液、本院自制的氯化钠注射液,在模拟临床输液操作时,药液中不溶性微粒变化的情况分析。把澄明度检查合格的待测液分成三组,第一组按常规方法检查药液中的不溶性微粒,第二组模拟临床操作刺穿胶塞后再检查药液中的不溶性微粒,第三组除去隔离膜后再按常规方法检查药液中的不溶性微粒。结果与结论 临床输液操作过程中,胶塞可造成药液中不溶性微粒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7.
我院于2004年建立静脉输注药物配制中心,为了保证配置抗生素药液的质量,为临床提供无菌及无热源抗生素药液,经过不断的改进创新,如今我院抗生素药液全部在百级层流净化环境的生物安全柜中配置,大大降低了微生物、热源及微粒污染的概率,最大限度地降低输液反应,确保药物相容性和  相似文献   

18.
静脉输液 ,即将无菌药液自静脉输入体内的一种用药方法 ,广泛应用于药物治疗需迅速显效、补充营养、补液、纠正电解质失调等情况下。若静脉输液操作技术不当或输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处理 ,会给病人带来严重危害。通常情况下 ,无论静脉输液的临床实施还是临床带教、课堂教学、教材内容、护理研究等 ,多重视输液的操作技术 ,而对液体滴注过程中的巡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即忽视了对静脉输液过程中的护理。下面仅就静脉输液过程中的巡视护理问题 ,谈点粗浅的认识。1 轻视巡视输液过程的原因在临床静脉输液中 ,轻视巡视输液过程的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静脉用药中微粒的来源以及微粒对人体产生的危害,能预防静脉用药微粒污染的方法。方法选择合适的加药针头和有过滤装置的输液器,加强工作责任心,应用正确的安瓿开启方法,规范输液操作过程,减少人员走动,改善输液环境,避免滥用输液治疗。结果静脉用药过程中容易发生微粒污染,通过采取正确的预防方法,防止和减少微粒污染,降低微粒对人体的危害,使用药更安全。结论有效的预防措施,能减少和防止药液的微粒污染。  相似文献   

20.
静脉输液时药液局部渗漏的处理冯春琴1高建青2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经常发生输液部位的药液外渗、外漏现象。本文介绍静脉输液时药液局部渗漏的处理问题。1药液渗漏引起组织肿胀坏死的原因①静脉痉挛:由于高渗药液、升压药、化疗药物的分子浓度高,刺激性强,因而使血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