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重点介绍了对参加全国0~6岁儿童听力筛查诊断培训班学员的调查结果。95.65%的学员对培训班表示满意;78.46%和75.36%的学员认为培训内容实用和合理;94.20%的学员回答单位领导对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持肯定、支持态度;88.41%学员还希望参加该项目的提高班学习,另外,学员们还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在做好后勤工作保证学员安心学习的同时,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是今后的重点课题。  相似文献   

2.
学龄前儿童听力筛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 儿童中度至极重度(>40dBHL)听力损失(包括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和传导性听力损失)的发病率为1~6/1000[1,2,3],其中10%的儿童是极重度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儿童的听力损失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其言语、语言、心理、学习和社交等方面发展,取决于听力损失发生的时间,持续的时间和严重程度。如果听力损失能够早期确诊,那么由于听力损失导致的相关问题就能够预防和改善。对儿童进行大规模听力筛查是基于二级预防的概念开展的[4]。认识到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儿童先天和获得性听力障碍的重要性,很多国家都在开展听力筛查项目[5]。为了避免新生儿先…  相似文献   

3.
对儿童听力损失的早期诊断和干预在国内外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1993年美国国家卫生院(NIH)发布了《婴幼儿和小儿听力损害的早期确认》,此后的数年中美国的许多州将新生儿听力筛查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我国卫生部在1999年明确要求“把新生儿听力筛查纳入妇幼保健的常规检查项目,做到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北京市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儿童保健系统开展了0—6岁儿童听力筛查,少数医院在产科开展了新生儿听力筛查,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听力筛查及婴幼儿听力损失确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2004年12月,国家卫生部向全国颁布[2004]439号文件"卫生部关于印发<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的通知",正式将"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规范"纳入到<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以来,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在全国各地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开展.有关新生儿听力筛查与耍幼儿听力损失确诊的报道增多,然而各地对先天性听力损失发病率报道的研究结果差异较大(1.01‰~9.52‰)[1~4].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听力及耳聋基因联合筛查,近年来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北京市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项目证明,通过基因筛查不仅可以发现先天性遗传性聋患者,更重要的是发现药物敏感性聋基因携带者和迟发性聋基因携带者。早期对耳聋患者实施干预和康复,可以使其聋而不哑;对耳聋基因携带者进行预警及耳聋防治知识的宣教,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耳聋的发生;通过进一步的耳聋遗传咨询,可以避免生育聋儿。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国各地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广泛开展,接受听力诊断的新生儿及婴幼儿越来越低龄化,鉴于我国国情,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听力学组联合相关专家编写了我国"新生儿及婴幼儿早期听力检测及干预指南(草案)"[1]和"助听器验配指南(草案)"[2]。两个指南(草案)的制定,为新生儿听力筛查后的诊断及处理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7.
听力筛查和听力损失预防犹如一场持久战争,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新生儿听力筛查作为这场战争中的首个重大战役,从全球范围看已经取得阶段性胜利,部分国家已经达到97%的筛查率;到2015年,我国新生儿听力筛查覆盖率将在2005年基础上提高30%。然而,在听力健康领域,这是对目前世界各国现状的最好写照,因为,除了第一场战役外,儿童听力筛查这场更重要的战役尚未启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发0~6岁儿童听力筛查及诊治信息管理系统,探讨该系统在听力筛查及诊治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需求收集与调研,针对目前听力筛查数据信息化管理面临的问题,研发0~6岁儿童听力筛查及诊治信息管理系统,将新生儿听力筛查、儿童听力学诊断和干预康复资料通过互联网环境下的医生工作平台录入0~6岁儿童听力筛查及诊治管理系统.听力筛查、诊断结果输入数据库提交后,系统按照预先设置的诊断结果分类,自动识别需要复诊患儿,并预先提前一周报警于系统主界面,由工作人员通过短信、电话方式通知复诊.医生工作平台可查询历次听力筛查、诊断结果和耳聋干预方法、语言康复结果等,并可完成各种统计报表和数据提取、汇总等.结果 本研究成功研发出0~6岁儿童听力筛查、诊治信息管理和随访系统,该系统具有随时随地查询、统计报表、实现多方面数据检索及电子病历的生成和管理功能,方便管理及统计分析.结论 0~6岁儿童听力筛查及诊治信息管理系统能满足婴幼儿听力筛查-诊断-干预-康复、随访-质量控制一体化功能,实现听力筛查、诊治数据库智能管理和电子病历的完整保存.  相似文献   

9.
听力损失会影响儿童言语语言发育、心理发育、教育、就业和婚育,而且会影响家庭沟通、给家庭带来经济压力,给社会带来沉重负担。许多国家联系已有的保障、社会和教育系统,使用各种筛查方法和方案已成功地开展了早期听力检测和干预项目,认识到了新生儿听力筛查的重要性,并积极加强与国际的交流与合作,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项目的培训和实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旨在提高生活水平,提高人口素质,使新生儿听力筛查项目在曲折中不断向前发展。本文从新生儿概况、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发展阶段、筛查技术以及面临的挑战回顾了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发展现状,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0.
听力障碍是新生儿最常见的先天性缺陷,听力障碍患儿如得不到及时发现,可影响患儿的语言、情感、认知等功能的发育,给患儿、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新生儿听力筛查是早期诊断新生儿听力障碍的重要手段,也是进行早期干预的前提,可对患儿做到及时发现、及早干预,从而使患儿社会适应能力得到正常发展。本文就新生儿听力筛查方面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听力筛查阳性患儿追踪观察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索广东省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临床方法,了解广东省新生儿听力损失的发病状况,以便制定适合广东省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实施方案,提出听力损失的婴幼儿的早期干预措施。方法应用畸变产物诱发耳声发射技术(简称DPOAE)对27322例出生后2~4天的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初筛),未通过者于生后6周复筛,对复筛未通过者,于生后3个月左右采用多频稳态听觉诱发反应(ASSR)测听技术进行听力学诊断。对有听损失高危因素者于6个月~3岁之间每半年监测一次听力变化。结果自2001年7月至2003年11月,四家医院可供听力筛查的新生儿数为33706例,实际接受初筛查27322例,新生儿初筛率为81.05%;初筛通过23332例(85.45%),需复筛的共3990例,实际复筛人数3391例,通过3003例,门诊复筛率为84%。复筛未通过例数388例,复筛后阳性率为1.4%。确诊新生儿先天性听力损失28例。由本组资料显示新生儿先天性听力损失在筛查儿中的发病率为1.02‰(单耳和双耳)。单耳听力损失在筛查儿中的发病率为0.29‰,双耳听力损失在筛查儿中的发病率为0.73‰。初筛的阳性率为14.55%。假阳性率为14.51%,两步筛查后的阳性率为1.40%,假阳性率为1.33%。本组未发现假阴性病例。结论通过应用畸变产物诱发耳声发射技术(DPOAE),ASSR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以及听力学诊断,可早期发现有听力损失的新生儿,及早提出医学意见,并早期进行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universal new borns hearing screening ,UNHS)是指使用客观的生理学方法和主观测试的方法,对所有活产出生的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1]。新生儿听力筛查最根本的目的是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先天性听力障碍患儿,并最大限度地使儿童、家庭和社会受益。在未实行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的情况下,听力损失儿童平均发现年龄23个月,农村地区比城市晚8个多月[2]。先天性听力损失,尤其中度以上听力损失可影响婴幼儿接受声音信息,造成言语和认知等发育障碍。卫生部2010年颁布新生儿疾病筛查的项目中包括新生儿听力筛查,至此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项目正式在我国实行,听力筛查成为每一个新生儿常规检查项目[3]。新生儿听力筛查覆盖率、转诊率以及失访率是项目实施的检测关键指标,高覆盖率、低转诊率及低失访率是新生儿筛查项目实施的质量保证。目前常用的新生儿听力筛查模式为出生后3天初筛,42天内复筛,然而由于各地区条件不同、情况各异,此筛查模式难以保证筛查质量。因此,部分筛查机构根据实际条件,采取了不同的筛查模式,如:院内两步筛查、三阶段筛查模式等。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各种筛查模式进行分析,并探讨其适用条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根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厅发布的《儿童耳及听力保健技术规范》,依托新生儿听力筛查体系,建议建立学龄儿童听力筛查体制。简要介绍学龄儿童听力筛查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成都市新生儿听力筛查质量控制体系,保证全市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质量,达到听力筛查的目的。方法按照卫生部《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规范》的要求建立质控指标;建立医院、区(市)县、市三级质量控制网;依靠成都市妇幼保健网进行监测,提供数据、分析、反馈上报;形成完整的质量控制体系。结果利用成都市新生儿听力筛查三级质量管理体系,准确和及时掌握全市产科医院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情况。对2007年1~12月筛查的46018名新生儿进行监测,现已诊断出患有听力障碍的婴儿96名,并进行早期干预,其余在随访中。结论对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进行质量控制,可达到扩大新生儿听力筛查的覆盖率、提高听力损伤的检出率和及时干预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先天性听损失发病率高(3%~6%),具有可治性和康复性,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能做到早期发现,早期干预,从而达到“聋而不哑”的目的。2003年9月始,我院被定为山东省烟台地区新生儿听力筛查中心,开展系统的听力筛查工作,至2006年12月,共有243例未通过听力筛查的新生儿在我院进行ABR检查,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6.
听力障碍是最常见的出生缺陷[1]。我们应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技术对80例在我院出生的试管婴儿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探讨试管婴儿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指导临床工作。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2868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本地区新生儿听力损失情况并探讨早期干预策略。方法利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和听性脑干反应(ABR)对2868例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初筛时间出生后3~5天,未通过者42天后复查,仍未通过者在出生后3月做诊断性检查,评估听力损失情况。结果2868例新生儿听力筛查初筛通过2552例,初筛通过率88.99%。初筛未通过316例,未通过率11.01%。287例参加复筛,279例通过复筛,复筛通过率97.22%。8例未通过复筛,未通过率2.78%。总筛查通过率99.72%,新生儿听力损失发生率0.28%,易造成听力损失的新生儿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新生儿。结论通过系统规范的听力筛查可以早期发现听力障碍新生儿,多层面建立普查、干预体系,早决策、早治疗能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前,新生儿听力筛查(newborn hearing screening,NHS)大多采用"两步法"——耳声发射(otoacoustic emissions,OAE)[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EOAE)]和听性自动脑干反应(automatic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ABR)。上述方法操作简便快速,能客观识别患儿单侧或双侧永久性中重度以上听力损失,回顾性分析显示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达到0.92和0.98[1]。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目的在于早期发现听力损失的患儿并及时干预,获得最大程序的康复。经过三十多年发展,听力筛查策略已经从高危筛查转向普查,目前应用筛查的主要技术是耳声发射和听觉诱发电位。新生儿听力筛查目前正逐渐推广开发。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生儿听力筛查的逐步开展,疑似听力损失而需求听力学评估的新生儿及婴幼儿越来越多。大量研究证明,听力损失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有益于儿童的言语发育,因此对6个月龄以内的先天性听力损失婴幼儿做出早期和正确的听力学评估及诊断,显得更为迫切和重要。1筛查流程及评估方法根据卫生部“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管理规范”的规定[1],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流程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新生儿听力筛查阶段(包括初筛和复筛);第二阶段,听力诊断阶段;第三阶段,干预康复阶段。从以上的流程可以看到,听力筛查未通过的新生儿和婴幼儿,能否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