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左房容积指数(LAVI)对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后房颤(AF)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对52例行RFCA的AF患者随访12个月,分析RFCA后AF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 52例患者均完成CPVA,达到消融终点;随访12个月时未复发39例,复发12例(23.53%),1例失访。复发与未复发者比较,其年龄、性别、左室射血分数、是否合并器质性心脏病无统计学差异,左房直径及LAVI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0.01);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LAVI为AF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与左房直径比较,LAVI是更好的预测RFCA后AF复发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6,(2)
目的观察缬沙坦与螺内酯对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率的影响。方法将60例接受房颤射频消融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螺内酯组、缬沙坦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随访6个月,对比分析三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房颤复发率及左房大小的变化。结果三组分别有1、2、7例房颤复发,其中螺内酯组的复发率较对照组低(5%vs35%,P0.05)。螺内酯组的左房容积减小幅度较对照组大[(14.1±12.5)ml vs(3.2±8.9)ml,P0.05]。缬沙坦组无类似结果。结论螺内酯可降低消融术后房颤的复发率,明显减小左房容积。 相似文献
3.
慢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经导管消融术后维持窦性心律(简称窦律)的人数占总消融人数的百分率因采取不同的消融策略而有不同,在70%~95%之间。多种指标影响消融术后的临床转归,病程长、左房大、左房疤痕和纤维化、体表ECGf波频率快振幅低、最大P波时程长是预测慢性房颤消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而年龄、体重指数、结构性心脏病指标报道不一,有待进一步研究。慢性房颤是多因素综合的结果,个体差异很大,应根据上述危险因素综合评分,合理选择患者。 相似文献
4.
左房排空分数(LAEF)是反映左房功能的重要指标。近期研究发现LAEF与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密切相关。射频消融术前测量LAEF可了解房颤患者左房功能及基质情况,评估患者预后,并且LAEF是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预测因子,优于左房内径等心脏超声指标。 相似文献
5.
心房颤动环肺静脉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环肺静脉消融术(CPVA)后复发的预测因素。方法109例接受CPVA治疗的房颤患者,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指导下行环绕同侧肺静脉的线性消融,消融终点为肺静脉电隔离(PVI)。通过对10项临床和消融过程指标进行分析,确定单次CPVA术后早期(<3个月)复发和晚期(≥3个月)复发的预测因素。结果所有患者均实现消融终点,其中59例为通过单一CPVA法(简称强化CPVA法)实现PVI,50例为通过CPVA联合肺静脉口节段性消融法(简称改良CPVA法)实现PVI。49例(45.0%)在术后早期复发房性快速心律失常(ATa)。单因素分析显示左房增大、合并器质性心脏病和改良CPVA法是术后早期复发的预测指标;但经多因素分析后仅有改良CPVA是独立的预测指标(P<0.001;RR4.670;95%CI1.996~10.927)。随访9.1±3.5(4~15)个月,33例(30.3%)在术后晚期复发ATa。单因素分析显示左房增大、合并器质性心脏病和改良CPVA同时也是晚期复发的预测指标,但亦仅有改良CPVA是经多因素分析确定的独立预测指标(P=0.036;RR0.391;95%CI0.613~0.941)。严重并发症包括1例心脏压塞和1例脑卒中。结论在以PVI作为房颤CPVA治疗的消融终点时,无论是术后早期复发或晚期复发,改良CPVA法均是其独立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6.
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术中预防左房食管瘘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左房食管瘘是一种发生率极低却极为严重的并发症,目前只有个案报道。由于左房与食管的解剖关系,可采用选择较低能量、远离食管的消融线、影像学技术以及食管温度的实时监测等方法加以预防。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性,65岁,心房颤动(简称房颤)16年,症状加重1周。行肺静脉前庭电隔离,左房顶线性、二尖瓣峡部和冠状窦口内及心房内碎裂电位消融,术后仍为房颤,口服胺碘酮和厄贝沙坦等治疗,半年后因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急诊植入支架1枚,4天后心律变为窦性心动过缓、交界性心律;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房颤。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左房心外膜脂肪(LA-EAT)是否为非瓣膜病心房颤动(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一个可能危险因素。方法 连续纳入首次行导管消融的226例非瓣膜病AF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左房CTA检查,利用(Advantage Workstation4.6,GE,USA)工作站软件分析测量LA-EAT衰减值和体积。在门诊对患者进行随访,AF复发定义为射频消融术3个月后心电图记录到AF或房性心动过速发作持续>30 s。根据随访期间有无复发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10.7个月,57例(25.22%)患者发生复发。与非复发组比较,复发组基础资料比较为女性占比大(42.1%vs 28.4%,P<0.05),持续性AF的病例多(57.9%vs 36.7%,P<0.01)。复发组的LA-EAT衰减值低于非复发组[(-97.32±7.02)HU vs (-91.07±6.23)HU,P=0.001]、LA-EAT体积高于非复发组[(33.71±12.93) cm3 vs (28.15±11.46)cm3,P=0.003]。结... 相似文献
9.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7,(5)
目的探讨心房总传导时间(TACT)与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后复发的关系。方法入选2012~2014年行RFCA的阵发性房颤患者116例,TACT测定即在术前基础心律为窦性心律时,脉冲多普勒采样容积放在二尖瓣环上的左房侧壁,从体表心电图Ⅱ导联P波的起始时间至组织多普勒追踪A’波波峰的时间(PA-TDI)间期,测定3个心动周期,取其平均值,术后3个月空白期后评定治疗效果并随访6个月。根据随访结果将患者分成复发组和未复发组。结果随访结束,116例患者中29例(25%)患者复发,复发组TACT较未复发组长[(144±23)ms vs(124±20)ms,P0.001)],多因素分析发现TACT是预测阵发性房颤RFCA术后复发的独立因素(OR=1.045,95%CI 1.021~1.073,P0.001)。结论 TACT可用于预测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抗心律失常药物对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导管消融术后早期复发和晚期复发的影响。方法210例房颤患者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和肺静脉环状标测电极联合指导下行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后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3个月,其中服用普罗帕酮29例、胺碘酮113例、索他洛尔3例,未服用药物65例,因索他洛尔组病例数少仅对前三组进行分析。早期复发定义为导管消融3个月内发生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晚期复发定义为导管消融3个月后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后发生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结果三组平均年龄具有显著差异,余基线资料无显著性差异。术后3个月内共88例(41.9%)出现早期复发,普罗帕酮、胺碘酮、未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三组早期复发率分别为41.4%,32.7%,55.4%,具有显著差异(P=0.013)。Logistic分析显示胺碘酮与早期复发独立相关(比数比=0.37,95%可信区间0.19~0.72,P=0.003)。随访180±75(91~374)天,66例(31.4%)晚期复发,三组晚期复发率分别为34.5%,28.3%,32.3%,无显著差异(P=0.752)。Logistic分析显示抗心律失常药物不是晚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978)。服索他洛尔3例均出现早期复发和晚期复发。结论术后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特别是胺碘酮可显著降低房颤导管消融的早期复发,但对晚期复发无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以及不同因素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房颤周长(AFCL)的特点以及与导管消融效果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行导管消融的房颤患者35例,其中阵发性房颤和持续性房颤分别为20例和15例。所有患者术前房颤心律下行食管电生理检查,记录左房后壁电活动,测量房颤周长。结果持续性房颤AFCL显著短于阵发性房颤患者(143±33 ms vs 151±31 ms,P<0.05)。AFCL与性别、是否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因素无关,但AFCL在老龄、房颤病史较长、左房较大的患者中明显缩短。房颤消融术后无复发的患者AFCL明显长于复发患者(152±28 ms vs 133±22 ms,P<0.05)。左房直径和AFCL是房颤消融效果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房颤周长可作为预测房颤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探讨左心耳形态对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河南省胸科医院和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首次行房颤射频消融的患者44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访结果分为房颤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术前所有患者均接受左房肺静脉血管成像或食道彩超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将左心耳形态分为鸡翅形、风向标型、仙人掌型、菜花型。术后随访18个月,以消融术后复发为结局,分析左心耳形态对房颤复发的影响。结果 阵发性房颤57例(22.80%)复发,持续性房颤78例(41.05%)复发,持续性房颤患者复发率明显大于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发组患者左房前后径、左心房体积、左心耳体积均大于未复发组;左心耳形态学特征中,鸡翅型房颤复发率最高(37.26%),风向标型复发率最低(21.59%)(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左心耳体积、持续性房颤及鸡翅型左心耳形态是房颤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OR( 95% CI) 分别为1.348(1.009~1.801)、1.980(1.343~2.919)、1.687(1.021~2.786)。此外,服用ACEI/ARB类药物也有助于减少房颤复发。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房颤消融术后左心耳形态累计复发率依次为鸡翅型>仙人掌型>菜花型>风向标型(χ2=9.302,P=0.026)。结论 左心耳形态学特征与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风险相关,ACEI/ARB类药物有助于降低房颤消融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病窦综合征双腔起搏器术后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射频消融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12例因病窦综合征行双腔起搏器植入的患者,均伴发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心房扑动(简称房扑)和阵发性房颤,且药物疗效差。行CARTO标测系统指导下的环双肺静脉电隔离术或伴辅助线消融术。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观察24h动态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测手术前后各起搏参数。结果术后房速、房扑、房颤阵数和房颤发作持续时间,心室起搏比率、模式转换次数于术后1周与术前相比明显减少(P0.05);这种变化持续至术后3个月。术后1周与术前相比左房前后径(LAD)无变化;左房最小容积增大,左房射血分数(LAEF)减少(P0.05);但术后1个月与术前相比,LAD及左房容积减少,LAEF增加(P0.05);术后3个月与术后1个月相比LAD、左房容积有进一步减小,LAEF进一步增加(P0.05)。手术前后心房和心室起搏阈值、导线阻抗、感知阈值等参数无变化。结论 CARTO标测系统指导下的环双肺静脉电隔离术可使双腔起搏器置入术后患者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明显减少,心房功能改善,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左心房容积指数与心房颤动导管消融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左心房大小与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术预后的相关性及其评估指标。方法本中心2005年5月至2006年11月行房颤导管消融的连续43例患者,平均年龄60±12岁,男25例(58%);持续房颤5例(12%);CARTO三维标测下行环肺静脉左心房线性消融。二维超声双平面Simpson法测量左心房前后径(LAD)、上下径和左右径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椭圆公式(Pum-bo法)计算左心房容积(LAV),体表面积(BSA)标化计算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和左心房内径指数(LADI)。消融后3个月评价疗效,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年龄、性别、房颤病史、高血压、LAD、LAV、LADI、LAVI、LVEF与房颤导管消融后复发的关系。结果单次消融3个月后15例(34%)患者有复发。复发组与消融治疗有效组LAV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8.19±23.68mL/m2和52.07±17.34mL/m2,P=0.019),复发组LAVI95%CI54.70~80.30mL/m2。而年龄(59.5±12.0岁和60.5±12.0岁,P=0.806)、性别(男/女分别为7/9和18/9,P=0.338)、房颤病史(4.4±4.2年和5.8±5.3年,P=0.46)、高血压患病率(6/15和11/27,P=0.963)、LAD(4.01±0.50cm和3.87±0.50cm,P=0.41)、LADI(0.0476±0.0018和0.0423±0.0020,P=0.093)、LAV(53.92±17.14mL和49.92±16.65mL,P=0.471)、LVEF(69.7%±10.1%和70.2%±11.0%,P=0.9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LAVI与复发的Pearson相关系数r=0.374呈正相关,OR=1.04,95%CI0.99~1.09,P=0.04。结论LAVI评估左心房的大小优于左心房内径、LADI和LAV等参数;LAVI与房颤导管消融术后成功率相关,可预测房颤导管消融术的预后。我们的研究提示,LAVI≥55mL/m2可作为判断房颤导管消融术后复发高危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心房颤动(房颤)消融术中测量左心房压(LAP),研究不同类型房颤患者LAP的变化,探讨LAP与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关系.方法 106例初次行房颤导管消融的患者,分为阵发性房颤(Paro-AF)组(62例)和非阵发性房颤(Non-Paro-AF)组(44例),消融术前1 d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消融术中通过心导管术测量LAP:Paro-AF组先记录初始窦性心律时LAPSNR,其中46例患者诱发出持续时间>3 min的房颤,记录诱发房颤3 min时LAP3min.Non-Paro-AF组记录初始房颤节律下的LAPNon-paro-AF.结果 Non-Paro-AF组LAPNon-paro-AF高于Paro-AF组初始窦性心律下LAPSNR[(21.77±8.72)mm Hg对(14.40±7.77)mm Hg,P<0.01].Paro-AF组LAP3min高于LAPSNR[(18.30±8.62)mmHg对(13.33±6.55)mm Hg,P<0.01],但仍然明显低于LAPNon-Paro-AF[(18.30±8.62)mm Hg对(21.77±8.72)mm Hg,P<0.01].平均随访(14.15±1.75)个月共有32例(30.19%)患者复发,复发患者LAP测量值显著高于未复发者[(23.56±11.30)mm Hg对(14.82±6.06)mm Hg,P<0.01].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左心房内径(LAD)增大、LAP增高和房颤类型是复发的相关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LAP和LAD为房颤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阵发性房颤患者房颤节律下LAP高于窦性心律下LAP,持续性和永久性房颤患者LAP高于阵发性房颤患者.LAP是房颤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超重和肥胖对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复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超重和肥胖对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导管消融复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连续入院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行环肺静脉线性消融的患者369例,复发定义为消融1个月后发生持续30s以上的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以体重指数≥25.0kg/m2做为超重和肥胖的诊断标准。结果369例中超重和肥胖199例,左房前后径和左室舒张末径在超重和肥胖组显著大于非超重和肥胖组(40.2±6.0mmvs36.6±6.5mm,P<0.001;49.1±7.1mmvs46.9±6.6mm,P=0.003)。随访459±181天,超重和肥胖组复发率为40.2%,非超重和肥胖组的复发率为25.9%,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4)。单因素分析发现超重和肥胖、持续性/永久性房颤、左房前后径、左室舒张末径是导管消融复发的预测因素。经校正房颤病程、房颤类型、高血压、器质性心脏病,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超重和肥胖是房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危险比=1.67,95%可信区间1.13~2.46,P=0.009)。进一步校正左房前后径和左室舒张末径,Cox多因素分析发现只有左房前后径是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危险比=1.04,95%可信区间1.01~1.08,P=0.010)。结论超重和肥胖是影响房颤导管消融复发的重要因素,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左房增大介导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报道国产ColumbusTM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在射频消融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中的初步应用经验。方法2012年3月至2013年4月入选持续性房颤患者10例作为实验组,术中两次穿刺房间隔成功后送入环形标测电极和冷盐水灌注消融电极导管,使用Columbus系统构建左房和肺静脉电解剖结构后行房颤消融。另取10例使用CaaoXP系统辅助消融的持续性房颤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术中均成功完成肺静脉电隔离和必的线性消融。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建模时间、X线曝光时间和放电时间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11±4)minVS(9±4)min;(13±3)minVS(4±5)min;(35±8)minVS(33±9)min,P均〉0.05]。实验组总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135±20)minvs(120±17)min,P〈O.05]。两组在术中、术后均没有严重并发症出现。在术后至少1年的随访时间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有4例和5例患者复发。结论国产Columbus三维标测可安全有效地指导房颤的射频消融手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