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早期心理干预对于冠心病介入治疗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心理干预在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应用模式及效果。方法:选符合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64例,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每组各32例。心理干预组患者根据制定的心理干预措施实施干预;常规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治疗和心理护理;评估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结果:早期心理干预对极大部分负性情绪均有显著的缓解作用(P〈0.01),早期心理干预组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改善明显优于常规治疗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干预能明显缓解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2.
12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肾功能不全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肾功能不全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12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时测定的血清肌酐值和MDRD公式估测肾小球滤过率(eGFR)。将120例患者分为肾功能不全组[eGFR〈60ml·min^-1·(1.73m^2)^1]和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120例患者肾功能不全发生率为44%。肾功能不全组与对照组相比,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明显升高(66.04%比32.84%,P〈0.01);心衰发生率显著增多(52.83%比25.37%,P〈0.01);住院期间死亡率显著增高(28.3%比7.46%,P〈0.01);糖尿病发生率高(58.49%比31.34%,P〈0.05)。结论合并肾功能不全的老年冠心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心衰发生率高,多合并糖尿病,住院期间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3.
综合医院门诊冠心病患者精神卫生现状及心理干预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门诊冠心病患者的精神卫生状况以及心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门诊确诊的87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心理卫生状况评定,找出患者存在的心理卫生问题,根据患者存在的问题进行心理疏导治疗。心理治疗采用以个体为对象,以心理疏导为主。对治疗前后的SCL-90各因子分进行比较。结果:综合医院门诊冠心病患者存在较多的心理卫生问题,主要是焦虑(78.2%)、抑郁(54.0%)、恐怖(33.3%)、强迫(33.3%)。给予心理疏导治疗后可明显地改善患者的心理卫生问题,治疗前后SCL-90各因子分比较,抑郁、焦虑、恐怖、强迫、人际敏感有显著好转(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卫生问题,恰当的心理治疗对冠心病患者的情绪状态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老年高血压病并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评估及其综合干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估老年高血压病并冠心病患者抑郁、焦虑负性情绪情况,并观察综合干预的效果。方法:对60例老年高血压病并冠心病患者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分别在入院时进行评估,然后进行6周的药物、心理和物理疗法的综合康复干预,并再次进行评估。结果:老年高血压病并冠心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及焦虑,经6周综合干预后,SDS及SAS评分分别由57.34±8.57和49.97±6.82降为47.38±6.59和41.45±5.38(P<0.01),抑郁、焦虑发生率分别由78.3%和86.7%降为40%和65%(P<0.001,<0.01)。结论:老年高血压病并冠心病患者抑郁及焦虑负性情绪发生率高,药物、心理及物理疗法综合干预疗效好。  相似文献   

5.
老年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在老年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ADL)恢复中的作用。方法:老年脑卒中患者87例,随机分为两组:早期康复组和对照组。结果:经1~6个月的治疗,采用神经功能缺损(NFI)、ADL量表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治疗后,两组NFI减少,ADL显著提高,SDS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早期康复组改善明显(P〈0.0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患者抑郁情绪,有一定的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6.
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2008年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CQQC).对286例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及其相关因素进行评估。结果:参加康复运动(每周≥3次)的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高于未参加康复运动的患者(P〈0.01);合并其它主要脏器(脑、肺、肝、肾)疾病的患者生活质量低于单纯冠心病患者(P〈0.05)(0.01);经皮冠脉介入(PCI)术后的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高于单纯药物治疗组(P(0.05~〈0.01);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患者的每周康复运动次数、家庭人数、教育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相关(r=0.12~O.54,P(O.05-(0.01)。结论: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自身病情、社会支持、治疗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心理干预结合盐酸帕罗西汀对冠脉介入治疗后患者焦虑、抑郁的疗效。方法将首次接受PCI治疗后的合并焦虑、抑郁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接受HAMA和HAMD评分。实验组除常规冠心病二级预防外,还给予心理干预,同时结合盐酸帕罗西汀(赛乐特,)20mg/d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冠心病二级预防。1个月以后,随访患者再次接受HAMA和HAMD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以胸部不适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缓解率,以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抑郁量表(HAMD)评分变化。结果处理组胸痛缓解率为80.43%(37/46),显著高于对照组45.24%(19/42)(P〈0.05)。治疗1个月以后,处理组HAMA、HAMD评分分别为7.8±2.1和6.7±1.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6.3±2.7和17.1±1.9(P〈0.05),且与治疗前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同时结合盐酸帕罗西汀对冠脉介入治疗后患者焦虑、抑郁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心理护理干预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对2006年11月至2010年11月在金华市中心医院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103例患者进行入院时的首次焦虑、抑郁程度的测评,进行心理护理干预2周,出院前对患者再次焦虑、抑郁程度的测评。比较干预前后的焦虑、抑郁程度变化。结果干预后患者焦虑[(8.3±2.0)分眠(13.2±1.1)分,P〈0.01]、抑郁[(7.6±1.5)分眠(12.7±1.0)分,P〈0.01]程度比干预前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临床上要重视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并积极进行心理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抑郁与焦虑及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探索缓解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提高其生活质量的护理方法,方法9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舒适护理组(n=45)和常规护理组(n=45)。两组患者行相同的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舒适护理组行与常规护理组患者相同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检测所有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程度,用健康状况调查简易量表(SF-36)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抑郁和焦虑得分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1个月后两组患者的抑郁和焦虑均比人院有明显好转(P〈0.01),组间比较发现舒适护理组患者抑郁和焦虑比对照组有更加显著的改善〈P〈0.05)。入院时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得分比较,其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1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躯体功能、躯体角色、肌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社会功能、情感角色、心理健康等均比入院有明显提高(P〈0.01),组间比较发现舒适护理组患者躯体功能、躯体角色、肌体疼痛、社会功能等比对照组有更加显著的改善(P〈0.05)。结论舒适护理是一种缓解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提高其生活质量的有效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脑卒中患者恢复期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恢复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75例恢复期脑卒中患者进行测评,并与国内常模对照。结果恢复期脑卒中患者SAS和SDS评分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中度以上焦虑与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49.3%和57.3%。结论恢复期脑卒中患者普遍存在焦虑和抑郁情绪,故在治疗脑卒中的同时,应对其进行积极的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11.
心脏神经官能症的心身治疗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心身治疗对心脏神经官能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对54例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进行抗焦虑、抑郁药物加心理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焦虑、抑郁程度及症状改善情况,并在6个月、12个月进行随访。结果:4周治愈率为42.6%,6个月为70.4%,12个月为62%;总有效率4周至6个月均为100%,12个月为94%。结论:结果提示对于心脏神经官能症采用适当的心身治疗是合理、有效的;也提示在改善病人的认识功能,消除焦虑或/和抑郁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愈率逐渐升高;还提示,即使痊愈的病人,仍可因不良事件的发生和自我心理调节的失败而再次发复发。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患者与A型性格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冠心病与 A 型性格的发病关系,了解冠心病人的心理状态。方法:对青岛疗养院住院疗养员中77 例冠心病患者,应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A 型行为问卷和自评量表(SAS、SDS)测定其心理状态。结果:77 例冠心病人中62例属于 A 型性格,占80.5%,并且情绪不稳定者占62.2%,焦虑情绪占85.1%。结论:A 型性格是致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凋整好心理状态是冠心病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心理因素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运红  徐肇敏 《胃肠病学》2003,8(5):287-289
背景:近年来肠易激综合征(IBS)的发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但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的:研究心理因素在腹泻型IBS发病中的地位和作用。方法:分别统计腹泻型IBS患者、病程类似的慢性胃炎患者和正常对照者(各50例)的Zung’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分析腹泻型IBS患者的病程与SDS、SA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腹泻型IBS患者与慢性胃炎患者的SDS、S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腹泻型IBS患者的病程与SDS、SAS评分有显著相关性(P<0.001)。结论:腹泻型IBS患者表现出的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可能是IBS的结果,而不是其原因;IBS的真实原因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脑卒中与正常人的负性情绪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负性情绪与脑卒中的发病关系。方法:49例脑卒中病人和50例正常人应用简明智力状态检查表, 症状、焦虑、抑郁自我评定量表,生活事件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等进行对照调查。结果:脑卒中组的焦虑,抑郁, 强迫,人际敏感,恐怖,偏执,躯体化等因子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0.001),在一年内的负性生活事件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社会支持度却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负性情绪,负性生活事件发生率高, 缺乏社会支持可能是脑卒中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综合心理干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16例ACS患者被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治疗组,各58例。常规治疗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心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以及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别于入院时和入院1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SDS、SA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1个月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干预组SDS[(57.41±9.10)分∶(51.34±9.02)分]、SAS评分[(53.33±8.64)分∶(45.59±8.22)分]显著降低,P均〈0.01,SAQ量表中各项分值均有显著增加,SCL-90量表中各项分值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综合性心理干预能够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还能明显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中焦虑/抑郁心理状况的流行情况。方法入选老年冠心病患者164例及同期体检正常对照组患者40例,使用统一问卷调查表,包括一般资料问卷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均采取面询的方式,统一指导语和填表方法,在患者入院后一周内完成问卷调查。结果 16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44例(26.8%)存在焦虑,54例(32.9%)存在抑郁,其中24例(14.6%)患者合并有焦虑、抑郁心理障碍。老年冠心病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成正相关,相关系数r=0.352,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较非冠心病人群焦虑、抑郁严重程度高;老年冠心病患者焦虑与抑郁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抑郁和焦虑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性。方法入选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西安市第九医院老年病二科收治的CHF患者180例作为病例组,另选年龄、性别与之相匹配的60例健康对象作为对照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进行评价,同时采用多普勒彩色超声诊断仪检测两组对象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患者的SDS和SAS评分显著增加,而LVEF测定值则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心功能级别的升高,患者的SDS和SAS评分以及发生焦虑和抑郁的情况均逐渐增加,而LVEF值则逐渐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CHF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并发率较高,提示临床医师在此类患者的诊治过程中,应注意对其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干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运动疗法对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选择糖尿病伴焦虑抑郁症状患者62例。随机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2组在常规降糖治疗基础上进行健康宣教,运动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健身气功八段锦锻炼,2组疗程均为2月。分别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SDS、SAS、总体幸福感量表(GWB)评分及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结果干预2月后2组的SDS、SAS评分、FPG、2hPG、HbA1c明显降低(P<0.05或P<0.01),GWB评分均升高(P<0.05),干预后2组间SDS、SAS、GWB评分以及FPG、2hPG、HbA1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运动疗法能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并有助于患者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19.
心力衰竭病人焦虑抑郁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获得症状性心力衰竭(心衰)病人的焦虑、抑郁流行情况和相关的有效数据。方法:选择心衰病人112例。并发放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同时收集病人多项基本资料。用SPSS10.0软件分析病人各项情况与焦虑、抑郁自评量表得分之间的关系。结果:112例心衰病人中有20.5%的病人存在明显焦虑,有30.4%的病人存在明显抑郁。性别、心功能分级、有无心血管病家族史以及血型可以影响病人焦虑、抑郁量表得分,病人的焦虑、抑郁程度可以影响住院时间长短,体液因子C反应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及氨基酸末端脑钠素前体水平与焦虑、抑郁量表得分明显相关。结论:心衰病人中存在较高的焦虑、抑郁,心血管病人焦虑、抑郁情况值得临床医师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身症状综合征(PSS)、焦虑和抑郁的发生情况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1月于秦皇岛第一医院心内科门诊就诊的371例CHF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心身症状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CHF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将PSS作为因变量,心功能分级、焦虑、抑郁、年龄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