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效果,以丰富治疗经验。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8月光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74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7例。给予对照组闭合复位螺纹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予。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Harris评分、VAS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优良率、Harris评分以及VA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临床疗效显著,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解笑宸  姚粤峰 《四川医学》2018,39(7):790-793
目的探讨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根据其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传统手术组和微创手术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rris评分、FIM得分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微创手术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较传统手术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较传统手术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Harris评分、FIM得分无差别,术后3个月,微创手术组患者的Harris评分、FIM得分高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假体感染、假体松动和髋关节脱位等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且手术创伤小,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医学》2017,(1):28-29
目的观察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13-01—2015-07间在广东省陆河县中医院收治住院的5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并将同期收治的5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设为对照组,予以对照组传统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予以观察组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优良率98%,对照组优良率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髋关节Harri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效果明显,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2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1例,观察组行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行后外侧入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指标、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和出血量少于或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髋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髋关节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为96.08%(49/51),高于对照组的80.39%(41/51)(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92%,低于对照组的13.73%(P<0.05)。结论:与传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效果更佳,可减少手术时长,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效果。方法:对照组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观察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观察对比2组临床疗效。结果:2组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均明显提高,而观察组的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x2=6.65,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率及翻修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近期可显著提高髋关节功能,降低术后疼痛率和翻修率。  相似文献   

6.
简林忠  易兵 《中外医疗》2011,30(6):57-57,59
目的探讨老年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我院于2002年6月至2007年6月收治的169例老年股骨头坏死的患者,其中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70例(A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54例(B组),内固定治疗术45例(C组),采用Harris评分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A组的Harris评分及优良率显著高于B、C2组,P〈0.05。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作为髋关节重建的一种有效方法,是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创伤性和非创伤性)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8):55-57,64
目的观察腓骨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采取腓骨移植治疗,对照组采取肌骨瓣移植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的髋关节Harris评分、髋关节优良率与股骨头塌陷率。结果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髋关节Harris评分接近(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与12个月的Harr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随访12个月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6.67%,高于对照组的68.89%(P0.05)。两组随访12个月的股骨头塌陷率分别为2.22%和4.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腓骨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有利于彻底清除病变组织,并提供软骨下骨力学支撑,为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奠定基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后外侧小切口微创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前外侧小切口微创半髋关节置换术,观察组接受后外侧小切口微创半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评估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记录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两组患者Harris评分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观察组Harri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50%(1/40)]低于对照组[20.00%(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外侧小切口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可有效缩短切口长度及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及引流量,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半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治疗中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9年10月于本院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94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47例。观察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围手术期指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前后疼痛(VAS)评分、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和术后1年的髋臼角度。结果两组住院时间、术前VAS评分和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术中出血量、术后3、6个月的Harr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髋关节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年时的假体髋臼前倾角和假体髋臼外展角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治疗中,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更好,虽然该术式具有手术时间长和术中出血量多的缺陷,但不会延长患者住院时间,且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且还能缩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并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10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抛掷硬币法将这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观察组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治疗前后的Harris髋关节评分.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arris髋关节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但治疗后观察组的Harris髋关节评分较治疗后的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结论 在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治疗中,采取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具有显著的疗效,可有效改善髋关节活动功能.  相似文献   

11.
侯明国 《中外医疗》2013,32(7):52-53
目的探讨改良髋关节外侧小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依据患者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改良组和传统组,传统组患者采用传统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改良组患者采用改良髋关节外侧小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以及术后6个月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等临床数据。结果与传统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相比,改良髋关节外侧小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术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失血量明显减少,术后6个月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为优者明显增加,差者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髋关节外侧小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能够有效治疗股骨头坏死,并促进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股骨头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予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对照组予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水平、骨痂形成时间、肿胀消退时间、Harris量表评分及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痂形成时间、肿胀消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Harris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中,股骨头置换术的创伤小,而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效更佳,两种方法各有优势,应根据患者身体状况选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讨论全髋关节置换术联合中药祛风通络散对老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骨密度的影响。方法:78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35)与观察组(n=43)。对照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联合中药祛风通络散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治疗后疼痛、术后关节活动度及骨密度。结果:术后,观察组总优良率(95.33%)高于对照组(74.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个月比较,VAS评分低于同组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屈髋度、内旋加外旋度、内收加外展度均大于同组术前,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股骨颈、股骨粗隆、Ward's三角骨密度均高于同组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联合中药治疗老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术后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及骨密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髋关节表面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对比情况,为合理选择手术方法提供参考。方法将60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根据不同的手术方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髋关节表面置换治疗,对照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结果两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和术后的总输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切口大出血的机率高于治疗组(P〈0.05)。两组人工全髋关节疗效评分(Harris评分)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相对于全髋关节置换,髋关节表面置换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能在不增加创伤的基础上,减少术后切口大出血,同时提高随访Harris评分,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后髋关节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及1年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观察组术后3年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全髋关节置换术远期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80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伤口的引流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率80%,总有效率是95%,对照组患者的治愈率55%,总有效率是82.5%;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伤口的引流量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老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采用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具有较为显著的疗效,极大的降低术中出血量,较好的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了术后伤口引流量,为临床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5月至2017年2月间收治的共80例股骨头坏死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接受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以及引流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术中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输血量以及引流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于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疗效显著,值得今后在临床工作中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讨论加味桃红四物汤联合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效果。方法现将就诊于我院的92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样本选取时间为2016年3月至2018年9月,按照患者的就诊时间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样本数均为46例,两组患者采取的是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加味桃红四物汤,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实验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Harri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来讲,应用加味桃红四物汤联合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方案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其临床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观察组采用PFNA治疗.对比2组患者在手术中的各项指标、手术并发症情况以及术后Harris评分.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恢复时间短于观察组(P<0.05);术后6个月和12个月观察组的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稍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PFNA具有各自优点,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 可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Super PATH入路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行Super PATH入路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21例(23髋),观察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引流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前、术后3 d、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的Harris评分。结果行Super PATH入路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平均为6.73 cm,手术平均时间(102±11)min,术中平均失血量(274±53)m L,术后24 h引流量平均(123±41)m L,平均住院时间为5.7 d;术后Harri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逐渐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令人满意,无切口感染、假体脱位、骨折及双下肢长度不等长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Super PATH入路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具有切口小、损伤小、失血量少、术后活动快、可快速康复等优点,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术后疼痛和并发症的发生,患者满意度高,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微创髋关节置换术,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