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0 毫秒
1.
目的:对鼻骨骨折复位术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究。方法:资料选自我科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鼻骨骨折患者84例作为探究对象,并对84例鼻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究鼻骨骨折复位术的临床效果。结果:84例患者中有82例患者均一次复位治愈,2例患者经二次复位治愈,并且随访2个月以后无复发现象;本次研究中,鼻骨骨折复位术的成功率为97.62%,进行鼻骨骨折复位手术以后,治愈75例(89.29%),显效7例(8.33%),有效2例(2.38%)。结论:鼻骨骨折复位术具有较强的安全性、有效性、简便性,且对鼻腔的损伤较小,并能较好的改善鼻部的外形,是鼻骨骨折治疗过程中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鼻内镜下外伤性鼻骨骨折复位的影响。方法:对我院38例鼻骨骨折患者实施护理的过程中的方法与康复结果进行记录和研究。结果:38例患者中,36例术后鼻畸形消失,鼻通气良好,治疗效果较好,其中1例双侧鼻骨塌陷粉碎性骨折合并颅底骨折,鼻骨复位术后鼻背稍微凹陷,还有1例遗留轻微驼鼻。结论:通过对38例鼻骨骨折整复患者进行术前针对性的心理护理,采取合适卧位,术中观察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并且在术后采取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复合型鼻骨骨折复位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19例复合型鼻骨骨折患者,经鼻内镜下鼻骨骨折复位术治疗且完成随访,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19例患者经鼻内镜下鼻骨复位术,鼻骨骨折均得到有效矫正,治愈率100%;其中17例(89.5%)患者外形及鼻腔通气功能均满意;2例患者(占10.5%)较满意,其中1例患者术后出现上颌骨骨髓炎,1例患者术后术腔粘连,经干预治疗,术后3个月随访,未出现复发.绪论经鼻内镜鼻骨骨折复位是治疗复合型鼻骨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鼻骨骨折复位术患儿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鼻骨骨折复位术的40例患儿,纳入时间为2014年5月-2019年5月,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儿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予以综合护理,比较2组患儿的依从性和家长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依从度和家长的总体满意度分别为95.00%和95.00%;对照组患儿依从度和家长总体满意度分别为65.00%和70.00%。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鼻骨骨折复位术患儿护理中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提高患儿依从性和家长的满意程度,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析鼻骨骨折复位术联合鼻中隔成形术治疗鼻骨骨折的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耳鼻咽喉科于2020年3月—2021年10月收治的94例鼻骨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7例。所有患者均行鼻骨骨折复位术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鼻中隔矫正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鼻中隔成形术治疗,术后评估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优良率明显更高(P<0.05);治疗3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鼻腔容积、鼻腔最小横截面积高于对照组,鼻腔呼气吸气阻力及鼻腔美观度视觉模拟评分(VAS)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鼻骨骨折患者采取鼻骨骨折复位术联合鼻中隔成形术治疗能够提升治疗优良率,患者鼻腔通气功能得到显著改善,有利于鼻腔美观度的恢复,且患者并发症少,安全性较高,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陈靖 《中原医刊》2009,(19):66-66
目的提高鼻骨骨折的临床诊治效果。方法对65例鼻骨骨折患者早期行鼻内镜下鼻骨骨折复位术61例,鼻骨骨折复位加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4例。结果早期治疗64例治愈,1例好转。结论术前鼻骨cT扫描,发现骨折损伤程度及损伤范围,早期行鼻内镜下鼻骨骨折复位术,伴严重鼻中隔骨折及血肿者给以相应处理,同期行鼻内镜下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及血肿清除术。严重复合伤按常规救治原则处理。  相似文献   

7.
报告 2 5例鼻骨骨折患者在筛前神经封闭下行骨折复位术 ,观察注药后疼痛缓解程度及骨折复位术时耐受疼痛状况。结果为 :镇痛效果优良者 76 % ,无效者 2 4%。提示筛前神经封闭对缓解鼻骨骨折复位术所致的疼痛有良好效果 ,利于手术施行  相似文献   

8.
鼻中隔骨折25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孔旺  毛向华  张旭 《右江医学》2002,30(4):317-317
目的 :提高鼻中隔骨折的诊治效果。方法 :对 2 5例鼻中隔骨折患者行鼻骨骨折整复术 +鼻中隔复位术或矫正术。结果 :治愈 2 4例 ,好转 1例。结论 :详细检查并酌行CT扫描是确诊鼻中隔骨折的主要手段 ,鼻中隔骨折可同时行鼻骨骨折整复术 +鼻中隔复位术或矫正术。  相似文献   

9.
孙波 《吉林医学》2013,(33):7036-7036
目的:探讨普外科临床中急性阑尾炎手术相关护理措施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进行围术期综合护理32例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为观察对象,分析护理措施效果,总结经验。结果:32例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经围术期综合护理后,平均住院时间(13.8±1.4)d,术后并发1例切口感染,临床治愈率达到96.87%(31/32)。结论:急性阑尾炎病情危急,围术期的综合护理措施全面、细致,可显著改善手术患者预后,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班学雯 《吉林医学》2014,(23):5279-5279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治疗肝肿瘤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64例肝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射频消融术治疗后,采用综合护理,观察治疗及护理效果。结果:6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射频消融术治疗,57例患者治疗效果明显。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为100%。结论:射频消融术治疗肝肿瘤后给予科学、精密的围手术期综合护理措施,利于患者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 DR 与 CT 在鼻骨骨折临床诊断中的效果。方法:对该院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182例鼻骨骨折患者分别实施 DR、CT 检查,比对诊断结果。结果:经手术及复查证实,182例鼻骨骨折患者中单纯鼻骨骨折48例、鼻骨及鼻中隔骨折109例、鼻部复合骨折25例,DR 诊断准确率60.4%,而 CT 诊断准确率1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相较于 DR 诊断,CT 诊断更符合临床诊断工作需求,为鼻骨骨折最理想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1月期间我科室收治的62例老年髋部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在围术期采取一般性护理,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舒适状况量表(GCQ)评价舒适度,并记录2组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舒适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1%,观察组为3.2%,组间差异明显(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7.4%,观察组为96.7%,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临床治疗中在围术期采取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综合模式可优化手术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2):148-151
目的 总结25例急性泪囊炎患者在鼻内窥镜下行泪囊鼻腔吻合术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2011年10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25例急性泪囊炎经鼻内窥镜下行泪囊鼻腔吻合术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情况,其中男10例(10眼),女15例(15眼),主要包括术前护理、术中护理及术后的心理护理、病情观察、专科及用药护理、体位护理、出院指导等。结果本组25例(25眼),治愈22眼,有效2眼,造孔闭锁1眼,总有效率为96%。结论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是治疗急性泪囊炎的有效方法 ,通过对患者进行科学、全面、细致的专科个性化针对性护理,进行正确健康指导,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周娟  徐大伟 《基层医学论坛》2013,(18):2318-2319
目的评价护理干预对骨科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 220例骨科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评估,制订预防计划,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2组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经护理干预后仅1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表现,发生率为0.91%;对照组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表现者12例,发生率为10.9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骨科下肢骨折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徒手牵引复位,髓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策略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在徒手牵引复位下,采用髓内固定的手术治疗方法。观察术中出血量,术后1、3、6个月和1年门诊随访,每次摄片观察骨折愈合及骨化性肌炎发生情况。采用Harris评分标准对髋关节功能恢复的情况进行评估。结果:35例患者中30例接受1~59个月随访。单纯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30例,PFNA联合股骨颈加压空心螺纹钉1例,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系统内固定4例;闭合复位31例,切开复位4例。Harris功能评分显示,优16例,良10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6.7%。术中继发股骨干内侧骨皮质劈裂1例,术后第2天继发腔隙性脑梗死1例,经对症治疗后痊愈出院。随访的30例患者均无感染及内固定失效发生,骨折均正常愈合。术后15个月因车祸致内固定远端骨折1例。结论:髓内固定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徒手牵引复位同样能够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但需要注意手术操作技巧。  相似文献   

16.
王宇 《黑龙江医学》2012,36(6):432-433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鼻骨骨折合并鼻中隔骨折复位的治疗。方法①鼻骨骨折复位术;②鼻中隔成形术。结果术后19例患者均治愈,其中所有患者鼻中隔骨折矫正理想,无鼻中隔穿孔及血肿等并发症,随诊3个月无复发;2例鼻骨骨折复位欠佳,病人系鼻骨粉碎性骨折,于术后1周再次行单纯鼻骨复位后,外鼻形状满意。结论经鼻内镜鼻骨骨折复位及鼻中隔成形术治疗鼻骨骨折合并鼻中隔骨折,定位准确,同时保留了鼻中隔的支架功能,改善了鼻腔功能,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系统护理干预对使用鼻内镜治疗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的影响,以提高临床护理工作水平。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30例鼻内镜下进行鼻窦炎鼻息肉的患者随即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一般护理,实验组患者实施我院系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手术前后焦虑状态。结果: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3.33%;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14.54%,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手术前焦虑状态和手术后焦虑状态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实施围手术期规范、系统的护理干预,能够便于护士给予患者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促进患者更好地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将4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护理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康复护理组术后给予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术后1年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行走能力。结果术后1年康复护理组患者髋关节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有助于改善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行走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方法进行研究,分析手法复位与切开复位两种治疗方法的优缺点并对比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2012年1月-2013年4月由该院接收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60例患者,根据其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为手法复位,30例。对照组为切开复位,30例。对其治疗情况进行记录,并进行追踪调查。对受伤后肘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和是否出现畸形等情况进行记录分析,并阐述两种治疗方法的优缺点。结果利用手法复位的观察组的患儿其优良率达到了96.7%。而利用切开手术复位的对照组的患儿其优良率为96.6%。两组数据显示从伤后肘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看,手法复位要优于手术复位。从畸形率和临床愈合时间来看,观察组出现畸形1例,占总人数的3.3%,对照组为2例,占总人数的6.6%,两组患儿经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手法复位的观察组其临床愈合时间为4—6周,采用切开手术复位的对照组其临床愈合时间为6~8周。观察组要优于对照组。结论根据上述调查显示和结果分析,对于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最佳的方法应为手法复位。手法复位有利于患儿伤后肘关节功能的恢复,临床愈合时间短。除非患儿出现了血管神经损伤或是手法复位失败,从而选择切开复位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老年妇女低骨密度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以指导提升患者预后。方法随机选择2011年1月-12月,我院尚未开展循证护理时入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老年妇女低骨密度骨折患者为对照组;以次年我院全面推行循证护理后入院的同类患者120例为观察组。行持续随访,并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Barthel指数(BI)、Fugl-meyer运动量表(FMA)及生存质量测定简式量表(WHOQOL-BREF)统计患者护理前及出院1年后抑郁程度、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及生存质量。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HAMD、BI、FMA及WHOQOLBREF量表各项评分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末期上述评分均显著性改善,较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数据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有助于提升老年妇女低骨密度骨折患者预后,且能显著提高其出院后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