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伴有或不伴有退行性变性腰椎病变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术前、术后腰椎前凸角度的测量,探讨二者的相互关系及诊治策略。方法:于2002-01/2003-12选择内蒙古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骨科行全膝关节置换手术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29例213个膝关节,所有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前除进行神经系统查体,常规拍摄站立位膝关节正侧位X摄线片及腰椎MR确诊。根据术前资料将患者分为3组,单纯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组35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无症状腰椎管狭窄组54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有症状腰椎管狭窄40例。所有患者手术前后进行膝关节HSS评分和功能评分。随访62例患者,分成单膝置换组25例和双膝置换组37例,比较两组间术后膝屈曲矫正度及两组自身手术前后腰椎前凸度变化。结果:术后随访平均16.3个月(6~30个月)。①129例患者手术前后HSS评分及功能评分:3组间手术前后关节HSS评分和功能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单膝置换组和双膝置换组术后膝关节屈曲矫正度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双膝置换组手术后腰椎前凸度高于手术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49.25±2.42)°,(41.19±2.15)°,P<0.05],而单膝置换组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无症状腰椎管狭窄组术后出现腰椎症状8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有症状腰椎管狭窄组术后腰椎症状加重5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无症状腰椎管狭窄组1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有症状腰椎管狭窄组2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平均11个月行腰椎管减压术。结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退行性变性腰椎管狭窄的中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前应告知患者及家属,成功的关节置换术后可能出现腰椎症状或原有症状加重,并不排除因腰椎病变再行腰椎管减压术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李波  张友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28):6998-6999
目的:探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适应证及效果。方法:对我院骨科2003-01/2008—12问25(32侧)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8例患者获得随访,绝大多数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恢复满意。按HSS评分标准优良率达到90%。结论:对膝关节骨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行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是理想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骨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等疾病终末期常合并膝关节畸形,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KA)已成为治疗各种终末期膝关节疾病的一种有效方法,其旨在缓解疼痛,纠正力线,改善生活。外翻畸形是较少见的一种膝关节畸形,常合并骨性结构和软组织改变,涉及术前准备、手术入路、术中截骨、软组织平衡、假体选择等多方面,其中软组织平衡则是重中之重,直接关系到术后关节功能,假体稳定性、使用寿命等问题,手术较内翻膝困难,国内外对于相关问题仍存在争论。因此如何纠正力线,如何平衡软组织,对于外科医师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推拿电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推拿电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比较推拿、电针和单纯电针两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效果。结果:两组疗效分析:推拿、电针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电针的疗效。结论:推拿加电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膝关节周围骨恶性肿瘤切除人工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功能恢复相关的康复治疗. 方法全膝关节置换 42例 ,半膝关节置换 8例.术后分 4个阶段采用不同的康复计划进行功能训练. 结果采用关节活动度,疼痛及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定.出院时活动度均在 90°~ 110°.平均随访半年 , 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行走自如,无痛,膝关节活动度在 140°左右者 36例,膝关节功能基本正常,行走自如,无痛或偶有疼痛,膝关节活动度在 110°者 10例,膝关节活动度在 90°~ 110°者 4例. 结论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是一种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恶性肿瘤较好的保肢方法,有计划地康复治疗有助于肢体功能的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透明质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透明质酸钠注射液对门诊确诊的6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关节腔内注射治疗,并运用Bristol膝关节评分系统对治疗后患者膝关节疼痛和功能改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除2例无明显好转外,余58例治疗后关节疼痛和功能活动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透明质酸钠注射液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具有较好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后患者的满意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膝关节疼痛的缓解程度以及关节的最大活动度。对87例接受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患者进行客观效果评定并分析影响术后膝关节活动度的相关因素。方法:①对象和材料:选择2005-06/2007-05解放军总医院骨科手术的全膝关节置换患者87例102膝。其中男8例9膝,女79例93膝,年龄46-78岁,平均67.3岁。TACK假体和GeminiII假体51个(Link公司)、LPS后稳定型膝假体17个(Zimmer公司)、后叉保留型及后稳定型膝假体23个(Stryker公司)、后叉保留型假体11个(北京京航公司)。②干预和评估:患者均行全膝关节置换术。采用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的膝关节评分标准(HSS)对膝关节进行疗效评价;使用多元回归方法对可能影响术后膝关节活动度的因素(包括年龄、体质量指数、屈曲挛缩、内外翻畸形、术前的活动度、出院时的活动度、术前的膝关节HSS评分)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1年以上的随访。①膝关节HSS评分:平均为87.5分。优良率90.8%,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②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出院时患者膝关节的活动度同术后1年的膝关节活动度有关(P<0.01)。③随访结果:所有患者都未发生深部感染、假体松动或骨溶解等远期不良的生物相容性反应。结论:出院时患者膝关节的活动度同术后1年的膝关节活动度有关。术后早期功能训练,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提高置换术后全膝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8.
背景: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被认为是治疗终末期或严重的膝关节炎的最有效、最成功的手术之一。如何降低假体返修率、提高膝关节置换术后的疗效是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目的:回顾性分析不同类型人工膝关节假体的临床应用及其疗效。设计:以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为观察对象,手术前后对照观察,以对比不同类型人工膝关节假体置换术后效果。单位: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对象:选择解放军总医院2002-01/2005-01收治的398例患者(523个置换膝关节),其中单膝关节置换术276例,276膝,双膝同时置换122例,244膝。诊断分别为骨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色素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方法:根据患者病情适当选择不同类型人工膝关节假体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假体的类型包括:①按置换范围,分单髁、全髁型;在全髁置换分为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和后交叉韧带替代型假体。②按限制程度又分限制性、非限制性和半限制性。③按是否模拟半月板功能,又分为胫骨平台垫可旋转滑动型和固定型。半年后对以上患者进行随访,膝关节评分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系统(HSS评分,满分为100分,85分以上为优;70~84分为良;60~69分为尚可;60分以下为差),髌骨评分采用Feller等评分标准(满分30分,得分越高越好),随访时调查膝前区疼痛轻重、膝关节活动范围及稳定程度比较,拍摄膝关节正、侧及髌骨30°,90°轴位X射线片。主要观察指标:患者手术前后HSS评分、髌骨评分、膝前痛评分、髌骨功能评分、膝关节最大屈曲度、股胫角。结果:完成随访372例(490膝),随访率93.4%。①疗效:手术优良率89%。患者术后在疼痛、功能方面都有明显改善,尤其在缓解疼痛及膝关节活动范围方面效果显著。②患者术后随访的HSS评分、髌骨评分、膝前痛评分、髌骨功能评分、最大屈膝度均较术前增加(P<0.01)。③不同类型人工膝关节假体置换术后的HSS评分、髌骨评分、膝前痛评分、髌骨功能评分、最大屈膝度、股胫角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依据各种人工膝关节假体的适应证、禁忌证及预期可达到的功能与使用寿命,根据不同的病情,慎重选择适当的假体,均可达到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磁共振三维快速自旋回波脉冲序列(three-dimensional fast spin echo cube,3D-FSE-Cube)、T2-Mapping与常规序列对膝关节软骨损伤分级诊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6年12月就诊的膝关节外伤患者和骨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筛选出先后行膝关节MRI检查(T2-mapping、3D-FSE-Cube和常规序列)及关节镜手术治疗的患者63例。记录三种MRI序列及关节镜下对膝关节软骨损伤的分级。以关节镜为金标准,计算三种序列对膝关节软骨损伤的敏感度、特异度,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三种磁共振序列评价膝关节软骨损伤总敏感度、特异度及Ⅰ、Ⅱ级损伤的敏感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级损伤的敏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T2-mapping序列对膝关节软骨Ⅰ级损伤的敏感度显著高于3D-FSE-Cube(P0.0125),二者对软骨损伤总敏感度、特异度及Ⅱ级损伤敏感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25);T2-mapping序列与3D-FSECube序列在评估膝关节软骨损伤的总敏感度及Ⅰ、Ⅱ级损伤敏感度均高于常规序列,而特异度均低于常规序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5)。结论在膝关节软骨损伤分级诊断方面,T2-mapping和3D-FSE-Cube序列的敏感度较常规序列高,常规序列的特异度高于T2-mapping和3D-FSE-Cube序列。T2-mapping序列可以发现无明显形态学改变的膝关节软骨早期损伤,为临床早期诊治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李敏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6):1493-1493
目的 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36例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前进行心理护理,术后做好指导功能锻炼及出院后康复治疗.结果 本组33例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3例膝关节伸屈活动受限,优良率91.7%.结论 对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做好围术期的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收集98例诊断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住院患者共126膝,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保守治疗62膝,其中早中期组40膝、晚期组22膝;手术治疗64膝,其中早中期组46膝、晚期组18膝。比较关节清理和保守治疗早中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结果】本组中135膝,其中126膝者获得随访,随访率93.3%,随访时间为6~12个月。随访98例患者均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表进行随访,其中保守治疗早中期组患者与手术治疗均能取得较好疗效,但两组评分无统计学意义;晚期组患者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尤其在随访12个月时效果显著下降,与手术治疗患者评分有统计学差异;早中期组、晚期组手术治疗患者疗效均满意,但评分前者高于后者。【结论】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治疗不同分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能达到满意效果,早中期组患者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12.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化速度的加快,膝关节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中大多数疾病如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均需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是近年来发展的新技术,新项目之一。它对减轻患者关节病痛,恢复或改善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重新参加社会生活,使整体护理的深入开展,对患者的心理与肢体运动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牛海明 《医学临床研究》2014,(11):2260-2261
目的 探讨利用带线锚钉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止点Ⅲ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使用带线锚钉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止点撕脱伤23例,随访观察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并进行膝关节功能 Lysholm 评分。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8~25个月,平均11.5个月。术后切口甲级愈合,膝关节稳定良好。根据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标准:优11例,良10例,可2例,优良率91.3%。结论 采用带线锚钉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止点Ⅲ度损伤疗效肯定,具有手术操作简单、韧带修复牢固、肢体恢复快、不需要再次内固定取出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康复训练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进行康复训练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通过对18例患者(25膝)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前膝关节功能与术后康复训练25 d后膝关节评分标准(HSS-KS)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进行早期康复训练组膝关节功能较术前有明显改善,HSS-KS评分结果,术前为39.37±6.32;术后为77.36±12.68,P<0.01.结论早期进行康复训练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32例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小丽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0):4948-4949
目的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方法对32例经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术前访视、术中配合、术后随访等全程护理。结果术后功能恢复良好,无一例感染。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娴熟的术中配合以及及时术后指导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人工膝关节术后感染接受二次翻修术的膝关节进行评估。方法:2004-02/2005-12所遇到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病例19例,行二期翻修术即一期手术取出原假体,彻底清创,置入抗生素骨水泥占位器,术后使用6周以上的敏感抗生素,二期手术做假体翻修术。结果:平均随访1 a 6个月,没有翻修的膝关节发生感染或者无菌性松动,患肢功能恢复较满意。结论:应该尽量采用二期翻修术处理TKA术后感染,以彻底清除感染灶,使患者获得良好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两种不同处理关节腔引流管方式的临床意义。方法将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64例在安徽省立医院住院治疗,患骨关节炎的需行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夹闭组(n=32)与持续引流组(n=32)。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血红蛋白(Hb)浓度、红细胞压积(Ht),术后24h、48h引流量,术后输血量及相关术后并发症与膝关节功能康复情况。结果两组间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早期夹闭组的切口总引流量、术后Hb浓度、Ht下降值均显著低于持续引流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输血量早期夹闭组优于持续引流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172)。术后相关并发症、关节功能活动度、1年随访膝关节感染发生率及膝关节功能评分等方面早期夹闭组与持续引流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提供了一定的证据支持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夹闭关节腔引流管具有实际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髌股关节软骨损伤与膝关节内侧间室单髁置换术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本院接受内侧间室单髁关节置换的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26例(30膝).术前以核磁共振评估髌股关节软骨有无损伤将患者分为两组:有损伤组12例,无损伤组18例;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牛津膝关节评分(OKS)、膝关节损伤和骨关节炎结果评分(KOOS)评价髌股关节软骨损伤对膝关节内侧间室单髁置换术疗效的影响.[结果]无损伤组Lysholm膝关节评分、OKS、KOOS评分术前均优于有损伤组,两组间术前各项评分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与术前相比,Lysholm膝关节评分、OKS、KOOS评分均明显改善,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末次随访时髌股关节软骨无损伤组Lysholm评分、OKS评分、KOOS评分仍优于有损伤组,且两组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但评分改善程度两组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髌股关节软骨损伤对于膝关节功能有影响,但在手术适应证内,髌股关节软骨损伤对单髁置换疗效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机械振动治疗绝经后女性膝骨性关节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适宜频率的机械振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促进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细胞的再生和修复。观察机械振动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症状、膝关节功能、关节活动范围和下肢肌力的影响。方法:①对象:选取2005/2006居住在北京理工大学,并且患有膝骨性关节炎的绝经妇女116例。材料:ZD-10全身振动治疗仪(北京迈达康医疗设备制造有限公司)。②分组:愿意接受振动治疗且能按照试验要求完成者103例为振动组,年龄(61.23±8.20)岁;不能按照试验要求完成者13例为非振动组,年龄(63.73±5.45)岁。③干预:振动组接受振动治疗,振动频率30Hz,振幅5mm,5次/周,10min/次,1个月为1个周期,共3个月。非振动组不接受振动和其他治疗。④评估:于试验开始前、实验1,2,3个月时分别观测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膝关节疼痛程度目测类比评分;采用运动功能分析仪测定下肢最大肌力、膝关节活动范围和膝关节活动有效范围;对比体质量指数变化。结果:振动组98例、非振动组11例进入结果分析。振动组受试者于试验前后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下肢最大肌力、膝关节活动范围、膝关节活动有效范围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或0.01),疼痛程度目测类比评分明显降低(P<0.01),体质量指数没有明显变化(P>0.05)。非振动组受试者的所有观察指标于试验前后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振动治疗可以改善绝经妇女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提高下肢最大肌力,增大膝关节活动范围及有效活动范围,减轻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不同镇痛方法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早期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84例行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多模式镇痛方法,对照组术后应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泵。两组术后均进行康复锻炼。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疼痛程度、康复计划的完成情况、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患者对于康复情况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静息状态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及术后24h、48h、72h膝关节活动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24h、48h、72h、1周、2周、4周膝关节的活动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4周康复方案的完成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对于康复效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模式镇痛方法应用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围术期疼痛的镇痛效果满意,能够促进术后康复计划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