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幽門梗阻,不論是瘢痕性的或痙攣性的,都是消化性潰瘍常見的併發症。前者屬器質性,每见于幽門部潰瘍,特别是十二指腸后壁的潰瘍,由于潰瘍瘢痕形成,致成幽門狭窄發生梗阻;后者則屬功能性的,多见于幽门潰瘍或接近于幽門部的胃或十二指腸溃瘍,距离幽門数厘米远的胃小灣部溃瘍亦偶可引起幽門痙攣,此乃通过神經反射机制致成幽門括約肌之痙攣,結果造成梗阻。临床上不論瘢痕性或痙攣性幽門梗阻,皆可引起胃  相似文献   

2.
气功疗法对胃腸机能障碍性疾患有显著疗效,根据練功者主訴常称在練功以后便秘解除,大便通暢,而在練功过程中易产生腹鳴现象,上一医生理教研組与上海气功疗养院曾为此进行客观观察,结果发現練功过程中腹鳴音均显著增加。胃腸的运动机能症与胃腸的分泌机能有密切的关系,而且練功病人亦普遍觉得練功以后食慾增加容易飢餓,因此我們便选择三位經驗充足練功时间较長的患者进行胃液分泌狀况的实驗观察。操作过程与結果:于早晨空腹时插入胃管,全部抽出空腹胃液隔15分鐘后再行抽出,然后叫患者进行練功,練功后15分鐘与30分鐘时各抽出全部胃液;继則停止練功于停止練功后15分鐘、30分鐘、45分鐘时亦依次  相似文献   

3.
朮后腸粘連是腹腔手朮后常見的后遺症。其主要病变是腸道的相互間或与其他脏器发生了粘連。主要症狀是腹部持续性或陣发性疼痛,并可引起胃腸功能紊乱,发生食欲不振,腸鳴腹胀,便秘或便溏等。現代医学目前对此症还沒有最适当的治疗方法。我們从1956年以来,采用針灸治疗本病,效果尚感满意。現将其中記載比較完整的77例介紹如下:  相似文献   

4.
例一:钱××,男56岁,張甸亞东大队社員,于7月27日前来医疗組門診。病已有五天,腹瀉,腸鳴,排泄物呈水液狀,完谷不化,食慾不振,舌有芒刺,四肢无力;并有腰痛,診断为急性腸炎,取穴:天樞1×,中脘1,关元×,足三里1,三焦俞1,神闕×,腰阳关1。7月29日复診:腹瀉大退,腸鳴消失,惟腰痛如昔。取穴:中脘1,足三里1,腰阳关×,环跳1。嘱其休息,注意飲食。7月31日又来复診:腸內症狀消失,腰痛好轉。  相似文献   

5.
久利仿陰症,不仅在痢疾門中常見,同时在一般腸炎病症中心常常見到。其病因是热邪仿及陰分,或誤用溫燥所致。其症狀:泄利不止,口渴引饮,舌干失津如鏡,愈飲愈泄,並伴有微热微咳,其脈多沉細而数,間或也有浮虚无力者。此病多見于小兒,成人間或也有。  相似文献   

6.
急性腸炎是現代医学的名称,它是夏、秋兩季里最常見的腸道傳染病之一。临床上以突然的腹部雷鳴及不快感,疼痛,大便的次数增加,排出水样和混有粘液点狀不成形的粪便,且有奇臭、发热等症狀为其主要表現。在中医書籍里,虽然沒有“急性腸炎”这一疾病的名称,但它的症狀,与祖国医学文献里关于“泄瀉”症狀的描写有很多类似之处。但泄瀉是包括所有全部大便呈稀薄的疾患在內,而急性腸炎不过是其中之一而已。  相似文献   

7.
論胃虛實寒熱生死逆順脈證之法第二十七 [原文]胃者,腑也,又名水穀之海,與脾為表裏.胃者,人之根本也,胃氣壯則五臟六腑皆壯.足陽明是其經也. 胃氣絕則五日死.實則中脹便難,肢節疼痛,不下食,嘔吐不已;虛則腸鳴脹滿,引水[1],滑泄;寒則腹中痛,不能食冷物;熱則面赤如醉人,四肢不收持,不得安臥,語狂、目亂、便硬者是也.病甚則腹肋脹滿,吐逆不入食,當心痛,上下不通,惡聞食臭,嫌人語,振寒,喜伸欠.胃中熱則唇黑,熱甚則登高而歌,棄衣而走,癲狂不定,汗出額上,鼽衄[2]不止.虛極則四肢腫滿,胸中短氣,穀不化,中消[3]也.胃中風,則溏泄不已.胃不足,則多饑不消食.病人鼻下平,則胃中病,渴者不可治.一本无上十三字,作微燥而渴者可治.  相似文献   

8.
<正> 为了解除胃及十二指腸溃瘍的病人痛苦,保证生产大跃进,我院重点試用了中药烏賊骨粉对胃及十二指腸溃瘍的治疗。根据过去服用西皮氏1号2号及氢氧化鋁凝膠的病人說:使用烏賊骨粉一般在3—7天后,症狀逐步減轻,胃不疼痛,酸水不吐了。經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9.
用針刀挂綫和內服药等疗法治疗肛門直腸瘻,在明代医书中已有詳細的記载。如《外科大成》說:“有瘻者插以药丁,通腸者挂以药綫,无痔而有瘻者,必因肛門边先結肿硬,半年一載,此块作痛出脓成瘻,入內先通腸而后外潰也,必有附管,治非取管挂綫不能收功。”又曰:“凡用挂綫,孔多者只先治一孔,隔几日再治一孔,如綫落口开者,敷生肌散。”《医宗說約》云:“凡疮久不收口,有管如灯草,日流脓水者曰漏,皆因  相似文献   

10.
幽门痉挛症是新生儿常見疾病之一,多見于初生后6—30天之間,患者大多数为男嬰,且多神經过敏的嬰儿。关于幽门痉挛致病的原因,至今尚无满意的解釋,有些学者认为由于出生时中樞种經系統遭受損害,有些学者认为幽门肥大性狭窄是早期患有幽門痉挛的结果。痉挛的原因可能由于中樞神經系统的神經調节失常,而使幽門括約肌出现特殊型的阻塞,也由于中樞神經系統内形成了新的条件反射性联系,因此幽門痉挛不是幽門局部的病变;而是皮质内脏間的病理性条件反射,此病主要发生于幼小的男孩这一点还有些不明白,可能与母亲的内分泌素对小儿幽門平滑肌所起的作用有关。幽門痉挛的临床初期症状,在初生后1——2星期出現小儿在喂乳的同时或喂乳后数分钟发生嘔吐,这种嘔吐預先旣没有噁心突然发生,而又不引起不快  相似文献   

11.
急性胃腸炎是临床上常見的疾病。本病发病急剧,多見腹痛、泄泻或呕吐、发热等,在短时間內可致机体严重脫水与电解质平衡失調,而影响全身各系統生理机能。祖国医学針灸疗法,对本病有良好效果。作者曾应用針刺命門、委中二穴以治疗本病,現将观察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中篇横的方面一、生理解剖內經在生理上認为人体的任何部門都是有机的联系,不主張把它分裂和孤立起來紫戎赋?“心者君主之官,肺者相(宰相的相)傅之官,胆者中正之官,膻中(卽心包)者臣使之官,脾胃者倉廪之官(别处把脾分出,作諫議之官),大腸者傳道(同導)之官,小腸者受盛(平声,作承受解)之官,腎者作強之官,三焦者决瀆之官,膀胱者州都之官,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29頁)其次,指出:“肺合大腸,心合小腸,肝合胆,脾合胃,腎合膀胱。”(31頁)又指出:“心者其華在面,其充在血脈,肺者其華在毛,其充在皮,腎者其華在髮,其充在骨,肝者其華在爪,其充在筋,脾者其華在唇四白,其充在肌。(按本文疑有錯誤,应改为“脾者倉廪之本,营之居也,其華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黄,通於土气。胃、大腸、小腸、三焦、膀  相似文献   

13.
病症摘要患者刘××男性年50岁主訴:于發病前十余日即感头暈眼花,精神疲乏,四肢無力,同时睡眠不宁多夢,微有惡寒,食慾不振,經常噁心腸鳴,大便不正常,有时淡黄,有时灰白色。嗣后右上腹部稍有隱痛和压重感,皮膚巩膜逐漸發黄,小便赤潰,大便微結,于1956年7月15日开始治療。  相似文献   

14.
大便秘结     
张生嫂,女,五十余岁。患大便燥結,欲解不能,以热湯熏蒸肛門,略能排出少許。微热,微渴,舌苔微黄,时經半月。曾服硝黄等剂,均未見效。诊其脉短涩无神。此乃气血不足,阳气衰微,津液不行,卽古人所謂阴結症。盖肺与大腸相表里,肺气充沛,則大便輸送自如。二阴为腎之窍,腎液充足,則二便自复常态。治宜补气滋腎为主。遂疏方以黄耆补气,当归养血,蓰蓉、菟絲以补腎滋液,附子、肉桂、吳茱萸以壮阳下达,并借辛味以润腎燥,又佐以咸寒之朴硝、潤下  相似文献   

15.
幽門梗阻似属于祖国医学中反胃的范畴。茲将辨証治疗获效的一例經过,簡介如下。病史摘要: 郑姓,女,67岁,門診号18571,1960年11月25日初診。患者20岁时即有胃痛史,时发时止。近年来經常食后倒飽,噫气,胀悶不舒,呕吐痰涎,自觉逆气上冲,胃脘攻痛,痛时左胁下似有块上攻,早輕暮重。近三个月  相似文献   

16.
消化不良是小儿科常見的疾病。由于小儿体質羸弱,腸胃机能不强,再由父母溺爱,任其飲食,造成腸胃机能紊乱,食入胃后,停于中脘,傳化迟滯,腸胃漸伤。久后肚腹脹悶,食欲不振,遂变脾虛泄瀉,面色萎黄,肌肉泊瘦,午后發热等症狀。治療的法則,应以补脾,健胃,消導,除疳为主,加强腸胃机能抵抗力,排除積滯,則病自愈矣,本人用复方健脾散治療小儿消化不良腹瀉多例,茲將治療情况簡报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一) 甲、小腸之解剖灵樞腸胃篇说:“小腸后附脊,左环、迴周叠積,共注于迴腸者,外附于脐上,迴环十六曲,大二寸半,径八分之少半,長三丈二尺”。这段記载确是从尸体解剖而得,否則,不能詳審如此,环迴叠積,正是小腸形态,位于迴腸,迴肠卽大腸,说明小腸与大腸相连,其余十五曲,大二寸半等,均系经过数量的数字。  相似文献   

18.
三承气辨     
1959年3月号本刊登載着俞长荣同志的“伤寒論彙要分析”一文,他在文中把伤寒論第二百四十九条改为“伤寒,吐后,腹脹滿者,与小承气湯”。我认为这是值得商榷的。吐伤津液,其所以腹脹滿者,乃上湿去而下燥留也,宜用甘草和胃安腸,原文用調胃承气湯是对的,若用小承气,則上湿已去,厚朴更非所宜矣。厚朴是香燥之品,大小承气湯均要用厚朴,我曾苦思不得其解,后来讀到曹穎甫先生的一句話,“太阳之傅阳明也,必上湿而下燥”,我乃恍然。据此,第二百五十条,“太阳  相似文献   

19.
五脏皆有阳虚,脾胃也不例外,但脾阳虚与胃阳虚在生理、病理及用药上不尽相同。生理上脾主升胃主降,脾为阴土喜润恶燥,胃为阳土喜燥恶湿;病理上脾阳伤易气机下陷,胃阳伤则气机上逆;治疗脾阳虚应"温、运、补",治疗胃阳虚应"温、宣、通",而不重补益;脾胃皆阳虚导致湿停中焦时可脾胃合治,以苦温芳香燥湿为主。  相似文献   

20.
根据祖国医药文献記载:黄柏主治五脏腸胃中結热,黄疸,腸痔,止泄痢,女子漏下,赤白带,阴阳蝕疮及在皮間肌肤热,赤起,目热赤痛,口疮和热疮皰起,血痢,杀蛀虫等。中央卫生实驗院刘国馨氏曾研究黄柏抗生作用,据云100%黄柏生药煎剂,对数种細菌有微弱的抗生力。日本若林氏說在黄柏中析出盐酸小蘖(?)对大腸菌、伤寒菌等有杀灭作用、我們为了进一步的研究,必須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