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吲哚美辛结肠靶向胶囊的制备及体外释药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开发一种结肠靶向胶囊,使吲哚美辛达到结肠部位实现靶向释放。方法 以蘸胶工艺制备不溶性半透膜囊体,灌装药物后以果胶片封住囊体,外套上普通胶囊壳后外包肠溶衣,进行体外释放试验。结果 该给药系统在人工胃液中不变形,药物不释放,采用PEG-2 000∶CA为60%的不溶性囊体,包衣增重90%,药物∶NaCl为1∶1制备的胶囊,药物在人工肠液中3 h释放<10%,在人工结肠液中10 h药物释放超过70%,基本释放完全,达到结肠定位释放要求。结论 吲哚美辛结肠靶向胶囊能实现在结肠定位释放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口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OCDDS)药物释药性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根据文献,对OCDDS药物释药性的体内、外评价方法进行归纳。结果:体外评价是处方筛选和优化的主要手段,包括加入人工胃液、人工小肠液、人工结肠液等释放介质的传统型释放度测定法和在释放介质中加入大鼠盲肠内容物或人体排泄物的非传统型释放度测定法;体内评价是衡量产品质量、处方工艺合理性的标准,主要由测定药动学参数的动物模型研究实验和直接观察制剂在人体内的转运与释放过程的γ-闪烁扫描法组成。结论:释药性的体内、外评价方法能够反映OCDDS药物的释放行为,但由于人体胃肠道环境复杂多样以及体内、外相关性差异等,对其研究仍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优选苦参碱结肠靶向微丸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苦参碱载药丸芯,利用流化床包衣技术对苦参碱载药丸芯进行包衣,并进行体外释放度的考察。结果:苦参碱载药丸芯的优化处方工艺为:苦参碱10g,微晶纤维素40g,羧甲基纤维素钠0.5g,纯化水46mL。其包衣微丸外层衣尤特奇L30D-55增重20%,内层衣尤特奇EPO增重30%。体外释放度实验表明,苦参碱包衣微丸在模拟的胃液中基本不释放,在pH 5.0磷酸缓冲液中较快释放,在pH 6.8磷酸缓冲液中则释放缓慢。结论:苦参碱载药丸芯处方工艺简单稳定。苦参碱包衣微丸结肠靶向性较好,同时模拟实验提示在结肠pH发生明显下降时苦参碱结肠靶向微丸仍具有结肠靶向性。  相似文献   

4.
《中国药房》2017,(36):5176-5180
目的:为口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OCDDS)的体内外释药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查阅相关研究文献,对OCDDS的体内、体外释药性评价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根据溶出度试验中溶出介质的差异,OCDDS体外释药性评价方法可分为常规的体外释放度测定和改良的体外释放度测定。OCDDS体内释药性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动物体内药动学及组织分布评价、X射线衍射分析、γ-闪烁法分析、同位素标记技术、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多光谱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等。结论:面对人体胃肠道的复杂环境以及新型辅料、新释药机制等的不断出现,现有的OCDDS体内外释药性评价方法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并且缺乏统一的标准。因此,探索建立新的、完善的OCDDS体内外释药性评价体系是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pH敏感结肠宁靶向微丸对小鼠的急性毒性,为该药的安全评价提供重要的基础研究资料。方法首先进行小鼠急性毒性的预实验,然后进行小鼠急性最大给药量实验。急性最大给药量实验小鼠40只随机分成试药组和空白对照组,雌雄各半,试药组灌胃,灌胃量40mL·kg-1·d-1空白组给蒸馏水,观察毒理反应。比较1d、7d和14d体重,实验结束后,称重肝脏、脾脏和肾脏,进行脏体比值比较。结果急性毒性实验过程无小鼠死亡,有被毛竖立、肢体轻微震颤、反应迟钝、饥饿感、频繁排便、视网膜苍白等症状,半数致死量无法获得。小鼠急性最大给药量实验第14d的肝脏、脾脏和肾脏的脏体比值有差异,但不显著(P〉0.05),最大给药量是78.496g·kg-1·d-1,是成人日用药量的237.9~314.0倍。结论小鼠最大给药量与成人日用量的比值大于100,提示pH敏感结肠宁靶向微丸在推荐的使用剂量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小鼠急性症状提示超量服用也有些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6.
干扰素-α微球的制备及其体外释药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通过正交设计试验优化干扰素-a聚乳酸-羟乙酸共聚物微球的制备工艺,并考察其体外释药性能.方法: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干扰素微球,通过L9(3)4正交试验设计优选微球最佳制备工艺条件,并对制备工艺的重现性、微球的性质及体外释药性能进行了考察.结果:干扰素微球的最佳制备工艺稳定、重现性好,微球的形态圆整,粒度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10.71μm,干扰素被证明包裹在微球中,载药量为8.06%,包封率为36.97%.干扰素微球在61 h的累积释药量约为86%,t1/2为10.8 h.结论:本研究获得了较满意的干扰素微球制备工艺,其体外释药性能符合长效制剂特征.  相似文献   

7.
肺靶向利福平聚乳酸微球的体外释药性能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以0.9%氯化钠的水溶液为释放介质,对利福平聚乳酸微球的体外释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微球在最初10min有突释效应,此后累积释药量与时间平方根之间呈线性关系。分别考察了微球大小、聚乳酸浓度、微球含药量、制备微球时在甘油中的分散时间和在明胶水溶液中的扩散时间等因素对微球释药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壳聚糖/海藻酸钠自组装微球的制备及释药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壳聚糖(CS)聚阳离子及海藻酸钠(ALG)聚阴离子电解质的性质,在药物微球表面自组装形成多层包覆结构的壳聚糖载药微球,并研究组装层数、温度及盐离子浓度对自组装微球释药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CS载四环素(TC)的药物微球,并在其表面交替自组装ALG及CS。利用IR测试技术及电极电位法进行表征。结果CS交联微球未破坏CS及TC的结构,CS与ALG以静电作用相结合。CS交联微球的载药量为40.2%,自组装六层的微球载药量为32%。组装后,药物释放时间延长,初期暴释现象得到极大改善,释药速率随组装层数的增加而下降,温度较高时组装完整,盐离子浓度存在较佳点。结论温度为60℃、盐离子浓度为0.5 mol.L-1、组装层数为四层的微球释药性能较佳。  相似文献   

9.
美沙拉嗪结肠靶向微丸的制备和体外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OBJECTIVE To prepare pH-dependent colonic-targeting pellets of mesalazine by coating with acrylic recin dissoluting in colon,and evaluate dissolution profiles in vitro.METHODS Mesalazine pellets was prepared by extrusion-spheronisation,the condition of te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结肠溶型丙烯酸树脂为包衣材料制备美沙拉嗪pH控制型结肠靶向微丸,评价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挤出滚圆法制备美沙拉嗪微丸,采用L934正交设计实验优化工艺条件,流化床包衣机包衣,采用U884均匀设计试验优化工艺参数,考察了微丸圆整度、收率及体外释药特性。结果优化条件所得的微丸外观圆整,粒径分布均匀,收率高,在人工胃液中2h、人工小肠液中4h累计释放率<5%,人工结肠液1h累计释放率>95%,具有明显的结肠靶向释药特性。结论美沙拉嗪结肠靶向微丸具有良好的体外结肠靶向释药特性,可进一步进行体内释药行为考察。  相似文献   

11.
pH依赖—缓释型美沙拉秦结肠靶向小丸的制备与体外评价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以肠溶型和渗透型丙烯酸树脂为包衣材料制备pH依赖-缓释型美沙拉秦结肠靶向小丸,评价其体外释放特性。结果表明,包衣小丸在0.1mol/LHCl中2h几乎不释放药物,在pH7.5缓冲液中具有较好的缓释作用。在模拟胃肠道各区段最高的和最低的p变化的释放度试验中,均在对应小肠区段时开始缓慢释药。分别有40%和70%的药物进入结肠后释放。优于单独的肠溶或缓释制剂。  相似文献   

12.
己酮可可碱缓释胶囊的研制及其体外释药特性考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金萍  宋春霖  曹德英 《中国药房》2005,16(21):1628-1630
目的:制备己酮可可碱(PTX)缓释胶囊,并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运用正交设计法对处方组成及制备工艺进行筛选 和优化;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制剂中PTX的含量。结果:优选出的最佳处方及制备工艺为PTX200mg、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90mg、硬脂酸60mg、硬脂醇50mg、80℃流化25min;PTX检测浓度在1.0-10.0μg/ml范围内与吸收度呈良好线性关系 (r=0.9 995),平均回收率为101.24%,RSD=1.27%(n=6)。结论:优选得到的工艺简便易行,所制备的PTX缓释胶囊稳定性 好,体外试验具有明显的缓释特性。  相似文献   

13.
An empirical mass-transfer model for enteric-coating dissolution that uses in vitro dissolution data to characterize the pH-dependent solubility properties of the polymer film and a mass-transfer coefficient determined from in vivo dissolution or disintegration studies is developed. Once the in vivo mass- transfer coefficient has been evaluated, it can be used in conjunction with in vitro dissolution data from other formulations to predict the in vivo time to disintegration and onset of drug release. Results of in vitro dissolution experiments using the USP basket dissolution apparatus and in vivo disintegration experiments using gamma scintigraphy with four enteric-coated pellet formulations are presented. The good agreement among the in vivo mass-transfer coefficients that were determined supports the validity of the model.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制备扎来普隆脉冲释放微丸,并对其进行处方筛选与优化。方法以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CC-Na)为内包衣溶胀层,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为外包衣控释层制备扎来普隆脉冲释放微丸,考察处方因素及介质pH对药物释放的影响,用Box-Behnken效应面设计法对处方进行优化。结果溶胀层厚度、组成及控释层包衣增重对微丸的时滞和释药速率均有显著影响。结论按Box-Behnken效应面设计法所得最优处方制备的微丸具有良好的延时脉冲释药效果。  相似文献   

15.
多索茶碱缓释胶囊的制备与体外释放度考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张亚军  李江英 《中国药房》2004,15(3):155-156
目的 :制备多索茶碱缓释胶囊 ,考察其体外释放度。方法 :采用滚动成丸法 ,以微晶纤维素为种核 ,5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为粘合剂 ,在包衣锅内将多索茶碱泛制成丸 ,再用EudragitRS100包衣 ,装胶囊。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多索茶碱的溶出量 ,作为多索茶碱缓释胶囊的释放度测定指标。结果 :本法制备的缓释胶囊其释放度在2、6、10h时分别为20 %~40 %、40 %~80 %、80 %以上。结论 :制备工艺可行 ,重现性好 ,所制备的多索茶碱缓释胶囊体外溶出具有明显的缓释特性。  相似文献   

16.
杨淑清 《中国药师》2010,13(9):1255-1257
目的:研制甲基莲心碱脂质体,并对其体外性质进行考察。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脂质体,利用正交实验对其处方进行优化。对其形态、粒径、包封率及释药等体外性质进行考察。结果:甲基莲心碱脂质体形态规整,平均粒径为(842.5±4.65)nm,平均包封率为(72.8±1.5)%。体外释药遵循Higuehi方程:Q=30.78t1/2—5.12,(R^2=0.995),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结论:优化得到甲基莲心碱脂质体的处方及制备工艺,为进一步体内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包衣处方和工艺对离心法制备的膜控型缓释微丸的体外释药行为的影响。方法以对乙酰氨基酚为模型药,采用BZJ-360型离心造粒包衣机以液相层积法制备含药丸芯,以微丸的体外释放度为考察指标,分别用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试验的方法来探讨包衣处方、工艺因素对缓释微丸的释药特征的影响,并筛选出最佳水平,通过对药物释放度曲线的药动学模型拟合确定微丸的缓释机制。结果以丙烯酸树脂(Eudragit RS PO∶RL PO=10∶1)为包衣材料,包衣增重为10%,聚合物浓度为6%时包衣微丸在pH 6.2的磷酸盐缓冲液中呈现良好的缓释效果,释药机制主要是以膜控为主的扩散作用,骨架溶蚀也起到了一定的协同作用。结论该技术制备的对乙酰氨基酚缓释微丸包衣均匀,操作简便,质量可靠,可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制备盐酸文拉法辛缓释微丸,并对其体外释药行为进行研究。方法先用文拉法辛溶液对空白微丸进行上药,通过EC包衣制得速释微丸,然后用速释微丸为丸芯,用EudragitEudragitNE30D,水分散体为包衣材料制备缓释微丸,再将速释微丸和缓释微丸以1:2的比例混合得到最后的缓释微丸。并分别考察了包衣增重对体外释药行为的影响。结果对制备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微丸进行了体外释放研究,表明增重20%,速释微丸和缓释微丸以1:2的比例配比结果最为理想。结论盐酸文拉法辛缓释微丸具有较好的释药性能及良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9.
左氧氟沙星热敏型眼用凝胶的研制及体外释放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高斐  王东凯  罗立  徐松林  刘莱  徐飒 《中国药房》2005,16(14):1057-1059
目的:制备左氧氟沙星热敏型眼用凝胶,并对其体外释放行为进行考察。方法:以泊洛沙姆407为热敏型材料制备左氧氟沙星眼用凝胶,根据胶凝温度筛选泊洛沙姆407的最佳处方浓度,采用无膜溶出模型对该制剂的体外释放行为进行考察。结果:左氧氟沙星检测浓度线性范围为3~11μg/ml(r=0.9991,n=6),回收率为99.62%;泊洛沙姆407在处方中的最佳浓度为18%;药物释放呈零级动力学特征,释放量取决于凝胶溶蚀量。结论:该制剂制备方法简单,用药剂量易于控制,极具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20.
盐酸小檗碱结肠定位微丸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制备盐酸小檗碱结肠定位微丸,并初步研究其体外释放行为.方法 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盐酸小檗碱微丸,用欧巴代旋转包衣,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微丸在不同释放条件下的释放度.结果 制备的盐酸小檗碱微丸在体外试验中可满足结肠定位释放的要求.结论 挤出滚圆法制备盐酸小檗碱结肠定位微丸有效、可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