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露聚糖肽注射液致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运景  李雪芹 《中国药房》2011,(10):919-921
目的:探讨甘露聚糖肽注射液致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甘露聚糖肽注射液及防范不良反应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集到2000-2010年国内文献报道的甘露聚糖肽所致不良反应病例,对患者一般情况、用药情况、不良反应出现时间及不良反应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甘露聚糖肽所致不良反应共57例,无性别差异,多发生于用药后30min内;胸闷、憋气等呼吸系统症状是其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严重不良反应主要为过敏性休克;死亡4例。结论:甘露聚糖肽注射液可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在使用过程中医护人员应严密观察,一旦发现应及时抢救处理。  相似文献   

2.
甘露聚糖肽致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甘露聚糖肽所致不良反应的特点,总结其所致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为临床合理用药、防范不良反应提供参考。方法对1994~2006年国内报道的甘露聚糖肽所致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过敏性休克、胸闷气促是甘露聚糖肽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其次是支气管哮喘。结论甘露聚糖肽最严重的不良反应是过敏性休克和引发的支气管哮喘,使用时要严加关注。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甘露聚糖肽注射液的临床合理用药、防范药品不良反应(ADR)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及万方电子期刊数据库2011年至2019年文献报道的甘露聚糖肽注射液所致ADR,统计并分析期间医院上报的甘露聚糖肽注射液相关ADR报告。结果甘露聚糖肽注射液所致ADR的发生与患者年龄呈正相关;多在用药后30 min内发生;主要表现为呼吸系统损害,同时伴有其他系统/器官损害;严重ADR发生率高,可导致呼吸困难甚至休克;哮喘病史是引发甘露聚糖肽注射液严重ADR的危险因素。结论甘露聚糖肽注射液可引起严重ADR,临床应用时应严格把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对有潜在风险的患者慎用,加强用药监护。  相似文献   

4.
通过2例患者(女男各1例)因癌术后给予甘露聚糖肽注射液,给药后患者出现恶心呕吐,随后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等过敏性休克症状。经救治男性患者病亡。对其所致过敏性休克发生的因果关系作一分析,认为2患者使用的甘露聚糖肽注射液为同一厂家、同一批次的药物,系患者入院后使用的第1种药物。因此发生过敏性休克与该药存在时间逻辑关系,且无合并用药情况。故认为该过敏性休克是使用甘露聚糖肽所致。  相似文献   

5.
甘露聚糖肽注射液致胃肠绞痛、感冒样症状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贤铭 《中国药事》2005,19(7):444-444
甘露聚糖肽注射液(多抗甲素注射液),其主要成份为α-甘露聚糖肽,是从健康人口腔咽喉部分离的α-溶血链球菌H1S-33号菌经深层发酵、分离提取的多糖类物质.目前甘露聚糖肽注射液作为免疫增强剂应用于临床,我院用于恶性肿瘤放、化疗中改善免疫功能低下的辅助治疗.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中,有关甘露聚糖肽注射剂的可疑不良反应报道有瘙痒、皮疹、寒战、发热和不同程度的胸闷、呼吸困难.该药致胃肠绞痛、感冒样症状尚未见报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考察甘露聚糖肽注射液的质量现状及存在问题。方法:对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网站数据库中检索到的甘露聚糖肽原料和注射液生产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对部分生产企业进行现场调研,对58批次甘露聚糖肽注射液依据法定标准进行检验,同时开展分子量与分子量分布、含量测定新方法的研究;对法定标准检验和探索性研究所得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综合评价甘露聚糖肽注射液的质量现状。结果:58批次甘露聚糖肽注射液按法定标准检验,合格率为100%,结合探索性研究检验结果,合格率为100%。同时,探索性研究结果表明现有国家标准测得甘露聚糖肽注射液的分子量偏低,甘露聚糖肽的菌种管理、生产管理等较为粗放。结论:法定检验和探索性研究结果表明,甘露聚糖肽注射液整体质量较好,但是还有提升的空间,生产企业应该加强该品种的基础研究以及菌种管理、生产管理等。  相似文献   

7.
甘露聚糖肽是一种免疫增强药,能调节机体自身免疫功能,刺激骨髓造血机能,提高机体防御能力,具有激活免疫细胞,升高白细胞的作用[1]。随着应用的日益广泛,不良反应(ADR)的报道也日见增多,并且发生过多起严重不良反应,也有因不良反应致死的报道[2]。本院监测到2例使用注射用甘露聚糖肽发生严重过敏反应病例,报道如下。1病例介绍1.1病例1患者女,64岁。于2013年6月11日在我院行左上肺癌  相似文献   

8.
67例骨肽注射液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娟英 《海峡药学》2010,22(5):241-242
检索中文医药卫生期刊2002年1月到2009年6月报道的骨肽注射液不良反应案例,并进行统计分析。骨肽注射液不良反应主要为变态反应,其次为药物热、关节痛、白细胞增高等;变态反应以类过敏性休克样反应为主;1d以后发生不良反应的病例占51.06%。用药前应详细询问过敏史,严格遵循说明书要求,注意用法、溶媒的选择及适应症的把握,使用过程、用药后及连续长期用药均须加强观察,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董朱 《中国药业》2012,21(5):45-46
目的 了解骨肽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1994年至2010年国内医药学期刊报道的有关骨肽注射液致不良反应文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79例不良反应,以老年患者居多,男性略多于女性,多在用药半小时内发生.不良反应累及多个系统器官,临床主要表现为变态反应,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结论 临床医师与药师应了解骨肽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加强其应用监测,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甘露聚糖肽注射液在急性白血病化疗中的益处。方法:2002年10月-2007年3月共收治急性白血病52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规范化疗,治疗组在规范化疗的基础上静点甘露聚糖肽注射液。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血液学毒性、消化道反应及肝功能异常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甘露聚糖肽联合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可显著提高疗效,显著降低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1.
林英奎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2):3476-3476
甘露聚糖肽(多抗甲素)注射液致过敏反应国内报道甚少,我院近期发生2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影响注射用甘露聚糖肽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至2016年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上报的注射用甘露聚糖肽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病例72例,采用Stata软件对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用药信息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注射用甘露聚糖肽常见的ADR是皮肤系统损伤(41.7%),具体临床表现为皮疹;其次是呼吸系统ADR(36.1%),临床表现为胸闷和呼吸困难。肺癌患者更易发生呼吸系统ADR,与其他肿瘤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和溶媒可能是影响注射用甘露聚糖肽安全性的危险因素,老年患者应谨慎用药,配伍溶媒建议选择0.9%氯化钠。结论 临床使用注射用甘露聚糖肽应严格把握适应证,对存在潜在风险的患者谨慎用药,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报道分析1例女性乳腺癌患者静脉滴注肝水解肽注射液后突然出现过敏性休克的病例,检索国内文献曾发生过类似的报道。提示肝水解肽注射液可致严重的过敏反应,临床应加以监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与所出现的过敏性休克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采用计算机查阅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与疏血通注射液有关的文献,以文献证据进行评价及文献分析。结果检索得到相关文献569篇,其中17篇文献符合要求,为用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病例报道,主要为过敏反应。结合文献分析过敏性休克出现的原因及用药注意事项。结论本病例出现过敏性休克与使用疏血通注射液之间可能存在较大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胶囊联合甘露聚糖肽在治疗以及预防尖锐湿疣复发中的作用及其不良反应。方法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诊断为尖锐湿疣( CA )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均使用LEEP刀切除疣体后分别给予甘露聚糖肽胶囊及甘露聚糖肽胶囊联合阴道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泡腾胶囊的治疗。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随访6个月后、比较2组患者的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患者有效率97.87%、复发率为2.13%,对照组患者有效率83.7%、复发率为16.2%。治疗组患者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且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轻微,均可以耐受。结论在LEEP刀手术基础上,给予患者口服甘露聚糖肽联合阴道用重组人干扰素α-2 b的治疗能够显著提高疗效,有效清除Hpv亚临床感染,降低复发率,且无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应用甘露聚糖肽(力尔凡)联合药物化疗治疗胃癌疗效与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由于胃癌就诊的患者102例,分为实验组(51例)和对照组(51例),两组在应用常规化疗药物基础上,实验组加用注射用甘露聚糖肽注射液10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内静滴,每日两次,14天1个周期。随访观察评价两组身体情况,重点观察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血象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血象治疗前后没有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象明显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临床不良反应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应用甘露聚糖肽治疗胃癌可稳定化疗患者血象、减少不良反应,提高生命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考察甘露聚糖肽氯化钠注射液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查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普通鲎试剂及特异性鲎试剂对样品进行内毒素的定性及定量检查。结果 甘露聚糖肽氯化钠注射液经 6倍稀释后对普通鲎试剂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有明显的干扰作用 ,而对特异性鲎试剂无干扰作用 ;以特异性鲎试剂检查 6批样品其细菌内毒素含量均小于 15 0 0EU·L-1,凝胶法和动态浊度法鲎试验均证实了这一点。结论 必须应用特异性鲎试剂检查甘露聚糖肽氯化钠注射液中的细菌内毒素以排除其干扰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10例痰热清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的文献进行分析,探讨其引起不良反应的规律和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痰热清注射液"、"休克"、"不良反应"等关键词对2005年~2012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文献进行检索,对其中涉及痰热清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的12篇文献中报道的10例病例(文献含重复病例)报告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与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与剂量无关,多发生在用药30分钟之内,临床应用应加强监测,密切防范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热毒宁注射液引起过敏性休克的临床表现及诊治经验,以提高认识,减少或避免热毒宁注射液所引起的不良反应。方法报道热毒宁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患儿1例,并结合国内近10年来己报道的热毒宁不良反应,特别是过敏性休克进行文献复习。结果热毒宁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以皮肤症状为最常见,比例为62.37%;其次到消化系统,比例为7.92%,最少见的为血尿与神经系统症状,仅占0.99%;发生过敏性休克的以男性3~4岁的患儿较多见,且发生休克的时间大多在输液开始30min内。结论热毒宁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大多轻微,严重不良反应较少;对于3~4岁的男性患儿使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时,要严格按使用说明书进行输液,在30min内要特别观察,以避免过敏性休克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曲克芦丁注射液58例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阳敏  吴芳 《天津药学》2005,17(5):33-35
目的:了解曲克芦丁注射液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和相关因素.方法:通过检索1998-2004年文献报道的曲克芦丁注射液不良反应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曲克芦丁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以过敏性反应及过敏性休克常见,大多发生在首次用药时;不良反应在高剂量(≥400 mg)或连续用药时更易发生.结论:曲克芦丁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使用时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