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帅 《家庭护士》2006,(1S):20-20
感冒早期常表现为鼻痒,鼻塞、流鼻涕等症状,俗称为“伤风”,实质就是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鼻炎,这时,如果短期使用含有少量麻黄素的滴鼻液,可以迅速改善以上症状,防止病情迅速发展。这类药有1%的麻黄素生理盐水滴鼻液、呋喃西林麻黄素滴鼻液、盐酸麻黄碱滴鼻液等。  相似文献   

2.
刘伦  徐秀丽 《临床荟萃》1998,13(5):211-212
氯麻滴鼻液为氯霉素与盐酸麻黄素的复方制剂,主要用于急慢性鼻炎,鼻粘膜阻塞。文献用中和法测定盐酸麻黄素的含量,但该法突跃不明显,终点难以掌握,滴定误差较大。本文参考有关文献在有氯霉素存在的情况下,用旋光法直接测定盐酸麻黄素的含量,取得满意结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麻黄素滴鼻致过敏反应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年士艳  冯磊 《实用医学杂志》2004,20(12):1338-1338
患者,女,32岁。因“右下颌骨骨折”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选择经鼻腔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入手术室后予常规心电监护,血压、心率、脉搏均正常,为减少经鼻腔插管引起的鼻黏膜损伤出血,分别在患者两侧鼻腔滴入1%麻黄素数滴。2min后,发现患者面部发红,全身出现散在的红色斑丘疹,疏密不一。此时还未行静脉输液及其它操作,考虑为麻黄素导致的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4.
麻黄素、滴鼻净致药物性鼻炎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观察23例药物性鼻炎患者,其中16例(69.57%)与麻黄素或滴鼻净(苯甲唑啉、鼻眼净)滴鼻所致,现对其发病原因及后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6.
目的:建立了呋麻滴鼻液中的盐酸麻黄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三阶导数光谱法,分别选定峰254.7nm和谷251.7nm处的振幅△A为定量信息,排除了辅料中的尼泊金乙酯的干扰。结果:平均回收率为100.07%,RSD为0.54%。结论:本法快速、简便、结果准确,可用于日常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偏头痛的经颅多普勒诊断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报道了100例偏头痛患者的经颅多普勒(TCD)检查结果,发现颅内血流速度除加快(41例),减慢(13例)外,尚有其它血流动力学改变。按出现多少为:1,血流速度加快。2,血流速度减慢。3,血流速度不稳定。4,双侧血流速度不对称等。我们认为后二种改变亦可作为诊断偏头痛的参考依据。按血管痉挛或扩张采取不同的治疗,可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此种无创性检查,除诊断外,可观察治疗效果,疾病转归全过程,对偏头…  相似文献   

8.
BRDL方案治疗神经衰弱对脑阻抗血流图的影响尹秉安,勾幼卿自1972年设计BRDL方案用于治疗神经衰弱以来,注重了神经衰弱病人脑血流改变及BRDL方案应用后对其影响的研究。现将资料完整的312例,经统计学处理,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31...  相似文献   

9.
选用两种不同的形体活动方式,分别以参加指定活动作为实验组;另以除日常活动外不参与锻炼活动分设对照组。观察形体运动对脑阻抗血流图;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女性实验组脑阻抗血流图流入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波幅明显增高(P<0.01);男性实验组血清SOD活性明显升高(P<0.01)。说明形体运动对改善脑循环,防御自由基损害有一定作用,提示形运于外可以起到以外调内的作用,其健身机理与调内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
郝彩莲  解宝鑫 《中国康复》1990,5(3):117-119
本文观察了12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人的脑阻抗血流图改变,并与我院开展的“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报研究(简称中风预报)的监察资料加以对比分析。结果示:中风预报值越高,脑阻抗血流图结果异常改变者所占比例越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西比灵、阿米替林防治偏头痛的疗效。方法:采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偏头痛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程度。将SAS或SDS评分在40分以上的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西比灵加阿米替林组(A组)、西比灵组(B组)和阿米替林组(C组);比较各组间疗效的差异。结果:偏头痛患者中有抑郁者69.3%,焦虑者53.7%。治疗30天后,A组SDS及SAS评分均有所降低(P<0.05),B组和C组则无显著改善(P>0.05)。A组及B组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在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对生活的影响方面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前后比较则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两两对比以A组防治效果最好,B组次之,C组无效。结论:西比灵加阿米替林对偏头痛有预防效果,且对其伴随的情绪障碍改善也有效。  相似文献   

12.
超激光疼痛治疗仪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超激光(SL)疼痛治疗仪对偏头痛的治疗效果。方法:28例偏头痛患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SL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及有创性药物SGB治疗。结果:(1)二组患者头痛次数、头痛持续时间、头痛程度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研究组与对照组各观察指标间无显著性差异。(2)研究组无明显副反应,对照组有一定危险性。结论:SL可有效治疗偏头痛,同时具有无侵袭性、安全性及可控性高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脑安软胶囊治疗疼痛和偏头痛的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腹腔注射醋酸制备小鼠疼痛模型;观察脑安软胶囊对正常小鼠脑膜微循环的影响;采用Cristina Tassorelli硝酸甘油法复制大鼠实验性偏头痛模型,免疫组化ABC法研究脑安软胶囊对偏头痛大鼠脑组织早快基因C-fos的表达的影响.结果:脑安软胶囊可以减轻小鼠扭体反应,改善小鼠脑微循环,减轻疼痛反应,明显降低脑组织C-fos基因表达阳性细胞数.结论:脑安软胶囊具有治疗实验性疼痛和偏头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在偏头痛脑膜炎症反应中的作用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s-1,ICAM-1)表达的调控机制。方法采用静脉注射(iv)硝酸甘油(glyceryl trinitrate,GTN)法建立大鼠偏头痛模型,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溶剂对照组、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pyrrolidine dithiocarbamate,PDTC)组。各组分别包括0.9%生理盐水或GTN iv后1.5,4h两个实验小组。应用Western印迹法分别观察PDTC对GTN iv后1.5h大鼠脑膜NF-κB蛋白表达水平与GTN iv后4h ICAM-1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PDTC50,100,200mg.kg-1各剂量组GTN iv后1.5h大鼠脑膜NF-κB蛋白表达量较模型组分别降低30%(P<0.05)、52%(P<0.01)和65%(P<0.01),呈剂量依赖性;PDTC50,100,200mg.kg-1各剂量组GTNiv后4h大鼠脑膜ICAM-1蛋白表达量较模型组分别降低36%(P<0.05)、71%(P<0.01)和51%(P<0.01),无剂量依赖关系。结论:NF-κB参与偏头痛时脑膜ICAM-1的蛋白合成调控,在偏头痛的脑膜炎症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经颅磁刺激对西比灵治疗偏头痛作用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经颅磁刺激测定运动诱发电位和枕皮质功能,观察西比灵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对皮质功能的影响.方法:对新诊断的偏头痛患者给予西比灵5mg QN治疗,治疗前后作脑运动诱发电位和磁刺激枕皮质诱发视幻觉的阈值检测.结果:共有59例病人参加了试验,典型偏头痛17例、普通型偏头痛42例.发现治疗前每月头痛指数平均为45.70,治疗一月后为27.4,两月后为10.3,与治疗前比较P均小于0.01.西比灵治疗后显著降低典型偏头痛枕皮质的兴奋性和改善运动区皮质的功能.结论:西比灵治疗偏头痛疗效较好,并有改善偏头痛皮质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加巴喷丁对大鼠偏头痛中枢敏感化及脑脊液氨基酸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0~250 g雄性SD大鼠共60只;随机均分为正常组(N组)、假手术组(C组)、偏头痛模型组(M组)、生理盐水组(NS组)和加巴喷丁组(G组);每组12只.进行三叉神经脊束核神经元放电记录和脑脊液氨基酸含量检测.结果:造模后,三叉神经脊束核细胞外放电频率增加,造模后2h为造模前的321.81±47.43%;C组和N组放电频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M组与NS组放电频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G组与M组相比,放电频率显著性下降(P<0.01).与N组相比,M、G组兴奋性氨基酸显著性增加(P<0.01);G组与M组相比,兴奋性氨基酸显著性减少(P<0.01);M组、G组与N组相比,抑制性氨基酸显著性减少(P<0.0l);G组和M组相比,氨基酸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加巴喷丁可能通过兴奋性氨基酸信号通路抑制偏头痛中枢敏感化.  相似文献   

17.
偏头痛患者红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了26例偏头痛患者发作期和间隙期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Ery-SOD)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发作期和间隙期Ery-SOD含量分别为1224±215U/gHb(x±s)和1321±209U/gHb,成对t检验表明两者之间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1)。偏头痛发作期Ery-SOD含量显著下降,可能反映了体内氧自由基生成增加,消耗了大量的SOD。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RNAi重组腺病毒下调第10号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y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PTEN)的表达,探讨PTEN基因是否参与偏头痛的病理过程及其对三叉神经节内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亚基(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1,NMDAR1,简写NR1)和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影响。方法:SD大鼠分成4组:假手术组(Sham组,n=12);硝酸甘油模型组(NTG组,n=12);PTEN基因下调组(AdR-siPTEN组,n=12);Ad-RFP非特异siRNA处理空载体对照组(Ad-RFP组,n=12)。将重组腺病毒立体定向注射入大鼠三叉神经节内,一周后通过皮下注射NTG建立偏头痛大鼠模型,分别于NTG注射前及注射后15分钟、30分钟、1、2、4小时观察大鼠痛阈变化,同时检测各组大鼠三叉神经节NR1和NO的差异。结果 :AdR-siPTEN腺病毒可下调三叉神经节PTEN基因的表达。与Ad-RFP组相比,AdR-siPTEN组的偏头痛大鼠痛阈明显增高,并且三叉神经节内NR1表达及NO合成明显减少。结论 :PTEN基因参与调节偏头痛的病理过程,下调PTEN基因可减轻NTG诱导的偏头痛大鼠模型对机械性刺激的反应,其机制可能是下调PTEN引起NR1表达量减低,继而引起NO含量降低所致。  相似文献   

19.
盐酸氟桂利嗪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和安全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盐酸氟桂利嗪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开放性研究,2120例偏头痛患者每日口服盐酸氟桂利嗪5~10 mg,治疗时间为12周,在治疗开始及4周末、8周末、12周末分别记录患者的头痛程度、频率、服药剂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血压.结果:治疗后4周末、8周末及12周末与治疗前相比,头痛程度明显减轻(均P<0.05),频率明显减少(均P<0.05),盐酸氟桂利嗪用量亦明显减少(均P<0.05),未发现严重不良事件,治疗前后血压无明显变化(均P>0.05).结论:盐酸氟桂利嗪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偏头痛预防性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20.
偏头痛患者血浆一氧化氮和内皮素含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偏头痛患者急性发作期及缓解期血浆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的含量变化及探讨两者在偏头痛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测定NO的含量,用放射免疫法测定ET的含量.结果偏头痛患者急性发作期血浆NO和ET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偏头痛缓解期血浆NO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血浆ET含量也降低,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急性发作期血浆NO和ET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564,P<0.01).还发现偏头痛患者急性发作期血浆NO和ET比值较对照组降低(P<0.05),而缓解期较对照组增高(P<0.05).结论偏头痛患者可能存在血浆NO和ET的动态失衡,影响血管的舒缩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