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寻找降低接种百白破疫苗副反应的有效措施.方法 对我院保健的2006年5月1日以后出生>3月龄足月健康婴儿120例进行预防接种后的观察和指导.结果 发热反应:第一组接种DwPT三针后合计发热反应率26.6%(16/60),第二组接种DaPT三针后合计发热反应率6.7%(4/60),2组发热反应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反应:第一组硬结反应发生率为16.7%(10/60),第二组硬结反应发生率为3.3%(2/60),2组局部硬结反应发生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接种百白破联合疫苗应最好使用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即(DaPT),接种前严格掌握禁忌症,将疫苗药液充分摇匀及注射器选择2ml注射器在臀部外上1/4处做深部肌肉注射.接种后告之不良反应的处理对策,预防和降低副反应的出现.  相似文献   

2.
周翠云 《现代护理》2007,13(17):1633-1635
目的寻找降低接种百白破疫苗副反应的有效措施。方法对我院保健的2006年5月1日以后出生>3月龄足月健康婴儿120例进行预防接种后的观察和指导。结果发热反应:第一组接种DwPT三针后合计发热反应率26.6%(16/60),第二组接种DaPT三针后合计发热反应率6.7%(4/60),2组发热反应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反应:第一组硬结反应发生率为16.7%(10/60),第二组硬结反应发生率为3.3%(2/60),2组局部硬结反应发生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种百白破联合疫苗应最好使用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即(DaPT),接种前严格掌握禁忌症,将疫苗药液充分摇匀及注射器选择2ml注射器在臀部外上1/4处做深部肌肉注射。接种后告之不良反应的处理对策,预防和降低副反应的出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接种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后的不良反应和护理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0名接种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的适龄儿童,在接种前后做好护理观察和健康教育等工作。结果:200名儿童共接种无细胞百白破疫苗386剂,出现不良反应13例,发生率3.37%,未见严重不良反应,13例不良反应均于3 d内痊愈。结论:加强规范接种技术和操作流程,针对性地做好护理观察,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吸附百白破三联疫苗接种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制剂简称百白破疫苗 ,是计划免疫主要的常用疫苗之一。我院自 1988年起对辖区适龄儿童预防注射接种注射百白破疫苗 ,由于疫苗是由外毒素减毒制成的异种蛋白 ,使部分儿童产生轻重不等的不良反应 ,现将所见的 5 6例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1989~ 2 0 0 2年登记儿童 3 2 82 6人 ,不良反应儿童 5 6人 ;男 3 5人 ,女 2 1人 ;基础免疫 2 5人 (接种者年龄<1岁 ) ,加强免疫 3 1人 (接种者年龄 >1 5岁 )。1 2 接种方法 基础免疫自 3月龄开始 ,至 6月龄完成 3针免疫 ,每次 0 5mL ,每针间隔 4周 ,加…  相似文献   

5.
6.
从18世纪牛痘接种方法的问世,预防医学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们战胜天花、霍乱、鼠疫、白喉烈性传染病,从这些经验中人们已经清醒地认识到预防医学在消灭传染病中所起的不可估量的作用。人们对儿童预防接种越来重视。百白破混合疫苗,是按着规定免疫程序,有计划地利用生物制品进行预防接种,是计划免疫的一种。它是预防小儿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最有效、最经济、最方便的手段,也是保护儿童抵抗力的一项重措施。  相似文献   

7.
1病历摘要 患者,女,3岁,因“接种疫苗后发热、口腔溃疡”于2004年2月18日入院。查体:T39+8℃,神清,烦躁,乏力,心肺(-)。咽喉无肿痛,无咳嗽,口腔、嘴唇有多个散在溃疡点,不能进食。PG(+)。患者2天前到接种点接种麻疹疫苗(左上臂0.5ml,皮内注射)、百白破疫苗(右臀部0.5ml,肌肉注射),当晚即出现高热,T39.4℃,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观察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探讨疫苗接种前后进行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和效果.方法:将2010年3月在我院预防接种门诊接种吸附百白破疫苗的1300名儿童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50名,观察和比较两组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疫苗接种前后进行护理干预可避免或减轻接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马铃薯外敷对小儿接种百白破疫苗不良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接收的34例接种百白破疫苗发生不良反应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每组17例。对照组给予湿温毛巾外敷,观察组给予马铃薯外敷,15 min/次,2次/d。治疗7 d、14 d后,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两组患儿家长满意度。结果治疗7 d 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5%(13/17),对照组为41.2%(7/17),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χ2=4.371,P=0.040)。治疗14 d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16/17),对照组为58.8%(10/17),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χ2=5.885,P=0.020)。观察组满意度为94.1%(16/17),对照组为64.7%(11/17),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χ2=4.497,P=0.043)。结论马铃薯外敷能够有效改善小儿接种百白破疫苗后红肿硬结症状,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复方利多卡因湿敷治疗乙肝疫苗接种局部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将100例乙肝疫苗接种局部不良反应的患者按双侧估计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应用复方利多卡因湿敷治疗,对照组则按传统硫酸镁湿敷治疗,观察两组局部组织止痛、止痒及肿胀消退时间.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一次治愈率、临床止痛、止痒及治愈时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治疗组在治疗乙肝疫苗接种局部不良反应的临床止痛、止痒及治愈时间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显效快、疗效好、无任何毒副反应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吸附百白破疫苗预防接种副反应的原因和预防对策。方法2004年6月~2005年5月在我院预防接种门诊接种吸附百白破疫苗3507例,出现副反应38例,副反应发生率为1.08%。对这38例副反应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18~24月龄加强免疫组儿童副反应发生率、局部反应发生率、全身反应发生率均明显高于3~6月龄基础免疫组儿童(P〈0.01),炎热季节副反应发生率高于其它季节(P〈0.01)。结论接种吸附百白破疫苗时要注意充分摇匀药液,选择正确的接种部位和接种途径,确保注入肌内;要严格消毒接种部位,并做好接种前后的卫生保健宣教工作。  相似文献   

13.
面部糖皮质激素性皮炎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静脉采血引起局部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以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收集2001年1月-2003年12月的74242人次献血资料作为对照组,2004年1月-2006年12月的74024人次献血资料作为实验组,并对2组局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对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采取了一系列的护理对策。结果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采血过程中对一些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可明显减少静脉采血局部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警示性标志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警示性标志在门、急诊输液患者实施药物不良反应(ADR)监测中的作用。方法对输液中易发ADR的药物、人群进行警示性标志和分区管理,制订相关的制度和措施,在输液过程中实施用药预防性、警示性告知制度,让患者充分了解自己用药的情况和输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反应。护士有针对性地加强巡视观察,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理ADR。结果实施警示性标志管理后,密切了护患关系,扩大了患者的用药知识和对ADR的宣传,提高了ADR的监测率和用药的安全性。结论警示性标志是将门诊输液患者的用药监护与人文关怀服务融合的有效措施,达到了护患双赢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T型宫内节育器、母体乐和爱母环的避孕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期间采用宫内节育器避孕的育龄妇女共908例,对比分析各种宫内节育器的避孕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与T型宫内节育器和母体乐相比,爱母环异常出血、白带增多、腰腹痛、脱落和因症取出明显减少(P〈0.05)。结论爱母环避孕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本院120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抗菌药物的ADR发生率最高,有76例,占63.3%。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系统损害最为常见,有81例,占67.5%,经过相应的治疗均恢复正常。结论本院发生ADR最多的是抗菌药物,其中以头孢菌素类占首位,提示临床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损害为主;用药前要询问患者的过敏史,用药后认真观察,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引发ADR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集到的444例ADR进行回顾性统计与分析。结果我院ADR的发生以女性、老年患者居多,其临床表现多样,发生因素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等相关。应加强对ADR的监测及相关知识的宣传,以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结论通过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以避免和减少ADR的发生,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