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微循环学杂志》2009,19(4):I0001-I0002,I0003-I0005
第1页/颅脑损伤与微循环障碍的实验研究 曾昭炜,谢忠明,程丽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武汉430060目的:研究颅脑损伤后的微循环障碍,借以讨论临床某些病人的脑功能紊乱。方法:用两种方法进行研究,一是压迫静脉造成颅内高压模型;另一种是应用荧光素钠作脑血管造影,观察脑外伤后荧光素自脑微血管内向外渗漏的范围。  相似文献   

2.
借助一种新技术,测定活体动物的颅内压,在测定过程中,应用微循环显微镜通过颅骨窗观察了脑软膜的微循环。结果表明,随着颅高压增高,脑软膜的微循环障碍就越严重,表现出严重的细胞聚集和脑软膜微血管的扩张,最后脑软膜微循环停止流动,动物死亡。实验提示:临床上脑高压症必须早治,要在脑微循环障碍出现临床症状之前。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心跳骤停与复苏的血液微循环变化,为临床急诊病人提供微循环观察指标。方法:采用两组动物实验,一组用低电压(V=8~10,t<0.1s)直接刺激犬的心脏作成心室纤颤微循环停流立即作心脏按摩,15mim后再用高电压(V=1000,t<0.1s)刺激犬心脏使心跳复苏。另外一组,采用5%戊巴比妥钠注入到家兔的静脉损伤心脏,当心跳停止时作心脏按摩,同时用压力计测定血压与流态的关系,以上实验过程用手持式微循环显微镜(ZQL-1)观察动物眼球结膜微循环,另外,临床急诊病人也同样用微循环显微镜观察。结果:按照以上方法得到五种不同的流态:(1)在心脏停跳前细动脉(A)和细静脉(V)中呈粒线流;(2)在心脏停跳瞬间A收缩断流→V中粒摆流→离心性流→停流;(3)心脏复苏(包括心脏按摩),首先是V中粒摆流→然后出现A→V中向心性粒缓流→粒流→粒线流→微循环重建;(4)如果停止按摩,微循环也停流,这表示无效按摩;(5)如果A在按摩中不出现或者无血流则表示无效按摩,以上流态接合临床心肌梗死,外伤性休克,体外循环心内手术病例,作眼球结膜微循环观察,其表现一致。结论:以上动物实验结合临床观察表明,眼球结膜微循环的流态指标及其变化,可作为临床急诊动态监测,是一种简易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脑外伤后脑微循环的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外伤后脑微循环的改变王凡*综述陈长才*审校创伤性脑损伤(TBI)后都伴随着脑微循环动力学和流变性改变,影响着脑功能障碍的发生、发展和恢复过程。本文就其改变特点作一简要综述。1脑血流的变化脑损伤后的脑血流量(CBF)变化是脑外伤后脑微循环改变最主要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SAH后软脑膜微循环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Wistar大鼠雌雄各半 ,将动物随机分入非SAH组和SAH组 ;非SAH组于股动脉抽血0.4ml后 ,枕大池注入0.3ml生理盐水 ;SAH组于股动脉抽血0.4ml后 ,枕大池注入经冻 -溶方法制备的自体动脉血溶解物0.3ml。以矢状缝外3mm、前囟后3mm为中心制备一直径约0.6cm区域的观察骨窗 ,去除颅骨内板、硬脑膜和蛛网膜。用微循环显微镜观察并通过摄像系统从微机屏幕上观察软脑膜微循环并录制图像 ,MCIP微循环图像处理系统分析。实验过程中保持环境温度于(26±2)℃。结果在非SAH组大鼠 ,脑池注入生理盐水前后软脑膜微血管管径、血流流速和流态均无明显改变 ,软脑膜微血管表面光洁 ,血供较丰富 ,微动脉、微静脉不完全伴行 ,常因出入脑实质而形成血管盲端 ,除少数A4级微动脉呈线粒流外 ,其它各级微血管均呈线流 ,血流快速而无凝集现象。SAH组和溶媒组大鼠在脑池注入动脉血裂解物后软脑膜微循环变化相似 ,微动脉、微静脉逐渐出现收缩变细 ,流速减慢 ,出现红细胞中至重度凝集 ,有的微血管出现血流停滞、摆动甚至微静脉向微动脉的逆流动。SAH后5min ,SAH组软脑膜微动脉管径和微静脉管径分别减低至术前的60.8 %和70.0 % ,在脑池注入自体动脉血溶解物结束后2h内 ,持续维持于低水平状态 ,  相似文献   

6.
目的定量研究兔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海马CA 1 区微血管形态学变化及相应的神经元病理改变 ,并观察尼莫通 (ND)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枕大池两次注血法制作兔SAH模型 ,运用内源性过氧化物酶法显示兔SAH后5d海马CA 1 区微血管 ,用体视学方法对脑微血管进行定量分析 ,并观察了海马CA1 区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SAH后海马CA 1 区微血管除直径外 ,体积密度、长度密度、表面积密度较正常组均有明显下降 (P<0 .01) ,且存在神经元的变性坏死 ;ND治疗后海马CA 1 区微血管密度恢复正常 ,与SAH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神经元数量显著增加 (P<0.01)。结论SAH后微循环障碍是继发性脑损伤的病理学基础 ;ND具有改善微循环 ,保护神经元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定量研究兔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海马CA1区微血管形态学变化及相应的神经元病理改变,并观察尼莫通(ND)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枕大池两次注血法制作兔SAH模型,运用内源性过氧化物酶法显示兔SAH后5d海马CA1区微血管,用体视学方法对脑微血管进行定量分析,并观察了海马CA1区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SAH后海马CA1区微血管除直径外,体积密度、长度密度、表面积密度较正常组均有明显下降(P<0.01),且存在神经元的变性坏死;ND治疗后海马CA1区微血管密度恢复正常,与SAH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神经元数量显著增加(P<0.01)。结论 SAH后微循环障碍是继发性脑损伤的病理学基础;ND具有改善微循环,保护神经元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脑缺血的微血管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缺血的微血管改变李向红脑微循环在二个主要的方面与其他器官微循环不同,即通透性和对血流的调节。因此脑缺血时脑微循环障碍和微血管的损伤必然有其本身的特点。本文将主要讨论脑缺血时微血管通透性的改变及细胞因子、粘附分子与通透性调控的关系。1脑微血管的通透性...  相似文献   

9.
实验高压电烧伤软脑膜微循环动态变化和意义   总被引:3,自引:7,他引:3  
目的通过研究高压电烧伤后动物软脑膜微循环的变化 ,探讨高压电对机体脑微循环的影响 ,为临床防治高压电脑损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复制家兔高压电烧伤模型 ,用WX -9B型微循环显微镜及视频图像分析系统 ,观察软脑膜微血管形态、微血管流态及微血管周围状态的变化 ,应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电烧伤(A、B)组软脑膜微血管形态、微血管流态及微血管周围状态各时相均发生变化 ,观察各时相高压电对微动脉和微静脉、毛细血管管径均有影响 (P<0.01),对微静脉血流速度亦有影响(P<0.01)。脑血流灌流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显著(P<0.01)。结论高压电烧伤能引起家兔软脑膜微循环发生病理性改变。  相似文献   

10.
颅脑损伤时脑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与微循环障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微循环障碍是颅脑损伤后主要病理生理学基础之一 ,在继发性脑损害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发现 ,颅脑损伤后存在脑缺血和脑充血两个过程。脑循环状态主要决定于脑血管阻力而与脑灌注压关系不大 [1~2]。神经、代谢等诸多因素通过调节脑血管阻力而影响脑血流。脑血管的交感缩血管纤维分布少 ,α -受体密度也低 ,故脑微循环的血液灌流的调节主要受局部代谢因素的直接影响。许多因素对脑微循环的影响都通过血管内皮细胞来实现。本文就颅脑损伤时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几种体液因子在脑循环障碍中的作用作一介绍。1扩血管物质1.1一氧化氮…  相似文献   

11.
早期脑血管病的微循环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血液微循环观测,分析微循环障碍与早期脑血管病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微循环显微镜观察人体甲襞微循环的微血管和微血流的动态变化。结果:微循环障碍患者,表现明显微血管痉挛性和淤滞性改变,由于微循环灌注减少,加重组织缺血缺氧,微血栓形成。结论:微血管及微血流的异常影响人体机能代谢的变化,导致微血管内皮损伤、血液的凝固性增强,而外周血流及血管的异常改变,同样可影响脑血流量及供血。提示微循环障碍与早期脑血管病密切相关。对早期预防、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活体观测家兔大脑皮质内微血管构筑及其微循环提供更近似于人类的动物模型。方法 :在开放颅窗的家兔动物模型上 ,荧光素标记血浆 ,罗丹明 6G标记WBC ,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活体观测正常状态下家兔大脑皮质内微循环 ,并经图像分析系统测量数据 ,用SAS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研究探索用开放颅窗的家兔动物模型进行大脑皮质微循环的研究取得成功 ,作者认为采用开放颅窗的家兔动物模型使观察大脑皮质的深度达 2 5 0~ 30 0 μm ,对大脑皮质内微血管构筑及微循环进行活体观测 ,可进行连续断层扫描 ,或在同一层面进行连续定位扫描监测 ,所摄取图像经监视器及计算机摄入并存盘待分析 ,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观测血管口径 ,血流速度 ,血液流态 ,白细胞 ,红细胞运动等微循环指标 ,也可用标准Bio Radthruview软件三维重建 ,观察各种血管形态 ,研究大脑皮质微血管构筑。结论 :开放颅窗的家兔动物模型是更近似于人类的动物模型 ,适合用于脑血管疾病发病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葛根素对小鼠脑微循环血流量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了观察静脉注射葛根素对小鼠脑微循环的影响,应用JI 200型激光微循环动态分析仪直接记录脑微循环血流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正常小鼠静脉注射葛根素(0.2mg/kg)3min后,脑微循环血流量显著增加(P<0.05),且持续30min;提高葛根素剂量(2mg/kg),其效应加强且持续60min。高分子右旋糖酐所致脑微循环障碍小鼠静脉注射葛根素后,脑微循环血流量有改善,但作用较弱。结果提示,葛根素可增加正常小鼠脑微循环血流量,改善脑微循环  相似文献   

14.
胰激肽释放酶对脑缺血沙土鼠软脑膜微血管血流量的影响薛全福1吴云清1张宏1斯勤1王耀芳2蒋建平胰激肽释放酶(PancreaticKalikrein,PK)是一种蛋白水解酶,在体内作用于激肽原,释放出激肽而发挥作用。在国内外已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并已用于...  相似文献   

15.
Pulmonary microcirculation was studied in anesthetized interbred male cats with acute pneumonia in acute experiments by the method of intravital microscopy. Due to the reticular structure of the lung microcirculatory channel and the change of the direction of the blood flow in microvessels stretching to the focus of inflammation, collateral circulation developed rapidly and facilitated redistribution of the blood flow in the pulmonary lobe involved in the inflammation.  相似文献   

16.
高压氧对快速减压豚鼠微循环血流动力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快速减压应激和减压病时用高压氧治疗效应的机理。方法 :雄性豚鼠 3 0只 ,分为快速减压组、高压氧治疗组和正常对照组。测定了动物脑皮质和背部皮下组织的微循环血流动力作用。结果 :表明动物在 0 .7MPa高气压环境暴露 6 0 m in快速减压后 ,微血管痉挛 ,毛细血管开放数量减少 ,微循环血流速度明显减慢 ,脑皮质血供下降。同时 ,在微循环中亦可见气泡栓塞和血栓梗塞病灶形成 ,白细胞、血小板与血管内皮细胞粘附 ,血流中有较多的微小血栓。但是 ,经高压氧治疗后 ,这些临界减压病动物的上述症状明显减轻 ,微循环血流动力作用增强。结论 :临界减压病动物经高压氧暴露具有改善微循环和血流动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Methods have been developed using Sudan black B and Shick-test with poststaining with toluidine blue permitting to detect all the basic components of the microcirculatory channel structure in membranous objects (serous membranes). These methods giving good contrast staining of microvessels, blood cells and interstitium provide diverse information on the structure of the microcirculatory bed. The methods proposed are recommended for use in histological laboratories investigating normal and pathological morphology of microcirculation.  相似文献   

18.
Pathology of microcirculatory vessels of greater omentum and bulbar conjunctiva in children with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presenting with a left-to-right shunt was studied by biomicroscopic and morphologic methods. It has been shown that in this disorder of central hemodynamics the progressive reduction of true capillaries arises both in bulbar conjunctiva, and especially in the omentum. The authors believe that such deficit of tissue blood supply leads to reduction of density in terminal vascular networks and to the simplific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microcirculatory, in which the number of main microvessels (capillaries) increases, thus combining directly arterioles and venules, resulting in blood flow centralization and decrease of the efficiency of microcirculation.  相似文献   

19.
"清气凉营"注射液对病毒和微循环的药理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清气凉营”对病毒和微循环的作用。方法 在MDCK,MESO细胞和小白鼠上进行体外和体内抗病毒实验。在家兔身上感染仙台病毒形成高热模型。静脉注射啤酒酵母形成家兔微循环障碍。应用Olympus-BH微循环显微系统,分别观察家兔、大白鼠和小白鼠的球结膜、肠系膜和耳壳微循环,应用MCIMPS-B图象分析仪测定微血管管径,应用Evens兰测定毛细血管通透性。结果 “清气凉营”对体外和体内出血热病毒和流感病毒有强烈抑制作用。对家兔高热有退热效应。扩张大鼠肠系膜和小鼠耳壳微动脉和微静脉,血液流速增快,流量增加。“清气凉营”能降低组织胺引起大鼠和小鼠血管通透性增加的作用,并使微循环障碍恢复到正常。结论“清气凉营”对体外和体内的出血热病毒和流感病毒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对仙台病毒引起的高热模型有退热作用。“清气凉营”可扩张微血管,增快血液流速,增加流量,降低由组织胺引起的血管通透性增加的作用,改善微循环,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