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病人在门诊进行静脉采血的过程中,晕针的现象时有发生.晕针发病急骤,原因也较复杂,正确及时诊断及治疗可避免严重的并发症发生,因此,晕针应引起门诊护理人员的高度重视.现对其发病原因及预防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2005-01/2007-08我院门诊静脉采血患者发生晕针54例,经积极处理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现就其发病原因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某大学新生体检静脉采血时晕针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学新生入学体检是一项常规工作,而静脉采血时常有晕厥现象发生.晕针发病急骤,原因也较复杂,正确、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可避免晕针及其并发症发生.我院体检中心2008年对某大学新生3 931人进行入学体检,静脉采血时共发生晕针29例,发生率0.73%.现分析晕针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如下.  相似文献   

4.
周书萍  葛庆芬  林雄 《家庭护士》2009,7(10):891-891
晕针是病人在接受注射(包括肌肉注射、静脉注射、静脉输液)治疗时,由于疼痛刺激、精神过度紧张而发生的虚脱现象,为注射治疗常见并发症之一.为减少晕针发生,笔者对晕针发生原因和防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门诊真空静脉采血,因人流量大且时间集中,一般采取坐姿采血,由于检查项目的需要。多数是空腹抽血。因此晕针、晕血患例时有发生,作者针对本院门诊采血室2004年5月~2007年5月晕针、晕血患例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几点观察及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路江玲 《家庭护士》2009,7(11):969-969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预防空腹静脉采血中晕针的作用.[方法]将923例门诊空腹静脉采血的病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晕针发生率.[结果]心理干预组晕针发生率为2.6 %,对照组晕针发生率为10.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空腹静脉采血中实施心理干预可降低晕针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郭彦琰 《全科护理》2012,(2):135-135
静脉采血是大学新生体检的常规项目,笔者参加大学新生入学体检多年,每年在对大学新生进行静脉采血时都有晕厥现象发生。为了减少大学新生静脉采血时晕针的发生,防止意外,保证抽血的安全性,有必要对体检学生在抽血过程中发生晕针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制订针对晕针现象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门诊患者晕针发生的原因及干预方法.方法 2008年7月-2009年7月门诊采血发生晕针的53例患者为晕针组,同期每周三门诊采集生化血液标本的第20号、第50号患者共64名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糖尿病史、心脏病史、直立性低血压史、是否空腹、睡眠、采血时体位、童年注射恐惧经历及采血时不良情绪等情况.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童年注射恐惧经历及采血时不良情绪与晕针的发生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采血时不良情绪为晕针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晕针组有47例采用抱头扶持法再次采血,均采血成功,其中45例未发生晕针,晕针有效预防率96%.结论 晕针与不良情绪(如恐惧、畏痛、心情紧张等)密切相关,而抱头扶持法可以作为预防晕针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体检静脉采血晕针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瑞珍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4):2525-2526
目的:探讨体检人员在静脉采血过程中出现晕针的原因及护理效果。方法:对108例静脉采血出现不同程度晕针症状的患者,针对诱因进行心理护理和临床处理。结果:通过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及对症处理,本组108例病例完全恢复,无发生后遗症和意外事故。结论:通过对体检晕针患者进行正确、及时诊断及对症处理,可避免静脉采血晕针病例意外事故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针灸引起晕针的原因及总结晕针的中医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7月我院中医门诊针灸622人次发生晕针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622人次针灸患者中,共发生晕针2例(0.32%),其原因包括心理、生理、体位、环境、操作手法等多种因素,实施综合中医护理对策后缓解.结论:针灸引起晕针的原因涉及心理、生理、体位、环境、操作手法等多种因素,采取预防性干预、体位干预、环境改造、规范医疗操作技术等可有效防止针灸引起的晕针.  相似文献   

11.
吕红光 《中国护理杂志》2007,4(9):80-80,112
我院门诊输液室负责本院门诊各诊室患者的各种注射任务,日平均静脉输液量在100人次左右。2002年3月-2006年3月有12例次在输液治疗的过程中突然发生晕针现象,现对其护理进行总结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宋友友 《妇幼护理》2022,2(19):4574-4576
目的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门诊静脉采血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纳入的120例门诊综合治疗室静脉采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就诊的不同时间段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分析对比两组的晕针的发生概率、焦虑程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晕血和晕针发生概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抽血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项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采血之前,STAI各项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的STAI各项评分均得到改善,且观察组的各项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3.34%(P<0.05).结论 在门诊静脉采血期间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可降低晕针的发生概率,改善焦虑程度以及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刘伟娟  黄珮琳  邓军敏 《妇幼护理》2023,3(12):2891-2893
目的 研究在门诊静脉采血中应用三步抗晕法对晕针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2021 年 7 月至 2022 年 12 月 900 例门 诊静脉采血病例中 60 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30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操作采血, 观察组在采血时依次按照平躺放松、绷紧血管无痛一次性进针穿刺、闭眼放松按压穴位三步抗晕法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晕针发 生率、晕针严重程度、焦虑抑郁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晕针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晕针严重程度低于 对照组(P<0.05)。观察组焦虑情绪、抑郁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门诊静脉采血过程中,三步抗晕法的应用可以有效预防晕针,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肌肉注射安乃近出现晕针的原因,探讨预防肌肉注射安乃近发生晕针的可行性的护理方法。方法:分析2004年1月-2007年1月发生的28例安乃近晕针记录情况。总结常见原因,制定相应的护理预防措施。运用护理措施,减少晕针现象的发生。结果:2007年2月-7月186例注射安乃近患者都没有出现过晕针现象。结论:采取合理的护理方法注射安乃近可防止晕针发生。  相似文献   

15.
刘杨 《现代护理》2007,13(23):2168-2168
目的总结提高特需门诊体检者静脉取血或功率及工作效率的护理措施。方法收集与分析2003-2006年在本门诊健康体检取血24550例发生晕针68例病例资料。结果取血晕针的68例中,心理因素占43%,体质因素占20%,疼痛因素占35%,体位因素占2%。结论取血晕针与年龄、性别、心理因素、体质因素、环境、护士言行及操作技术有密切关系。通过进行加强心理护理,护士自身素质及技术提高,加强对取血前、中、后的宣教工作等,使晕针发生率下降,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晕针是一种血管抑制性晕厥,是由于各种刺激因素,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引起周围血管床广泛扩张,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回心血量减少,进而心输出量降低,血压下降,导致暂时性广泛脑血流量减少,从而引发晕厥。在健康体检静脉采血过程中,晕针现象时有发生,给受检人员及医务人员带来一定的影响。为尽量减少晕针现象的发生,使工作顺利进行,避免发生意外,本文对晕针的原因及防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在临床工作中,病人因注射药物而致的晕针反应时有发生。资料显示,晕针反应病人普遍存在不良的情绪及心理。因此,在临床工作中积极运用心理知识,掌握病人的心理活动,正确引导和控制病人的行为,实施心理护理,是减少或预防病人发生晕针反应的重要措施之一。现对我院50例晕针反应病  相似文献   

18.
晕针是注射治疗过程中,病人出现头晕、恶心,甚至出现晕厥的现象。晕针其实是晕厥中的一种,是因急性脑部血管缺血引起的。本院从2003年12月~2004年3月共发生晕针5例,本文通过分析病人发生晕针的相关因素,旨在提出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晕针发生的机理。方法对53例晕针患者分析不同晕针原因、晕针程度及时机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晕针主要有心理因素、体质因素、体位因素、刺痛程度、环境因素及护理行为等6项晕针诱因。结论讨论各项诱因与晕针程度及晕针时机的相关度,有针对性地对各项诱因进行积极引导,以有效地预防和减少晕针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门诊注射患者发生晕针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晕针的发生因素,探讨晕针的预防和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7年6月我科57例晕针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生晕针者均为采取坐位注射者,精神高度紧张、恐惧和注射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晕针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护士在进行操作过程中需热情、和蔼,减轻病人的恐惧、紧张的心理;操作熟练,动作轻柔减轻疼痛的刺激,以减少晕针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