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冠心病介入治疗主要包括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它具有创伤小,疗效显著的优点。但由于术中肝素化等多种原因.常可引起伤口出血的并发症。2006年5月~11月我科分别为2例高龄患者行PTCA及支架植入术.术后3~7d,患者臀部及腹股沟处并发了大面积皮下出血.并出现休克及贫血等症状.经过积极抢救,2例患者均转危为安并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明艳  王冲  林萍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3):157-158
目的 :探讨合理配合与正确护理在冠状动脉内球囊成形 (PTCA)及支架置入术中的作用。方法 :冠心病病人184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后 ,根据冠状动脉血管狭窄程度行PTCA加内支架置入术 ,术中除配合操作医师完成介入手术及监护外 ,同时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 ,术后康复指导。结果 :184例病人置入1个支架者107例 (58 % ) ,2个支架者62例 (33 % ) ,3个支架者12例 (6 % ) ,4个支架者3例 (约占1 6 % ) ,手术成功率达到99 %。结论 :围手术期的合理配合与正确护理对提高PTCA的成功率 ,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后的并发症及相应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07年4月因冠心病入院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老年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冠状动脉造影术检查后实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A)+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者58例,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50例,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20例。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特殊护理干预组66例和对照组62例,均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特殊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特色护理干预心理护理,健康宣教,术中及时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术后加强饮食指导。结果特殊护理干预组中出血1例,心肌梗死2例,对照组心肌梗死3例,心律失常3例,穿刺部位出血3例,造影剂过敏2例,另5例于PTCA术中突发性低血压,3例于术后24h后发生低血压。经积极抢救,所有患者并发症均得到及时救治,未引发严重后果,术后2个月内均康复出院。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结论针对相应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应当在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健康宣教,术中及时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术后加强患者饮食指导,详细了解并发症的处理原则是提高冠心病介入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王丽梅  陈静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9):121+123-121,123
目的总结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应用替罗非班的护理措施与体会。方法对30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术后联合应用替罗非班的患者进行护理总结。结果 14例患者轻度出血,未发生严重出血。结论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出血征象,减少术后并发症是护理工作中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经皮穿刺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 (PTCA)是目前治疗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所引起的心肌缺血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1] 。由于PTCA术多采用股动脉穿刺 ,且术前、术中及术后均使用抗凝药物。为防止术后穿刺局部出血 ,术后限制术肢活动并卧床 4 8~ 72小时。长时间的卧床和限制肢体活动 ,使患者感到腰背酸痛、腹胀、排尿困难等不适。为探讨术后卧床时间与出血的关系 ,笔者进行了两种方法的对比观察。1 临床资料观察组 2 38例 ,男 192例 ,女 4 6例 ,年龄 30~ 80岁 ;对照组 2 4 2例 ,男 2 0 1例 ,女 4 1例 ,年龄 33~ 82岁 ;两组患者均经股动脉穿刺行PT…  相似文献   

6.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具有创伤小、安全 ,成功率高的特点 ,为冠心病的治疗开辟了崭新的途径。但因需要穿刺股动脉及术中肝素化 ,术后需局部加压包扎、肢体制动 ,卧床休息一定时间 ,以防穿刺局部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关于加压包扎及卧床时间 ,据报道国外 4~ 6 h,国内 12 h或 2 4 h。为了探讨国内 PTCA术后病人的加压包扎和卧床时间 ,我科对182例行 PTCA的病人进行不同时间加压包扎的对比观察 ,现将方法及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8年 7月至 2 0 0 2年 3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 182例冠心病病人 ,男 15 0例 ,…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PTCA+ICS治疗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急诊PTCA +ICS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38例AMI病人在入院 12h内接受PTCA +ICS术 ,共用球囊扩张 15例 ,置入支架 2 3例 ,术后即行冠状动脉造影评价梗阻血管血流情况 ,观察住院及近期临床事件。结果  35例 (92 1% )病人梗死相关动脉 (IRA)重建TIMIⅢ级 ,全部病例IRA残余狭窄 <10 % ,皮下血肿 2例 ,无脑出血及死亡病例。结论 急性PTCA +ICS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成功率高 ,住院及近期临床效果好 ,是抢救及挽救濒死心肌的安全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8.
冠脉介入术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探讨冠脉介入术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减少其发生率。方法 对187例冠脉介入手术病人进行观察与护理,并对这些并发症及不良反应进行了原因分析。结果 冠脉介入术中冠脉造影(未行PTCA术)115例,PTCA及支架术72例,所观察到发生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有:明显的腰痛、腹胀及穿刺口疼痛18例,占9.6%;排尿困难20例,占10.7%;穿刺部位出血或血肿形成8例,占4.3%:碘过敏反应2例,占1.1%;迷走神经反射4例,占2.1%;术中心绞痛9例,占4.8%;急性心肌梗塞1例,占0.5%。结论 有效的防治护理措施,对这些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预防和治疗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内血管形成术(PTCA)后失眠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方法 对46例PTCA术后失眠病人进行原因调查,发现体位不适、术后伤口疼痛、排尿困难、心理方面、环境因素对睡眠障碍有不同程度影响。结果 针对PTCA术后病人失眠原因不同,采取准确可靠有效护理措施,使病人安静入睡,可减少并发症出现,促进病人机体恢复。  相似文献   

10.
PTCA的护理配合及护理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是目前治疗冠心病、心肌梗死的主要治疗方法。它是在X线下于股动脉插入鞘管将导管经鞘管插入病变的冠状动脉内 ,通过直接用球囊扩张病变血管或扩张血管后安放支架等 ,达到使狭窄或阻塞的血管再通的目的。它手术难度大 ,手术配合及术后护理要求高。本文就PTCA的手术配合及手术后观察护理内容 ,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我院心内科自 1998~ 2 0 0 1年共做PTCA 10 3例 ,其中男 82例 ,女 2 1例 ;年龄 36~ 76岁。2 术前准备PTCA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有创性治疗 ,但有时因冠状动脉病变严重 ,离子紊乱仍可发生严重心律…  相似文献   

11.
急诊PTCA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双 《中国实用医药》2011,6(8):208-20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pereutaneous transluminalcoronary angioplasty+stenting,PTCA+s)的护理要点。方法对4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PTCA及支架植入术回顾分析。结果通过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及康复指导,除1例患者术后死于心脏破裂,1例死于肺部感染外,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术前心理护理、术后临床护理及康复指导是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较佳的护理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2.
应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 PTCA)可明显降低 AMI并发心源性休克的病死率至 5 0 %以下 [1 ] ,本文对我院 1995— 2 0 0 2年急诊 PTCA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与护理进行回顾性讨论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来源 :43例患者均为 1995— 2 0 0 2年来本院收治的 AMI患者。 AMI根据典型的胸痛、心电图 ST段抬高和动态演变过程及酶学改变确诊。本组男 41例 ,女 2例 ,年龄43~ 86岁 ,平均 ( 62± 8)岁 ,自胸痛开始 ,对 3 7例在 48h内给内科治疗仍不能控制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和 6例在 12 h内的急性 AMI行 PTCA术和冠状动脉内…  相似文献   

13.
136例剖宫产的围手术期护理及健康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剖宫产围手术期的护理及健康指导方法。方法总结2009年7月至2010年8月于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行剖宫产的136例产妇围手术期护理及健康指导要点。结果 136例产妇均顺利进行剖宫产,且均于术后0.5~2h内进行母乳喂养。136例产妇中产后出血者1例,术后有腹胀者3例,均给予相应治疗后出血停止、腹胀缓解,无1例出现尿潴留、产后子痫等术后并发症。所有产妇及婴儿均状况良好,术后5~7d出院。结论加强剖宫产围手术期护理及健康指导,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能缓解产妇焦虑紧张情绪,提高了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龄冠心病介入术后负性效应的观察与护理对策。方法80例高龄(≥70岁)行冠心病介入手术患者,对其术后进行密切观察及监护,总结术后出现负性效应的护理对策。结果本组80例患者中,1例出现术后冠脉急性闭塞,需要急诊再次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3例患者出现迟发性心包填塞,经抢救治疗后,出血停止,病情转为稳定;1例出现心源性休克,再次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最后抢救无效死亡;3例出现腹膜后血肿,1例行髂外动脉修补术,2例经腹带束腹包扎伤口、停用抗凝药物及补液输血等保守治疗,10 d后患者康复出院;3例患者发生术后消化道出血,处理后出血得到控制;16例患者出现血管迷走反射症状,经给予阿托品、多巴胺、快速补液治疗后得到缓解;20例患者出现血肿或假性血管瘤,通过加压包扎、超声引导下按压修复等手段治疗后瘤口闭合、血肿逐渐吸收。结论针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病理特点,护理人员应全面掌握医学护理知识和技术,早发现早处理,有效控制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我科自 2 0 0 1年 10月至 2 0 0 3年 8月采用介入放射技术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 14例 ,均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4例中男 10例 ,女 4例 ;年龄 2 8~ 73岁 ;9例为消化性溃疡在消化内科经系统治疗仍出血病人 ,2例为毕 式胃大部切除术后再出血病人 ,1例为胃癌大出血病 ,2例为肝内、外胆管结石术后出血病人 ,以上病例均表现反复大量出血和便血 ,出血量约 4 0 0~ 12 0 0 ml/ d,或伴有休克 ,术前输血量 12 0 0~ 4 0 0 0 m l,平均用血量 185 0 m l。1.2 方法及结果 :14例均系急诊介入治…  相似文献   

16.
为总结:卺年冠心病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的效果,对施行PTCA的52例60~80岁冠心病人的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79处复杂病变行PTCA,成功率92.4%,其中9例急诊PTCA全部威功。术中8例发生内膜撕裂经置入支架均处理成功,2例发生夹层经支架及临时起搏治愈.2例三支严重冠脉扁变的不稳定心绞痛术中死于非扩张血管闭塞导致的心源性休克。术后平均随访10.5(1-25)个月,无心肌梗塞及心性死亡发生.心绞痛缓解率90%.心功能改善率93、3%严重心律失常均得到控制。再狭窄5例,3例经再次PTCA治愈。上述结果说明PTCA对老年冠心病人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对97例冠心病病人进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成功率93.8%,B、c型复杂血管病变成功率93.5%.2例高龄、三支病变的不稳定心绞痛术中出现血管急性闭塞合并心源性休克而死亡.术后随访1个月~3年,6例再狭窄5例经再次PrcA治愈。对如何提高复杂血管病变成功率及减少并发症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102例术后监护与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是采用经皮穿刺技术将球囊导管导入冠状动脉的狭窄部位 ,在严密监护下利用球囊充盈后的压力使狭窄区扩张、血流增加 ,改善心肌供血 ,缓解症状 ,并可减少急性心肌梗塞发生的一种介入性心导管治疗技术。PTCA是目前冠心病治疗的一种新方法 ,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由于手术损伤冠状动脉内膜及扩张后的再灌注等因素 ,术后 2 4小时内易发生急性冠状动脉闭塞或痉挛、穿刺部位出血或血肿、低血压以及急性心包填塞等并发症。我科施行此项手术 10 2例 ,术后出现急性冠状动脉闭塞 1例 ,休克 1例 ,通过及时处理 ,得到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初步应用体会。方法 对 3 2例病人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CAG) ,其中 7例狭窄 >90 %者施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结果 全部手术获得成功 ,PTCA和支架术术后即刻残余狭窄均 <2 5 % ,狭窄程度减轻均 >70 % ,术后有关血管远端血流灌注均达TIMI3级。结论 PTCA和支架术是冠心病血运重建的有效方法 ,循序渐进地开展工作可尽量避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0.
PTCA患者术后并发出血和血肿的预防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是一种新的心导管治疗技术 ,该方法采用经皮穿刺技术方法 ,将特殊的球囊导管插入冠状动脉的狭窄部位 ,在严密监护下给球囊加压膨胀 ,在血管内植入支架 ,使狭窄部位扩张 ,血流增加。 1995年 6月~ 2 0 0 2年 5月我们为 2 72例冠心病实施了PTCA ,其中 9例并发出血或局部血肿 ,由于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 ,无 1例致残或死亡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72例 ,男性 2 0 4例 ,女性 6 8例 ;年龄 2 7~ 79岁 ,平均年龄 5 6岁 ;直接PTCA 35例 ,择期PTCA 2 37例 ,成功率 10 0 %。并发出血和局部血肿的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