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病例介绍患者 ,男 ,2 0岁。因肝破裂修补术后 2个月 ,反复便血半个月 ,以“肝外伤术后 ,上消化道出血”收住院。入院前 2个月因车祸致肝破裂 ,在当地医院 2次行修补术。半个月前出现上腹间歇性疼痛 ,向背部放射 ,伴呕吐、黑便。后上述症状反复发作 ,继之出现心悸、冷汗等。经保守治疗后缓解。近日患者食欲不振 ,明显消瘦。查体 :T 38 4℃ ,P112次 /分 ,Bp 17/ 8kPa ,皮肤、粘膜轻度黄染 ,舟状腹 ,右上腹见“T”形切口疤痕 ,腹肌紧张 ,压痛 ,无反跳痛 ,肝脾肋下未及 ,肠鸣音活跃。实验室检查 :血Hb 5 7 0 g/L ,ALT 110U/…  相似文献   

2.
手术治疗Mirizzi综合征2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临床资料病例 1 患男 ,75岁 ,右上腹疼痛 9d,加重伴发热、黄疸 2 d。查体 :T3 9.4℃ ,皮肤巩膜黄染 ,右上腹腹膜刺激征阳性。血常规 :WBC1 5 .2× 1 0 9/L;肝功 :TBIL 1 2 4. 5μmol,DBIL 87. 5μm ol,GOT68U/L,GPT 1 2 4U /L,GGT1 68U /L ,ACP1 75 U/L。B超 :胆囊约 1 4cm× 7cm× 6cm,胆囊颈部有一直径 1 .5 cm的结石嵌顿 ,肝内胆管扩张。以“急性胆囊炎 ,胆囊结石”手术探查 :胆囊周围有淡黄色渗液 1 0 0 ml,胆囊明显增大 ,壁厚 1 .2 cm,表面散布黑色片状坏死灶 ,胆囊管与胆总管并行约 2 cm,胆囊管内有一直径 1 .5 cm结石…  相似文献   

3.
焦哲  陈治平 《上海医学》1999,22(10):629
患者,男性,40岁。入院诊断:肝修补术后,上消化道出血。入院前5个月因外伤所致“肝破裂”行修补术。术后2个月出现上腹部间歇性疼痛,伴呕吐、黑便。以后上述症状反复发作,伴有心悸、冷汗等,经保守治疗后缓解。体检:生命体征平稳,巩膜轻度黄染,腹平软,右上腹见手术瘢痕,肝肋下5cm,无压痛,质中,脾肋下未及。实验室检查:ALT、AST、γGT、AKP、SB、SB′均升高。腹部CT、MRI示:肝右叶巨大血肿,大部分为陈旧性。肝动脉造影示:肝右动脉瘘。进一步诊断为:肝修补术后,胆道出血。手术探查发现,肝右…  相似文献   

4.
1临床资料患儿,女,11岁,维族。因"腹部外伤后右上腹疼痛6个月,咳出胆汁样物2个月"入院。患儿于6个月前右上腹部撞上书桌,疼痛难忍,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肝破裂,行剖腹探查,术中发现右肝外叶有一长约3cm,深约2cm的裂伤,予以肝破裂修补术,术后伤口一期愈合出院。出院后偶尔觉右上腹部隐胀痛。于2  相似文献   

5.
刘全新  孙立新 《北京医学》2001,23(6):372-372
患者,男,50岁.因阵发性右上腹绞痛15天,伴寒战、高热,无黄疸,于2000年8月1日住院.5年前有黄疸病史,经治疗好转.查体:右上腹及剑突下轻压痛,Murphy征(+).血象:WBC 18.3×109/L,Hb 140g/L.GGT 444U/L,AKP 9.10μmol* s-1/L,TBil 8.94μmol/L,DBil 4.50μmol/L.尿常规:Bil() UBG(+).B超:胆囊7.0cm×3.0cm,壁毛糙.肝外胆管直径3.5cm,下端可见结石影.择期手术.术中见胆囊颈部与胃前壁小弯侧致密粘连,切开胆囊底部,见少量泥沙样结石,胆囊颈与胃前壁形成内瘘,瘘口直径0.8cm,剪断内瘘,修补胃瘘口,逆行切除胆囊.探查胆总管直径约4.0 cm,末端堵塞,取出大量泥沙样结石及数块黑结石,直径0.5~3.0cm.造影无结石残留并置T管引流,术后2周拔管,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6.
例1:男,10岁.因坠跌伤.肝右叶膈面破裂出血入院,行肝破裂修补术.住院10天.出院3天后,因发热,上腹痛、黑便再度入院.体检:贫血貌,体温38.5℃.Hb65g/L,WBC11.9×10~9/L,N79%.心窝部稍压痛,肝区轻叩痛。给予抗炎、止血及输血治疗,仍反复出现上腹痛、黑便,Hb 低至45g/L。行剖腹探查术,见原肝破裂处有血块,暴露肝创口,清除腥臭味的淡棕色脓液、血肿及坏死组织约120ml,腔约6×5×4cm 大小,用盐水用布填塞.纱布的另一端由胸壁切口引出.术后3天取出纱布换药,出血约50ml.继续抗炎,支持治疗,未再出现胆道出血.创口愈合后出院.  相似文献   

7.
龚根强 《医学争鸣》2008,29(14):1294-1294
1 病例报告患儿,女,7岁,主因间歇性右上腹疼痛伴发冷、发热2 wk,皮肤巩膜黄染1 wk入院.入院查体:T:38.3℃,皮肤巩膜黄染,腹稍膨隆,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未触及包块,余正常.CT示肝门部实性占位病变,大小3 cm×3 cm×4cm,肝内胆管扩张,肿块位于左右肝管及肝总管后方,向前挤压肝门部胆管;B超示肝大小正常肝内胆道增粗.肝门部所见为实性包块.肝功:ALT 116 U/L,AST 91 U/L,ALP 624 U/L,GGT 290 U/L,TBiL 274.4 μmol/L.DBiL 214.3 μmol/L.人院后给予保肝对症支持治疗5 d后,在全麻下行肝门部肿块切除、胆肠吻合术.术中冰冻切片报告:间质瘤.术后治疗1 wk,肝功能2 wk后完全恢复正常,病理回报:肝门胆管胚胎型横纹肌肉瘤.患儿3 mo后再次出现腹痛、黄疸,对症治疗1mo,后因肝功能衰竭于术后4 mo死亡.  相似文献   

8.
<正>例1 李某,女,28岁;右上腹疼痛反复发作2年,发热伴黄疸10天。体检:体温38.7℃,巩膜轻度黄染。心肺(-),剑突右下深压痛及肝区叩击痛阳性。血:WBCl5.2X10~g/L,N0.82,L 0.18,TBl32μmol/L;B超示右肝管及血管缺如,胆囊位于右肾前方,胆总管内有一强光团伴声影,直径1.5cm,肝内胆管及光团以上胆总管扩张。术中所见,肝右叶缺如,肝左叶代偿性增大,并向右后旋转,占据右上腹,胆囊同时向右后方旋转,位于右肾前方,肝十二指肠韧带及内容物亦随之旋转。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T形管造影:见左肝管及其分枝显影,右肝管缺如。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可吸收网套治疗肝破裂的应用经验以及评价可吸收网套在治疗肝外伤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肝外伤病人的诊断和采用可吸收网套包裹固定肝破裂的手术方法,其中按照AAST分级,Ⅲ级7例,Ⅳ级6例.修补方法为取两张大小26.5cm×21.5cm Vicryl mesh补片,缝合形成一个网套.将其套入破裂肝脏包裹后缝合,并维持一定张力以达到止血目的 .结果 除1例术中死于大出血休克外,12例肝破裂病人接受了可吸收网套止血修补法.12例病人中有术后发热7例、肝内血肿3例、膈下感染积液1例,但未见有术后再次出血、术后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手术效果良好.结论 可吸收网套对于治疗肝外伤具有独特优越性,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介绍一种重度肝破裂的手术方法。方法 对 1997~ 2 0 0 0年期间本院收治的 9例重度肝破裂患者在手术中用硬膜外穿刺针引铬制肠线捆扎修补肝破裂止血 ,在创腔内填塞游离带蒂大网膜以消灭死腔。结果  9例术后出血均得到有效控制 ,1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痊愈 8例 ,其中并发膈下脓肿 1例 ,右侧胸腔积液 2例 ,胆瘘 1例。结论 硬膜外穿刺针引肠线捆扎修补重度肝破裂手术操作简单 ,作为肝外伤术式的补充 ,适用于基层医院实施早期抢救。  相似文献   

11.
1 病例报告 例1男,47岁,因右上腹疼痛半年,加重伴黄疸10 d入院.彩超示肝内胆管扩张,胆总管内有一4.2 cm×1.8 cm中低回声,胆囊9.2 cm×4.0 cm 大小.CT示肝内胆管扩张,胆总管占位病变,胆囊内高密度影.HBsAg( ),AFP( ),CEA(-).术中见腹腔内中等量腹水,肝呈结节样硬化,右半肝扪及一9 cm ×8 cm×8 cm肿块,质硬.胆囊胀大,内有陈旧出血.胆总管扩张,直径2 cm.切开胆总管取出大量癌栓及血凝块,探查胆总管下端通畅,放置T形管引流胆道.术后病理证实为肝细胞性肝癌并胆管癌栓.术后2 d,患者突发呼吸、循环衰竭死亡.  相似文献   

12.
<正> 患者男,21岁,3月前因车祸致外伤性肝破裂,在某乡镇医院行“剖腹探查肝破裂修补术”。术后三个月出现腰痛腹胀,半月前腹痛腹胀明显。1998年3月23日就诊入院。查体:体温37.2℃,脉搏80次/分,血压14.0/7.5Kpa,呈贫血貌,皮肤、睑结膜、口唇苍白,腹膨隆,可见腹壁曲张浅静脉,肝脾触及不满意,腹部压  相似文献   

13.
黄熹  项涛  单国栋  钱泽  陈洪潭 《浙江医学》2016,38(4):300-301
患者男,18岁,学生。因"腹胀2周"于2014年7月28日入住我院。半年前,患者为提高免疫力自服中药3个月。患者平素喜食腌制食品,较少食蔬菜水果;既往无肝病史、结核病史,家族史无殊。入院查体:腹稍隆,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肋下4cm,质钝,腹壁静脉未见曲张,移动性浊音(+),双下肢无水肿。入院后予以相关检查:谷丙转氨酶26U/L,谷草转氨酶32U/L,总胆红素35μmol/L,同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外伤性肝破裂的诊断、治疗的经验和教训.方法:同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9年9月本院收治的12例肝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治情况.分析肝破裂治疗经验.结果:本组12例患者全部治愈,治愈率为100%.术后并发胆汁漏1例,肝脓肿1例,应激性溃疡出血2例.结论:早期诊断是及时救治外伤性肝破裂的首要环节.严重的肝外伤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张保峰  刘章锁 《中原医刊》2007,34(16):72-72
目的探讨肝破裂修补术后继发性肝脓肿新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2例肝破裂修补术后继发性肝脓肿,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在B超定位下行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术,术后配合抗菌药物等治疗。结果本组12例患者穿刺置管均一次成功,术后引流通畅,脓腔迅速缩小闭合。结论对于肝破裂修补术后继发性肝脓肿患者,在B超定位下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术,具有创伤小、费用低、治疗效果确切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例1男.8岁。入院诊断:车祸致闭合性腹外伤,肝破裂.创伤失血性休克。急诊在全麻下剖腹探查,见右肝前叶通过前缘一长约4cm,深2cm裂口。腹腔积血约800ml。行肝破裂修补.其它脏器未见损伤。术中患者血压一度降至7/4kPa。于肝破裂修补处下缘放置直径0.8cm乳驶引流管一根,自右腹壁切一小孔引出引流管。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58岁,因上腹部疼痛半月就诊。患者自感腹痛逐渐加重,以右上腹为著,伴右肩背部放射痛,纳差、乏力,无畏寒、发热、黄疸等症状。既往无同类病史。内科门诊查B超示:胆囊水肿壁厚,1cm×1.5cm结石2枚,胆总管直径约0.7cm,血Pt:WBC14.3G/L,N0.865;生化:TB<17.1umol,ALT25U,AST28U,Y-GT32U。抗炎解痉治疗症状无明显好转,转入外科治疗。查体:消瘦貌,巩膜无黄染,心肺未及明显异常,腹部平软,右上腹压痛反跳痛明显,莫菲氏征阳性。予急诊行胆囊切除术,术中见胆囊约10cm×5cm,充血水肿,壁厚质硬,颈部扪及结石2枚,整个胆囊三角区与肝十二指…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49岁,一个月前因患胆囊炎、胆囊多发结石,行胆囊切除术,术后时有右上腹切口处疼痛,餐后加重6天而就诊.查体:右上腹部见手术切口,切口愈合良好,腹软,肝脾未触及,靠近下端切口处可触及5cm×7cm肿块,质软,表面光滑,活动差,压痛明显,移动性浊音阴性.实验室检查:HGB:12.8g/L;WBC:9.2×109/L,N:0.77,L:0.23.X线腹部平片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介绍一种重度肝破裂的手术方法。方法 对1997-2000年期间本院收治的9例重度肝破裂患者在手术中用硬膜外穿刺针引铬制肠线捆扎修补肝破裂止血,在创腔内堵塞游离蒂大网膜以消灭死腔。结果 9例术后出血均得到有效控制,1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痊愈8例,其中并发膈下脓肿1例,右侧胸腔积液2例,胆瘘1例。结论 硬膜外穿刺针引肠线捆扎修补重度肝破裂手术操作简单,作为肝外伤术式的补充,适用于基层医院实施早期抢救。  相似文献   

20.
廖勇  闫天生  杨碧波  崔睿  刘丹丹 《广西医学》2006,28(7):1132-1132
1临床资料 患者男,73岁,北京郊区农民,主因"进行性吞咽困难2个月"于2002年9月28日入院.20年前右上腹被马踢伤,行肝破裂修补术.查体见右上腹肝缘下手术切口瘢痕,长约10 cm.GT示食管胸中段黏膜6 cm充缺,管腔狭窄,病变上方管腔扩张,似髓质型食管癌.FOE见距门齿21 cm及26~31 cm两处病变,上方肿物呈息肉状,下方肿物环行生长,有溃疡、质脆易出血,病理回报为低分化鳞癌.术前诊断食管胸上段癌或多源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