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比研究常规血液透析、高通量透析、高通量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不宁腿综合征(RLS)治疗的效果。方法:按抽签法随机将入选的30例患者分为三组,A组采用常规血液透析,B组采用高通量透析,C组采用高通量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各10例,疗程均为3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检测并比较三组患者的甲状旁腺激素(i PTH)、β_2-微球蛋白(β_2-MG)及不宁腿综合征评分。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的i PTH、β_2-MG及RL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患者的RL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的RLS评分、i PTH、β_2-MG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的i PTH、β_2-MG、RLS评分下降幅度最明显,B组次之,A组最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常规血液透析与高通量透析,高通量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RLS症状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临床应用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血液透析方法对慢性肾衰竭(CRF)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60例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参与研究,收治时间在2014年2月至2016年7月间,根据随机数字抽签法平分为A组、B组各30例;A组实施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B组接受血液透析;对比两组患者的血钙、血磷、钙磷乘积情况。结果 A组的血钙指标、血磷指标、钙磷乘积指标等均显著优于B组,(P0.05)。结论 CRF患者经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后,可控制其钙磷代谢现象,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的患者进行调查,比较不同的透析方式对尿毒症性皮肤瘙痒症的影响。方法:选取91例稳定期维持性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血液透析治疗组(A组)患者50例,腹膜透析治疗组(B组)患者41例。血液透析组按患者治疗模式中有无血液灌流或血液滤过治疗再分为普通血液透析治疗组(27例)和组合型血液透析治疗组(23例)。采用麦吉尔疼痛问卷调查表对每位透析患者进行评分,并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及同期的生化指标。结果:血液透析组患者瘙痒发生率及瘙痒程度显著低于腹膜透析组(P〈0.05)。组合型血液透析治疗组瘙痒发生率、瘙痒程度显著低于腹膜透析组(P〈0.01),而普通血液透析组和腹膜透析组患者比较在瘙痒发生率和瘙痒程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全体透析患者中瘙痒的发生与透析方式及尿量、甲状旁腺素(PTH)和β2微球存在明显相关;在血液透析组患者瘙痒发生情况与透析方式、β2微球相关,腹膜透析组患者瘙痒发生情况与PTH相关。结论:组合型血液透析治疗模式的运用可以显著降低尿毒症维持性透析患者的瘙痒发生以及瘙痒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维持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药物联合不同血液净化方式治疗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8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22例,A组接受低通量透析治疗,B组接受高通量透析治疗,C组低通量透析+血液滤过,D组低通量血液透析+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对4组患者血压达标率、再住院率、心脑血管事件及死亡率、实验室指标进行观察。结果 4组患者治疗后血压达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再住院发生率较其余3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脑血管事件较B、C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D 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4组患者各项实验室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均有变化,B、C、D 3组各项指标均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D 3组之间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通量透析与血液滤过、血液灌流均能保护残余肾功能,减少其死亡危险因素,而高通量透析及血液滤过是经济而又理想的透析方式,可作为首选透析方案。  相似文献   

5.
刘映珊 《吉林医学》2014,(8):1737-1738
目的:观察间歇性血液灌流配合血液透析治疗终末期尿毒症患者伴有顽固性皮肤瘙痒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将148例终末期尿毒症患者顽固性皮肤瘙痒随机分为治疗组74例和对照组74例,治疗前后采用Dirk R Kuypers的评分方法进行瘙痒程度评分,重度皮肤瘙痒56例,中度皮肤瘙痒92例。其中治疗组重度皮肤瘙痒34例,中度皮肤瘙痒40例。对照组重度皮肤瘙痒22例,中度皮肤瘙痒52例。对中度及重度皮肤瘙痒采取血液灌流配合血液透析。治疗组每周按2次血液透析,1次间歇性血液灌流配合血液透析,对照组每周3次全部进行血液透析,连续治疗8周,比较治疗前后瘙痒改善程度。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皮肤瘙痒评分下降96%,有明显效果,对照组治疗前后皮肤瘙痒评分下降25%,治疗组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间歇性血液灌流配合血液透析治疗终末期尿毒症患者伴有皮肤瘙痒,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透析方式对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磷脂代谢及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7年4月在该院接受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脏疾病(ESRD)患者68例,利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4例。观察组患者进行腹膜透析治疗,对照组进行血液透析,对比两组患者钙磷代谢水平、炎症状态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血钙、血磷、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感染、低蛋白血症发生率较对照组高,高血压、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行腹膜透析及血液透析体内均存在微炎症反应,血液透析更严重,两种透析方式对钙磷代谢的影响无显著差异,临床应结合患者情况,选择适宜的透析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终末期肾病皮肤瘙痒患者的疗效及护理干预方法.方法 随机抽取本院收治的90例尿毒症性皮肤瘙痒患者,均行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HD+HP)治疗.自愿分为两组,实验组48例行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42例行常规护理干预.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瘙痒评分、血β2-MG及PTH等生化指标和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内相比,治疗后患者的各项生化指标均优于治疗前(P<0.05),而实验组患者的各项生化指标和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结合综合护理干预治疗终末期肾病皮肤瘙痒,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化指标,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分析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于2015年1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及B组,A组患者采取血液透析治疗,B组患者采取腹膜透析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A组的中有效率为86.7%,B组为80.0%,两组差异不显著(P 0.05);A组感染率低于B组,但出血率高于B组,两组营养不良及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 0.05)。结论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均具有良好的效果,并且各自具有明显不良反应,临床应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选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血液灌流、血液透析及血液透析滤过这三种血液净化方式对透析患者左心舒张功能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行血液净化治疗的69例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采用血液灌流净化方式,B组采用血液透析滤过净化方式,C组采用血液透析净化方式,对比三组的左心舒张功能与微炎性反应(超敏C-反应蛋白)程度。结果:A、B组左心舒张功能不全与超敏C-反应的程度均轻于C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液灌流及血液透析滤过对患者的左心舒张功能与超敏C-反应蛋白影响程度较小,效果优于血液透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和分析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对尿毒症患者在钙、磷代谢中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00例尿毒症患者,采用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血液透析组和腹膜透析组,每组50例,分别行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对两组透析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钙、磷代谢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血液透析组透析患者低甲状旁腺激素发生率较腹膜透析组更低,高甲状旁腺激素、高磷发生率较腹膜透析组更高(P0.05),而两组低磷、低钙、高钙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甲状旁腺激素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血液透析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磷水平均明显高于腹膜透析组,血钙水平均明显低于腹膜透析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钙磷乘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尿毒症患者透析治疗中,腹膜透析能更好地控制钙磷代谢,临床需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透析方式,合理饮食,以此实现最佳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三种血液净化方式治疗慢性肾衰竭病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21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等分为A、B、C三组,分别对三组患者采用血液吸附、血液透析滤过和血液透析治疗,对比三种治疗方式下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A、B组患者治疗后i PTH水平治疗前后具有显著差异(P0.05);C组患者治疗前后i PTH水平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的i PTH水平低于C组患者(P0.05);A、C两组患者的瘙痒症状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及B、C两组患者间瘙痒症状改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血液吸附治疗能改善患者i PTH水平及皮肤瘙痒症状,提升患者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对尿毒症患者微炎症状态、钙磷代谢的影响。 方法 纳入 2016 年 1 月至 2018 年 1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 110 例尿毒症患者为受试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血液透析组、腹膜透析组各 55 例。 比较两组患者透析前、透析6 个月后微炎症状态指标[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 C 反应蛋白(hs-CPR)],营养状态相关指标(血肌苷、血白蛋白、尿量)以及钙磷循环(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结果 透析治疗 6 个月后,两组患者 hs-CPR、IL-6、TNF-α 水平均较透析前显著降低(P 均<0.05),且腹膜透析组上述指标变化更为显著(P 均<0.05);两组患者血肌酐水平、尿量均较透析前降低(P 均<0.05),血白蛋白水平均较透析前升高(P 均<0.05),腹膜透析组上述指标变化更为显著(P 均<0.05);腹膜透析组患者血钙、血磷水平均较透析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透析组患者血钙水平较透析前明显下降,血磷水平明显上升(P 均<0.05);两组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均明显下降(P 均<0.05),且血液透析组与腹膜透析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均可有效改善尿毒症患者微炎症状态与营养状态,相比之下腹膜透析改善效果更佳,且腹膜透析对尿毒症患者钙磷代谢调节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3种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终末期肾病患者血脂代谢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终末期肾病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血液透析)、B组(血液透析+血液滤过)和C组(血液透析+血液灌流),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个月末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胆固醇(LDL-C)变化.结果:3组患者在治疗前的各项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患者治疗前后的TC、TG、HDL-C及L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治疗后的TC、TG、HDL-C及LDL-C值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与透析滤过方案无法有效改善终末期肾病患者血脂水平,而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的血液净化方案能改善患者的血脂代谢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配合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其负性情绪和皮肤瘙痒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6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64例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的方式进行治疗,治疗后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皮肤瘙痒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皮肤瘙痒评分、皮肤瘙痒时间、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试验组皮肤瘙痒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皮肤瘙痒评分及皮肤瘙痒时间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SDS、SA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配合综合性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缓解皮肤瘙痒症状,改善负性情绪,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佟芳  武军驻 《吉林医学》2013,(25):5177-5178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终末期肾衰竭(ESRD)患者肾性高血压时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终末期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伴肾性高血压患者30例,随机分为血液透析(HD)和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HP+HD)组。治疗时间为8周,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治疗前对比,HP+HD组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下降较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组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下降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终末期肾衰竭患者肾性高血压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析终末期肾病患者应用血液透析联合腹膜透析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终末期肾病患者150例的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透析治疗方法分为三组,A组采用血液透析治疗,B组采用腹膜透析治疗,C组采用联合透析治疗,观察三组患者透析后的临床治疗效果、生化指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和生存率。结果:联合透析组患者的生存率、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A、B两组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透析组透析后血红蛋白指标均低于A、B两组患者,白蛋白指标高于A、B两组患者。结论:对于终末期肾病患者血液透析联合腹膜透析治疗可调整患者体内环境,临床效果显著,患者不良反应少且存活率高,值得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张莹 《医学综述》2014,(16):3062-3064
目的探讨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磷血症的清除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枣庄矿业集团枣庄医院维持性血液透析出现高磷血症患者18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三组,各61例,A、B、C三组患者分别实施血液透析滤过、血流透析+血液灌流、血液透析进行血液净化治疗,治疗2个月后对血磷和甲状腺旁激素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经过血液净化治疗,三组患者血磷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降低,高磷血症患者均明显减少,且A、B两组患者血磷清除率显著高于C组患者,高磷血症患者显著少于C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经过治疗高磷血症患者所占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6.23%、24.59%,显著低于C组并发症发生率126.23%(χ2=11.275,P=0.028)。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血液透析滤过、血流透析+血液灌流的血液净化方式有利于控制其血磷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分析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的疗效。方法:从尿毒症合并皮肤瘙痒患者中随机选取70例作为研究对象,35例采用单纯血液透析方式治疗为A组,35例采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方式治疗为B组。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B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明显高于A组的74.29%;治疗后,B组患者的皮肤瘙痒评分降低幅度明显大于A组;B组患者PTH和β_2-MG检测水平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A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患者皮肤瘙痒,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具有明确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分析三种血液净化方式对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清中分子毒素的清除疗效情况。方法将我院在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70例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三组,分比为透析组(23例)、血滤组(23例)及灌流组(24例),三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血液透析治疗,其中透析组继续血液透析治疗,血滤组实行在常规基础上另加血液透析滤过治疗,灌流组在血液透析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血液灌溉治疗,每周均治疗一次,治疗2个月,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分子毒素的β2-微球蛋白指标,然后对比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凝血指标情况。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各凝血指标无显著差异(P 0.05),治疗后,三组患者的凝血指标较治疗前均有差异,且灌流组的变化明显优于透析组和血滤组(P 0.05);血滤组与灌流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β2-微球蛋白血浓度下降(P 0.05),血滤组与灌流组患者治疗后与透析组β2-微球蛋白血浓度有明显差异,其中灌流组的下降幅度最为明显(P 0.05)。结论相比血液透析或血液透析滤过,血液灌流更能有效的清除患者血液中的中分子毒素,且对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更显著,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凝血因子,更具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黄涛  周忠荣 《中国医药导刊》2012,(10):1716-1717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治疗顽固性尿毒症性皮肤瘙痒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尿毒症顽固性瘙痒患者63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治疗,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血液透析治疗。结果:1.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平均瘙痒评分分值为(20.43±3.47),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瘙痒评分分值为(12.4±3.12),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两组患者MMS、BUN及Scr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ALB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MMS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中,随患者血P3-、β2-MG及PTH水平与患者瘙痒评分间均存在直线关系(P<0.05)。结论: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能够显著改善顽固性尿毒症性皮肤瘙痒的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