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梅洁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1994,(6)
震颤是酒精戒断综合征中很常见的,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的症状,常在长期严重酗酒停止后6~48小时出现,也可在大量酗酒之夜的次日早晨出现。在以上两种情况下,停止饮酒则震颤减轻,但几小时后又会反弹。慢性酗酒的戒断症状被认为是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的结果,这方面已有报道。通常的治疗是使用β阴滞剂,但其副作用使治疗的可能性受到局限。针刺对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状态反成瘾的一些症状均有良好作用,因此,针刺也可用于酒精戒断中震颤的治疗。 研究的对象为25例(男17例,女8例)慢性酗洒,有戎断性震颤的门诊患者,符合酒精依赖症的DSM-Ⅲ标准。饮酒历史平均7.2年,所有患者均无原发震颤的家族史。平均年龄40.7岁。观察酒精戒除后1~10天的震颤表现。治疗前由一位麻醉方面有经验 相似文献
2.
3.
目的:研究覆盆子对酒精戒断焦虑症的治疗作用,并探讨起对脑内海马组织中去甲肾上腺素的机制。方法:选取健康SD大鼠36只,体重220~250 g,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模型组、高剂量药物组、中剂量药物组、低剂量药物组、阳性药物组。除空白组外,其余5组每天腹腔内注射20%(w/v)酒精1.5 ml/100 g,共28天,制备酒精成瘾模型,然后灌胃不同剂量药物,每天一次,共给3天,最后一次给药1 h后,用高架十字迷宫测其焦虑行为,断头取脑,分离海马,用HPLC测海马中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结果:在高架十字迷宫中,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酒精戒断大鼠在开放臂的逗留次数、时间明显减少(P0.01);与模型组相比,高剂量覆盆子提取物显著地增加其次数、时间(P0.05),而中、低剂量覆盆子提取物作用效果不明显(P0.05);HPLC检测显示与空白组相比,酒精成瘾大鼠海马中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高剂量覆盆子可降低海马中去甲肾上腺素含量(P0.05),中、低剂量覆盆子降低去甲肾上腺素含量的趋势不明显(P0.05)。结论:覆盆子提取物能减轻酒精戒断时大鼠所表现出的焦虑样行为,其抗焦虑症的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大鼠脑内海马组织中去甲肾上腺素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4.
5.
《神农本经》:卤碱无毒,色黄白,味苦碱,性寒寒,主大热消渴,狂烦除邪柔肌肤。现代卤碱曾用于治疗克山病、大骨节病等疾病。其化学成分主要含氯化镁等。药理作用除具有降压、利尿作用和对心脏冠状动脉有明显的扩张作用外,尚能提高人体血清镁浓度。本人依据后者治疗慢性酒精中毒因急性酒精戒断造成血清缺镁而致的心律失常,收到了满意的效果。典型病例简介友人王某,嗜酒十数年,几乎餐餐二两,间有豪饮;近来手指微颤,性躁多怒;时逢节日,饮酒过常;酒后嗜睡,终日沉沉。家人令其断酒,三日后胸闷不 相似文献
6.
针刺足三里对脑梗塞大鼠的治疗作用与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针刺对脑梗塞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及对过氧化酶(MPO)活性的影响以探讨针刺对脑梗塞的治疗机制。方法制备脑梗塞模型大鼠,对照组不予治疗,梗塞组针刺病灶对侧足三里;观测针刺前后两组脑组织含水量及MPO活性的变化。结果梗塞组针刺后与针刺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针刺治疗脑梗塞的机制与其减轻脑水肿和梗塞病灶、周围组织白细胞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7.
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系统的多发病,恶性心律失常更是导致心源性猝死的高危因素。针刺治疗具有简易、便廉、安全与有效的特点,不仅能控制心律失常,而且副作用小,在临床上能作为心律失常的辅助治疗手段。本研究通过梳理国内外针刺防治心律失常的相关研究,总结出针刺能通过调节神经活动、抑制钙超载、抑制细胞自噬和凋亡、抑制炎症反应和调节内分泌等多种途径对抗心律失常,其相关机制与下丘脑外侧区(LHA)-小脑顶核(FN)神经环路、蓝斑核(LC)、血管活性肠肽(VIP)、k-阿片受体(k-OR)信号通路、线粒体活性氧(ROS)升高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调控炎症基因和α1A-肾上腺素能受体(α1A-AR)等有关,期望为针刺治疗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9.
针刺配合美沙酮对吗啡戒断大鼠β-内啡肽免疫调节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电针配合美沙酮对吗啡戒断大鼠β-内啡肽免疫调节作用。方法:通过急性大量肌肉注射吗啡后突然撤药,造成吗啡戒断大鼠模型,观察电针配合美对吗啡戒断大鼠β-内啡肽免疫调节作用的影响,采用放免法测定丘脑、血浆β-EP、IL-1和IL-2的含量。结果:经电针配合美沙酮治疗后,吗啡戒断大鼠体重增加,血浆β-EP、IL-1和IL-2含量升高,与吗啡组和美沙酮组相比差异明显,β-EP与IL-1相关分析表明,呈正相关趋势。结论:提示电针配合美沙酮可促进体重恢复,丘脑释放β-EP增加,对免疫细胞产生IL-1起到良性调节作用,有利于脱毒治疗,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0.
11.
12.
临床资料病例: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24~45岁;首次吸毒成病者3例,反复吸毒者3例,均为住院病人。临床表现:心悸、胸闷、恶心、纳差、躁动不安、失眠、全身肌肉酸痛无力、流泪、流诞、自汗、盗汗、精神萎靡,或有神志恍惚,或有舌僵、言语不清、声音低微、大便秘结。治疗方法取穴:人中、百会、神门、内关、合谷、足三里、三阴交。毫针刺激,间歇行针,留针30分钟。其中神门、内关、合谷、足三里等穴加电针。同时予中等流量吸氧,每次戒断症状发作或有预兆时施治。给予安定5mg,每日三次口服,配合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反复吸毒… 相似文献
13.
烟草(尼古丁)戒断综合征,是指反复、长期或高剂量地使用烟草(尼古丁)后,绝对或相对戒断时出现的一组不同表现、不同程度的症状[1].根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指出,由精神成瘾物质尼古丁(烟草)戒断后引起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一定的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或体征.中医认为,戒断综合征属于"戒烟后大烟毒"、"阿片烟瘾"、"瘾脱症"等范畴. 相似文献
14.
15.
针刺治疗肥胖症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肥胖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四大杀手之一.现代医学认为肥胖是由于内分泌、遗传性,或热量摄入超过消耗而引起脂肪组织过多而致[1].临床上以后者居多,也称为单纯性肥胖症,前者为继发性肥胖症.目前,针刺治疗肥胖症已取得较好疗效.中医认为由于脾不健运,痰湿内阻,水液代谢失常,日久冲任失调形成肥胖[2]. 相似文献
16.
17.
针刺治疗海洛因戒断综合征20例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以内关、大椎为主穴,运用针刺治疗海洛因戒断综合征20例,治疗期间禁用任何吗啡受体激动剂,不辅助任何镇静剂,结果19例平稳渡过戒断高峰期,提示通过针刺能使海洛因依赖者的戒断症状得到缓解,并有助于脱瘾。 相似文献
18.
针刺治疗海洛因戒断综合征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规范针刺治疗海洛因戒断综合征手法操作技术.方法:对220例海洛因戒断综合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针刺治疗组111例和对照组109例.治疗组用针刺疗法;对照组口服盐酸洛非西定片,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均有效戒除海洛因成瘾(急性期).治疗组前后自身比较戒断症状总分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逐日戒断症状总分第4、第5天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失眠症状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自身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计分优于对照组(P<0.001),治疗组HAMA计分第4天后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治疗海洛因戒断综合征起效快,安全可靠,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