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调查某水泥粉磨站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强度、浓度、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为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职业病危害检测检验方法。结果 水泥粉磨站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是粉尘(石灰石尘、矽尘、水泥尘、其它粉尘)和噪声。水泥生产现场作业所有工种接触粉尘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作业点短时间接触浓度超标点主要分布在水泥生产石膏入料口、石膏库底、矿渣库底、熟料库底、辊压机、球磨机、选粉机等作业点。作业岗位的个体噪声强度为58.9~93.4 d B(A),超标率为27.8%。结论 粉尘是水泥粉磨站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需采取有效的防尘设施和管理措施,以保护工人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某玻璃质纤维制造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确定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方法采用检查表法、职业卫生调查法、职业卫生检测法进行识别和分析。结果该工程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矽尘、石灰石粉尘、白云石粉尘、人造玻璃质纤维粉尘、其他粉尘、碳酸钠、甲醇、环氧氯丙烷、一氧化碳、硫化氢、氨、硫酸、氢氧化钠、稳态噪声、高温、高频电磁场等。上料工接触矽尘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_(TWA))和超限倍数均超过职业接触限值,其中上料工C_(TWA)总尘浓度2.76 mg/m~3,呼尘浓度1.70 mg/m~3;上料工操作位检测浓度最大值为总尘19.47 mg/m~3(超限倍数38.9),呼尘5.47 mg/m~3(超限倍数27.4)。漏板焊接工和漏板技术员接触的矽尘超限倍数超过职业接触限值(总尘、呼尘分别为2.1和2.7);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均符合国家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结论该企业存在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应重点关注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如上料车间袋装原料拆包上料时产生的矽尘,应进一步采取工程防护措施,采用密闭化、自动化操作,加强局部通风。  相似文献   

3.
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等方法,根据企业管理情况及现场检测结果对北京市某塑料制品厂职业病危害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劳动者接触CO浓度的检测结果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助剂3间称量投料工接触矽尘浓度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接触等级为Ⅳ级;42.9%噪声岗位声级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提示该企业职业健康监护工作不完善,防尘设施有待改进;整体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较好,部分岗位粉尘、噪声危害控制效果较差,需对上述岗位进行重点防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识别大型地下式厂房水电工程施工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水电工程施工期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关键控制环节,并提出防控措施。方法文献查阅、工程分析、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与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水电工程施工期存在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其中料场破碎机操作位等7个作业场所矽尘短时间接触浓度超过超限倍数要求;料场破碎机操作工等8个岗位矽尘8 h时间加权平均接触浓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料场钻工等4个岗位噪声接触强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结论水电工程施工期长,工程内容多,施工环境复杂,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及接触人数多,粉尘和噪声超标情况突出,应完善职业卫生管理体系,明确各方责任,加强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5.
王金合  杨金龙  刘涛 《职业与健康》2011,27(17):2011-2013
目的识别、分析某煤矿矿井建设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提出合理可行的职业病防护对策,为卫生行政部门竣工验收和企业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依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等职业卫生标准、规范,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等方法对该建设项目进行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存在煤尘、矽尘、噪声、手传振动等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采煤工等10个工种接触粉尘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超过了职业接触限值,11 011采面等13个作业岗位的粉尘浓度不符合超限倍数的要求,采煤工6个工种接触噪声等效声级超过了职业接触限值,岩巷、煤巷掘进工接触手传振动强度均超过了职业接触限值。结论建设项目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措施基本可行,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基本能够控制,但需要加强部分工作场所煤尘和噪声的控制措施,并做好手传振动作业工人的个人防护。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某铸件制造企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确定产生危害的主要环节和工序,为制定综合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现场调查确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为化学有害因素、粉尘和噪声,按国标要求采样、检测、判定.结果 监测岗位噪声强度超标率75.0%,接触粉尘岗位矽尘浓度(短时间接触浓度和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均超标,浇铸、熔化岗位一氧化碳浓度和泡漆岗位甲苯、二甲苯浓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结论 该铸造业存在粉尘、毒物、噪声等职业危害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识别某铝合金发动机铸造车间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并评价防护措施的效果。方法采用现场调查和工作场所有害因素的检测对其职业病危害及控制措施进行分析。结果车间存在噪声、粉尘、化学毒物和高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显示各岗位噪声强度为72.2~101.5 dB(A),超标率为78.6%;造型机岗位矽尘浓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短时间接触水平达到平均接触容许浓度(TWA)的5.8倍;铝合金粉尘和化学毒物浓度低于职业接触限值;高温检测结果符合接触限值要求。结论车间针对化学毒物、铝合金粉尘和高温采取了有效的控制措施,但针对噪声和矽尘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还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某高压开关柜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检查表法和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该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是化学毒物、粉尘和噪声。化学毒物检测全部低于职业接触限值;粉尘检测中硫化喷涂岗位,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低于职业接触限值,而短时接触浓度高于职业接触限值;噪声监测显示4个点超过卫生限值。结论该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防护措施基本可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重庆市万州区石材加工行业工作场所职业危害现状,加强对石材加工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方法 2020年在重庆市万州区开展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通过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研究。结果 此次调查的6家石材加工企业均为小微型企业,均设置了职业病防护设施和粉尘、噪声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有5家企业发放了防尘口罩和防噪耳塞。经实验室检测,6家石材加工企业粉尘性质均为矽尘,总尘浓度0.83~5.51 mg/m3,呼尘浓度0.56~2.24 mg/m3,最高接触等级为Ⅳ级;噪声强度83.6~102.7 dB(A),最高等级Ⅳ级(极重危害)。结论 重庆市万州区微小型石材加工厂工作场所的矽尘浓度和噪声强度超标严重,矽尘和噪声是微小型石材加工企业重点控制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源头控制或消除职业病危害,保护劳动者健康。方法根据职业卫生学调查和现场检测结果,对某新建不锈钢生产项目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按规范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在总体布局、生产工艺与设备布局、建筑卫生学、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辅助用室等方面基本符合相关要求,但炉前、上料、出渣、浇铸机和煤气发生炉岗位劳动者接触粉尘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超过国家规定的相应职业接触限值要求,分别为8.2、8.5、1.3(矽尘)、8.7、4.9 mg/m3(煤尘);混料、机烧、炉前、出渣、浇铸机岗位噪声8 h等效连续A声级分别为88.9、88.5、92.5、94.2、89.0 d B(A),超过职业接触限值85 d B(A)的规定。结论该项目在确保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运行正常、个体防护措施到位,各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落实,采纳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提出的建议的情况下,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基本合格,可以进行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现场验收。  相似文献   

11.
目的确定某生物质发电建设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其危害程度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提出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方法依据国家相关标准,采用检查表法、类比法、预先危险性分析法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对类比项目作业场所空气生产性粉尘浓度进行了现场检测,总尘测定15个作业点,范围在0.8~28.8 mg/m3,有3个作业点超标;呼尘测定8个作业点,范围在0.18~8.27 mg/m3,有3个作业点超标。该类比企业有毒作业岗位4个,检测有毒作业点39个,其测定结果均未超过国家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该类比企业检测噪声作业点46个,测量数据184个,有6个作业点超标。该类比企业2个作业检测点工频超高压电场强度检测结果符合工作地点工频超高压电场场强的卫生限值规定。3个作业检测点超过工频超高压电场场强的卫生限值规定。关键控制点是燃料的储存、装卸和灰渣运输、汽机巡检、水处理系统、锅炉巡检岗位。结论该拟建项目只有将各项职业病防护措施落实到位,投入生产后可将存在和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控制在国家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范围内,从职业卫生角度分析是基本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某金属硅材料厂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的浓度。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对该厂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显示,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有矽尘、木炭尘、木粉尘和煤尘,主要以矽尘为主,且矽尘采样点合格率较低,为11.1%;各主要岗位的作业工人接触矽尘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均超过职业接触限值。提示,该厂作业场所空气中矽尘浓度超标严重,应落实除尘措施,加强作业工人粉尘防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某垃圾发电厂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接触水平、职业病防护设施和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的效果,提出对策与建议,为职业卫生监管及企业职业病防治的日常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企业进行职业卫生调查、对作业现场进行危害因素检测并分析。通过收集相关资料、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及检查表法等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该企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粉尘、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氨、甲苯、盐酸、氢氧化钠、氨、硫化氢、噪声等,其中飞灰打包岗位粉尘浓度最高达2.9 mg/m3,是矽尘PC-TWA的2.9倍,危害程度Ⅰ级。超过职业接触限值,其余各岗位的粉尘浓度、毒物浓度、噪声强度均符合职业卫生标准要求。结论该企业属于职业病危害风险严重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护效果及措施基本符合职业卫生要求,建议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应急救援预案。  相似文献   

14.
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等方法,对2017年北京市某桥梁厂职业病危害现状展开调查。结果显示,劳动者接触的其他粉尘、矽尘、电焊烟尘、锰及其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氮、臭氧、电焊弧光、手传振动检测结果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66.7%的岗位噪声声级不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该桥梁厂整体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良好,部分岗位噪声危害控制效果较差,需重点防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陕西省某铅锌选矿厂工作场所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其职业病的防护和维护劳动者健康提供对策。方法 按照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相关工作规范,应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法和检测法于2021年9月对陕西省某铅锌选矿厂工作场所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采样和检测分析。结果 陕西省某铅锌选矿厂工作场所中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生产性粉尘(矽尘、铅尘、其他粉尘)、生产性毒物(氯化氢、盐酸、硫酸、三氧化硫)、物理性因素(噪声、工频电场)。其工作场所破碎工矽尘(总尘)、矽尘(呼尘)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分别为1.40和0.84 mg/m3,超出职业接触限值;氯化氢、盐酸、硫酸、三氧化硫等生产性毒物接触水平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破碎工、球磨工、浮选工、加药工和脱水机操作工接触噪声40 h等效声级强度分别为91.3、94.5、91.3、89.4、86.5 dB(A),超出职业接触限值;配电室巡检位工频电场强度的测量结果为0.053 16 kV/m,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结论 陕西省某铅锌选矿厂粉尘和噪声均有超标,职业危害严重,建议采取职业卫生防护补救措施,保障劳动者健康。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某船舶锚链制造企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接触水平、职业病防护设施和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的效果,提出对策与建议,为政府职业卫生监管及企业职业病防治的日常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收集相关资料、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及检查表法等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该企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电焊烟尘、砂轮磨尘、其他粉尘、锰及其化合物、氮氧化物、臭氧、煤焦油沥青挥发物、噪声、高温、紫外辐射等,其中编链闪焊电焊烟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为5.58 mg/m~3超过PC-TWA限值,编链工段各岗位噪声L_(EX8h),为88.1~89.7 d B(A),超过职业接触限值,其余各岗位的粉尘浓度、毒物浓度、噪声强度、高温WBGT指数、紫外辐照度均符合职业卫生标准要求;职业健康监护覆盖率偏低,发现疑似职业病2人,职业禁忌证1人。结论该企业属于职业病危害风险较重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护效果及措施基本符合职业卫生要求,关键控制点包括编链闪焊粉尘防护、编链工段噪声和高温防护及浸漆操作毒物防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该港口存在或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分析危害程度、产生原因,结合接触水平和采取的防护措施,提出合理的改进措施和建议。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法、职业卫生检测法、职业健康检测法、检查表分析法和综合分析法对危害及防护措施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该项目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柴油、粉尘及噪声。检测结果显示:门机司机岗位、装卸岗位、运输司机岗位、装载机司机岗位、清扫工岗位柴油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均低于最低检出浓度1.5 mg/m~3;装卸岗位、运输司机岗位、装载机司机岗位、清扫工岗位接触的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分别为0.5、0.4、0.4、0.3 mg/m~3,均低于国家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门机司机岗位、运输司机岗位、装载机司机岗位接触的噪声声级分别为69.0、72.5、75.6 d B(A),未超过国家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堆场整理工岗位接触的噪声声级为91.2 d B(A),超过了国家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该项目的总体布局、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应急救援、职业健康监护等方面基本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结论该项目属于交通运输仓储业中的货运港口,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为较重,该港口的防护措施可行,防护效果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以及相关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某煤矿年产90×104t煤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旨在进一步预防、控制和消除该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方法 依据相关法律、规范和标准,对该项目进行现场调查、工程分析、资料收集及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检测,在此基础上进行评价.结果 在放炮1h后有毒物质短时间接触浓度(STEL)检测结果:一氧化碳为30 mg/m3,二氧化硫为10 mg/m3,二氧化氮为10 mg/m3,硫化氢为10 mg/m3,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要求;对接触粉尘的岗位工人进行了总粉尘和呼吸性粉尘8h加权平均浓度和接尘岗位粉尘超限倍数的检测,7名岗位工人总粉尘、5名岗位工人呼吸性粉尘的8h加权平均浓度和10个接触总粉尘岗位、6个接触呼吸性粉尘的岗位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其余工种8h加权平均浓度和接尘岗位的粉尘超限倍数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对15个工种的噪声强度进行测量,其中有10个工种的8h等效声级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5个工种8h等效声级不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结论 该项目在设计、施工、运行中遵循了国家关于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实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的要求,采取综合控制粉尘、毒物、噪声等职业危害的防护措施.项目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基本能够控制,但需要加强部分工作场所煤尘和噪声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河南省某SF_6封闭式组合电器(GIS)制造企业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和浓强度水平,为企业开展职业卫生防护和管理提供技术依据。方法采用职业卫生调查法、工程分析法、检测检验法等综合评价方法,对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与分析。结果企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矽尘、铝合金粉尘、砂轮磨尘、电焊烟尘、NO、NO_2、甲苯、二甲苯、噪声、电焊弧光等。大罐间电焊工接触电焊烟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TWA)最大浓度为4.62 mg/m~3,喷砂工接触矽尘CTWA最大浓度为3.15 mg/m~3,打磨间打磨工、喷砂工接触噪声8 h等效声级超标,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强度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结论企业作业场所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共计17种,电焊工、喷粉工等部分岗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需加强上述岗位的职业卫生防护。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磷采选过程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某磷采选工程项目进行职业卫生调查与检测,对其结果按职业卫生相关标准、规范进行评价。结果该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有效运行,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基本符合要求,建筑卫生学及辅助用室基本符合国家标准。大部分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强度、浓度未超职业接触限值,项目岗位总合格率77.5%(62/80)。结论某磷采选工程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可行、有效,其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噪声和其他粉尘(矿石尘),应加强不符合职业接触限值岗位的个体防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