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基于复方雷公藤汤最佳配比剂量正交设计考察其对肾病大鼠肝脏的减毒增效作用。方法:采用一次性注射阿霉素至大鼠尾静脉,复制微小病变肾病综合征模型。采用正交实验法进行设计,将肾病模型大鼠随机分为9组,每组10只,连续灌服不同剂量配比的复方雷公藤汤14d。增效采用24h尿蛋白定量检测,对肝脏减毒测量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筛选出复方雷公藤汤最佳剂量配比组合。结果:(1)正交设计对肾病大鼠肝脏的减毒实验结果:影响因素大小排序为雷公藤>甘草>制何首乌>黄芪,其中8号复方效果最好,最优配比为A3B2C1D3。(2)经正交设计对降低肾病大鼠24h尿蛋白实验结果:影响因素大小排序为雷公藤>甘草>黄芪,制何首乌无显著影响,其中3号复方效果最好,最优配比为A1B3C3D3。结论:复方雷公藤汤治疗肾病时如以减低肝脏毒性为主,采用A3B2C1D3配比组成复方,治疗肾病时如以降低24h尿蛋白为主,采用A1B3C3D3配比组成复方,两种配比复方均起到减毒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复方雷公藤汤最佳配比剂量的正交设计对肾病大鼠血液系统的减毒增效作用。方法:复制肾病模型后,将肾病模型大鼠随机分为9组,每组10只,连续灌服不同剂量配比的复方雷公藤汤14 d。增效方面以24 h尿蛋白定量为检测指标,对血液系统减毒以白细胞、血小板为检测指标。筛选出最佳剂量配比复方雷公藤汤。结果:影响血液系统毒性因素大小的排序,雷公藤制何首乌金钱草甘草。影响24 h尿蛋白定量因素大小的排序,雷公藤甘草金钱草制何首乌。结论:复方雷公藤汤治疗肾病以减低血液系统毒性为主,采用A_3B_1C_3D_2配比组成复方,治疗肾病以降低24 h尿蛋白为主,采用A_1B_3C_3D_3配比组成复方,两种配比复方均起到减毒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雷公藤提取物与甘草提取物配伍的减毒增效作用。方法:采用雷公藤提取物及雷公藤提取物与甘草提取物的不同剂量配比,干预肾病模型大鼠,检测对大鼠体重、24h尿蛋白、血液学主要指标的影响,观察雷公藤与甘草配伍的减毒增效作用。结果:阿霉素造肾病模型对大鼠体重、24h尿蛋白量、血液系统有明显的毒性作用。使大鼠体重下降,24h尿蛋白量升高,血液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明显减少。对于上述毒性表现,雷公藤提取物和雷公藤提取物与甘草提取物配伍均能显示一定的治疗和改善作用,在治疗和改善程度上雷公藤提取物与甘草提取物配伍优于雷公藤提取物。结论:甘草提取物对雷公藤提取物具有一定的减毒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4.
雷公藤与甘草配伍对大鼠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中药配伍减毒增效作用,为雷公藤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均匀设计方法,将雷公藤与甘草水煎剂进行不同的剂量配比,大鼠灌胃给药4周,观察不同时间段大鼠血液生化学指标的变化。[结果]大鼠灌胃给药2周时,血液生化学指标均在正常生理值范围;大鼠灌胃给药4周时,葡萄糖组,肌酸激酶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组与空白对照组比均有明显变化,其它指标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雷公藤与甘草饮片的不同的剂量配比水煎剂给与大鼠,以肌酸激酶为对象进行均匀设计软件处理,可见雷公藤:甘草为60:0时毒性最大,以雷公藤:甘草为60:9时毒性较小,提示甘草对雷公藤在一定程度上有减毒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复方雷公藤汤及其拆方对肾病大鼠心脏的减毒增效作用。方法:大鼠尾静脉注射阿霉素复制微小病变肾病综合征模型,检测生化指标、组织病理学指标。结果:与模型公藤组比较,全方组、雷芪组、雷甘组降低24 h尿蛋白,全方组TP(Total protein总蛋白)、ALB(albumin白蛋白)、雷芪组TP、ALB、雷甘组TP、ALB均升高;与模型公藤组chol(cholesterol胆固醇)、TG(Triglycerides甘油三脂)比较,全方组、雷芪组、雷甘组cho、TG均降低;与模型公藤组CK(Creatine kinase肌酸激酶)、CK-MB(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肌酸激酶同工酶)比较,全方组、雷何组、雷芪组、雷甘组、雷金组、雷归组CK、CK-MB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雷公藤不同配伍组在肾脏组织形态学、超微结构有不同程度减轻,各配伍组心脏组织形态学、超微结构病理损害均有不同程度减轻。结论:全方组、雷芪组、雷甘组起到增效作用,雷公藤不同配伍组可减低雷公藤心脏毒性,全方组、雷何组、雷芪组、雷甘组较雷归组、雷金组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甙联合当归黄芪汤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方法:6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29例,予以缬沙坦80mg/次,1次/日,用药后血肌酐无明显上升则逐渐加量至缬沙坦80mg/次,2次/日。联合治疗组32例,在此基础上加用雷公藤多甙片(20mg,3次/天),口服当归黄芪汤,每日1剂。所有病例观察6个月。结果:联合治疗组24小时尿蛋白下降明显(P0.01)、血浆白蛋白上升明显(P0.05)。结论 :雷公藤多甙联合当归黄芪汤能够有效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不良反应少,耐受良好,是治疗糖尿病肾病减少尿蛋白、升高血浆白蛋白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7.
雷公藤多苷与女贞子配伍对大鼠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的减毒增效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均匀设计方法,将雷公藤多苷(TWP)混悬液与女贞子水煎浓缩液进行不同剂量的配比,给大鼠灌胃2周和4周,观察不同时段大鼠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大鼠灌胃给药2周时,血液生化指标改变不明显(P〉0.05),大鼠灌胃给药4周时给药组第3组,第4组,和第5组的肌酸激酶(CK)数据与第6组(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升高(P〈0.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也有明显上升(P〈0.05)。其它生化指标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结论:雷公藤多苷与女贞子剂量比(mg∶g)为150∶0时肌酸激酶数值最大,为60∶4时,肌酸激酶数值最小,提示女贞子对雷公藤多苷在一定程度上有减毒作用,并推测可能出现毒性的中毒靶器官为心脏和肝脏。  相似文献   

8.
李波  宋顺鹏  史月君 《中国中医急症》2011,(9):1439+1471-1439,1471
目的借助复方雷公藤汤及其拆方对肾病大鼠的干预效应,考察雷公藤不同配伍对雷公藤血液系统减毒作用;筛取治疗肾病综合征毒效关系最优化的中药小复方。方法大鼠尾静脉注射阿霉素,复制微小病变肾病综合征模型。以复方雷公藤汤及其拆方实施干预,以强地松做阳性对照,检测血常规WBC、PLT指标。结果与模型公藤组比较,全方组与拆方五组WBC、PLT差异显著。结论雷公藤不同配伍组均可对抗雷公藤血液系统毒性,其中全方组、雷何组、雷金组较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黄芪复方对大鼠阿霉素肾病的防治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阿霉素肾病横型,黄芪复方3种剂量1.5、0.75、0.375g·kg~(-1)分别灌胃给药12周,对体重、尿蛋白、血生化、血液流变学、氧自由基代谢、免疫学及病理组织学等指标进行观察。结果:黄芪复方能明显增加模型动物的体重,改善动物的一般状况;明显降低24小时尿蛋白含量;使升高的血清肌酐与尿素氮明显降低;升高血清总蛋白与白蛋白水平;降低血脂,改善高凝状态;明显提高血清SOD活性和降低血浆MDA含量,减低肾脏系数,并改善肾脏病理组织学变化。结论:黄芪复方对大鼠阿霉素肾病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芍药甘草复方效应组分对大鼠胃底环行肌条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芍药甘草复方效应组分对大鼠胃底肌条作用的配比关系。方法:以大鼠胃底环行肌条收缩强度为指标,运用血清药理学方法采用正交设计观察芍药甘草复方效应组分对乙酰胆碱(ACh)下的离体大鼠胃底环行肌条的影响,由结果分析得出最佳配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做确证性实验。同时,采用HPLC法测定含药血清图谱。结果:芍药甘草复方效应组分的最佳配比即含芍药苷效应组分、含甘草酸效应组分与含甘草总黄酮效应组分的配比为A3B3C3,含芍药苷效应组分和含甘草总黄酮效应组分均系影响药效的主要因素。在灌胃给予芍药甘草复方效应组分后120min所采血清的指纹谱中出现一些新的峰。结论:芍药甘草复方效应组分能抑制大鼠胃底环行肌条的收缩,含芍药苷效应组分、含甘草酸效应组分与含甘草总黄酮效应组分最佳组方配比为1∶1∶2。  相似文献   

11.
《陕西中医》2016,(11):1559-1562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肾苏Ⅳ干预嘌呤霉素(PAN)肾病大鼠足细胞损伤的机制。方法:采用单次颈静脉注射法建立PAN肾病大鼠足细胞损伤模型。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A组(对照组),B组(模型组)、C组(肾苏Ⅳ低剂量组)、D组(肾苏Ⅳ中剂量组)及E组(肾苏Ⅳ高剂量组),每组12只。治疗第1、2、3、4、6周末检测大鼠24h尿蛋白定量(24hUpro)及血清白蛋白(ALB)水平;第1、6周末分别处死6只大鼠留取肾脏组织,检测肾小球足细胞Nephrin、CD2AP的表达变化;电镜观察肾小球足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第6周末,C、D、E组24hUpro水平均低于B组,P0.05;C、D、E组ALB水平均高于B组,P0.05。第6周末,C、D、E组Nephrin、CD2AP表达均高于B组,P0.05。C、D、E组大鼠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及足突融合程度较B组均明显减轻。结论:肾苏Ⅳ可降低PAN肾病大鼠24hUpro,提高ALB水平,促进足细胞骨架结构的损伤修复,阻抑足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12.
复方黄芪合剂对早期DN模型鼠Col-Ⅳ及MMP-2/TIMP-2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为研究复方黄芪合剂(主药:黄芪、牛蒡子)治疗DN的疗效与机理,45只大鼠以STZ诱导造成糖尿病模型,3d后分为3组,B组给予复方黄芪合剂(5g.kg^-1.d^-1)、C组给予洛汀新(4mg.kg^-1.d^-1)药液灌胃,D组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模型组),另一组大鼠为对照组(A组),不作任何处理。6周后比较各组大鼠的有关指标。结果:B、C组大鼠的Ccr、Ualb、肾脏基质阳性面积比、Col—Ⅳ、MMP—2、TIMP—2诸项指标均高于D组,其中GLU、HbAlc、Ccr三项指标B组优于C组。提示:降低肾脏Col—Ⅳ、MMP—2/TIMP—2的表达,可能是复方黄芪合剂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灵芝双向固体发酵雷公藤得到的灵雷菌质(G30)对阿霉素诱导的大鼠肾病模型的作用。方法尾iv阿霉素6.5mg/kg复制大鼠肾病模型,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G30、雷公藤生药、灭菌生药(灭菌药)及雷公藤多苷两周,检测大鼠体质量、24h尿蛋白量、血清总蛋白(T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等生化指标。结果与模型组比较,G30增加肾病大鼠体质量,降低24h尿蛋白、血清TG、TC量,同时升高血清TP水平(P0.05);与生药组比较:G30降低肾病大鼠24h尿蛋白、血清BUN、SCr,同时使血清CK、ALT量保持正常水平,光镜下显示G30减轻了肾病大鼠的肾小球充血及空泡样变性等病理变化。结论 G30对阿霉素诱导的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与雷公藤生药比较毒性低、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调控代谢酶角度探讨雷公藤复方配伍减轻雷公藤肝脏毒性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SD大鼠给药1个月筛选雷公藤的肝毒性剂量;雷公藤单药和复方分别ig给药大鼠1个月,基因芯片检测大鼠肝脏基因表达谱,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核受体组成型雄甾烷受体(CAR),孕烷X受体(PXR),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PPAR),芳香烃受体(AhR)的表达。结果:雷公藤肝毒性剂量为15.6 g生药/kg;基因芯片结果显示,雷公藤可抑制细胞色素P450酶(CYP)2E1,CYP8B1,CYP2B等表达,诱导CYP7A1的表达。雷公藤复方可诱导代谢酶CYP3A4,CYP2E1,CYP8B1,CYP2B等表达。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雷公藤可抑制核受体CAR,PXR,PPAR基因表达,雷公藤复方可改善雷公藤对核受体的抑制作用。结论:雷公藤复方配伍可影响核受体,调控代谢酶的表达,这可能进而调节内外源代谢过程,从而起到减毒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多指标的正交实验设计合并线性回归分析,探讨芍药甘草汤的配比关系.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法探讨芍药甘草汤的不同配伍比对小鼠正常和亢进状态的肠推进的影响,以及对正常和亢进状态下的离体兔肠的影响.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建立测评指标与考察因素间的数学模型.结果:通过直观分析、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得出,芍药甘草汤的最佳配伍是A3B3,两药之间具有协同作用.结论: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对多指标的正交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可建立复方配比关系的数学模型,并对其他配比关系作出客观的预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借助复方雷公藤汤及其拆方对肾病大鼠的干预效应,考察雷公藤不同配伍对雷公藤的减毒增效作用;筛取治疗肾病综合征毒效关系最优化的中药小复方。方法:大鼠尾静脉注射阿霉素,复制微小病变肾病综合征模型。以复方雷公藤汤及其拆方实施干预,以强地松做阳性对照,检测生化指标、组织病理学指标。结果:与模型公藤组24 h尿蛋白(92.60±18.124 3)相比较,全方组(48.60±11.749 2)、雷芪组(53.20±13.206 1)、雷甘组(56.40±16.520)降低24 h尿蛋白;全方组TP 68.47±5.250 4、ALB 28.97±3.009 3、雷芪组TP 68.21±4.191 27、ALB 27.58±2.618 2、雷甘组TP 67.51±5.420 8、ALB 26.56±1.898 1与模型公藤组TP 58.98±4.8401、ALB 20.98±3.493 4均升高TP、ALB,与模型公藤组chol 1.487 0±0.647 1、TG 1.704 0±1.582 4相比较,全方组chol 0.786 0±0.134 4、TG 0.557 0±0.138 7、雷芪组chol 0.70±0.129 7、TG 0.650 9±0.120 3、雷甘组chol0.974 0±0.328 9、TG 0.668 0±0.184 5均降低;与模型公藤组AST 133.2±7.871 2、ALT 62.60±7.919 0相比较,全方组AST 72.70±10.144 0、ALT 41.80±8.966 6、雷甘组AST 84.20±5.633 2、ALT 38.20±5.846 2、雷金组AST 115.50±9.686 8、ALT 66.10±9.596 9、雷归组AST 128.7±10.739 9、ALT 61.60±8.821 7;差异显著(均P0.05)。雷公藤不同配伍组对肾脏组织形态学、超微结构上较对照组病理损害有不同程度减轻。全方组、雷甘组、雷何组肝脏组织形态学、超微结构上较对照组病理损害有不同程度减轻。结论:全方组、雷芪组、雷甘组起到增效作用。全方组、雷甘组、雷何组可减低雷公藤肝脏毒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程氏分清饮对实验性大鼠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大鼠尾静脉一次性注射盐酸多柔比星(5.5 mg/kg)的方法造成大鼠肾病综合征模型,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模型对照组(B组)、程氏分清饮治疗组(C组)、激素治疗组(D组)、程氏分清饮加激素治疗组(E组)。观察该方对肾病大鼠24 h尿蛋白、血清白蛋白、尿素氮、血清肌酐、三酰甘油的影响。结果 B、C、D、E组与A组比较,24 h尿蛋白明显增高,模型制作成功。C、D、E组与B组比较,24 h尿蛋白明显降低,血清生化指标明显改善。结论程氏分清饮具有激素相似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黄芪、牛蒡子不同配伍对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及肾脏病变的影响。方法建立STZ大鼠模型,将黄芪、牛蒡子各分为高、中、低3个给药剂量,按照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进行不同剂量的组合,大鼠灌胃,第4、8周时检测血糖、血脂、24h尿蛋白定量,并观察肾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黄芪、牛蒡子配伍可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减少24h尿蛋白的排出,抑制系膜基质积聚。实验第4周时,以牛蒡子高剂量为主的配伍,降血糖和胆固醇的作用较好;第8周时,以黄芪高剂量为主的配伍降低三酰甘油、糖化血红蛋白,减少24h尿蛋白及系膜基质的作用显著。结论黄芪、牛蒡子配伍可纠正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紊乱,减轻肾脏病变;在实验不同阶段,黄芪、牛蒡子不同剂量的配伍存在作用差别。  相似文献   

19.
目的:考察防己黄芪汤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蛋白尿、水通道蛋白2的影响,探讨防己黄芪汤调节蛋白尿的作用机制。方法:按5mg/kg剂量给予大鼠尾静脉1次注射阿霉素建立阿霉素肾病模型;生化分析仪检测24h尿蛋白量以及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总蛋白、白蛋白的水平;ELISA法检测肾组织AQP2的浓度。结果:模型组大鼠24h尿蛋白定量与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肌酐血脂及肾组织AQP2浓度均升高(P0.05),血清白蛋白、总蛋白含量降低(P0.05);防己黄芪汤高、中、低剂量组肾组织AQP2浓度降低(P0.05),防己黄芪汤低剂量组血清白蛋白、总蛋白含量升高(P0.05),24h尿蛋白定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防己黄芪汤改善阿霉素肾病大鼠蛋白尿的作用,推测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脂及肾组织AQP2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20.
吴汉利  孙伟 《中国中医急症》2010,19(3):473-474,477
目的 观察雷公藤制剂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蛋白尿的治疗作用及对肝脏、肾脏的影响.方法 采用分次尾静脉注射阿霉素建立阿霉素.肾病模型,将SPF级纯系SD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雷公藤多苷组、雷公藤水提物组、雷至胶囊低剂量组、雷至胶囊中剂量组、雷至胶囊高剂量组,分别留取各组第0、2、3、4、5周尿标本,第5周末处死大鼠.检测大鼠白蛋白、甘油三酯、胆同醇及转氨酶含量;光镜、电镜观察肾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 模型组尿蛋白量逐渐增加,与模型组、雷公藤多苷组、雷公藤水提物组相比,雷至胶囊各剂量组第4、5周的尿蛋白均明显降低;模型组血白蛋白明显降低,甘油三酯,胆固醇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白蛋白、甘油三酯、胆固醇均明显改善;雷公藤多苷组转氨酶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组.结论 从疗效或药物安全性方面雷至胶囊均优于其他雷公藤制剂,体现了减毒增效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