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耳穴埋豆联合乳房按摩对产后缺乳及乳房胀痛的临床与护理效果。方法:将240例产妇按照分娩后接受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各120例,对照组予常规产后护理,观察组基于前者给予耳穴埋豆联合乳房按摩护理,对比两者的泌乳效果以及乳房胀痛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泌乳效果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比对照组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乳房胀痛程度为0级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为Ⅲ级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埋豆、乳房按摩联合常规产后护理可以帮助产妇泌乳,从而使得泌乳量上升,并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乳房胀痛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耳穴压豆联合乳房穴位按摩促进产后乳汁分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3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50例。两组产妇均给予饮食指导及正确母乳喂养指导,对照组产妇采取母婴同室、早接触、早吸吮等常规方案;观察组产妇则在常规方案基础上自产后即进行耳穴压豆联合乳房穴位按摩,观察两组产妇产后母乳喂养情况及乳汁分泌情况,检测血清泌乳素水平变化,比较乳房胀痛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产后母乳喂养及泌乳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其产后1个月母乳喂养成功率90.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7%,产后首次泌乳时间(13.46±3.29)h较对照组(24.07±6.52)h显著缩短,产后2d泌乳量充足率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P0.05);观察组患者产后血清泌乳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产后乳房胀痛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0.05)。结论:耳穴压豆联合乳房穴位按摩促进产后乳汁分泌效果理想,利于提高产后母乳喂养的成功率,促进产妇早泌乳、多泌乳,减轻乳房胀痛,其机制与提高血清泌乳素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耳穴压豆联合乳房按摩对产妇产后泌乳及乳房胀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11月于宜春市中医院生产的86例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采取耳穴压豆联合乳房按摩。比较两组干预前和干预7 d时产妇泌乳和乳房胀痛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泌乳量(756.02±15.27)mL,多于对照组的(353.56±15.29)mL,血清泌乳素水平(280.56±22.42)μg/L,高于对照组的(248.95±22.38)μg/L,乳房胀痛程度较对照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压豆联合乳房按摩能够加快产妇泌乳,减轻乳房胀痛,改善血清泌乳素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医适宜技术对产后缺乳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6年4月收治的产妇102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产后护理,观察组产后实施穴位按摩、乳房按摩、耳穴贴压、走罐等中医适宜技术催乳,对两组产妇产后泌乳情况及产后缺乳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缺乳率为3.92%,对照组为19.6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初始泌乳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乳房充盈评分、泌乳量均较对照组高,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穴位按摩、推拿、耳穴贴压、走罐等中医适宜技术可有效降低产后缺乳率,促进产后泌乳,具有较高可行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徐贞淑  裴凤霞  俞永梅 《新中医》2020,52(7):120-122
目的:观察王不留行籽耳穴压豆联合乳房按摩促进产后泌乳及催乳素分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10例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耳穴压豆联合乳房按摩,评估2组各时间点血清催乳素水平、初始泌乳时间、母乳喂养成功率、泌乳量充足率、乳房胀痛程度及泌乳有效率。结果:产后1 d、2 d、3 d,研究组的血清催乳素水平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母乳喂养成功率、产后泌乳量充足率、泌乳有效率更高(P0.05),初始泌乳时间更短,乳房胀痛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王不留行籽耳穴压豆联合乳房按摩措施能促进产妇产后乳汁分泌,显著提高其血清催乳素水平,提高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与泌乳量充足率,缓解其乳房胀痛感,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6.
李君敏 《新中医》2021,53(1):155-157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护理对产后乳胀及母乳喂养产生的影响。方法:将84例产妇依据随机分组法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2例。常规组遵照常规流程进行乳房护理,研究组在常规乳房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穴位按摩护理,对比2组产妇产后的血清泌乳素分泌水平、泌乳始动时间、乳房肿胀程度以及产妇进行母乳喂养的概率。结果:研究组产妇实施中医穴位按摩后血清泌乳素分泌水平优于常规组,泌乳始动时间快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护理后产妇乳房胀痛严重率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产妇护理30 d后母乳喂养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妇生产后的乳房护理中实行穴位按摩护理能够减轻产妇的疼痛感,提升母乳喂养率,临床护理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乳房按摩联合穴位艾灸治疗产后缺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产后缺乳产妇1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母乳喂养宣教、哺乳技术指导及饮食指导。治疗组在对照组干预措施基础上,于产后12 h开始给予乳房按摩联合穴位艾灸治疗,观察两组泌乳始动时间、泌乳量、子宫复旧情况等指标及产后一般情况变化。结果:2组比较,治疗组产后乳汁分泌早,(P0.05),泌乳量分泌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子宫复旧好(P0.01)。结论:乳房按摩联合穴位艾灸可提高产妇泌乳始动时间,增加泌乳量,促进子宫复旧。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产后早期乳房按摩及连续护理对产后泌乳的效果。方法:将164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2例。对照组行常规推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乳房按摩及连续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的泌乳开始时间、泌乳情况以及乳房胀痛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泌乳时间及泌乳量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的乳房胀痛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产妇进行早期的乳房按摩及连续护理可以明显促进产妇产后的乳汁分泌,减轻产妇乳房胀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穴位按摩乳房配合音乐疗法促进乳汁分泌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行剖宫产的160名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产后2 d两组产妇均给予产科常规护理,产后第3天对照组继续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穴位按摩乳房配合音乐疗法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每日的乳汁分泌量。结果:乳房穴位按摩及音乐疗法后,观察组产妇泌乳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乳房胀痛情况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按摩乳房配合音乐疗法能促进剖宫产后乳汁分泌,缓解乳房胀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耳穴贴压联合穴位按摩对剖宫产术后母婴分离乳汁分泌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19年6月至12月未开展耳穴贴压和穴位按摩的剖宫产母婴分离患者48例为对照组,选取2020年1月至6月剖宫产母婴分离患者52例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耳穴贴压联合穴位按摩。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泌乳情况、首次泌乳时间、产后3d、产后7d乳房胀痛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23%,较对照组72.92%更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泌乳始动时间、首次泌乳时间、产后7d乳房胀痛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后24h、产后96h、产后7d的充足泌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穴贴压联合穴位按摩可使泌乳启动时间提前,从而明显改善产妇的泌乳状况,减少产后乳房胀痛,提高充分泌乳的比例。  相似文献   

11.
《陕西中医》2016,(7):788-789
目的:探讨催乳汤联合穴位按摩治疗产后缺乳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我院产后缺乳患者1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中药组、穴位按摩组及中药联合穴位按摩组,每组各49例。其中对照组采用鲫鱼汤食;中药组口服催乳汤;穴位按摩组采用乳房和穴位按摩;中药联合穴位按摩组采用中药组和穴位按摩组的联合治疗方法。疗程为6d,观察四组产妇的泌乳量、补授乳量及疗效。结果:中药组、穴位按摩组比较差异(P0.05)。3个治疗组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中药联合穴位按摩组的疗效优于中药组、穴位按摩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缺乳患者应用中药内服联合穴位按摩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有效提高泌乳量,减少补授乳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耳穴压豆在促进产妇早泌乳方面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88例产妇,通过随机数字表达分组,对照组:44例,常规护理。观察组:44例,常规护理+耳穴压豆。观察产妇产后泌乳时间、乳房胀痛情况以及乳汁分泌情况。结果:(1)观察组产后24h、24-48h内泌乳率高于对照组产后24h、24-48h的泌乳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观察组产后乳房胀痛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观察组母乳喂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耳穴压豆可促进产妇早泌乳,并可改善产妇产后乳房肿痛,增加乳汁分泌量,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与分析中医穴位按摩在促进产妇乳汁分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本院2018年1月—2018年4月期间内接收的分娩产妇中,随机抽取106例产妇,将其进行奇偶排序分组,53例产妇作为观察组,接受中医穴位按摩治疗联合常规乳房护理,53例产妇作为对照组,仅接受常规乳房护理。对比2组产妇产后泌乳量以及人工喂养容量情况,观察2组产妇乳房胀痛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泌乳量均高于对照组,且人工喂养容量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乳房胀痛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产妇接受中医穴位按摩治疗后乳汁分泌情况得到显著改善,母乳量极大提高,并且有效的缓解了产妇乳房胀痛的症状,临床价值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耳穴埋豆对产后泌乳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产后泌乳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常规护理+耳穴埋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30例。对比两组的泌乳效果及初始泌乳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观察组初始泌乳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穴埋豆促进产后泌乳临床效果显著,提早产后泌乳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穴位按摩治疗痰浊阻络型产后缺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产后缺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穴位按摩,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2组均于治疗2周后评估临床疗效,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泌乳量、血清泌乳素(PRL)、中医症候积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1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4.29%(P0.05);2组治疗后泌乳量、血清泌乳素(PRL)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泌乳量、PR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联合穴位按摩能促进产妇的乳汁分泌,增加泌乳量,良性调节泌乳素水平,有效改善痰浊阻络型产妇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6.
王建春 《新中医》2015,47(1):234-235
目的:观察和探讨以常规护理为基础联合中医穴位按摩等护理干预对剖腹产产妇乳汁分泌的影响。方法:将11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穴位按摩和乳房按摩的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观察2组产妇剖宫产术后泌乳始动时间、乳房胀痛情况及产后48 h内泌乳量。结果:2组产妇术后泌乳始动时间和48 h泌乳量情况比较,观察组时间较短,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术后48 h内泌乳量进行量化评估,泌乳中等以上比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产妇术后乳房胀痛程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产妇剖宫产术后早期应用常规产科护理联合中医穴位和乳房按摩为特色的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加速产妇泌乳,提高泌乳量,减轻疼痛,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药膳结合乳房按摩治疗产后缺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产后缺乳患者按随机双盲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服用药膳木瓜鲫鱼汤,治疗组则在药膳基础上配合乳房按摩,治疗7天后观察两组产妇的乳房充盈程度及泌乳量。结果:治疗组乳房充盈总有效率为9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产妇泌乳量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且治疗组泌乳量总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结论:药膳结合乳房按摩治疗产后缺乳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药下乳方联合手法乳房按摩治疗气血亏虚型产后缺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确诊的气血亏虚型产后缺乳患者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产后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下乳方并手法乳房按摩,观察并比较2组泌乳始动时间、泌乳量变化、血清泌乳素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泌乳始动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泌乳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清泌乳素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下乳方联合乳房按摩治疗气血亏虚型产后缺乳可促进泌乳始动,显著增加泌乳量,缓解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初产妇产后按摩对其泌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妇产科接收的初产妇90例,抽签法分为观察组(乳房按摩)与对照组(常规乳房护理)各45例,比较两组泌乳指标、生活质量与乳房胀痛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泌乳始动时间短,产后血清泌乳素与生活质量高,乳房胀痛程度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产妇给予产后乳房按摩护理能缩短泌乳始动时间,提高生活质量且缓解乳房胀痛感,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医按摩联合低频脉冲护理促进产后乳汁分泌的疗效。方法:选取140例产后缺乳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70例。两组均予常规母乳喂养指导路径护理,治疗组再予中医按摩联合低频脉冲护理;比较两组不同护理后乳房充盈度及乳汁分泌情况。结果:治疗组护理后1 d、2 d、3d产妇泌乳比率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乳房充盈度、泌乳量均高于同组护理前(P0.01),护理后治疗组乳房充盈度、泌乳量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0.01)。总有效率对照组为65.7%,治疗组为95.7%,总有效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产后缺乳产妇采用中医按摩联合低频脉冲护理,能有效促进乳房泌乳、充盈,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