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 探讨精神病睡眠障碍患者临床干预手段.方法 将符合入组标准的80例有睡眠障碍精神病患者按随机分为实验组38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精神科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合理调整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时间联合有效心理疏导.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定被试者的睡眠质量,以对干预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干预前两组PSQI总分及各因子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比较,实验组调整服药时间90天后PSQI总分、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评分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催眠药物因子外);对照组PSQI分值稍有下降,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神病睡眠障碍患者在有效的临床治疗护理干预后疗效明显,睡眠质量明显改善,可预防意外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放疗科护士睡眠障碍及与孤独感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放疗科护士191例为调查对象,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UCLA孤独量表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孤独感对睡眠状况的影响。结果 58.64%(112例)的护士有睡眠障碍。已婚护士PSQI总分及睡眠效率得分(8.55±1.92,1.52±0.99)高于未婚护士(7.81±2.28,1.10±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35,2.843,均P0.05)。集体住宿护士PSQI总分及主观睡眠质量和睡眠障碍得分高于在家居住护士,每周夜班≥2次护士主观睡眠质量得分(1.68±0.81)高于≤1次护士(1.36±0.77),大专文化程度护士PSQI总分及日间功能障碍得分(8.43±1.98,1.43±0.86)高于本科及以上护士(7.36±2.41,1.18±0.72),家庭关系较融洽护士PSQI总分及睡眠障碍得分低于家庭关系一般及隔阂多护士。自评压力较轻护士PSQI总分及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及日间功能障碍得分低于压力较大护士。年龄30~34岁护士PSQI总分及睡眠障碍和日间功能障碍得分高于25和25~29岁护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孤独感得分进入PSQI总分的回归方程(β=0.295,P0.05)。结论放疗科护士睡眠障碍发生率高,其睡眠状况因不同人口学特征而存在差异,孤独感对放疗科护士睡眠状况具有预测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高龄老年人睡眠节律对认知功能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利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检查112例高龄离退休老年人的睡眠质量及认知功能,按睡眠节律分为早醒组、正常组、入睡困难组和混合组,按睡眠时间分为5 h组、5~8 h组和 8 h组。结果在PSQI的各因子中,日间功能障碍、睡眠障碍、入睡时间、催眠药物与MMSE因子中的即刻回忆、延迟回忆、命名、理解有显著相关性(P 0.05)。与正常睡眠节律的高龄老人相比,早醒组各项因子得分除定向力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入睡困难组PSQI因子中的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和效率、入睡时间、催眠药物,MMSE因子中的理解、视空间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混合睡眠障碍组PSQI中的睡眠时间、入睡时间,MMSE中的即刻回忆、延迟回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睡眠时间5~8 h的高龄老人相比,睡眠时间5 h组在PSQI总分、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和效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睡眠时间 8 h组在PSQI总分、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和效率、睡眠障碍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重视老年人睡眠节律的调整,对入睡困难的老年人可适当给予中短效镇静催眠药物,以达到调整睡眠节律,提高睡眠质量,增强记忆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了解驻疆维稳士兵睡眠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整群抽取驻疆某部维稳士兵210例,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焦虑自评量表和自制一般情况问卷,对其睡眠质量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维稳士兵睡眠不良发生率为74.63%,显著高于体力劳动者睡眠不良发生率41.38%(χ~2=72.178,P0.01),显著高于抗震救灾官兵睡眠不良发生率19.70%(χ~2=262.864,P0.01)。维稳士兵睡眠总分及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得分显著高于高原军人(P0.01)。一线维稳士兵PSQI总分及因子得分(除催眠药物外)显著高于后勤保障士兵(P0.05,P0.01)。军龄1~2 a士兵PSQI总分及因子得分(除催眠药物外)显著高于≥6 a士兵(P0.01);军龄3~5 a士兵PSQI总分及因子(除催眠药物外)得分显著高于≥6 a士兵(P0.05,P0.01)。维稳士兵PSQI总分与焦虑、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r=0.286、0.315,P0.01)。消极应对、焦虑进入PSQI总分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结论驻疆维稳士兵睡眠质量较低,消极应对、焦虑是影响驻疆维稳士兵睡眠质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程相玉  王昌敏 《职业与健康》2012,28(15):1796-1798
目的探讨高考压力对中学生睡眠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考前复习期间141名高三学生的睡眠情况进行调查,结合认知能力筛查量表及数字划销测验,综合评定考前压力对中学生睡眠及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试验组中学生PSQI总分及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障碍、日间障碍4个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中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能力筛查量表(CASI)总分及注意力、心算、新近记忆、远时记忆、类聚流畅性、概念判断6个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中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字划销测验(NCT)净分及失误率高于对照组中学生,划对数目得分低于对照组中学生,划错数目、划漏数目得分高于对照组中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考压力不仅影响中学生的睡眠状况,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某区8126名官兵睡眠状况,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对官兵的睡眠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该区官兵PSQI总分和各成份(除睡眠障碍外)得分均明显高于驻平原士兵和地方成人;未婚官兵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障碍和PSQI总分均明显高于已婚官兵(P0.05);士官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障碍和PSQI总分均明显高于干部和义务兵(P0.01);海军官兵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和PSQI总分均明显高于陆军和空军官兵(P0.01),陆军官兵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和PSQI总分均也明显高于空军(P0.01)。结论该区官兵睡眠质量较差,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当前军事飞行人员的睡眠质量情况,为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和Epworth嗜睡量表(ESS)对623名飞行人员的睡眠质量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 (1)623名飞行人员PSQI均分为4.9±3.0,18.8%的飞行人员PSQI得分7分,不同年龄组飞行人员之间在PSQI均分和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5个因子得分上差异有显著性(P0.01)。(2)623名飞行人员ESS均分为6.6±3.7,16.2%的飞行人员ESS得分9,不同年龄组飞行人员之间在ESS均分上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当前军事飞行人员睡眠质量存在问题,应予以重视并进行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综合心理干预方法对新兵睡眠质量的影响,为保证新兵睡眠效果提供参考。方法整群抽取某部500名新兵随机分为2组:综合心理干预组与非干预组各250名。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定2组新兵集训前后的睡眠质量,并进行比较。结果综合心理干预组集训后PSQI总分及主观睡眠质量(SSQ)、入睡潜伏时间(SL)、睡眠效率(HSE)、睡眠干扰因素(Sdi)、白天功能障碍(DD)因子分均低于集训前(P0.05或0.01);非干预组集训后PSQI总分及SSQ、SL、DD因子分均高于于集训前(P0.05);综合心理干预组集训后PSQI总分及SSQ、SL、HSE、Sdi、DD因子分均低于非干预组集训后(P0.05或0.01)。结论综合心理干预方法可有效提升新兵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9.
探讨生物反馈疗法对高中生睡眠障碍的治疗效果,以期为高中生睡眠质量的改善找寻合适且有效的治疗手段.方法 将2017年3-10月前往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门诊就诊的高中生睡眠障碍患者且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8的高中生随机分成生物反馈疗法组和对照组各52例.其中对照组仅调整作息时间;生物反馈疗法组在调整作息时间的基础上,采用生物反馈疗法进行治疗,每天1次,每次30~ 35 min.1周后,进行PSQI各因子分和总分比较.结果 治疗前后比较,生物反馈疗法组PSQI量表的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以及总得分均降低(t值分别为22.42,16.91,6.22,8.26,6.91,12.28,29.71,P值均<0.01),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值均>0.05).2组间比较,治疗前,生物反馈疗法组PSQI总分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1,P=0.16);治疗后,生物反馈疗法组PSQI总分低于对照组(t=17.16,P=0.00).结论 生物反馈疗法具有治疗高中生睡眠障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渐进性放松训练对潜艇官兵睡眠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3月来我院疗养的110名潜艇官兵有睡眠障碍,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55例。干预组在常规疗养的基础上进行渐进性进行放松训练干预,对照组为常规疗养,30天后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抑郁测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测后进行对比。结果干预组PSQI中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均得到明显改善(均P0.01),对照组PSQI中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睡眠功能障碍均未得到明显改善(均P0.05),干预组较对照组干预后SAS、SD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1)。结论渐进性放松训练干预后能缓解潜艇官兵的睡眠障碍,减轻压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调查大学生睡眠质量的现状,探讨基于社交网络以及微信公众平台的认知行为干预方法对大学生睡眠障碍的影响以及疗效。方法:2019年8月,选取60名符合睡眠障碍诊断标准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方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0名,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即常规通过合理饮食、适当的运动放松训练、改变睡眠环境等常规方法改善睡眠。干预组则在此基础上,实施基于社交网络和微信公共平台的CBT方案进行干预,比较两组学生干预前后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各个成分因子、总评分以及临床效果。结果:两组学生在干预后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活动方面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学生干预后的睡眠质量、睡眠时间方面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学生干预后的PSQI总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学生干预后的PSQI总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总有效率(93.3%)与对照组(7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  相似文献   

12.
了解山西省中学生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山西省吕梁、大同和忻州抽取9 560名在校学生,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Index,PSQI)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被试学生中2 255 (23.6%)名有睡眠障碍.男、女生(22.4%,24.5%)睡眠障碍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93,P<0.05),高中(36.6%)、初中(12.9%)、职业中学(24.6%)学生睡眠障碍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6.07,P<0.01).女生PSQI总分、睡眠时间及睡眠障碍得分均高于男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76,8.38,3.47,P<0.01).不同学段中学生在PSQI总分、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及日间功能得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727.43,83.69,1 670.07,8.24,26.19,4.20,609.80,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学段、学习压力、父母婚姻状况、与老师的关系、体育活动、吸烟、饮酒为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P值均<0.05).结论 中学生睡眠问题较为普遍,应从家庭、学校及个人行为等方面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健康宣教对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3个月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对两组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测试做出统计.结果 干预后,PSQI总分及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对照组均高于干预组(P<0.05).结论 健康宣教能有效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睡眠质量,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海军陆战队某部军官的睡眠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抽样和集体测验方法,使用匹兹堡睡眠量表(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艾森克人格测验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和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对378名海军陆战队某部军官的睡眠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1)海军陆战队某部军官的PSQI得分为7.32±3.38。其中,睡眠质量较差的军官有170人,占44.97%;除了入睡时间与催眠药物外,其他各PSQI因子得分均高于国内常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年龄、教育程度与日间功能存在负相关,运动与睡眠质量、入睡时间、PSQI得分均存在负相关。吸烟程度与入睡时间呈正相关,喝咖啡的频率与睡眠质量、入睡时间和PSQI得分等存在正相关。PSQI得分与精神质和神经质存在正相关,PSQI得分与外倾向存在负相关。(3)睡眠质量较低组的焦虑、抑郁、自杀意念程度显著高于睡眠质量高组。结论海军陆战队某部军官的睡眠质量较差,且与运动、外倾性等存在负相关,与咖啡、烟、神经质及精神质存在正相关。睡眠质量较差的军官抑郁、焦虑和自杀意念的程度更严重。  相似文献   

15.
洪水英 《实用预防医学》2014,(10):1237-1240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手术患者情绪状态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8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及宣教,观察组采用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睡眠状况、术后疼痛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干预护理4周后,观察组抑郁SDS评分和焦虑SAS评分较护理干预前和同期对照组均有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障碍、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催眠药物使用、日间功能和PSQI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 h、24 h以及48 h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乳腺癌手术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睡眠质量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新疆乌鲁木齐市某三甲医院医护人员的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方法整群抽取新疆乌鲁木齐市某三甲医院临床医生203名和护士198名,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社会支持量表、心理资本量表和觉察压力量表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临床医生和护士睡眠障碍发生率分别为38.92%和41.41%。年龄为30~39岁的医生、护士PSQI总分及各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年龄30岁的医生、护士(P0.01)。工龄为6~10年的医生、护士PSQI总分及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日间障碍得分显著高于工龄5、≥11年的医生、护士(P0.05)。回归分析显示,觉察压力、社会支持及心理资本均是医生(β=0.374、0.285、0.174,均P0.05)和护士(β=0.172、0.584、0.164,均P0.05)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结论新疆乌鲁木齐市某三甲医院医护人员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觉察压力、心理资本及社会支持对医护人员睡眠质量具有预测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正念疗法对养老机构老年人睡眠质量和认知功能的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8—12月居住于养老院中的84名老年人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达法随机分为实验组42例,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实施正念疗法,比较两组的睡眠质量和认知功能。结果干预后,实验组PSOI中的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维度及PSQI总分得分分别为(0.93±0.57)分、(1.08±0.42)分、(0.98±0.55)分、(0.73±0.54)分、(0.70±0.56)分、(0.50±1.27)分、(0.23±0.51)分和(4.40±1.61)分,均低于对照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实验组MoCA中的注意力、延迟回忆、定向力领域及MoCA总分得分分别为(3.50±0.68)分、(2.50±0.82)分、(5.73±0.45)分和(20.85±1.83)分,均高于对照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正念疗法有助于改善机构老年人的睡眠质量和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睡眠健康管理模式对单纯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干预作用。方法招募单纯失眠症患者,按其是否愿意参加管理的意愿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按病情需要均给予失眠的中西医规范化药物基础干预,试验组同时接受睡眠健康管理,对照组不安排睡眠健康管理。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患者干预前后的睡眠质量。结果 23例患者完成整个研究过程,其中试验组15例,对照组8例。干预后两组PSQI总分分别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5),其中试验组干预后主观睡眠质量、日间功能及睡眠障碍等方面较干预前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干预后睡眠质量、睡眠效率显著优于干预前(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后入睡潜伏期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睡眠健康管理模式结合并中西医规范化药物基础干预可以提高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河南省某批援鄂医疗队睡眠质量情况,为提供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量表对河南省某批援鄂医疗队睡眠质量进行调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对性别、年龄、职称、专业、学历、从业年限两组或多组间PSQI得分进行t检验或方差分析,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回收有效问卷131份,PSQI平均得分8.29±3.89,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使用、日间功能障碍平均得分分别为0.71±0.77、2.01±0.96、1.21±0.93、0.85±1.05、2.07±0.66、0.20±0.65、1.24±0.95。睡眠好、睡眠一般、睡眠差的人数分别占15.27%、29.77%、54.96%。不同性别、年龄、职称、职业、学历、从业年限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河南省某批援鄂医疗队睡眠质量较差,需要采取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昆山市两家新转型三级医院护士的睡眠质量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探讨改善护士睡眠质量的有效措施。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以自制一般情况问卷、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爱泼沃斯嗜睡量表(ESS)为测量工具,评定昆山市两家新升等级的三级医院791名护士的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44.2%的护士存在睡眠障碍;不同科室护士睡眠障碍报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急诊/ICU护士睡眠障碍报告率最高(60.5%);不同科室护士PSQI总分及睡眠质量、入睡时间、催眠药物得分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ICU护士得分最高。护士日间过度嗜睡(EDS)报告率为30.8%;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科室、不同年龄的护士睡眠障碍报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20~29岁的护士睡眠障碍报告率最高(48.3%);此外轮班、工作压力、焦虑或抑郁等负性情绪、家庭关系、不良的睡眠卫生习惯、因担心失眠本身而影响睡眠等因素也影响护士睡眠质量。结论转型期三级医院护士睡眠障碍发生率高,应采取有针对性的综合性干预措施,切实改善护士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