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经》有桑叶“除寒热、出汗”的记载,笔者受其启发,用桑叶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自汗、盗汗,取效甚佳,今介绍如下:治疗方法:桑叶30g,以米汤700ml,大火煮15分钟,取汁600ml,分3次服。疗程一般1~5天。典型病例:某男,27岁。1997年3月9...  相似文献   

2.
蒋志达  冯松杰 《河南中医》2013,33(2):185-187
应用桑叶止汗,犹如沸汤泼雪,起效迅速,且不论自汗盗汗,寒热虚实均可使用,用量宜大,每剂30 g起用,视病情轻重加减,最多可达120g.然需注意结核病引起的汗证禁用桑叶,且遇到脾气虚弱、肾元亏虚、热毒内郁证时,当辨证施治,治病求本,方可取效.  相似文献   

3.
范景务 《浙江中医杂志》2009,44(11):841-842
桑叶,昧苦、甘,性寒,归肺、肝经,药用以采收于深秋霜后为佳,所以又称霜桑叶。桑叶不仅是治疗外感风热、肺热咳嗽、目赤涩痛等症的常用药,而且也是一味治疗汗证的良药。桑叶的止汗作用,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除寒热,出汗”的记载。  相似文献   

4.
辨证治疗心衰汗证122例临床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辨证治疗心衰汗证122例临床总结泉州市第一医院(362000)蔡光斗许葆雄主题词汗证/中医药疗法心力衰竭,充血性/中医药疗法近10多年来我们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人出现多汗(包括自汗和盗汗)主症时,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收到满意效果,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本...  相似文献   

5.
汗证治疗心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家俊  张崎 《中医杂志》1998,39(5):268-269
汗证是指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开阖不利而引起汗液外泄的病证。临床上分为自汗、盗汗两类。一般认为自汗多属气虚不固,盗汗常为阴虚内热。然临床病情复杂,一些汗证患者虚实夹杂,治疗棘手,套用常法,疗效欠佳。笔者治疗此类病人常用虚实兼顾,标本同治,寒热并用或采用经方辨证治疗,往往取得较好的疗效,爱举  相似文献   

6.
津血同源,血液瘀阻,可以影响津液输市,以致分泌排泄异常而自汗盗汗。王清任说:“竟有用补气固表、滋阴、降火,眼之不效而反加重者,不知血瘀亦令人自汗盗汗,用血府逐瘀汤。”我们受此启发,以血府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征象明显的汗证,取得满意疗效。治疗时以血府逐瘀汤原方为主。若舌黯红边见青纹者,加乳香、没药;汗出多者,加牡物、浮小麦;气虚者,加党参、黄茂;妇人兼经痛、经血夹块者,加益母草、五灵脂、泽兰。如治张某,女,35岁。手足心及眼下常年汗出如水,甚则湿透内衣。经多方治疗无效。诊见:神疲乏力,腰酸,经期延长,…  相似文献   

7.
乔作现 《中医研究》2001,14(1):55-56
汗证是指人体阴阳失调 ,营卫不和 ,腠理开阖不利而引起汗液外泄的病证。根据汗出的表现 ,一般可分为自汗、盗汗、脱汗、战汗、黄汗等。时时汗出 ,动则益甚者为自汗 ;睡中汗出 ,醒来即止者为盗汗 ;大汗淋漓或汗出如油 ,肢冷息微者为脱汗 ;急性外感热病中突然恶寒战栗者为战汗 ;汗色黄而染衣者为黄汗。现代医学中的甲状腺机能亢进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风湿热、结核病、低血糖 ,休克等的出汗 ,皆可列入上述范围。临床上最常见的为自汗 ,盗汗两种 ,一般认为自汗多属气虚不固 ,盗汗常为阴虚内热。然临床病情复杂 ,一些汗证患者虚实夹杂 ,治疗棘手…  相似文献   

8.
桑叶止汗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叶疏风解表、清肝明目的作用已为大家熟知,笔者在阅读古籍及临床实践中,发现其有很好的止汗作用。如《本经》谓桑叶可“除寒热,出汗”。《辨证奇闻》谓其可“引经止汗”。单用桑叶止汗的记载最早见于《丹溪心法》“又青桑第二叶,焙干为末,空心米饮调服,最止盗汗。”同书中又记载了使用复方桑叶止汗的处方,“本方(当归六黄汤)内再加知母、参、甘草、浮麦、桑叶”,桑叶在该方中与浮小麦同起固表止汗作用。陈士铎在《辨证奇闻》中所述的应用桑叶止汗已不限于盗汗证,不论在治阴虚火旺的盗汗案中的补阴止汗汤,还是胃火炽盛自汗案中的收汗丹,以…  相似文献   

9.
桑叶疏风解表、清肝明目的作用为大家所熟知,笔者在阅读古籍及临床实践中,发现其有很好的止汗作用。《神农本草经》谓桑叶“除寒热、出汗。”似指桑叶辛凉解表的作用,但清·张志聪《本草崇原》中,却这样注解:“《本经》盖谓桑叶主治能除寒热,并除出汗也,恐人误读作发汗解表故表而明之。”清·陈士铎《辨证奇闻》载:“桑叶……引经止汗。”单味桑叶止汗的应用最早见于《丹溪心法·盗汗》:“又青桑第二叶,焙干为末,空心米饮调服,最止盗汗。”到了明代,《名医类案》载一案颇值回味:“严州寺有旦过僧,形体羸弱,饮食甚少,夜卧偏身汗出,迨旦衾衣皆…  相似文献   

10.
11.
小儿汗证是儿科常见的疾病之一,五倍子、五味子自制成敛汗散脐疗治疗小儿多汗,有其突出的优势。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浅谈桑叶止汗功效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华  路洁 《新中医》2004,36(9):75-75
桑叶具有疏散风热、清肝明目功效,临床常作为解表药用于外感风热证或肝经风热所致之目赤流泪等症。但作为止汗药应用,大多数医者体会不深。笔者1994年偶见文献报道.用单味桑叶治疗汗证,试用治疗一男青年多汗症,服3剂而止长期自汗。以后临床用于治疗糖尿病性植物神经病变之汗多及更年期汗症,亦多有见效者。故请教导师路志正教授,得知桑叶止汗早有记载,为此,特举相关文献记载及路教授经验,以示桑叶止汗之功效。  相似文献   

13.
胡斌教授从事中医临床近四十年,为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指导老师.学验俱丰,擅长中医内科.笔者有幸侍诊,现将其治疗汗证验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总结袁长津燮理阴阳治疗汗证的经验.认为汗证之病机当责之阴阳失和,“阳加于阴”;治宜以滋阴泻火、温阳益气、疏肝和脾、调和气血等法燮理阴阳,使阳守阴藏,汗出自止.  相似文献   

15.
介绍朱良争治疗汗证的经验。分气虚、阴虚、痰湿、瘀血汗出等证型辨证论治,同时重视汗出部位。并举验案1则。  相似文献   

16.
汗证是中医科常见疾病。笔者通过几例典型案例,包括自汗、盗汗、不典型出汗、汗液颜色异常等不同种类,进行诊疗思路的分析。目的:积累汗证的中医诊治经验,提高中草药治疗汗证的有效率、治愈率。  相似文献   

17.
张倩  张焱 《上海中医药杂志》2016,50(2):26-27, 30
介绍张焱医师治疗汗证经验,认为治疗时应注意顾护阳气,通过温阳、健脾、养心等方法改善汗出。并附验案2则。  相似文献   

18.
汗证治疗八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汗为心液”,“肾主五液”,“阳加于阴谓之汗”,此乃汗证之概况。笔者诊读之余,对此略有所悟,现以管窥之见,归纳其证治八法如下:1调和营卫止汗法本法适用于风邪袭表,营卫不和,胰理不密之自汗。其症可见汗出恶风,周身酸楚,时有寒热,苔薄脉浮等。常用方为桂枝汤。若表邪轻微,无寒不热,或仅有表虚,汗出较甚者,可予桂枝龙骨牡顿汤和营调卫,潜镇摄纳。若盗汗之人,并无烦热口干、舌红脉细等阴虚见症,或仅见些许气阴亏乏之候时,可与生脉散合而用之。笔者曾以此法治疗小儿盗汗,获效良多。2益气团表止汗法肺脾气虚,卫外不固,…  相似文献   

19.
汗证是指人体阴阳失调,腠理开阖不利而引起汗液外泄的病证,以汗多为其主要症状,主要包括自汗和盗汗两种。我院蓝青强主任医师(教授)为第4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专事内科40年,治疗汗证颇具特色和独到之处,现将蓝老诊治汗证的经验撷其要整理于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汗证治疗的有效方药。方法:以止汗贴贴乳中穴治疗汗证96例,并用单纯西药治疗32例,进行临床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79%;对照组总有效率59.38%。治疗组疗程平均3.96d;对照组疗程平均7.13d。治疗组的疗效及疗程均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结论:止汗贴治疗汗证见效快,且无副作用,是目前临床上治疗汗证较为理想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