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辽宁中医杂志》2017,(6):1128-1132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选穴规律,为临床治疗RA选穴提供参考。方法:检索1960—2015年5月1日CNKI、VIP、万方、Pub Med、Medline、Cochrane数据库,收集针灸治疗RA临床研究的文献120篇,总结选穴规律。结果:针刺治疗RA(1)选穴以手足三阳经、督脉及经外奇穴、足太阴脾经为主,其中,足太阳膀胱经选穴频次、穴位总数在所有经脉中最多;(2)选穴根据RA病变部位不同选择的穴位不同,一般情况下以近部(局部)阳经取穴为主,同时配以远部取穴;(3)选穴以特定穴为主,尤以交会穴、合穴、井穴、输穴的数目较多。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近10年针刺治疗动眼神经麻痹(ONP)的取穴规律,以期为临床针刺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取穴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以"动眼神经麻痹"(或"动眼神经损伤")、"针刺"(或"针灸"、"电针")为主题词加关键词的检索方式,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PubMed数据库中针刺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研究文献,用Excel 2003软件建立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针灸处方主穴数据库,整理、分析其取穴的特点和规律。结果经过筛选,最后共纳入23篇符合要求的针刺治疗动眼神经麻痹的相关文献。针刺治疗动眼神经麻痹使用频次居前12位的腧穴依次为:攒竹、睛明、丝竹空、太冲、鱼腰、阳白、足三里、四白、风池、太阳、三阴交、合谷。结论针刺治疗动眼神经麻痹多选取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胃经、脾经和督脉上的穴位,以头面部和下肢部穴位使用频繁,选用频次最多的特定穴为交会穴、原穴。  相似文献   

3.
目的:参考近10年针灸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中文文献,分析其诊疗特点。方法:通过电子检索中英文数据库(2009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发表的针灸治疗SUI的文献,分析总结针灸治疗SUI的特点及规律。结果:根据纳入的23篇文献,①选穴部位主要位于胸腹部、腰骶部;②选穴位频次最高前5位是:会阳、中髎、关元、中极、气海;③选经频次最高是:任脉、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④临床治疗方法电针、温针灸联合其他手法居多,治疗频次最高为每日1次,疗程设计以28~30次居多,观察指标上主要是选用尿垫试验、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评分为主。结论:针灸治疗SUI疗效较好,但对于中远期疗效及辨证分型、选穴较为主观,应加强对SUI临床研究的规范性,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针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探索其选穴规律,为临床选穴与合理组穴提供依据。方法以痛风性关节炎、针刺、温针灸、电针、火针为关键词,对1990年1月至2014年5月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收集、整理搜索到的国内有关针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分析。将纳入文献中腧穴分类整理,对选用的腧穴种类、归经、使用频次及分布部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文献135篇,共计120个穴位。从选穴角度分析,最常用于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穴位依次为太冲(91)、三阴交(87)、足三里(80)、阴陵泉(58)、曲池(52)、太溪(51)、阳陵泉(45)、血海(44)、太白(44)、合谷(44);从归经角度分析,使用腧穴频数较高的经脉依次为足太阴脾经(323)、足阳明胃经(209)、手阳明大肠经(143)、足厥阴肝经(140)、足少阳胆经(134)、足少阴肾经(84)、足太阳膀胱经(80);从分部取穴角度分析,腧穴分布最多的部位为下肢。结论针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取穴以局部取穴和循经取穴为主,取穴相对分散,取穴部位多集中在下肢,部分结合辨证取穴,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翟延  苏同生  宋瑞  惠友谊 《世界中医药》2023,(14):2040-2044+2051
目的:分析针灸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临床选穴特点及规律。方法:检索2011年1月1日至2021年5月31日的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针刺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相关文献,建立Excel针灸处方数据库,运用SPSS 26.0、SPSS Modeler 18.0软件统计分析腧穴的选用规律。结果:共纳入77篇临床研究文献,涉及77个穴位处方,85个腧穴,使用总频次587次。使用频数最高的前3位经络为督脉、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头面项部选穴最多,占比47.53%,其次为下肢部,占比27.26%。交会穴、五输穴、络穴等特定穴使用最为广泛。百会穴选用频数最高,达66次。百会-四神聪为穴位间相关性最高组合。结论:针刺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的腧穴以局部取穴为主,循经远取为辅,注重运用交会穴加强督脉与十二正经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挖掘分析针灸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取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VIP)和PubMed中收录的以针刺为主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文献,整理、归纳、分析其取穴规律。结果:共纳入64篇以针灸为主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相关文献,针灸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使用频次排名前10位的腧穴依次是三阴交、关元、中极、子宫、气海、足三里、肾俞、天枢、归来、中脘。结论:针灸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主穴多选取脾经、胃经、任脉和膀胱经上的穴位,以腹部和下肢部穴位使用频繁,选用频次最多的特定穴为募穴、下合穴、交会穴和背俞穴。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1956—2018年科技期刊发表的针灸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文献,总结归纳临床应用规律。方法检索《中医针灸信息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万方中的电子文献,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针灸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文献,应用《中医针灸信息库》、SPSS 21. 0、Clementine 12. 0进行计量分析、聚类分析及关联性分析。结果应用频次最多的穴位依次为下关、合谷、颊车、听宫、阿是穴,穴位选取集中于面部阳经经穴;应用频次最高的经络为足阳明胃经;治疗方法以针刺、灸法、TDP(特定电磁波谱)及电针为主。聚类分析得到有效聚类为下关-颊车-合谷,阿是穴单独归为一类。关联性分析发现:(1)规则支持度最高的穴对为颊车-下关;(2)局部取穴关联性最强的穴对为上关-下关;(3)远近配穴关联性最强的穴位组合为翳风、合谷-下关。结论针灸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选穴以局部取穴为主(选取面部阳经经穴,注重阿是穴),辅以循经远道取穴。建议将下关、颊车、合谷、阿是穴作为针灸基础方,听宫、翳风、上关、足三里作为配穴。  相似文献   

8.
夏彤  刘真  丁然  李蕾 《环球中医药》2022,(11):2090-2096
目的 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探索近20年针刺治疗变应性鼻炎的选穴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方法 通过人工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WF)、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2000~2021年国内针刺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的临床文献,按照纳入排除标准最终筛选出77篇文献,提取文献中的针灸处方建立数据库,应用Excel 2016、IBS SPSS modeler 18.0和SPSS 2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从而探索针刺治疗变应性鼻炎的选穴规律。结果 总共纳入77篇研究文献,涉及47个腧穴,使用频次前3位的腧穴依次是迎香穴、印堂穴、合谷穴;经脉选用前3位的经络依次为手阳明大肠经(103次)、督脉(83次)、足太阳膀胱经(83次);单个穴位使用频次最多为蝶腭穴,2个穴位联合使用频次最多的是迎香穴和印堂穴,3个穴位联合使用频次最多的是迎香穴、印堂穴和合谷穴;选取的特定穴多于非特定穴,特定穴中以背俞穴、交会穴和五输穴为主;关联规则分析结果以印堂—迎香、迎香—印堂、迎香—合谷、印堂—合谷为主,通过对高频穴位进行聚类分析获得6个高频腧穴聚类群和3组核心穴对。结...  相似文献   

9.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针刺治疗经行头痛的选穴规律,为临床针刺治疗经行头痛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经行头痛”“经前期紧张综合征”“针刺”“针灸”等为主题词加关键词的检索方式,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库(WF)、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属于针刺治疗经行头痛的相关文献,逐一阅读筛选,将整理出的数据资料用Excel软件建立针刺治疗经行头痛处方主穴数据库,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和聚类分析,对针刺治疗经行头痛选穴的规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针灸治疗经行头痛使用频次最高的穴位为百会穴,取穴部位多以头颈部为主;选用穴位最多的经脉是足少阳胆经;特定穴以交会穴应用最多。三阴交、合谷、足三里、血海为一类,头维、阿是穴为一类,百会、风池、太冲、太阳、率谷、侠溪、悬颅、颔厌为一类,共3组有效聚类群。结论:经过筛选,共纳入50篇相关文献,发现该病临床取穴以病变局部取穴为主,交会穴应用较多。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综合分析针灸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临床选穴与刺灸方法应用的规律,以指导临床实践。方法:制定文献检索策略,应用计算机全面系统检索中国四大数据库,以手工翻检的方式作为辅助,筛选出针灸治疗假性球麻痹的临床研究类文献,设计文献计量信息采集表,整理并分析其发表年份、发表刊物、研究领域、选取穴位、刺灸方法、对照模式等文献信息。结果:纳入的48篇合格文献中,发表年份主要集中在2009和2013年;《上海针灸杂志》收录最多(10,24.4%);黑龙江省文章发表最多(6,12.5%);选取穴位和经脉频次最高的分别为廉泉穴(45,93.8%)、足少阳胆经(7,17.1%);刺灸方法选用频次最高的是毫针配合三棱针;对照模式设计多为针刺联合西医常规vs西医常规。结论:针灸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临床研究水平不均衡,标准不统一,需进一步深入规范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并总结针灸治疗痛经的选穴共性和规律。方法:采用以"痛经""经行腹痛""针刺""针灸"为主题词加关键词的检索方式,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Medline数据库中针刺治疗痛经的临床文献,用Excel 2003软件建立治疗痛经针灸处方主穴数据库,运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关联规则方法和聚类方法,分析针灸处方用穴的特点和规律。结果:总纳入针灸处方114条,使用频次最高的穴位、经络和部位分别为三阴交、足太阴脾经和下肢膝部及膝部以下,关联规则结果显示置信度最高的穴位组合为三阴交-太冲,支持度最高的穴位组合是三阴交-关元,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存在3个有效聚类群。结论:临床治疗痛经可以使用三阴交-太冲-关元组合,并结合具体情况搭配足三里、次髎、中极等穴位进行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文献分析探讨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病(MGH)的临床选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VIP、万方和Pub Med 4个中英文数据库中针刺治疗MGH的临床文献,通过筛选,最终从纳入的153篇文章中建立针刺治疗MGH选穴频次及频次居前5位的选穴分析数据库,对选穴归经、分布进行归纳总结。结果针刺治疗MGH的针刺组方共有85条,涉及穴位105个,频次居前5位的穴位为:膻中、乳根、屋翳、足三里、三阴交,其中频次最高的是膻中;针刺治疗MGH涉及十四条经脉及经外奇穴,使用穴位最多的经脉是: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肾经等;选穴主要分布在躯干部,以近部选穴为主。结论针刺治疗MGH最常选用腧穴为膻中、乳根、屋翳、足三里、三阴交等;多在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肾经取穴;主要以近部取穴为主。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文献计量学对针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GA)的临床文献进行梳理,分析针灸治疗GA的择经特点与选穴规律,为GA的针灸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法,对1981年1月到2017年7月之间国内中文数据库中针灸治疗GA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搜集和遴选,对纳入文献中的腧穴种类、归经、使用频次和治疗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78篇。从择经频次分析,经脉频次排名前5位的依次为脾经(67次)、肝经(59次)、胃经(53次)、肾经(49次)和大肠经(44次)。从选穴频次分析,穴位频次排名前5位的依次为太冲(79次)、太白(68次)、三阴交(61次)、太溪(57次)和阴陵泉(55次)。从主穴、配穴配伍处方分析,主穴频次排名前5位的依次为太冲(79次)、太白(68次)、三阴交(61次)、阴陵泉(37次)和太溪(32次);配穴频次排名前5位的依次为阳陵泉(31次)、丰隆(30次)、血海(29次)、太溪(25次)和曲池(21次)。从治疗方法分析,排名前5位的依次为单独针灸治疗的文献15篇,针刺加药物的文献11篇,针灸加药物的文献10篇,单独针刺文献7篇,电针加放血的文献5篇。结论:针灸治疗GA主要选择脾经、肝经、胃经、肾经和大肠经,遵循补益脾肾、清热利湿的辨证论治原则。取穴以足部及下肢穴为主,主要是局部取穴,体现了穴位的近治作用。针灸治疗GA择经取穴具有辨病、辨证相结合的特点和规律,可为针灸治疗GA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探讨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选穴规律,为临床研究处方设计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系统检索MEDLINE、EMBASE、CBM、CNKI、VIP、万方数据库(自建库至2017年12月)中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资料。结果:共纳入文献22篇,选用穴位31个,主要分布在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阳胆经上。阴陵泉、阳陵泉、足三里、犊鼻、血海、膝眼为使用频率较高的腧穴,足阳明胃经为使用腧穴频数最高的经脉,腧穴分布最多的部位为膝关节局部,特定穴以合穴、下合穴、阿是穴应用较多。结论:现代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取穴符合病因病机特点;以循经取穴、局部取穴为主,重视特定穴的运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颈椎病选穴规律,为颈椎病的针灸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16~2010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筛出符合纳入标准的针灸治疗颈椎病文献66篇,采用Excel进行数据整理,采用SPSS19统计软件进行统计。结果:共纳入66篇文献,涉及到穴位83个,经脉11条,穴位使用总频次425次。使用频率较高的穴位依次是夹脊、风池、肩井、大椎、天柱、肩外俞、阿是、天宗等,穴位归经主要以足少阳胆经、督脉、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为主。结论:针刺治疗颈椎病主要以经过颈肩部的阳经为主,且以阳经的局部穴位为主,局部穴位以痛点为主,颈夹脊、风池、肩井为常用穴。  相似文献   

16.
目的:结合现代文献的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方案评估,完善具有证据推荐强度的针灸治疗方案,便于临床医师在临证治疗时有据可循。方法:采用回顾性临床文献研究方式,检索中文数据库1996~2016年(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中公开发表的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文献,应用文献计量学研究方法进行归纳。结果: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选取腧穴以足太阳膀胱经和足阳明胃经最多;排名前3位使用频率最高的腧穴是:足三里、天枢、公孙;特定穴选取以下合穴、合穴及背俞穴最佳。结论: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良好疗效与循经取穴及相关经络特定穴的使用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针灸治疗慢性尿潴留临床选穴用经组方的特点与规律。方法:检索中英文数据库(2009—2019年)中针灸治疗慢性尿潴留的文献,通过建立针灸处方数据库,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总结分析针灸治疗慢性尿潴留的辨证辨经特点、治疗处方用穴规律、治疗方式特点等。结果:共纳入36篇文献,通过统计分析得知针灸治疗本病:1)针灸处方中常用穴位是三阴交(8.9%)、中极(8.9%)、关元(8.9%)、足三里(7.0%)、气海(5.8%);治疗本病常以辨病为主,所辨经脉涉及足太阳膀胱经、任脉、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穴位分布主要以腰骶部、下腹部为主;特定穴属性从高到低依次为:募穴(18.3%),五输穴(15.1%)、背俞穴(10.1%);治疗手段常用针刺治疗。结论:针灸治疗慢性尿潴留,以辨病取穴为主要基础,主要涉及膀胱经、与任脉、足太阴脾经密切相关;采取近部选穴加远部选穴方法,以调节各脏腑功能,使小便得以自通。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近30 余年针灸治疗崩漏的文献进行研究,以探究其穴位经络应用规律,为临床针灸治疗崩漏提供参考。方法:以检索到的针灸为主要手段治疗崩漏的临床研究文献为考察对象,采用频数统计及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对针灸治疗崩漏常用的针灸方法、所选经络腧穴及取穴规律进行研究。结果:共有65 篇文献纳入研究,常用针灸方法以针刺、艾灸、耳穴为最多,常用经络有足太阴脾经、任脉、足太阳膀胱经、耳穴等。所选穴位多与肝脾肾有关且多为交会穴,耳穴选穴多辨病辩证相结合。常用穴位聚类分析后聚为四类。结论:本研究通过对针灸治疗崩漏的研究文献进行分析发现,现代临床针灸治疗崩漏以针刺为主,重视肝脾肾,配穴往往健脾,补肾、补气血、疏肝为治疗大法。这些选穴、配穴规律对指导临床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针灸推拿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选穴规律,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检索近10年收录于PubMed、CNKI、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期刊数据库有关针灸推拿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临床研究文献,收集数据并建立Excel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51篇以针灸推拿为主要干预手段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相关文献,涉及有效穴位48个,使用频次较多的穴位依次为天枢、足三里、中脘、气海等,多选用募穴、五输穴、交会穴等,使用频次较多的经络依次为胃经、任脉、脾经、膀胱经等,以腹部和下肢部的穴位使用较为频繁。结论:针灸推拿治疗脑卒中后便秘临床选穴具有规律性,便于临床应用和推广,但与功能性便秘相比缺乏特殊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及统计学方法,分析并挖掘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近16年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文献,运用Excel软件建立文献数据库。使用SPSS 20和Clementine12.0软件对针刺治疗乳腺增生腧穴处方进行频数统计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针刺治疗乳腺增生腧穴中使用频次最高的前3位穴位为膻中、太冲和足三里;以足阳明胃经、足厥阴肝经穴位选用最多;常用穴位主要分布在胸腹部和下肢;重视局部选穴和远端取穴相配合;特定穴中五输穴的使用最多;关联规则分析显示穴位间相关性最高的是太冲、膻中和足三里。结论:数据挖掘的结果与传统医学中针灸治疗理论的一般规律基本相符,能够反映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病的取穴特点及规律,为临床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病选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