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伤寒论》在《内经》的基础上发展了外感热病的论治,把错综复杂的不同证候群用“六经”归纳起来,以“六经”为纲,按病证的特点,病位及相互传变的关系,将外感热病的发病过程分为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  相似文献   

2.
《伤寒论》是一部以阐述多种急性热病为主的专著,它以六经辨证的方法,对急性热病进行了分类研究,但是有些内容与杂病有关,如下利即是。《伤寒论》中有关下利的条文,有些是属于急性肠道感染性疾病,有些是属于胃肠道的慢性疾病,或是全身疾病的一部分。兹将《伤寒论》中有关下利的条文,试作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3.
《伤寒论》不仅是外感病专著,还是外感病与杂病合论之作。如清·柯韵伯言:“仲景之六经,为百病立法,不专为伤寒一科。伤寒杂病治无二理,咸归六经之节制。”指出《伤寒论》所述“变证”实质上属于杂病的范畴,所以通过伤寒论太阳证变可以探识到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变过程。  相似文献   

4.
田金娜  李建保 《中医研究》2010,23(12):49-50
外感热病是感受外邪,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一类急性外感疾病的总称,类似于现代医学的感染性疾病及传染性疾病。汉代医家张仲景所著《伤寒论》以“六经辨证”统治伤寒诸证,清代叶天士、吴鞠通等则力推温病学的构建,倡导“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治疗温病。  相似文献   

5.
合病与并病,是《伤寒论》六经病证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合病是指六经病证中两经或三经同时发病,数经之证同时并见的情况;并病是指六经中一经病证未罢而另一经相继为病,也具有数经之证并见的临床表现。就《伤寒论》而言,仲景将外感热病发病过程中错综复杂的情况以六经病证加以框定  相似文献   

6.
<正> 东汉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多种外感热病辨证论治的专书,全书以六经作为辨证论治的纲领,把错综复杂的外感热病统归于六经病证之下。除了明确提出六经病提纲证、病机、治法、方药外,对某些不能简单用某一经进行归纳的病证,在六经病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合病,并病的概念。本文仅就《伤寒论》中合病、并病的概念问题,谈点个人肤浅的认识。六经病证是脏腑经络病理变化的反映,而脏腑经络又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故六经病在其发病过程中,常常出现一经有病而涉及  相似文献   

7.
《伤寒论》以六经为纲,以证候为目,不仅叙述了外感伤寒热病的六经传变发病过程,也充分揭示了机体多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与结局的内在机制。认为伤寒热病的急性发病规律与六经中不同的传变机制,和现代医学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相似。其中的急下证、蓄血证、蓄血发黄证等,均与MODS不同的器官损伤密切相关。深入研究《伤寒论》辨治规律与MODS的相关性,对于拓宽MODS的临床治疗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赵慰庭 《光明中医》1996,11(3):33-35
《伤寒论》六经证治综述(一)主任医师赵慰庭(河北省秦皇岛市中医医院066000)汉·张仲景所著之《伤寒论》是祖国医学经典著作之一,也是外感病最早的专论。是历代习医者必读之书。以其不惟治疗外感热病效其法,用其方,即医治内科杂病,亦无不以此为准绳,堪称为...  相似文献   

9.
关于《伤寒论》厥阴病的本质,古今贤者研究颇多,各书卓见,见仁见智,可谓众说纷纭,以致使厥阴病成为千古疑难。笔者研习《伤寒论》,颇有心得,今不揣浅陋,略陈述之。 一、从《伤寒论》六经之“阴阳”看厥阴病 仲景著《伤寒论》,用《索问·热论》之“六经”。所谓“六经”,即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和厥阴。仲景以此六经为纲,将外感热病复杂的发病过程分成六个不同发病阶段(以下简称六病阶段)又根据正邪斗争的具体情况,将六病阶段分属于表  相似文献   

10.
温病发热主要属于中医实证发热范围,常见于四时感冒,各种急性感染性疾病及急性传染病的过程中。对于急证发热的诊断,祖国医学有多方面的方法,舌诊一法具有特殊意义。辨舌审证,可知病邪深浅与机体内部状态。叶天士在外感热病的诊治中重要贡献之一就有舌诊一个内容,叶氏在《外感温热篇》中作了深刻的描述,它与《伤寒论》的脉学论述有同等价值。从现代医学而言,  相似文献   

11.
朱曾柏老师,近以所著《论中医内伤热病学》一书相赠。愚认为本书最大优点,是对中医内伤热病学的理论能全面地、细致地进行阐发并附有临床上实际运用的治验。中医论外感热病之书,如《伤寒论》着重于六经辨证,首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并提出“病有发  相似文献   

12.
董秀兰 《新中医》2013,(11):152-153
六经辨证是汉·张仲景《伤寒论》,在《素问·热论》六经分证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发展起来的。在《伤寒论》六经辨证里,太阳主表,阳明主里,少阳主半表半里,而三阴病统属于里;三阳病多属热属实,三阴病多属寒属虚。但三阳有寒证;三阴亦有热证。三阳病以祛邪为主;三阴病以扶正为主。六经辨证将外感病演变过程中所表现的各种证候,以阴阳为纲,分成三阴和--ISEt两大类,作为论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宋金代表性伤寒著作的分析,认为此时期医家多从广义伤寒来认识《伤寒论》六经病证,主张六经皆为热病,三阴病亦属热证,病在里而当以下法为主治疗。分析其原因在于宋金医家研究伤寒以外感热病为主,方法以文献汇集补亡为主,未能突破“热论”及“伤寒例”之范围。随着明清时期对《伤寒论》研究的深入,医家主张的三阴多虚多寒、治宜温补等问题才得到厘清,使得六经学说得到新的突破与发扬。  相似文献   

14.
发热一证,为外感热病的主要症状。笔者试就《伤寒论》中有关发热之条文,谈谈认识和体会,仅供青年自学中医者作参考。一、六经发热的特点伤寒六经有发热,各有不同特点,现分述如下: 1.太阳病发热:太阳病发热,必伴恶寒或恶风,  相似文献   

15.
复杂的历史原因将《伤寒杂病论》一分为二,使本来外感与杂病统论的六经辨证局限于外感一隅,缩小了六经辨证的范围,妨碍了经方的运用,给研讨张仲景的学术思想增加了不应有的困难。特别是近几十年来在对仲景之书性质的认识上走了极大的弯路,如四版高校教材《伤寒论选读》尝谓“伤寒论是阐述多种外感热病辨证论治的专书”,既然定性是外感热病专论,六经辨证当然就只能辨外感而不适于  相似文献   

16.
对阳明病提纲的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六经辨证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用于阐明各种外感热病的病程及其传变的动态经过,但是作为六经辨证中的每一过程,如太阳病、阳明病等,都有它特定的内涵与外延,就阳明病的内涵来说,我认为是阳明经证与腑  相似文献   

17.
《伤寒论》是一部阐述多种外感热病的专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理法方药比较完善、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古典医籍。作者张机(仲景)根据《素问·热论》六经分证的基本理论,创造性地把外感热病错综复杂的证候,及其演变加以总结,提出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解析仲景在《伤寒论》六经辨证过程中,外感发热病在临床上常见类型的一般传变规律。结论:伤寒六经辨证是外感发热病由三阳经到三阴经的辨证过程。它的传化规律是,由表入里,由经络而脏腑(腑-脏),由阳经入阴经。  相似文献   

19.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以六经分证论治外感热病 ,以脏腑论治内伤杂病 ,创立了六经脏腑辨证体系。疾病的发展最终归属脏腑的病变 ,作为先天之本的肾脏 ,在疾病发生中 ,其证危重 ,病变复杂 ,不论外感热病还是内伤杂病 ,最后均累及肾脏病变。张仲景十分注重肾病 ,在《伤寒论》立少阴专篇论述 ;《金匮要略》则散论诸病之中 ,对肾病的因机证治进行了阐述 ,创立了完整的肾病学说 ,本文就张仲景肾病思想略作探讨。1 肾病因机肾为先天之本 ,内藏元阴元阳 ,为水火之脏 ;又主水纳气 ,维持机体气化及水液代谢平衡。肾脏病变 ,不外阴阳水气方面异常 ,…  相似文献   

20.
<正>《伤寒论》第317条方后注:"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强调方证相应。方证即方药的适应证。《伤寒论》的六经八纲辨证是根据患者的症状反应,辨清表、理病位,辨清阴、阳、寒、热、虚、实病性,但对于临床的实际应用,这还是远远不够的。最后还必须辨清属何方证。方证是《伤寒论》六经八纲辨证的继续,也即辨证的尖端,中医治病有无疗效,关键就在于方证是否辨正确[1]。小柴胡汤是《伤寒论》少阳病的主治方,临床应用广泛,该方不但治外感热病,而且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