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真实世界中使用醒脑静注射液出现疑似过敏反应的影响因素。方法 基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构建的HIS数据仓库,回顾分析了2006年-2015年全国22家三级甲等医院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数据库中使用醒脑静注射液患者的住院信息,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Nested case-control study,NCCS)的设计方法,以性别相同、年龄 ± 5岁作为配比条件,按照1∶4的方法进行匹配,依过敏反应的评价标准,将数据库中使用醒脑静注射液疑似出现过敏反应者为过敏组,未发生过敏反应者为对照组。采用Logistic回归的分析方法,探讨合并用药、合并疾病、住院天数、疗程、单次剂量等因素与使用醒脑静注射液后出现疑似过敏反应的相关性。结果 基于现有数据,醒脑静注射液过敏反应的疑似因素包括合并疾病中的脑梗死和脱位,合并用药中的地西泮、门冬氨酸钾、丙戊酸钠、碳酸氢钠、呋塞米、胰岛素和疏血通,住院的4-7天、8-14天、15-28天和 > 28天,疗程中的4-7天、8-14天、15-28天和 > 28天。结论 研究提示临床上使用醒脑静注射液时应注意患者的合并疾病、合并用药、住院天数和疗程。  相似文献   

2.
基于全国18家三甲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所建立的数据库探索苦碟子注射液临床疑似类过敏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巢式病例对照设计,将使用苦碟子注射液后使用地塞米松注射液的患者判断为发生可疑类过敏反应者,与可能未发生过敏反应人群进行对比,应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探讨入院病情、过敏史、单次用药剂量、合并用药与可疑类过敏反应发生的相关性。通过分析发现,溶媒对可疑类过敏反应有显著影响,2个亚组的对比分析P分别为0.005 5,<0.000 1。第一亚组分析发现在使用苦碟子注射液同时使用维生素C、利多卡因、呋塞米、甘露醇、泼尼松龙、人参多糖注射液、甘露聚糖肽、兰索拉唑发生可疑过敏反应的危险性增大。第二亚组分析发现联合使用甘露醇和果糖时发生可疑过敏反应的危险性增大。虽然该研究在探索临床使用苦碟子注射液发生可疑类过敏反应的影响因素方面做了相关分析,但是这种回顾性的逆向分析思路还值得推敲,因此所得分析结果有待进一步的前瞻性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3.
杨薇  程豪  谢雁鸣  杨虎  庄严 《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8):3024-3027
灯盏细辛注射液临床不良反应主要为过敏反应,该研究基于全国20家三甲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数据库,采用巢式病例对照设计,将使用灯盏细辛注射液后使用地塞米松注射液的患者判断为 发生可疑类过敏反应者,与可能未发生过敏反应人群进行对比,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的方法,探讨入院病情、过敏史、单次用药剂量、疾病及合并用药与可疑类过敏反应发生的相关性。通过分析发现,入院病情对可疑类过敏反应有极显著影响,P为0.008 3, OR为5.642,在使用灯盏细辛注射液同时使用维生素B6注射液、注射用氨溴索时也可能发生可疑类过敏反应,P分别为0.000 2,0.016 7,OR分别为9.545,3.194。基于现有HIS数据及研究方法发现,患者入院病情、使用维生素B6注射液或注射用氨溴索可能为使用灯盏细辛注射液发生类过敏反应的危险因素,但仍需进一步研究加以验证。该研究结果可以为灯盏细辛注射液临床安全使用提供一定指导,也可为灯盏细辛注射液上市后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廖星  常艳鹏  谢雁鸣  霍剑  张辉 《中国中药杂志》2014,39(18):3576-3580
基于全国20家三甲医院信息系统(HIS)数据库探索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临床疑似类过敏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巢式病例对照设计,将使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后使用地塞米松注射液的患者判断为发生可疑类过敏反应者,与可能未发生过敏反应人群进行对比,应用单因素、多因素1ogistic回归方法,探讨入院病情、过敏史、单次用药剂量、合并用药与可疑类过敏反应发生的相关性。通过分析发现,入院病情在第一亚组对比时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0 1,第二亚组则无差异;在溶媒的对比上,第二亚组对比统计学有差异,P0.005 1。另外分析发现开始使用丹参多酚酸盐至停止使用丹参多酚酸盐时间在24 h以内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可能的危险因素为头孢唑林、多巴胺、甘露醇、肾上腺素;24~48 h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可能的危险因素为氨溴索、左旋氨氯地平、罂粟碱。虽然该研究在探索临床使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发生可疑类过敏反应的影响因素方面做了相关分析,但这种回顾性的逆向分析思路还值得推敲,因此所得分析结果有待进一步的前瞻性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5.
姜俊杰  廖星  谢雁鸣  张辉  杨虎  庄严 《中国中药杂志》2014,39(18):3555-3558
目的:了解真实世界中疏血通注射液可疑过敏反应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全国18家三级甲等医院医院信息系统中使用疏血通的数据,采用回顾性巢式病例对照的设计方法,对比使用疏血通后,发生过敏反应患者与未发生过敏反应患者在年龄、性别、入院病情、过敏史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基于现有数据,表明疏血通可疑过敏反应影响因素可能是入院病情、单次给药剂量、合并用药。结论:提示临床上使用疏血通时,对于病情危重的患者应谨慎用药,并注意给药剂量、合并用药的选择。该研究的结论尚需进一步研究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6.
《中成药》2016,(3)
目的根据全国20家医院的信息系统,筛选引起参附注射液疑似过敏反应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处方序列分析结合巢式病例对照研究,使用参附注射液后予地塞米松等抗过敏药患者为病例组,每个病例选择4个匹配对照,分析入院病情、过敏史、溶媒、单次剂量及合并用药情况。结果两组入院病情、溶媒、单次剂量及合并用药有明显差异(P0.05,P0.01),过敏史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疑似过敏反应与溶媒、单次剂量及合并用药有关。单次给药剂量越大,不合理联合用药越多,发生过敏反应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引起痰热清注射液疑似过敏反应的影响因素,为痰热清药物过敏反应监测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处方序列分析筛选7所医院2015年6月至2018年8月期间痰热清注射液疑似过敏患者175例。根据对照组纳入标准,使用倾向值匹配法按年龄、性别和住院科室进行1∶4的病例数匹配对照组研究对象700例。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溶媒、过敏史、单次给药剂量以及联合用药对疑似过敏反应的影响。结果溶媒、过敏史及单次给药剂量对痰热清注射液疑似过敏反应无影响(P 0. 05),痰热清注射液的9种联合用药可增加痰热清注射液发生疑似过敏反应的风险,包括甲氧氯普胺(OR=3. 499,P=0. 0005)、孟鲁司特钠(OR=3. 283,P=0. 0009)、碳酸氢钠(OR=3. 557,P=0. 0009)、血凝酶(OR=3. 749,P=0. 0013)、布地奈德(OR=2. 778,P=0. 0026)、泮托拉唑(OR=2. 152,P=0. 0081)、青霉素(OR=2. 388,P=0. 0131)、炎琥宁(OR=2. 803,P=0. 0131)以及莫西沙星(OR=1. 848,P=0. 0404)。对照组与疑似过敏组血钙、血钠、中性粒细胞和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使用痰热清注射液发生疑似过敏反应可能与以上9种药物联合用药以及血钙、血钠等血液指标有关,但所得分析结果有待进一步的前瞻性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8.
该研究采用处方序列分析结合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探讨基于全国20家三级甲等医院的医院信息系统(HIS)中参芪扶正注射液(简称参芪扶正)发生疑似过敏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设计按照开始至停止使用参芪扶正后是否使用地塞米松注射液将人群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个观察病例选择4个匹配对照,2组年龄与性别均匹配良好。采用卡方检验、Fisher精确检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讨入院病情、过敏史、单次用药剂量及合并用药与疑似类过敏反应发生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单次用药剂量(P=0.000 2),合并使用苦参碱注射液(P<0.000 1,OR=14.312,置信区间[8.184,25.029])对疑似过敏反应有显著影响。研究基于现有HIS数据及研究方法筛选疑似过敏反应发生的危险因素,为参芪扶正临床安全使用提供指导,也为中药上市后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王连心  唐浩  谢雁鸣  杨薇 《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8):3019-3023
参麦注射液由红参和麦冬组成,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其具有强心、抗心律失常、增强心脏耐缺氧能力和抗菌等功效。然而作为中药注射剂的一种,参麦注射液同样存在致过敏反应等安全性问题。巢式病例对照研究(nested case-control study,NCCS) 是将传统的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的一些要素进行组合后形成的一种研究方法,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再现了临床诊疗的真实世界,提供了参麦注射液临床应用的海量数据信息,该文基于全国20家三级甲等医院的医院信息系统,采用NCCS方法对使用参麦注射液后发生过敏反应与未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年龄、性别、入院病情、过敏史、用药剂量、溶媒及合并用药等具体信息及真实世界临床应用特征进行比较,探讨可能使参麦注射液产生过敏反应的因素,方法学上是可行的,但致过敏因素的最终发现与确定还需要药学实验与临床前瞻性研究等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00例门诊患者按抽签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能量合剂、限制脂质摄入量,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对症治疗。对照组50例红花注射液15mL+5%葡萄糖250mL,静滴。治疗组50例丹参川芎嗪注射液10mL+5%葡萄糖250mL,静滴。连续治疗15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血液流变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还原高切黏度、全血还原低切黏度、血浆黏度)、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基本痊愈42例,显著进步5例,进步2例,无变化1例,恶化0例,总有效率98.00%。对照组基本治愈22例,显著进步8例,进步8例,无变化10例,恶化2例,总有效率76.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治疗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88例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常规抗心力衰竭,限制食盐摄入量,应用强心剂、利尿剂,实施抗血小板治疗;无流出道梗阻加血管扩张剂。治疗组44例丹参川芎嗪注射液,10mL/次,1次/d,静滴,西药治疗同对照组。均连续治疗7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血流动力学指标、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充血性心力衰竭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症状改善时间和用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巢式病例对照设计,探讨真实世界清开灵注射液发生疑似过敏反应的影响因素。方法:本文基于全国16家大型三甲医院信息系统中使用过清开灵注射液患者的信息,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比过敏组与对照组的合并疾病、合并用药、住院天数分段、用药剂量等信息,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过敏反应发生的可疑因素。结果:分析发现,泌尿系感染和神经肌肉系统疾病是发生可疑类过敏反应的危险因素,使用清开灵注射液的同时服用维生素C或泼尼松龙片会增加可疑类过敏反应发生的机会,利多卡因注射液与清开灵注射液同用发生可疑类过敏反应的危险性更大,单次使用剂量在20mL及以上增加了发生可疑类过敏反应的可能,住院天数、疗程及日剂量不是发生可疑类过敏反应的危险因素。结论:本研究在方法上可行,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了一定的线索,但还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和药学实验探讨其原因及机制。  相似文献   

13.
中药的应用在现代医学中占有很大优势,但是对其进行质量评价和控制却有很大的困难。这对饮片生产与中药制剂的推广和改良产生很大阻碍。然而,面对这个现状,基于计算机的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讨论基于SQL Server BI技术,以双黄连注射液为研究对象,辅以EXCEL、ACCESS等软件,通过对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峰面积、双黄连注射液的质检数据、过敏反应的数据收集、整理、规范化、建模,分析双黄连注射液过敏反应的影响因素,并对SQL SERVER BI技术在中药行业的应用做出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4.
参麦注射液源于《症因脉治》,由等量红参、麦冬提纯制备而成,有效成分包括人参皂苷、麦冬皂苷、麦冬黄酮及微量人参多糖、麦冬多糖,具有强心、增加心脏供血、减少氧耗量、清除氧自由基等作用。其不良反应主要为过敏反应,以I型变态反应(速发型变态反应)为主,用药5 min内多发,好发于中老年患者。例举2015年6-11月2例静滴参麦注射液发生过敏反应的案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6例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均糖尿病饮食及胰岛素控制血糖,对肥胖或有胰岛素抵抗则联合口服药降糖,使血糖控制在空腹5~7mmol/L,餐后2h控制在7~10mmol/L,合并高血压及高血脂者给予常规降血压及降脂治疗。对照组33例凯时注射液10ug加入10mL生理盐水中静注,1次/d。治疗组33例丹参川芎嗪1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1次/d,西药同对照组,连续治疗21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尿微量白蛋白、不良反应。连续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23例,有效10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00%。对照组显效16例,有效9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6.00%。临床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尿微量白蛋白有改善(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在临床科研中,正确地抉择与课题性质相适应的科学性强和可行性好的设计方案是保证研究成功最重要的关键因素。近年来笔者在实践中反复地比较随机对照试验(random ized control trial,RCT)和巢氏病例对照研究(nes-ted case-control study,NCCS)的设计方案后,发现后者更加适应中医治疗性临床研究,试论述如下。1 RCT在中医治疗性临床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RCT是目前公认的治疗性临床研究的金标准方法,该设计方案是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符合要求的研究对象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然后给予相应的试验措施,在一致的条件下或环境里,同步地观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均血压控制、预防脑水肿、调节酸碱平衡及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对照组30例20mL复方丹参注射液加入5%的葡萄糖液,1次/d,静滴。治疗组30例10mL丹参川穹嗪注射液加入5%葡萄糖液,1次/d,静滴。连续治疗14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神经功能、不良反应。连续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17例,显效11例,有效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治愈11例,显效13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80.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杨倩  吕莉莉  孙蓉 《中草药》2018,49(11):2606-2613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的药理作用机制。方法预测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中已知化学成分的作用靶点,构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化合物-靶点网络,并对网络进行拓扑分析;对丹参川芎嗪作用靶点构建蛋白互作网络(PPI),进行基因GO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预测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的药理作用机制,并通过丹参川芎嗪注射液预处理对脑缺血大鼠海马MAPK表达的影响初步验证其作用机制。结果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中15个主要化合物作用于94个靶点蛋白,PRSS1、PTGS2、F2、PTGS1是化合物-靶点网络中的关键节点蛋白。PPI网络包含71个靶蛋白,关键蛋白涉及SRC、MAPK-1、MMP-9、MAPK-14、PTGS2、BCL-2等;PPI网络中的靶蛋白富集在26条GO功能和6条主要的KEGG通路中。结论本研究结果预测了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广泛药理学作用的机制,并对其治疗脑缺血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验证,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的药理作用机制、发现新的治疗作用及靶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丹参川芎嗪注射液10 mL+生理盐水250 mL静滴,1次/d,连用14d。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复方丹参注射液20 mL+生理盐水250 mL静滴,1次/d,连用14 d。2组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检测血液学指标。结果 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液学指标均显著改善(P均<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显著(P均<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胸痹患者临床疗效及其原因。方法:在临床中应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胸痹患者中随机抽取心血瘀阻证、痰浊闭阻证、气滞心胸证、气阴两虚证、心肾阴虚证、心肾阳虚证6证型各30例,共计180例,采用回顾性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心脉瘀阻和气滞心胸证患者效果更好,其次是痰浊闭阻和气阴两虚证,效果最差为心肾阴虚和心肾阳虚证。结论:提示在治疗上中成药也要辨证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