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2015-2019年潍坊市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特征分析,掌握全市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趋势,为制定其相应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5-01-01-2019-12-31潍坊市通过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上报的监测数据,包括基本信息、事件发生时间和发生场所、引发因素类别和原因食品类别等.建立数据库...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清远市肺结核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发展趋势,为制定结核病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5-2019年清远市肺结核病例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2015-2019年清远市共报告肺结核13 369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72.30/10万.5年报告耐多药肺结核127例,年平均耐多药率为9.50‰...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2015-2019年凉山州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分布特征,为凉山州食源性疾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15-2019年凉山州食源性疾病监测医院报告的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资料,对数据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5-2019年凉山州31家监测医院共报告食源性疾病病例10 935例;夏秋季为发病高峰,5-10月报告病例数最多(67.75%);西昌市总报告病例数最多(19.46%),冕宁县监测医院平均报告病例数最多(617例);20~59岁年龄组为高发人群(49.54%),男女性别比1∶1.06,职业以农民为主(50.84%);可疑暴露场所家庭居首位(82.33%);可疑暴露食品前3位是肉与肉制品、粮食类及其制品、菌类及其制品;2015-2019年报告的食源性疾病病例中,共发现680起疑似食源性疾病事件。结论凉山州卫生健康系统应进一步加强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的意识与能力,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提高高风险食品及高风险场所的监管力度,多部门积极协作配合,以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2005—2013年清远市清城区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的流行现状,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清城区2005—2013年流腮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清城区2005—2013年共报告流腮病例2 429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0.45/10万;发病高峰为5—7月,共报告1 093例,占45.00%;病例年龄以0~14岁为主,共报告2 006例,占82.59%;男性1 554例(占63.98%),年平均发病率为49.40/10万,女性875例(占36.02%),年平均发病率为30.60/10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P0.01);职业以学生为主(1 233例,占50.76%)。结论清远市清城区流腮发病率较高,病例以15岁以下儿童为主,今后应规范并加强麻腮风三联疫苗的免疫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2010-2016年宁夏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探讨其流行特点,为制订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对2010-2016年宁夏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6年宁夏共报告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129起,发病1 272人,住院106人,死亡4人。平均每年报告事件数18起,报告事件发病数10人以下为主,占79.1%(102/129)。发病高峰集中在二、三季度,发生场所以家庭为主,占49.6%(64/129)。主要致病食品是植物、动物类,分别占38.8%(50/129)和37.2%(48/129)。报告事件致病及引发因素以不明因素为主,明确致病及引发因素中主要由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和加工不当引起,分别占30.2%(39/129)和15.5%(20/129),食堂发生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主要由有毒动植物及其毒素引起,其他场所主要由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引起。结论 宁夏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二、三季度高发,家庭是主要发生场所,致病和引发因素以不明原因为主。应加大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提高疾控机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能力和实验室检测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2014 - 2018年苏州市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特征,为预防和控制苏州市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发生提供科学决策。方法 对2014 - 2018年苏州各地电子上报和补报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4 - 2018年5年苏州市暴发的食源性疾病事件217起,发病人数3 858例,无死亡病例。事件年均发生率3.04起/百万人,发病率5人/10万人,每起事件平均发病人数18人。5月、8月和7月是食源性疾病暴发的高峰期。致病因子查明率83.87%(182/217)。由微生物引起的暴发事件和发病人数最多,比例为69.59%(151/271),发病人数占发病总人数的76.83%(2 964/3 858),致病因子主要是副溶血性弧菌,比例达51.61%(112/217)。家庭是食源性疾病暴发的主要场所,占总起数的37.79%。暴发事件原因食品查明率61.75%(134/217),以水产品最多见。暴发事故中查明的引发原因主要是加工不当52.07%。结论 通过本文分析,相关部门可以根据不同类别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发生特点,在重点月份、重点场所等做好食品安全监管、预警、教育等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2015年浙江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特征,并提出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防控重点。方法收集2015年浙江省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数据及各县(市、区)地理、常住人口资料,采用Arc GIS 10.2和SPSS 19.0软件对浙江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5年浙江省共报告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116起,发病1 009例,住院115例,死亡10例;发病高峰期为6—11月;副溶血性弧菌报告事件数居首位(32.76%),其次为毒蘑菇中毒事件(8.62%);暴发点散在分布于全省各地(Moran指数I=0.013 27,P=0.726),但嘉兴、丽水及金华等局部内陆地区有副溶血性弧菌性食源性疾病聚集热点;事件发生场所居前3位的为宾馆饭店、家庭及农村宴席,其中家庭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比例上升,其住院率(33.90%)及病死率(7.63%)最高。结论在食源性疾病事件高发的夏秋季节,应做好细菌性及毒蘑菇类食源性疾病的预警预报工作,继续加强规范集体供餐单位的监督及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辽宁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发生规律和流行特点,为制定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有效预防控制措施和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对2011 — 2016年辽宁省通过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报告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食物中毒)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11 — 2016年,辽宁省共报告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93起,1 921人发病,719人住院,10人死亡,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造成的事件报告数量及发病人数较多,但住院率较低,无人死亡;有毒动植物及其毒素以及化学污染物引起的事件住院率高,且多人死亡。  结论  从分析全辽宁省数据发现的实际情况,以及减轻全社会医疗负担的角度考虑,应加强对有毒动植物及其毒素以及化学污染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监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清远市清城区2004—2010年食物中毒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为进一步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提供依据。方法用回顾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清远市清城区2004—2010年发生的食物中毒进行分析。结果清远市清城区2004—2010年共发生食物中毒45起,中毒人数759人,年均发病率为19.30/10万,病死率为0;中毒多发生在第2、3季度;致病因素以细菌性为主,占48.89%,其次是原因不明的食物中毒,占28.89%;中毒发生场所以集体食堂为主,占35.56%,其次是饮食服务单位,占33.33%。结论清远市清城区食物中毒以集体食堂发生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为主,家庭发生的食物中毒以有毒动植物为主,情节较为严重;加大食品卫生的宣传力度,加强工厂食堂的卫生管理,提高人们群众的卫生意识是预防及控制食物中毒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2017—2019年北京市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食品安全策略和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收集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时间、致病因子、责任单位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017—2019年北京市共报告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130起,发病1 596人,无住院和死亡病例。第三季度暴发事件数量和发病人数分别占总数的53.08%和57.27%。微生物引起的暴发事件占总数的37.69%,其中副溶血性弧菌占46.94%;发现2起由空肠弯曲菌引起的暴发事件,发病19人。有毒动植物引起的暴发事件占总数的28.47%,其中扁豆中毒占81.08%。微生物和有毒动植物性暴发事件的主要责任单位分别为餐饮服务单位和集体食堂,网络订餐导致的暴发事件7起,发病33人。结论夏秋季仍是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发病高峰,副溶血性弧菌和扁豆中毒是需要优先控制的致病因子,空肠弯曲菌污染应引起重视。餐饮服务单位和学校食堂仍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点单位,网络订餐的食品安全问题值得关注。针对社区人群预防有毒植物中毒的宣传教育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温州市食源性疾病流行特征,为制订食源性疾病公共卫生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浙江省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收集2019年温州市12家哨点医院食源性疾病病例资料,分析食源性疾病病例的时间分布、地点分布、人群分布、可疑食品暴露史、暴露场所、病原体及其优势型别.结果 2019年温州市共报告食源性疾病病例5 459例,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析2017-2019年武汉市食源性疾病监测结果。方法资料来源于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中武汉市2017-2019年50家哨点医院报告的数据,按要求采集粪便/肛拭样本做病原学检测。结果武汉市2017-2019年共报告食源性疾病病例1 884例,采集样本1 025例,采样率为54.41%,阳性检出108例,检出率为10.54%。不同年份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检出率最高(3.90%),其次为副溶血性弧菌(3.51%)和沙门氏菌(2.44%),不同病原菌检出率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 884例监测病例中男女性别比1∶1.03,不同年龄分布中,≥60岁病例数占比最高(34.08%),其次为20~29岁(17.99%)和30~39岁(17.57%);5~8月病例报告最多,6~7月达高峰,8月以后病例报告数逐渐减少;不同职业人群分布中,离退休人员占比最高(38.75%),其次为干部职员(21.92%)和工人(9.13%);临床症状以消化系统和全身症状为主,消化系统症状主要为腹泻1 872例(99.36%)、腹痛912例(48.41%)、恶心415例(22.03%),全身症状主要为发热167例(8.86%)和口渴113例(6.00%);食源性疾病监测的可疑暴露食品主要为肉与肉制品(25.21%),其次为水产动物及其制品(19.80%)和未知食品(16.99%),可疑暴露食品的主要场所为家庭(71.97%),其次为快餐店或街头大排档(8.01%)和宾馆饭店(6.00%)。结论武汉市2017-2019年食源性疾病发病率较低,检出病原菌主要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主要集中在≥60岁和20~39岁年龄组,职业分布主要为离退休人员和干部职员,多伴消化系统症状,食源性疾病可疑暴露食品主要为肉与肉制品和水产动物及其制品,场所为家庭和快餐店或街头大排档,今后应继续加强监测报告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2015—2021年长沙市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食源性疾病和食品安全事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15—2021年长沙市报告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进行分析。结果 2015—2021年长沙市共报告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387起,发病2 142人,死亡23人。6—9月是长沙市食源性疾病暴发的高发期,报告的事件起数和发病人数分别占67.96%和57.75%。致病因子查明率73.90%,毒蘑菇中毒是最主要的致病因子,导致的暴发事件数、发病人数、住院人数和死亡人数最多,分别占56.85%、36.74%、53.39%和91.30%。家庭是食源性疾病暴发的主要场所,报告的事件起数、发病人数、住院人数和死亡人数最多,分别占71.32%、43.84%、62.77%和100.00%。结论 2015—2021年长沙市食源性疾病高发期为夏秋季,高发场所为家庭,重点防控的致病因子为毒蘑菇中毒。建议根据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发生特点,在重点月份、重点场所和对主要致病因子加强监测、监管、健康教育和医疗救治等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2019年四川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发生规律及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中报告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19年四川省共报告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314起,发病人数1 725人,死亡8人,病死率0.46%,年发病率2.1/10万。8月的事件数最多占18.47%;绵阳市的事件数最多(27.07%),绵阳市年平均发病率最高为每7.1/10万;家庭是主要的疾病暴发场所(72.61%);毒蘑菇的事件数最多(35.99%);沙门菌的事件数在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中最多(11.46%);亚硝酸盐引起的事件数在化学性食源性疾病中最多(2.23%);引发事件原因的因素主要是误食误用(47.46%)。结论要在重点季节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相关部门要加强市场监管。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2015-2019年海南省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结果分析,为有效防控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5-2019年海南省食源性疾病监测点报告的所有食源性疾病监测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5-2019年海南省共监测病例35 588例,男性18 228例,女性17 360例;第3季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宁夏地区感染性腹泻的细菌病原谱构成特征以及耐药情况,对预防感染性腹泻以及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采集2018 — 2020年宁夏地区感染性腹泻病监测点监测病例样本,采用分离培养的方法对细菌进行鉴定,并对优势菌株采用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实验。  结果   2018 — 2020年共计监测腹泻病例3486例,检出各类病原细菌287株,包括沙门氏菌、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志贺氏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奇异变形杆菌。83株沙门氏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在各年度均为到最高,其次为四环素,头孢唑啉和萘啶酸;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最高,在2019和2020年均达到100 %,其次为阿奇霉素。146株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在各年度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敏感率最高的是亚胺培南,其次为头孢他啶、头孢西丁以及阿奇霉素。  结论   2018 — 2020年宁夏地区细菌性腹泻病原谱较为多样,以沙门氏菌和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居多,是近年来导致宁夏地区感染性腹泻的优势细菌,这2种病原菌均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对亚胺培南敏感率最高,但不同菌株对不同药物的耐药趋势不同,应继续加强监测并采取有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中国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防控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2-2015年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报告的全国各类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2-2015年全国共报告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1 054起,累计发病人数37 480例,住院18 492例,死亡11例;在致病因素明确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中,微生物性因素引起的暴发事件数最多,占总事件数的34.54%;引起死亡的暴发事件首要因素是化学性因素,占总死亡人数的54.55%。蔬菜类、粮食类、肉类是引起暴发事件的主要食品,分别占总事件数的14.14%、12.71%、8.63%;中、小学校园是学校食源性疾病事件的高发场所,9月份是高发月份;加工不当及交叉污染是引起校园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主要环节。结论 微生物是引起学校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首要因素,应积极预防校园化学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以减少事件死亡人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凉山州食源性疾病事件的监测预警及流行病学调查能力,为制定有效的食源性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5-2020年凉山州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聚集性分析发现的疑似食源性疾病事件信息和经调查核实的食源性疾病事件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2015-2020年凉山州有疑似食源性疾病事件801起,其中仅52起事件经调查核实;发病人数范围在2~5例的疑似事件数最多,有733起;随着发病人数的增加,经调查核实事件数在疑似事件中的占比也随之增加;疑似事件数呈逐年上升趋势,经流行病学调查核实的事件数在2019-2020年明显增加;部分地区从未开展过疑似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核实;疑似事件集中发生在6-8月,疑似事件的可疑暴露食品居前3位的依次为菌类及其制品、野果、蔬菜及其制品,发生场所主要为家庭与野外。结论凉山州食源性疾病事件监测预警能力不足,流行病学调查能力急需提高;需加强针对性的食品安全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滑县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食源性疾病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2019—2022年滑县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中的病例信息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9—2022年滑县26个食源性疾病监测医院共报告病例7 427例。5~8月报告病例数最多(66.0%,4 901例),6月份病例数达到峰值,占总数的26.5%(1 970例)。滑县中心医院报告病例数最多,占16.6%(1 233例)。30~39岁年龄组发病1 217例,占16.4%。男女性别比1∶1.1。职业以农民为主(66.8%,4 962例)。进食场所家庭居首位(83.2%,6 181例)。可疑暴露食品前3位是水果类及其制品(27.1%,2 011例)、肉与肉制品(17.2%,1 276例)和粮食类及其制品(14.8%,1 099例)。临床症状消化系统症状占85.6%(6 354例)。结论 滑县食源性疾病监测机构应加大食源性疾病的报告意识和能力,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加大对食源性疾病食品和场所的监管力度,部门协同配合,确保群众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烟台市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食源性疾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2 - 2016年通过国家食源性疾病暴发报告系统上报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进行整理分析。 结果 2012 - 2016年,烟台市共发生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232起,发病1 282人,以20~59岁人群为主(79.33%,1 017/1 282),无死亡病例;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主要发生在市中心和主要旅游景点区域,高发季节为第三季度,报告起数、病例数占全年总数的68.10%(158/232)和62.25%(798/1 282),以8月份最高(110/232);饮食服务单位(53.45%,124/232)是发生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主要场所,其次是家庭(30.17%,70/232),加工不当与误食误用是主要引发因素(12.93%,30/232),水产品(29.55%,26/88)和自采野生蘑菇(18.18%,16/88)是主要原因食品,主要致病因素是有毒动植物(25/232)和致病微生物(21/232)。结论 烟台市食源性疾病防控形势严峻,特别是夏秋季节容易多发,应针对不同场所、主要因素和致病菌制定有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