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基于蓝墨云班课的混合式教学在传染病学课程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级南洋理工双学位班和2015级南洋理工双学位班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设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组借助蓝墨云班课开展混合式教学。结果 2组课程成绩差异有显著意义(P 0.01);成绩等级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期末试卷病例分析试题成绩差异有显著意义(P 0.01)。结论基于蓝墨云班课的混合式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师生交流,提高教学效果,更好地兼顾"教"与"学"。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中医养生康复学》教学中,运用"基于创新人才培养"改革后的教学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本院2014级中医学专业的学生中,随机选取两个班,中医学1班和3班。将中医学1班设为实验组,中医学3班为对照组。实验组使用"基于创新人才培养"改革后的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在本课程结束后,对两组学习成绩进行对比,并且做调查问卷。结果:实验组的期末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学生对"基于创新人才培养"改革后的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认可度很高。结论:在《中医养生康复学》教学中,应用"基于创新人才培养"改革后的教学方法可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预防医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融合、渗透的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由于流行病学方法一直是学生认为比较枯燥和难理解的内容,而且该课程是限选考查课。因此本文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将2013级针灸推拿学专业一班97人设为对照组,2013级针灸推拿学专业二班98人设为实验组,对照组实施案例导入传统教学法(仅借助案例授课),实验组实施"问题引导式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并用,探讨其教学效果,为预防医学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移动学习平台蓝墨云班课为教学手段,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探讨形成性评价在判断学生学习状态、预测学习效果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个平行班共计87人,随机分为对照班(42人)和试验班(45人)。对照班采用传统学习评价方式,试验班采用组建蓝墨云班课,收集每个学生移动学习平台上获得的蓝墨云班课经验值和期末考试卷面成绩,采用形成性评价。结果蓝墨云班课经验值与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呈显著正相关,经验值越高,期末考试成绩越好。结论基于移动学习平台的蓝墨云班课经验值能很好地反映学生平时学习情况,移动学习平台蓝墨云班课是进行形成性评价的有效手段,将形成性评价引入课程评价,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有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为其他相关课程实施形成性评价提供评价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研究蓝墨云班课混合式教学模式对"分子生物学"的教学满意度是否有显著的改善作用。方法本研究设立了蓝墨云班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验组和单一传统教学模式的对照组,应用蓝墨云班课平台进行混合式教学;同时在美国顾客满意度模型(ACSI)的基础上,根据本课程的实际情况创新性的建立学生满意度模型MB-CSI数据模型,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获得学生对该门课程的满意程度。结果最后对蓝墨云班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验组和单一传统教学的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蓝墨云班课混合式教学模式实验组的三级指标得分远超过传统教学组,两者的学生满意度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蓝墨云混合式教学模式能显著提升学生对课程的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6.
杨秀娟  杨志军  李硕  王燕  邓毅 《新中医》2020,52(20):207-209
目的:观察蓝墨云班课在中药学混合式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在2018 级中西医结合专业中应用蓝墨云班课辅助中药学翻转课堂教学,通过测试题、资源查看经验值、问卷调查等环节,全方位评价教学效果。结果:通过蓝墨云班课的应用可激发学生对中药学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师生互动,明显提高教学效果。结论:蓝墨云班课的应用使中药学知识更加丰富、直观,并可促进中药学教学改革的深入及中医药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于蓝墨云班课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法在《内经选读》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基于蓝墨云班课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法"及传统课堂讲授法应用于我校中医、中西医临床专业四个班级的《内经选读》教学,从教学法的设计、实施方法、考评体系、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研究,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学生的考试成绩和调查问卷等数据。结果相比传统课堂讲授,基于蓝墨云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法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度,提高学生专业课程学习兴趣和对教师教学的满意度。结论《内经选读》课程采用"基于蓝墨云班课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课堂讲授法,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晨读在中医本科生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秋季学期为观察时间,将我校2015级本科一班学生共86人设为晨读组,本科二班学生共89人为对照组。晨读组学生每周一至周五早上7:40至8:20为晨读课时间,对照组不设晨读课。以期末试卷成绩评价教学效果。结果晨读组期末试卷成绩除西医内科学以外,金匮要略、中医各家学说、中医妇科学、中医外科学5门专业考试课程成绩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 0.01)。结论晨读课有助于学生掌握中医知识和中医经典,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应予坚持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中医骨病学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级中医学(骨伤医学方向)专业2个班,分别采用传统课堂教学方法(对照组)和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验组)教学,课程结束后,分别进行理论知识考核、临床技能考核,并对实验组学生进行教学效果满意度调查。[结果]实验组学生理论知识考核、临床技能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学效果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对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总体满意程度评分为(96.59±2.42)分。[结论]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中医骨病学课程中的应用效果良好,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五位一体”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西医院校中医学课程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22级临床专业4个班,分成2组教授中医学课程,一组为实验组,采取五位一体混合式教学模式;另一组为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模式。比较2组在理论教学和实训中的成绩差别,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实验组学生对五位一体教学模式的评价。结果实验组期末理论成绩为(75.45±13.27)分,对照组期末理论成绩为(71.73±10.32)分(P<0.05);实验组实训成绩为(80.47±11.52)分,对照组实训成绩为(70.68±9.75)分(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问卷调查显示五位一体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等。结论 五位一体混合式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西医院校中医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探讨基于智能终端的蓝墨云班课在中药炮制学教学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在2016级中药学本科生中应用蓝墨云班课辅助中药炮制学翻转课堂教学,通过多次课堂测验、投票问卷、不同时间点教学反馈等方式,全面评价教学效果。结果基于智能终端的蓝墨云班课能有效激发学生对中药炮制学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热情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能促进师生互动,明显改善教学效果。结论蓝墨云班课可建立全过程教学评价体系,推动中药炮制学教学模式改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中医护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对学生中医药文化自信的影响。方法 以广东药科大学护理学院2019级90名四年制护理专业本科生与2018级84名同专业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设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中医护理学思政教学改革的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课堂思政教学的方法。课程结束后对2组学生的文化认同、文化自信评分和综合成绩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学生的文化认同评价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在“相信并喜欢中医”“对中医药文化发展持积极态度”“中医药文化有好的发展前景”等中医药文化自信维度评价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综合成绩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医护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有助于增进本科学生的中医药文化自信和提高中医护理学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电子分娩机转示教模型在《妇产科》实训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及效果。万法将2010级三年制临床专业1班设为对照组(100人),用以往旧的孕妇模型进行实训教学;2010级三年制,临床专业2班设为实验组(100人),用电子分娩机转示教模型进行实训教学,通过随堂测验及问卷调查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结果电子分娩机转示教模型在《妇产科学》实训教学中深受学生欢迎,99.5%的学生认为有助于理解正常分娩的机制和过程,有利于提高实践动手操作能力,98.2%的学生认为极大提高了学习兴趣,且阶段测试成绩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妇产科实训教学中运用电子分娩机转示教模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实践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线下-线上-门诊"经方医学师承模式对学生《伤寒学》课程的学习以及临床思维的影响。方法从"师承班"中选出正在学习《伤寒学》课程的中医学专业2014级30名学生作为实验组,另从2014级剩余学生中随机抽取30名学生作为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学校常规教学;实验组在学校常规教学的基础上,由教师引领,增加师承班教学内容。两组学生均参加《伤寒学》课程的统一考试及临床病例分析测验,比较两组学生的《伤寒学》考试成绩及临床病例分析测验成绩。结果实验组《伤寒学》考试成绩和临床病例分析成绩均高于对照组,且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 0. 05)。结论"线下-线上-门诊"经方医学师承模式可以提高学生《伤寒学》课程学习效果,增强其临床思维能力,可作为中医学专业师承制人才培养的一种模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开设人体解剖学绘图课,即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引入绘图学习法的效果和意义。方法:将我院2009级护理专业2个班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按传统教学模式教学,实验组开设绘图课。通过考试对学生成绩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设绘图课对提高人体解剖学的教学效果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分析学习迁移理论在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中应用的效果,为提高教学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5级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共311名学生为调查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教学中进行学习迁移理论的教学实践授课,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进行授课。统计期中、期末两组考试成绩并做对比,分析学习迁移理论教学法的教学效果;以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为自变量,以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学习效果等级为因变量,研究其相关性。结果实验组学生认可本组教学方法的人数比例大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期末成绩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学习迁移理论教学方法相对与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势非常突出,对提高普通高等中医院校中医学等专业的学生主动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起到了良好的锻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促进正迁移的发生,避免负迁移发生,从而提高其他中医课教学效果、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结合雨课堂在西医院校针灸学课间实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2017级临床医学专业共54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4班28名学生给予PBL与雨课堂联合带教,对照组1班26名则给予传统教学。课间实习课程结束后对2组的教学效果(测验成绩、教学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随堂测验、实践操作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实验组总满意度为96.43%(27/28),高于对照组的57.69%(15/26)(P <0.01)。结论 在西医院校针灸学课间实习教学中,PBL联合雨课堂混合带教可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强化腧穴记忆,提升学习效率,具有较强的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18.
贺文静 《光明中医》2016,(4):594-595
目的观察情景式教学法在中医急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长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112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1班55人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法;2班57人设为实验组,采用情景式教学法。课程结束后,考核两个班学生的理论与实践学习成绩。结果实验组学生理论与实践成绩均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P0.05。结论情景式教学法比传统的课堂讲授教学法能明显提高中医急诊学的教学效果,在提高中医学专业学生急救操作水平和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方面取得了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推拿手法学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为提升推拿手法学的教学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对广西中医药大学2013级2个班分别开展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学(实验组)和传统课堂教学(对照组),课程结束后对比2个班级的理论知识和手法技能成绩,并对实验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学生理论知识考试成绩、手法演示考核成绩、人体模特考核成绩和手法力学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学效果问卷调查显示,实验组学生对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总体满意程度评分为95分。结论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推拿手法学课程教学,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PBL教学法在中医急症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七年制7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1班36人设为实验组,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法;2班34人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讲授法.课程结束后,考核两个班学生的理论与实践学习成绩.结果 实验组学生理论与实践成绩均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P<0.05.结论 采用PBL教学法比传统的LBL教学法能明显提高中医急症医学的教学质量,在培养中医学专业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与提高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和实际急救操作能力方面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